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甜菜多粘菌形态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tae)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甜菜根部的低等真菌,可作为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的传播介体并与甜菜丛根病的产生有关。对甜菜多粘菌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与所传病毒的生物学关系及其在引致甜菜丛根病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观察记录了甜菜多粘菌侵染甜菜根系及其在甜菜根细胞中的发育过程,对甜菜多粘菌各主要发育阶段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并发现在其游动孢子中有BNYVV粒体存在。根据观察结果并提出了甜菜多粘菌生活史模式图。  相似文献   

2.
宁夏甜菜丛根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宁夏甜菜上的一种病毒病的病株叶丛主要表现为黄化、焦桔和叶脉黄化坏死。从其分离的病毒粒子呈杆状,宽约20nm,长度为65—110nm、270—300nm和390—420nm,能侵染甜菜、菠菜、昆诺阿藜、苋色藜、番杏,与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综上所述,认为该病害是由BNYVV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植物转脂蛋白(LTPs)是多基因编码的蛋白家族, 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其确切的生理功能至今仍不清楚. 本室从白菜中分离的钙调素结合蛋白-10 (CaMBP10) 经序列分析 被鉴定为植物转脂蛋白家族成员,体外实验证明钙调素(CaM)调节其脂质结合活性.为了深入了解转脂蛋白与CaM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删除、缺失和定点突变等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了白菜转脂蛋白CaMBP10分子中的钙调素结合结构域.该结构域位于分子C末端 64~83位氨基酸残基之间,其中疏水氨基酸的分布具有1-5-8-10 的CaM结合模序特征.  相似文献   

4.
丹麦Danisco公司科学家M.Joersbo和J.Brunstedt最近描述了利用轻微的声处理转化植物原生质体的报道.他们声称,已采用“新型而有效”的声处理技术把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粒子导入甜菜原生质体中,包裹的病毒粒子能在原生质体内复制. 尽管在超声波处理之前通过BNYVV粒子与原生质体的混合可获得最佳的有效的病毒转移,但当原生质体声处理一小时后通过把病毒粒子加入原生质体也可获得显著水平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坏死病原菌(necrotizingpathogen)的侵染或者一些化学因子的处理能诱导植物的非侵染或非处理部位产生对多种病原再侵染产生抗性,即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acquiredresistance,SAR)。获得系统抗性的组织中SAR基因产物的累积和防卫反应的潜在诱导增强(potentiation)是其两类抗病机制。SAR至少有通过水杨酸(salicylicacid,SA)或茉莉酸(jasmonicacid,JA)、乙烯(ethylene)为系统信号分子的两类信号转导途径。遗传分析已用于SAR产生的信号转导过程的分析,一些与SAR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已经和正在克隆,这些基因具有明显提高植物广谱抗性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用发光物质N-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ABEI),采用碳二亚胺缩合法,成功地标记了动物及植物钙调素(CaM),标记率为[ABEI]/[CaM]≈0.8-0.9.对ABEI标记CaM的反应条件、结合物的质量和保存时间进行了观察.此标记物稳定,-20℃可保存10个月以上,适用于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生物样品中CaM含量.  相似文献   

