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复合体是昆虫脑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与昆虫的视觉认知学习等许多复杂的行为有关。本研究通过形态解剖、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中华蜜蜂中央复合体的组织结构以及胚后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的中央复合体包括前脑桥、中心体和2个球形的小结;中央复合体的发育从1龄幼虫开始,中心体上区的发育在末龄幼虫基本完成,前脑桥和中心体下区的发育集中在蛹发育早期;中央复合体中神经胶质数量的快速增加集中在预蛹期。本研究为昆虫中央复合体的发育以及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昆虫生态学专家——列宁格勒大学昆虫实验生态研究室高级研究员Н.И.戈雷辛同志的帮助和指导下,短短的几个月内,在我组建成了一间现代化的昆虫实验生态研究室。本室现有的设备主要是各种不同温度的恒温装置和光照控制仪器。此外,还有用来研究昆虫在不同温度、湿度及光照等条件影响下生长发育与生理变化的仪器,如研究昆虫对温度反应的梯度温度台和测定呼吸的微呼吸器等。 恒温装置主要是复式定温箱和电冰箱。复式定温  相似文献   

3.
(一)编制实验考查标准的指导思想把实验考查从单纯的理论考试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目的是为了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读书轻动手的偏向。在全日制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修订本1990年)中明文规定:“要求学生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做简单的生理实验,解剖动物,画植物和动物的简图,采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以及制作植物的蜡叶标本和昆虫标本的基本技术。”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则要通过学生参加实验、实习或其他实践活动来达到。生物学是  相似文献   

4.
王毛  邹振  徐卫华 《昆虫学报》2022,65(12):1565-1570
昆虫发育与免疫作为昆虫学的重要方向,面向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经过多维度的研究,在解决重大害虫成灾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生物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进了昆虫发育与免疫的学科发展,使得我们对昆虫生长发育和免疫防御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本“昆虫生长发育与免疫”专辑论文较好地反映了我国昆虫发育与免疫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特色。生长发育方面涵盖了从卵到成虫的所有发育阶段,主要研究信号转导机制;免疫方面则聚焦于生物互作。在大数据背景下,将传统和现代技术并用,加强合作,使本研究方向在害虫防治、昆虫资源利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书刊评介     
歇果列夫教授的名字在我国昆虫界中已经不是很生疏的了。他所主编的“农业昆虫学”通论部分已由西北农学院昆虫教研组译成中文。如所公认,该书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有系统的优良的苏联农业昆虫教科书。 本书是由歇果列夫教授根据苏联农业部中等技术教育司所确定的教学大纲编著的,为苏  相似文献   

