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实验主要探究牛樟芝(S-29)固态发酵产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胆固醇调节的影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护肝片阳性对照组、固态发酵组及液态发酵组;小鼠经高脂饲料喂养6周,相应物质灌胃4周。检测小鼠血清及肝脏相关指标; q-PCR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固态发酵组小鼠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及谷丙转氨酶(ALT)浓度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8. 5%和40. 7%;肝脏总胆固醇(TC)浓度显著降低,降低了23. 5%;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增加了3. 6倍。结果证明,牛樟芝固态发酵产物具有较好的降胆固醇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LDL-R基因的表达,以促进胆固醇的分解代谢,进而降低小鼠体内胆固醇浓度。  相似文献   

2.
牛樟芝谷物固态发酵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培养方式.本文以牛樟芝青稞固态发酵物为原料,通过硅胶柱层析获得4种生物活性成分,然后利用人正常肝细胞L-O2酒精损伤模型对这4种活性成分进行功能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酒精损伤能够导致L-O2细胞收缩,贴壁能力减弱.在所研究的4种活性成分中,AdA和Aq均能够有...  相似文献   

3.
牛樟芝发酵碎红茶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樟芝是一种具有良好护肝功能的高等药用真菌,且具有浓郁的芳香。本文利用牛樟芝对碎红茶进行发酵,分析牛樟芝发酵茶风味特征以及对HepG 2细胞酒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青稞等淀粉质辅料能够促进牛樟芝在碎红茶上的生长。GC-MS分析显示牛樟芝发酵茶含有69种风味成分,主要含有醛类23种、醇类14种、酮类13种,酯类4种、呋喃类4种、吡嗪类3种以及其他5种等。HepG2体外活性分析表明,牛樟芝发酵茶水提物能够有效地保护肝细胞酒精损伤,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了230%,细胞数量、形态以及贴壁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牛樟芝深层发酵复方制品的制备方法。方法选择以茯苓粉、山药粉、葛根粉、蜂花粉、大豆粉等原料配制深层发酵培养基,经深层发酵培养富含牛樟芝多糖的牛樟芝菌丝体发酵液,与采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酶解、分离、过滤、浓缩制得的佛手、黄精、枸杞、砂仁、余甘子、枳椇子等中草药提取液复合。结果配制为一种牛樟芝深层发酵复方制品。结论该方法优化了牛樟芝多糖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具有产量高、时间短、成本低,可以工业化生产,而且高效环保,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牛樟芝免疫调节蛋白(Antrodia camphorata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ACA).[方法]借助DNAworks3.2.4设计引物合成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的ACA基因,构建于pET-32a和pGEX-4t-2,转化大肠杆菌,测序后分别命名为pET-32a-A...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华根霉全细胞脂肪酶固态和液态两种发酵过程进行比较,并着重探讨不同培养方式下橄榄油对其合成活力和水解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态培养较有利于菌体生长,对脂肪酶的生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橄榄油的加入不仅有利于菌体生长、提高脂肪酶水解活力,更可使脂肪酶的合成活力显著增加,液态发酵下的效果更为明显。橄榄油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可能既作为碳源又是脂肪酶的诱导物。另外,全细胞脂肪酶的水解活力和合成活力在固液态发酵条件下均存在不对应性,表明华根霉可能产性质不同的脂肪酶同功酶。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研究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倍半萜的生物合成,通过对牛樟芝基因组分析获得倍半萜类合成酶基因(AcTPS2),利用RT-PCR克隆获得其全长cDNA,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AcTPS2基因cDNA全长1 068bp,Blast比对发现,AcTPS2含倍半萜类合成酶所独具的富含天冬氨酸序列DXXXD及萜类合成酶特有的RRDTSG-LDL保守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cTPS2基因与其他真菌的倍半萜聚为一类;表达谱分析显示,以甘露糖作为碳源、以酪蛋白胨作为氮源能够有效促进AcTPS2基因的诱导表达。研究结果可为以后牛樟芝倍半萜类生物合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要对华根霉全细胞脂肪酶固态和液态两种发酵过程进行比较,并着重探讨不同培养方式下橄榄油对其合成活力和水解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态培养较有利于菌体生长,对脂肪酶的生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橄榄油的加入不仅有利于菌体生长、提高脂肪酶水解活力,更可使脂肪酶的合成活力显著增加,液态发酵下的效果更为明显。橄榄油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可能既作为碳源又是脂肪酶的诱导物。另外,全细胞脂肪酶的水解活力和合成活力在固液态发酵条件下均存在不对应性,表明华根霉可能产性质不同的脂肪酶同功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剂量(100、200和400μg/mL)的牛樟芝粗多糖(CP)和醇提物后的水提物(WEE)对酒精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的CP和200、400μg/mL的WEE均能极显著提高HepG2细胞的细胞活力.100μg/mL的CP和WEE均能极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的A...  相似文献   