7.
荧光标记的脂质结合实验表明,钙调素结合蛋白-10(CaMBP-10)具有典型的植物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与脂质结合的特性。进一步实验研究了钙调素(calmodulin,CaM)对CaMBP-10和玉米nsLTP与脂质结合的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在有钙和无钙条件下,CaM对两者的影响均有不同之处,W-7和TFP能消除CaM的影响。提示CaM不仅与CaMBP-10和玉米nsLTP特异性相互作用,而且对2种脂转移蛋白可能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发表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的序列合成了寡聚核苷酸引物,用于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区分甜菜土传花叶病毒(BSBMV)和BNYVV。与BNYVV RNA1的3’-末端互补的引物在从感染BNYVV的植物抽提液中用PCR扩增一个预计大小约1056bp的产物时有效。同一引物也能指导从感染BSBMV的植株抽提液中扩增一种大约1000bp的PCR产物。如果将感染BSBMV和感染BNYVV的植株抽提液混合,该引物只能起始BNYVV的扩增。BSBMV的产物和BNYVV的产物除了存在细微的大小差异之外,还可以通过用Tha Ⅰ消化来区别,Tha Ⅰ只裂解BSBMV的产物,而不能裂解BNYVV的产物。已测定了BSBMV RT—PCR的部分序列,合成了对BSBMV专化的引物。该引物只能从感染BSBMV的植株抽提液中引导扩增一种预计大小约691.bp的PCR产物。从含BSBMV乖IBNYVV的抽提液中只能产生一种期望大小的BSBMV的PCR产物。由对BSBMV专化的引物得到的。BSBMV的PCR产物可以被Tka I消化。用BSBMV引物从几种地理起源和症状表型不同的BSBMV分离物的抽提液中扩增到的PCR产物大小相同。  相似文献   

9.
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是高度保守的钙离子结合蛋白质,可形成Ca 2+-CaM复合体,从而调节细胞代谢以及靶酶的功能。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作为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对研究脊椎动物分子起源进化及器官发育分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提取日本七鳃鳗髓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获得日本七鳃鳗CaM(简称Lj-CaM)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Lj-CaM基因分别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利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得到Lj-CaM蛋白。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Lj-CaM属于典型的α-螺旋结构型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aM主要存在于日本七鳃鳗的肠、鳃、髓、肾组织中,在心和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aM定位于细胞核中。q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发现,当293T细胞中Lj-CaM过表达时,对下游靶基因CaMKⅡ作用不明显,但促进PLA2G2A表达。本研究报道了日本七鳃鳗CaM结构、细胞组织定位分布以及基因调控研究,对其结构、分子起源与进化、分子调控及功能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钙调素亚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钙调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多功能Ca2 结合蛋白,在Ca2 信号转导途径中处于中心环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aM亚型在植物中普遍存在,不同的CaM亚型与靶蛋白相互作用,它们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存在差异.该文介绍了植物 CaM亚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家族在甜菜(Beta vulgaris)中对其生长发育及受到非生物胁迫时的潜在功能,以甜菜BvGSTs家族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染色体定位及在镉胁迫下的转录表达特性进行深入地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基因组中共有52个BvGST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7个亚家族中;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7~28 kDa,理论等电点pI在5.16~6.77,大部分成员定位于细胞质。BvGSTs结构中共发现9个motif,其中motif 8为Phi亚家族所特有。30个BvGSTs分别位于8条甜菜染色体,存在4处串联重复。根据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甜菜BvGSTs可参与多种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全部52个BvGSTs均不同程度的参与到甜菜对镉胁迫的应答过程。其中在地下部,大多数Tau亚家族成员的表达受到镉胁迫的正向调控;在地上部,Phi亚家族受镉胁迫的显著诱导,Tau亚家族的表达被抑制。qRT-PCR分析表明,4个差异表达显著的BvGSTs的转录受到了镉胁迫调控,并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对甜菜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镉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同源搜索的甜菜miRNAs计算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调控真核基因转录后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调节生物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基于同源搜索的计算方法预测未知miRNAs是当前发现和鉴定miRNAs的有效策略之一,甜菜是一种重要的制糖工业原料,其miRNAs的识别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公共数据库中的甜菜EST和GSS信息,采用Blastn同源搜索技术,预测了甜菜(Beta vulgaris)中的候选miRNAs。通过分析候选miRNAs的序列特征,包括碱基错配、二级结构、(A+U)含量、能量水平等,从中获得了54个miPRNAs,其中,3个miRNAs与miRBase中已知的其他物种高度相似的序列,其余可能为新miRNAs。  相似文献   

