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pSXIVVI^+X3为转移载体,将编码金鱼生长激素Ⅱ的cDNA插入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基因组中,构建了重组病毒株TnNPV-SX^+gfGHⅡ46。该毒株能在草地贪夜蛾离体培养细胞及银纹夜蛾幼虫中表达金鱼生长激素基因。蛋白免疫印迹表明,表达的生长激素蛋白分子量为22.5kDa,与理论计算值相符,且表达的生长激素可分泌到感染细胞的培养基及虫体血淋巴中。RIA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与天  相似文献   

2.
将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 基因c D N A 的重组转移质粒p S X I V V I+ X3 S1 . Holte 和p S X I V V I+ X3/4 S1 . Holte 分别与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Tn N P V S V I- G D N A( O C C- ,gal+ ) 共转染草地夜蛾( Sf9) 细胞,经空斑纯化得到重组病毒 Tn N P V( X3) S1 . Holte O C C+ 和 Tn N P V( X3/4) S1 . Holte O C C+ 。将重组毒株分别感染 Tn5 B1 细胞,并进行 S D S P A G E 与 Westernblot 检测。结果表明, Tn N P V( X3/4) S1 . Holte O C C+ 在感染的细胞中高效表达了 S1 蛋白, S D S P A G E 凝胶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病毒后72 h S1 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胞内总蛋白量的35 .8 % ,而 Tn N P V( X3) S1 . Holte O C C+ 感染的细胞内检测不出 S1 蛋白。经分析认为这一差异主要来自 S1 基因翻译起始位点及其附近的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3.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RIA)证实了含金鱼生长激素I cDNA的重组病毒在感染细胞96h后所表达的生长激素达到最高水平,平均每10^5个细胞可分泌金鱼生长激素I最高达288.07ng;平均每克干虫可产生金鱼生长激素I925.3μg。从感染重组病毒的无血清细胞培养基中纯化生长激素I,平均每毫升培养基可纯化具免疫活性纯度95%以上的金鱼生长激素I达664.224ng。纯化后蛋白的N-末端首20个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4.
利用能形成多角体的杆状病毒载体系统pSXIVVI+X3,把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luciferase,Luc)cDNA克隆到转移功体质粒pSXIVVI^+3/3通过共转染草地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f)细胞得到重组毒株TnNPV-Luc-OCC,在该重组杆状病毒株中Luc基因受到合成启动子和XIV启动子的双重调控。该重组杆状病毒株在Sf9细胞中能形成多角体,有X-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猪生长激素(pGH)基因的cDNA进行测序,得到pGHcDNA的全序列,并与Seeburg等报道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然后利用具人工合成启动子和多角体蛋白XIV启动子的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4构建出含pGH基因的重组质粒pX3/4-pGH。将pX3/4-pGH与致死缺失型线性化AcMNPV-OCC^-DNA共转染Sf9细胞,构建出既能形成多角体又能表达pGH基因的苜蓿丫纹夜蛾  相似文献   

