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的文献中对“哈士蟆油”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三种观点:哈士蟆油是“哈士蟆的脂肪”,“雌性哈士蟆的卵巢和输卵管外的脂肪”,“雌性哈士蟆的输卵管”。本研究通过对哈士蟆油干品形态结构的观察、显微切片的观察和化学成分的分析,否定了上述的前两种解释。形态结构、组织化学和成分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哈士蟆油是雌性哈士蟆(中国桂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或黑龙江林蛙R.am  相似文献   

2.
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也叫做“单性生殖或处女生殖”。孤雌生殖的定义是:“雌性个体产生的卵,无需受精.可发育成新雌性个体。”植物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形,但植物受精作用的细节多少有些不同,所以这个定义只适用于动物。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的是四种不同基因型的海带材料,即杂种海带、“860”品种海带、雌性海带纯系“无1”和雌性海带纯系“单20”,其中后两种是我们最近建立的。方法是在早期配子体阶段用钼酸钠处理。所用钼的浓度为1、10、100 ppm;另一组不加钼,作为对照。观察的对象都是雌配子体,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4.
外源性甲基睾丸酮对雌性和间性黄鳝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大剂量外源雄性激素(甲基睾丸酮,MT)对活检后的雌性和雌雄间性黄鳝发育的影响。我们应用色拉油溶解外源雄性激素对雌性和雌雄间性黄鳝进行腹腔注射,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MT对活检后的雌性和雌雄间性黄鳝性腺发育的影响进行组织学研究。试验未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性逆转雄鱼,但发现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结构,将为进一步揭开黄鳝性逆转之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结果如下:① MT可促进雌鳝卵母细胞退化,但不能使卵巢完全解体; ② MT可促进雌性和间性黄鳝性腺生殖板扩大、伸展,但不能使间质细胞增生;③ MT可促进雌性和间性黄鳝性腺生殖板上出现“中空小叶”,这种结构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即Ⅰ型“中空小叶”(“HL-Ⅰ”)和Ⅱ型“中空小叶”(“HL-Ⅱ”),Ⅱ型“中空小叶”可能是非正常发育下产生的生精小叶;④ MT对雌雄间体早期的黄鳝的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对雌雄间性晚期的黄鳝可促进其生精小叶内的雄性生殖细胞外排,而形成另一类型的“中空小叶”。 ⑤ MT对雌雄间体黄鳝的作用强于对雌性黄鳝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带杂种优势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77年我们获得了“纯系”的雌雄孢子体后,为海带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本实验用的是两个品种海带和15个“纯系”雌性海带进行杂交。品种海带的孢子萌发成雌雄配子体。“纯系”雌性海带是对雌配子体分离培养,通过孤雌生殖产生的孢子体,它们都起源于单倍体的雌配子体。这些孢子体所产生的孢子都萌发长成雌配子体。  相似文献   

6.
以胖为美     
《植物杂志》2009,(5):80-80
—项最新研究显示,雄陉驼背鲸总是寻求体型肥大的雌性作为自己的伴侣。 尽管鲸类保护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没有人亲眼目睹驼背鲸交配。科学家所知道的就是,在交配季节(冬季和春季),会有20只以上的雄性驼背鲸拥挤着靠近一只雌性驼背鲸。美国夏威夷大学海洋哺乳生物学家藕曲里学家亚当·派克说:“雄性之间的这种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他们会吹出泡泡警告对方,然后用身体撞击、用嘴撕咬对方,偶尔这些“情敌”也会血染海洋。有一些雌性要比其他雌性吸引更多的雄性追求者。  相似文献   

7.
动物幼儿园     
照片上的黑猩猩 ,雌性 ,名叫“丫丫”,刚满 1岁。它是 1999年 5月出生后被母性不强的妈妈遗弃后 ,送到动物幼儿园 ,用牛奶由人工哺育成活的。被黑猩猩“丫丫”抱着的非洲狮 ,雌性 ,名叫“顺顺”,刚满 3个月龄 ,是 2 0 0 0年 2月 ,出生后母兽不哺育 ,才入了“全托”。它们刚入托时 ,都分别住在各自的婴儿箱内 ,饲养员 2 4 h监护 ,生活上定时定量 ,按时休息。待它们能自由活动后 ,常混养在一起到室外踏青、晒太阳。北京动物园每年都有不少被母兽遗弃的孤儿被送入动物幼儿园 ,实行“全托”。你看 ,黑猩猩“丫丫”抱着小非洲狮玩的多高兴。动物…  相似文献   