6.
视觉在昆虫飞行、识别寄主和配偶,及寻找产卵位点等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视叶是昆虫脑内视觉中枢,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神经元构成模式,并在接受整合视觉信息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具体的视觉神经回路及机制尚未被阐明。本文系统综述了视叶解剖结构类型及神经元构成、及在颜色识别、偏振光检测和运动检测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视叶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深入开展基于视觉的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及害虫行为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棋麟  袁明龙 《昆虫学报》2013,56(12):1489-1508
新一代测序技术具有快速、 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特点, 为“组学”研究带来了新方法、 新方案, 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前生物学的研究模式。近年来, 新一代测序技术极大促进了昆虫特别是无参考基因组信息昆虫的转录组学研究。自2008年至今, 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已对7个目的68种昆虫进行了转录组测序, 其中由我国学者完成了6个目的22种昆虫的转录组测序。目前, 昆虫转录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挖掘、 分子标记开发、 基因表达分析等方面, 为全面揭示昆虫生命活动中相关基因功能、 系统发生与进化以及昆虫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等奠定了基础。本文总结了当前昆虫转录组学研究的已有成果, 分析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讨论了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开展昆虫转录组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如研究对象相对局限、 测序准确性不够高等不足, 并指出开展昆虫转录组学研究时需充分思考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 选择合适的研究策略, 评估性价比, 以及开发转录组信息高效利用的方法等。作者建议未来的研究方向侧重于: (1)大规模开展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昆虫转录组学研究, 特别是对其他目以及独特生态环境中的代表性昆虫应予以重点关注; (2)开发昆虫转录组数据存储及分析的软硬件; (3)合理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研究昆虫转录组并充分挖掘已测昆虫转录组中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统的交叉学科,化学生态学在解决农林生产和人类健康的问题中逐步成为内涵越来越丰富的学科领域;同时,技术进步极大推动着化学生态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于生物之间化学通讯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本“昆虫化学生态学”专辑论文全面反映了我国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的特色,即以农林生产应用为导向,传统和现代技术并用,研究水平逐步和国际同步。在组学的技术背景下,坚持交叉学科特色,加强合作,化学生态学研究在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会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昆虫数学形态学研究及其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佐锐  于新文 《昆虫学报》1998,41(-1):140-148
数学形态学是用数学方法描述或分析一个物体图象的形状的理论和方法,是图象处理和图象识别技术的发展,但在生物学当中的应用还很有限。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昆虫数学形态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昆虫数学形态学技术研究,涉及昆虫图象数字化技术和昆虫图象处理与识别技术;②昆虫数学形态学理论研究,主要以昆虫图象的解释和理解研究及昆虫数学形态学与分类学等学科的关系研究为主;③昆虫和昆虫数学形态学应用基础研究,涉及昆虫数学形态学数据库及其分析软件开发,昆虫图象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内容。昆虫数学形态学理论和方法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相结合,在害虫虫情监测、昆虫多媒体专家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意大利蜜蜂胚后发育过程中中肠上皮组织细胞的更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兆英 《昆虫学报》2011,54(10):1127-1132
中肠是昆虫消化、 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本研究通过形态解剖、 BrdU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 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中肠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幼虫发育早期, 中肠的增加主要来自于上皮细胞的分裂以及再生细胞的增殖。在变态发育期间, 中肠上皮经历了广泛的重组, 由再生细胞重新形成的蛹上皮替代了幼虫上皮。再生细胞在蜜蜂中肠的整个发育阶段始终存在, 为中肠的生长和更替提供了主要的细胞来源。本研究为昆虫组织细胞自噬和凋亡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是我国早春果园重要的野生传粉昆虫,具有重要的农业价值.本研究分别在山东烟台、江西赣州和重庆沙坪坝地区利用人工放养滞育状态下的凹唇壁蜂成虫,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解剖该蜂的筑巢巢管,系统研究了该蜂的筑巢习性、访花行为、日活动规律和生活史等营巢生物学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网捕法和徒手捕捉法对中川机场及其周边生境中的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探究中川机场及其周边生境昆虫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采集到的昆虫分属于9目56科,其中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为优势类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机场控制区与混合类型生境中的昆虫群落组成相似,农田与水库区生境中的昆虫群落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研究昆虫的形态,掌握昆虫有关器官的详细构造、器官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我们常常将一些器官横切做成玻片标本后进行观察。用切片机来切制这类标本,一则工序复杂需要数天才能完成,二则切片机切制的标本太薄,立体感不强,不易形成整体的组合概念。目前有的农业中学、技校及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没有切片机。为解决上述矛盾,我们采用徒手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15.
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食物营养关系错综复杂,利用田间直接观察法、肠道内含物形态学分析、同位素标记等方法都难于全面解析,常造成营养关系的缺失。近年来,DNA分子追踪技术迅速发展,利用一段较短的DNA序列能有效鉴别植食性昆虫取食寄主植物的种类,为这一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全面介绍了3种DNA分子追踪技术——诊断PCR技术、克隆测序技术和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其中诊断PCR技术包括单一PCR技术和多重PCR技术,适用于目标昆虫与已知寄主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分析;克隆测序技术能够在寄主植物种类未知的前提下,解析目标昆虫完整的寄主植物种类信息;下一代测序技术实现了短时间内对混合样品的测序,加之昆虫与植物DNA条形码序列数据库大量扩增,有效地提高寄主植物的鉴别能力。诊断PCR技术和克隆测序技术已在追踪地下害虫的取食行为、植食性昆虫取食范围及其在寄主植物间的转移与选择习性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且进展明显。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本文提出将DNA分子追踪技术与同位素标记等其他方法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以便系统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采用齐头绒Zippelia begoniaelia Blume,豆瓣绿peperomia tetraphylla(Forst.f.)Hook.et Arn.和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等10种植物的叶片、叶柄和茎制成一套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进行比较解剖的观察,并用检索性状比较其属间解剖特征,从而,进一步总结椒胡科的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项工作采用金粟兰Chloranthus spicatus(Thunb.)Makino等6种植物的叶片、叶柄和茎制成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进行解剖观察,并用检索性状比较解剖特征,进一步概括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的解剖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昆虫学报》2014,(5):805-813
昆虫是变温动物,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基本行为及进化途径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种群的繁衍面临如何安全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的挑战。通过长时间的进化,昆虫获得一系列完整的耐寒策略。绝大多数的昆虫都是耐寒昆虫,在陆地寒冷温度刺激下,昆虫受抗寒基因的调控,体内产生大量抗寒物质,如海藻糖、甘油、山梨醇、抗冻蛋白、热激蛋白等,提高昆虫的耐寒能力,使其得以在低温寒冷的条件下成功越冬。同样,经过冷驯化后的昆虫能显著提高昆虫的耐寒力。近年来,关于昆虫耐寒性、抗寒类蛋白的研究不断开展,研究内容涉及昆虫的耐寒性、抗寒基因HSPs和AFPs的调控、冷驯化诱导抗寒等方面。本文综述了昆虫耐寒性、主要耐寒策略及冷驯化诱发昆虫耐寒性增强等研究内容。有助于全面认识昆虫耐寒性及其作用机制,为天敌昆虫低温储存和提高生物防治等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鸡的寄生虫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阁 《四川动物》1989,8(4):41-41
1982年—1985年,在全省9个农业区40个调查县中,解剖鸡1409只,对其寄生虫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经分类鉴定,发现鸡有体内外寄生虫70种(不包括原虫)。隶属于24科40属。其中线虫8科12属16种;吸虫8科13属31种;绦虫4科9属14种;蜘蛛昆虫4科6属9种。本调查在鸡体内首次发现美彩膜钩绦虫Hymenosphenacanthus venustus、角杯尾吸虫Coty-lurus coruntus、凹形隐叶吸虫Cryptoutyle cencava、长刺光口吸虫Psilochamus longicirratus,鸡为上述虫种的新宿主。厚尾束首线虫Streptocara crasscauda通常寄生于鸭,苏联曾有寄生于鸡的记载。本调查在叙永县一鸡…  相似文献   

20.
引言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曾提到昆虫内激素是由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心侧体、咽侧体和前胸腺等分泌的内容,有关这类内分泌器官的知识,很多教师认为应重点演示给学生观察,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并希望了解一些解剖昆虫内分泌器官方面的操作技术,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