11.
樟芝在台湾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具有显著的保健作用。但由于未被国家卫生部批准,而无法进入大陆市场。目前已有多个研究机构对樟芝子实体与菌丝体安全性进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樟芝为无毒级物质,基因毒性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结构变异分析,30天、90天喂食毒性试验及致畸试验中,均未出现阳性反应,证明樟芝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根据食品安全评估的要求,樟芝作为食品和药品的新原料是可行的。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肝癌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模型,对樟芝液体发酵粉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樟芝液体发酵粉(500或1000 mg/kg b.w.)能够体内显著抑制H22肿瘤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0%和46.4%。同时,与模型组相比,樟芝发酵粉能够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周期,延长率为29.4%。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的肿瘤细胞生长旺盛,而樟芝发酵粉处理组的小鼠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皱缩和坏死症状。樟芝发酵产物具有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樟芝谷物固态发酵产物抗氧化性能及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在所选谷物中,樟芝青稞固态发酵产物的乙醇提取物总抗氧化性最好,较未发酵青稞提高了4.02倍.通过无水乙醇50℃水浴振荡提取80 min,其总抗氧化性达到了769.60 U/g.对其抗氧化性能分析发现,樟芝青稞固态发酵乙醇提取物为6 mg/L时,对DP P 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1.9%、51.2%、61.3%,对铁离子的螯合能力为79.5%.相对于未发酵谷物,大米、小米、玉米以及青稞的樟芝发酵产物中总酚含量均有显著的提升,其中青稞乙醇提取和水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2.36倍和4.23倍.通过HP LC分析可知,樟芝固态发酵产物含有丰富的活性化合物,包括马来酸衍生物(Antrodin)以及泛醌类衍生物(Antroquinonol),且各组分含量较为均衡;而樟芝液态发酵菌丝体乙醇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马来酸衍生物,不含有泛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响应面法对樟芝深层培养中总三萜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和液固比为变量,应用响应面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总三萜得率作为响应值,建立了樟芝总三萜提取的回归模型,对其提取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总三萜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6%,提取温度75℃,液固比37。进一步的实验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樟芝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优化模型对药用丝状真菌樟芝的复杂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并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对樟芝发酵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分别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响应面法(RSM)对樟芝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同时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ANN模型比RSM模型具有更好的实验数据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GA计算得到樟芝生物量理论最大值为6.2 g/L,并获得发酵最佳接种量及培养基组成:孢子浓度1.76× 105个/mL,葡萄糖29.1 g/L,蛋白胨9.4 g/L,黄豆粉2.8 g/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樟芝生物量为(6.1±0.2)g/L.基于ANN-GA的优化方法可用于优化其他丝状真菌的复杂发酵过程,从而获得生物量或活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7.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fruiting bodies and to produce it with cultured mycelium in Antrodia camphorata (BCRC 35398). METHODS AND RESULTS: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the liquid cultured broth of A. camphorata and Cinnamomum kanehirae wood were separately isola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solvent extraction and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fruiting bodies, a COX-2 inhibitor 2,4,5-trimethoxybenzaldehyde (TMBA)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abundant constituent, but was totally absent in its cultured broth and its natural host, C. kanehirae wood. On feeding with the acid-digested sawdust of C. kanehirae wood or vanillin to the broth for culture, TMBA was produced in both cultured broths. CONCLUSION: The TMBA identified in fruiting bodies was an active ingredient whose functions consisted with the reported experiences of this mushroom. Feeding vanillin to culture broth could produce TMBA containing mycelium product like its fruiting bodies did.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THE STUDY: This study found an active ingredient in fruiting bodies of A. camphorata and elucidated this compound derived from digested sawdust of C. kanehirae wood. A feasible method was also developed to produce TMBA containing mycelium by feeding vanillin.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