8.
国内有些教材有“雄性噬菌体,一词[1,2],初学者会望文生义,先是疑惑无细胞结构之噬菌体怎有“性别”之分,进而会误认为还有“雌性噬菌体”。P.Singleton等主编之《DictionaryofMicrobiologyandMolecularBiology》有anddrophage一词[3],若按字面译为“雄性噬菌体”也不算错,但该字典却没有与之相对的“雌性噬菌体”(Pistillophage──本文作者杜撰)词条。在androphape词条括号内注明该词条等同于male-specificphage,在词条末尾还注明与之对应的参考词条为female-specificphage。androphage的注释是:“只感染带有接合质粒的寄…  相似文献   

9.
不同性别表型黄瓜基因组中雌性系特异的ACC合酶基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一对引物(引物1和引物2)分别从雌性系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CORONA”、“DALEVE”和强雌性黄瓜品种“中农五号”、“欧洲八号”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到一长约1025bp的ACC合酶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与Trebitsh等1997年发表的ACC合酶基因片段的同源性大于99%,认为这两个基因片段应该是同一个基因,不同品种来源的该基因的相同性说明了其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所谈的“性”是生理上的性,它只涉及雌性的和雄性的生物学内涵:配子、染色体以及内外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隐蔽的比赛     
董明星 《化石》2003,(3):38-38
如此高的几率 ,可能说明偷听塑造了动物交流的演化。一些动物行为表现似乎是为了适应避人耳目。许多鸣鸟在最长的、最匹配的唱歌比赛中也是最安静的 ,都想赢得比赛的两只相斗的雄鸟可能不想让别的鸟知道谁胜谁败。观战对比赛动物的社会作用比“偷听”更难研究。这个工作尚处于早期阶段。研究者们发现 ,当雌性鱼在旁边观战时 ,雄性鱼会有不同的表现 ,它们的攻击性会有所收敛 ,更多地展示出一些文雅的举止 ,比如摇尾等。失败的雄性鱼宁愿喜好那些没有看见它们受辱的雌性 ,它们有很强烈的愿望 ,选择那些没有看见它们失败的雌性。据说“偷听”有…  相似文献   

12.
选取相同养殖条件的10月、22月和34月龄的黄颡鱼和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颡鱼P. fulvidraco♀×瓦氏黄颡鱼P. vachelli♂)“黄优1号”进行形态及性腺发育的比较研究。通过形体指标测量发现“黄优1号”生长性能显著优于黄颡鱼; 在22月和34月龄黄颡鱼中, 雄性的体重是雌性的2倍左右, 雄性生长速度显著高于雌性; 而在“黄优1号”中, 两性生长异形现象被显著减弱。基于性腺解剖形态分析发现雌性“黄优1号”卵巢完全退化, 呈细线状结构且没有卵子产生, 故“黄优1号”雌鱼完全不育; 雄性“黄优1号”精巢组织呈现透明状和退化状态。精巢组织切片HE染色分析发现10月龄“黄优1号”的精小囊为空腔状几乎没有精子产生, 22月和34月龄“黄优1号”的精小囊内出现极少量精子。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分析发现, 相比于黄颡鱼, “黄优1号”精巢中精子量非常少, 有效活力低下; 经过繁殖能力测试, 22月龄“黄优1号”雄鱼不具备繁殖能力。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在生长性能提高上显现了杂交优势, 具有推动黄颡鱼产业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多数鸟类通过性特征限制在同性竞争和配偶选择中的“欺骗者”存在,与此相反,雀形目扇尾莺科部分物种表现出繁殖季节性特征消退的身体特征变化模式.在广州市南沙区通过“目字笼”对黄腹山鹪莺配偶关系稳定性的限制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虽然雌性个体到访原配个体和对照个体的次数几乎相同,但是雌性个体对原配雄性的单次选择时间明显长于对照雄性个体,总计选择时间也明显长于对照雄性个体.选择实验过程中,原配雄性的跳动次数明显高于对照个体雄性,以竖尾扑哧和鸣声恐吓等为代表的威慑行为次数也明显高于对照雄性个体.结果说明,雌性更青睐于原配个体,配对时间越长,忠诚度越高,而且原配雄性比入侵雄性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活跃度和威慑行为.繁殖季节性特征消退的物种可以通过保持稳定的配偶关系以限制“欺骗者”存在.可以推测繁殖的巨大投入和雌性之间的同性竞争可能是产生这种配偶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某些物种的蚜虫中,雌性个体成熟较晚,可以认为是雄性个体的“侄女”。当冬季即将来临,剩余时间就不能满足发育需求时,发育延迟了,发育延迟应当也终止了雌性功能上的投资。然而,最近的证明表明,雌性功能的投资并不停止。这种未预料到的发现可能归因于一种进化限制因素,归因于雄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对配偶的竞争,或归因于不能预测导致随机非遗传多型性的最后期限。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可能性,最后一种可能性由于暂时性地解释了雌性功能中的连续投资而是一种可取的解释。尽管延缓发育和开始繁殖的最后期限常见于那些生活在严寒地区的、雌性发育迟缓的蚜虫,本文的观点也适合于一个性别成熟较晚的、具有繁殖最后期限的任何一个蚜虫物种。  相似文献   