13.
寄主植物是影响昆虫抗寒性的主要因子之一。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3龄幼虫取食小白菜、甘蓝、葱和菠菜后,对过冷却能力和体内冷冻保护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过冷却能力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以取食甘蓝的幼虫过冷却点最低。温度和寄主植物对其过冷却点、结冰点和虫体含水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寄主植物对其体内的海藻糖含量有显著性影响,而对甘油和糖原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温度和寄主植物仅对海藻糖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取食不同寄主的幼虫体内海藻糖和糖原含量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认为海藻糖是由糖原转化而来。研究结果提示冬季合适的寄主植物有利于甜菜夜蛾低龄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不同龄期幼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毒死蜱的敏感性及其与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检测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并检测了不同龄期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结果】在所测定的5个龄期中,随龄期增加,敏感性逐渐降低,其中1~5龄幼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LC50分别为0.1010、0.3561、0.7568、1.4325和8.4390 mg/L,对毒死蜱的LC50分别为27.4632、46.8495、87.5222、129.3217和1 356.6770 mg/L。单头幼虫的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随虫龄的增加而提高,与龄期间对药剂的敏感性呈负相关(由于外源化合物摄入量减少,5龄单头幼虫的多功能氧化酶活力略有降低)。【结论】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在田间防治中,应选择对杀虫剂敏感性较高的低龄幼虫作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5.
胡妍  陈玲 《生物技术进展》2021,11(6):795-801
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可对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进行亲和力、动力学的全面分析。在抗体克隆筛选、动力学常数测定中对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生物传感器的需求量较大,但目前鲜有关于SA传感器重复利用的报道。基于BLI技术、再生SA生物传感器建立一种使用再生后的传感器检测PDL1抗体与PDL1抗原亲和力的方法。通过将生物素化的PDL1抗原偶联至SA生物传感器上,再与单链抗体、双价单链抗体、完整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这4类PDL1抗体结合,计算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常数,利用甘氨酸(10 mmol·L-1,pH 1.7)再生SA传感器,再次进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析。结果显示,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值为6.87%,批间重复性RSD为0.82%,稳定性RSD均值为6.13%,说明运用甘氨酸再生后的SA生物传感器测分子间的亲和力数据可靠、重现性好、稳定性高,再生后的传感器可继续用于本样品的实时、无标记的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力分析。BLI技术可节省检测成本,为SA传感器的重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食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上海地区近年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发生比较严重的甘蓝、豇豆、大葱、芦笋4种寄主植物,在温度(27±1)℃,相对湿度70%±5%,光照L:D=14:10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饲喂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净生殖力和内禀增长率等参数在寄主植物间有显著差异。用甘蓝饲喂的甜菜夜蛾雌虫产卵量明显高于取食大葱和芦笋的。同样,取食甘蓝的甜菜夜蛾蛹重、净生殖力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等参数明显高于取食大葱和芦笋的,说明甘蓝与其他寄主植物相比提供了较好质量的食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索我国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间歇性大暴发频度的大尺度地理差异及其成因,作者研究和分析了我国1956—2008年52年间共发生的121次甜菜夜蛾大暴发频次地理分布的行政区域特征、纬度特征和经度特征。【方法】首先查阅和整理我国历代以来有关甜菜夜蛾记载和研究的文献,并按时间序列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中国1956—2008年52年间共发生甜菜夜蛾大暴发频次为121年次,然后分别按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纬度分级区域和经度分级区域进行重新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中国不同省区及不同经纬度地区甜菜夜蛾有暴发记录的历年总频次数,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按省级行政区域进行统计,中国有17省(直辖市)有甜菜夜蛾暴发的记录;按暴发频次多少可分为低频暴发区(记录1~4次的共有8省市,即天津1、北京1、海南1、湖南1、云南2、广西3、辽宁3、福建3)、中频暴发区(记录5~9次的共有5省市,即湖北5、安徽7、上海8、江西8、陕西8,占总频次的29.8%)和高频暴发区(记录10次以上的4省市,即山东10、河南13、浙江13、江苏34,占总频次的58%)。按经纬度值进行统计,中国甜菜夜蛾有暴发记录的纬度范围为21.44°~41.97°N,即从中国南部的福建莆田至北部的辽宁抚顺都有甜菜夜蛾暴发的记录,经度范围为107.09°~123.97°E,即从中国西部的陕西关中至东部的辽宁抚顺都有甜菜夜蛾暴发的记录。而暴发最频繁的纬度范围是28°~38°N,约占总频次的89.3%;暴发最频繁的经度范围是113°~121°E,约占总频次的81.8%。【结论】中国甜菜夜蛾间歇性暴发区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主,暴发寄主以蔬菜和棉花为主,暴发季节以7—10月为主。甜菜夜蛾间歇性高频暴发区,其地理特征主要为低海拔地区,即平均海拔低于500 m(也有极少部分发生在平均海拔为1 000~2 000 m之间的盆地);其气候特征主要为暖温带3 400℃≤活动积温≤4 500℃及亚热带地区4 500℃≤活动积温≤8 000℃、湿润(年降水量≥800 mm)及半湿润地区(400≤年降水量≤800 mm)和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区(该两个气候区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或寒冷干燥)。  相似文献   