6.
杆状病毒重组蛋白金鱼生长激素Ⅰ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RIA)证实了含金鱼生长激素ⅠcDNA的重组病毒在感染细胞96h后所表达的生长激素达到最高水平,平均每105个细胞可分泌金鱼生长激素Ⅰ最高达288.07ng;平均每克干虫可产生金鱼生长激素Ⅰ 925.3μg。从感染重组病毒的无血清细胞培养基中纯化生长激素Ⅰ,平均每毫升培养基可纯化具免疫活性纯度95%以上的金鱼生长激素Ⅰ达664.224ng。纯化后蛋白的N\|末端首20个氨基酸序列测定的结果表明其信号肽得到了准确的切割。从而保障了表达蛋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金鱼生长激素I基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不含起始密码ATG的质粒Psxivvi+X3为转移载体,将编码金鱼生长激素I的Cdna插入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基因组中,构建了形成多角体的重组病毒株TnNPV—SX+gfGHl21a。该毒株能利用合成多角体XIV串联启动子,在重组病毒感染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f)昆虫细胞及银纹夜蛾幼虫中表达金鱼生长激素I基因。感染离体细胞及虫俸后的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所表达的蛋白分子量为22.5kDa,与理论计算值相符。Westem印迹证实。金鱼生长激素特异蛋白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preC/C基因在杆状病毒载体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迎秋 《病毒学报》1997,13(4):325-331
通过PCR获得长度为640bp的HBV preC/C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4,构建出重组质粒pSXIVVI^=X3/4-pC=C。利用共转染的方法,构建出既能形成多角体又能表达preC/C基因的重组毒株TnNPV-C/C-OCC^+。该重组毒株中preC/C基因受到串联的双启动子-合成启动子和含HindⅢ接头的XIV启动子的双重调控。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含信号肽的可溶性人干细胞因子(hSCF)cDNA 基因重组于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941 中,重组转移载体pVL941SCF与野生型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DNA 共转染草地夜蛾细胞Sf9 后,通过体内同源重组构建了重组病毒AcNPVSCF。Southern 杂交表明重组病毒基因组中含有hSCF基因片段。重组病毒感染单层Sf9 细胞后,表达产物分泌到胞外培养液中。用MTT 比色法和TF1 细胞株测定表达产物与IL3 的协同效应,测得感染重组病毒的培养细胞第三天表达量为1970 units/m L培养液。Westernblotting 分析可见分子量为18 ×103 、20 ×103 和22 ×103 三条带。  相似文献   

10.
将大鼠酰胺化酶的信号肽及前导肽编码序列引入昆虫核多角体病毒转移表达载体,构建PABChGRF(Gly)、PABCIGFI融合基因的昆虫细胞分泌表达质粒pBacPAG2、pBacPAI,并与经修饰的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BacPAK6线性化DNA共转染秋粘虫细胞Sf21,通过同源重组、筛选和鉴定,得到它们的重组病毒BacPAG、BacPAI。将重组病毒感染Sf21细胞,PABChGRF(Gly)和PABCIGFI均得到有效外泌表达,表达产物通过IgGSepharose柱可获得快速纯化。  相似文献   

11.
野生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能感染棉铃虫细胞,不引起细胞凋亡,用LacZ基因使AcNPV凋亡抑制基因p35插入失活,得到缺陷病毒Acp35Z能迅速引起棉铃虫细胞凋亡,但缺陷病毒本身不能复制。用AcNPV即早期基因IE1启动子带动棉铃虫杆状病毒(HaNPV)p35基因在棉铃虫细胞中瞬时表达,能拯救p35基因失活病毒Acp35Z复制。通过X-gal显色反应和dotELISA分别检测到了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和p35基因的表达,证明了所克隆的HaNPVp35基因不仅是一个凋亡抑制基因,也是一个与杆状病毒复制相关的基因,它的瞬时表达能支持Acp35Z在棉铃虫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12.
石晓宏  杭长寿 《病毒学报》1995,11(2):124-130
应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成功地表达了汉滩病毒76-118株(HTNV)核壳蛋白,将HTNVS基因插入杆状病毒转染质粒pAcYMIB的多角体基因启动子下游附近,与经Bsu361酶切线性化的杆状病毒(AcVEPA)DNA共同转染S19细胞,经空斑筛选获得了高效表达NP的重组杆状病毒(AcVHanS)。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表达产物与HTNV毒粒NP分子量均为50KD左右,紫外扫  相似文献   

13.
将构建好的可表达GST融合蛋白的重组病毒AcMNPV-OCC^--GST-6xHis-Etp28感染Sf9细胞,一定时间后取感染了病毒的细胞裂解物上清液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53kDa的融合蛋白(GST-6xHis-Etp28)呈不溶状态。在原有裂解液的基础上,加固体十二烷基肌氨酸钠致终浓度1.5%,并将Triton X-100的比例由1%提高到2%。SDS-PAGE结果显示至少有1/  相似文献   

14.
大鼠甘氨肽α—羟化单氧酶在昆虫细胞中的活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智红  黄荣 《病毒学报》1998,14(3):246-252
将编码大鼠甘氨肽α-羟化单氧酶(PHM)cDNA基因,插入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表达载体pBacPAK8,构建成表达质粒pBacPHM2,与修饰的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BacPAK6线性化DNA共转染秋粘虫细胞Sf21,通过同源重组,得到在核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PHM基因的重组病毒BacPHM。用BacPHM感染Sf21细胞,无血清培养上清在72小时后检测到酰胺化酶最高活力;用细胞免疫组化法和免疫  相似文献   