15.
热带海洋中生活着五彩缤纷的鱼类,这些“艳装丽人”中大多具有一种令人惊异的“绝技”——性变,即雌雄性别互变。经过性变之后,鱼的体色和体态也随之改变,以致早期的鱼类分类学家把同一种鱼的雌雄个体误认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种。雌变雄,独占授精权由雌变雄的现象称为雌性先熟。生活在珊瑚礁区的许多鱼类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性变的,如隆头鱼、红(鱼旨)、闺秀鱼、刺鳍鱼、鹦嘴鱼、金鳍锯鳃石鲈、红鲷等。由雄性变为雌性称为雄性先熟,较罕见,大西洋鲷就属此类型。生活在加勒比海珊瑚礁区的隆头鱼家族,有两类成员:一类出生时是雌性,体色黄黑,过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6.
被子植物胚囊的“雌性生殖单位”,已在多种植物上进行了超微结构的观察,但大多都以卵细胞受精前后的结构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对于“雌性生殖单位”中的另一重要成员——助细胞,在不同发育状态下其结构变化的详细资料不多,尤其是助细胞退化后的物质去向,少见报道。本研究主要观察了西瓜不同发育时期(受精前后)、不同发育状态(柱头授粉和未授粉)的助细胞超微结构,以期为研究助细胞在双受精中所起作用提供新的资  相似文献   

17.
繁殖后代是一件代价极高的事情,它需要亲体投入大量的时间、能量和物质。在许多动物,雌性所付出的代价更为显著,它们要产生大的卵,给卵子以营养。并对幼体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反之,雄性的贡献则较小,在某些情况下,仅起提供精子的作用。对雌性进行人工授精,则雄性在时间、能量和物质的“投资”上似乎最小。  相似文献   

18.
在麋鹿的发情交配季节 ,雄性麋鹿可区分为 3种类型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群主”是一头圈占并控制雌鹿活动的优势雄性。“挑战者”不占有雌性繁殖群 ,但在发情场附近地点展示炫耀。当雌性繁殖群的雌鹿外出采食靠近“挑战者”的展示炫耀地点时 ,“挑战者”会积极地寻求机会与之交配。“单身汉”在繁殖季节不表现发情行为。他们像非繁殖季节一样采食 ,采食后蹲在水塘中休息。我们对何种因素决定麋鹿个体的发情交配计策感兴趣。 1996至 1998年夏天 ,我们在北京麋鹿苑观察麋鹿发情交配行为以分析导致这些行为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用于维持生命的时间预算与用于发情的时间预算成反比 ,并且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用于维持生命的时间预算与用于发情的时间预算差异显著。“群主”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发情占群 ,而用于采食、饮水的时间很少 ,所以 ,“群主”在发情期间基本上处于禁食状态 ,靠消耗体内脂肪维持生命。“单身汉”则相反 ,绝大部分时间用于采食、休息和反刍 ,基本上没有发情行为。“挑战者”在发情行为与维持生命行为之间的时间则居于“群主”与“单身汉”之间。交配次数是偏态分布的 ,与雄性发情时间呈正比。“群主”的交配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在农学、医学、生物学书刊里,常可看到“■和“♀”这样的符号。其中“■”表示雄性,“♀”表示雌性。可是,不少人由于不知这两个符号的由来及含义,而单靠死记硬背,便往往在使用该符号时书写不规范,如把“■“写成“♂”,把“♀”写成“■”;甚至“张冠李戴”,把雌雄两性的符号错配了,造成工作失  相似文献   

20.
雌性动物多次交配行为的机制及进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晓明  李明  魏辅文 《兽类学报》2002,22(2):136-143
雌性动物的后代数量不可能超过她的卵子数。在理论上, 一个生殖季节内, 一次或几次交配就足够使雌性所有卵子受精, 最大化其生殖潜能。但与理论预测相反, 许多物种的雌性经常与同一个或多个雄性发生多次交配。交配通常要付出较高的代价, 所以很难理解为什么雌性动物要反复进行多次交配。本文综述了解释此行为的一些适应性和非适应性假说。从获得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二个角度介绍了适应性假说。直接收益主要包括求偶喂食和“彩礼”、受精保证、亲代抚育、生殖刺激和护卫交配权等5 个方面。还着重介绍了多次交配对雌性后代的间接遗传受益, 即获得优质基因、提高后代遗传多样性和遗传互补性3 个假说。非适应性假说包括了遗传相关假说和顺从雄性行为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