18.
陈明艳  朱飞  刘爱玲  邱群芳 《生物磁学》2013,(30):5981-5983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在呼吸道人偏肺病毒(hMPV)的检测效果,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在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共831份(男523例,女308例)。标本按年龄分0~6月龄(68例)、6月~1周岁(153例)、1~3周岁(281例)、3~6周岁(198例)、〉6周岁(131例)五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共检测出221例hMPV阳性(26.6%),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121例hMPV阳性(14.6%),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5.19,P〈0.05);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出103例HMPV阳性(12.4%)与实时荧光PCR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7.17,P〈0.05);1~3周岁组hMPV感染率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9,P=0.01)。结论:实时免疫荧光技术hMPV的检测率明显高于直接免疫荧光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hMPV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试点区辨力是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试点选择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本研究分别对西南玉米区域试验2003和2004两年的产量数据进行联合方差分析,然后用变异系数(CV)、遗传变异系数(GCV)、环境区分指数(DI)、B型生态价(WE)、回归系数(RC)、基于AM MI分析结果的试点互作主成分点到原点的距离(DA)、AMMI稳定性值(ASV)和基于GGE双标图分析的试点到原点的距离(DG)对西南玉米区域试验试点的区辨力进行评价,进而用秩次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试点区辨力评价方法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两年试验品种间、试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品种和试点间互作也极显著;8个统计数也许可以用来度量试点的区辨力,但是不同统计数对同一年度内试点的区辨力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统计数CV、GCV、WE、DA和DG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秩次相关,但是统计数DG也许更有利于评价试点的区辨力。  相似文献   

20.
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性选育、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变桃  沈晋良  刘叙杆 《昆虫学报》2007,50(11):1116-1121
虫酰肼是目前防治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一种主要杀虫剂,为评估其抗性风险,在室内进行了抗性筛选和交互抗性的研究。采用饲料感染法,在甜菜夜蛾饲养75代期间用虫酰肼筛选62代,与起始种群相比抗性上升39.2倍,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抗性上升141.3倍。在筛选的早、中、后期,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1075(F0~F25)、0.2780(F26~F50)和0.0538(F51~F75),整个筛选62代现实遗传力为0.1556。抗性种群筛选43次(F55)后停止用药筛选,饲养21代后,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水平由63.5倍下降到21倍,抗性下降3倍。说明甜菜夜蛾具有对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且抗性衰退缓慢,短期内很难恢复到敏感水平。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室内选育的抗性品系对甲氧虫酰肼具有71.4倍的高水平交互抗性,对阿维菌素具有13.1倍的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甲维盐、茚虫威和呋喃虫酰肼分别具有7.0、8.4和4.7倍的低水平交互抗性,但对溴虫腈交互抗性不明显(1.9倍)。结果提示: 间断交替使用虫酰肼可以延缓抗性的发展,但除溴虫腈外,虫酰肼和其他几种新型杀虫剂之间的轮用可能不是甜菜夜蛾抗性治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