15.
利用空斑技术,从既能形成多角体又含TK酶基因的苜蓿丫纹夜蛾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TK中,纯化了一株形成大立方形多角体的病毒突变株AcMNPV-TKmt513。用EcoRI、PstⅠ、BglⅡ及KpnⅠ等限制性内切酶对它做了酶切分析,并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全基因及其侧翼部分的片段。对所克隆的部分全序列测定结果,发现在多角体蛋白基因读码框内只出现了一个碱基的突变,导致了第25位的氨基酸密码子由GGT变为GAT,该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ly)变为天冬氨酸(Aspq)还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突变了的多角体蛋白基因部分片段,并将它克隆入转移载体质粒pEV55,与不形成多角体的重组病毒TnNPV-HBsD4DNA共转染Sf9细胞,结果产生同样的大立方形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它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 1受体(IL-1R)结合而起作用。以杆状病毒为载体在昆虫细胞中克隆表达了小鼠I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sIL-1 RI)基因。以NIH/3T3细胞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小鼠sIL-IRI的cDNA,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cGP67B,将转移重组质粒与野生病毒ACNPV 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经同源重组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ACNPV。应用经纯化的rAcNPV感染昆虫细胞Sf9,表达获得重组的sIL-1RI。经对亲和层析样品的SDS-PAGE分析和对IL-1β生物活性阻断作用实验证实,表达产物能够与其配基结合,并且能够分泌至细胞培养上清中。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GM—CSF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带β-Galactosidase基因标记的非融合蛋白基因转移载体pBlueBac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成功地插入病毒AcNPV的基因组中.hGM-CSF基因在感染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培养细胞Sf9中得到表达,感染后的Sf9细胞培养液能刺激人骨髓细胞在体外形成典型的集落,表达水平可达2.7×1055CFU/ml。以hGM-CSF单抗所作的WesternBlotting表明,表达的hGM-CSF对是3种糖基化程度不同的产物,分子量分别约为15kd,18kd和20kd。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 获得了轮状病毒地方株 T114 V P6 全基因的c D N A 片段,将其克隆入转移载体质粒p V L1393 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 V L1393 - V P6 。对克隆的 V P6 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用它和杆状病毒( Ac M N P V) 野毒株 D N A 共转染 Sf9 细胞,筛选纯化得到含 V P6 基因插入片段的重组杆状病毒,并进行了表达重组蛋白 V P6 的检测。测序结果显示 V P6 基因全长1 356bp ,序列分析显示与 Wa 株非常接近,提示 T114 为亚组Ⅱ病毒株。用高价免疫血清经 Western blot 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显示,重组病毒感染细胞裂解液样品中可见大小约45k D 的特异条带;亚组Ⅱ特异性单抗检测到大小约120k D 的条带,提示重组蛋白 V P6 获得了表达,具有正常的抗原反应性和天然 V P6 的三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opolyhdrovirus, SpltMNPV)包埋型病毒粒子(polyhedra-derived virus,PDV),以此病毒粒子作抗原,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用SDS裂解缓冲液提取斜纹夜蛾幼虫中肠组织细胞总蛋白。采用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VOPBA),利用抗PVD抗血清对病毒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斜纹夜蛾中肠细胞总蛋白中40kD、73kD、85kD的三种蛋白能够结合PDV。  相似文献   

20.
IL—2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白细胞介素2(IL-2)cDNA插入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转移载体pVL1392中。经限制性酶切和DNA杂交筛选、鉴定出重组转移载体pVL1392-IL2。重组载体通过在昆虫细胞内共转染将IL-2cDNA转移到野生型AcNPVDNA中。经32P标记探针鉴定出重组病毒Ac1392-IL2。用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结果表达产物有明显刺激CTLL细胞生长,[3H]-TdR掺入法检测IL-2活性为1500IU/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