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博  刘静  王晨嘉  张欣  刘嘉伟  李强  张强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541-3549
以神东矿区用于植被恢复的小叶锦鸡儿、沙柳、沙棘为对象,研究侧根分支处极限抗折力学特性及受力受损后生长指标、力学特性的自修复能力,以明确半干旱采煤沉陷区灌木侧根分支处在遭受外力损伤后的可持续固土能力.结果表明: 3种灌木生长季初期侧根分支处极限抗折力和抗折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种间变化均表现为小叶锦鸡儿>沙柳>沙棘.小叶锦鸡儿和沙柳侧根分支处抗折强度与纤维素、木质素及棕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沙棘抗折强度与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棕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沉陷区形成的折力损伤显著破坏灌木侧根分支处的正常生长和力学特性,即使通过3个月的自修复也不能恢复到未受损水平.生长指标自修复能力越强,抗折力自修复程度越高,修复率种间变化为沙棘(91.2%)>沙柳(82.0%)>小叶锦鸡儿(73.9%),抗折力修复率种间变化为沙棘(41.4%)>沙柳(37.1%)>小叶锦鸡儿(30.0%).3种灌木侧根分支处可持续固土指数分别为小叶锦鸡儿(2.2084)>沙柳(0.2009)>沙棘(-2.4093),说明在半干旱采煤沉陷区小叶锦鸡儿可持续固土能力最强,沙柳次之,沙棘最弱.  相似文献   

2.
陕北沙地3种典型灌木根木质部解剖结构及水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陕北沙地沙柳、柠条和沙棘3种典型灌木不同土壤深度(0~20和30~50 cm)根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特性.结果表明: 沙柳具有较高的叶水势,根木质部导管平均最大直径(dmax)、平均最小直径(dmin)、平均导管面积(Alum)以及导管面积占木质部面积比例(Aves/Axyl)显著高于柠条和沙棘,根导管密度(VD)与沙棘相当但显著高于柠条;沙柳根的比导水率分别为柠条和沙棘的5.0和2.8倍;沙柳根栓塞脆弱性指数与柠条根相当,但显著高于沙棘根.表明沙柳属耗水型水分利用策略,而柠条和沙棘属节水型水分利用策略,且柠条更耐旱.3种灌木在2个土层深度的dmax、dmin和Alum无显著差异,但30~50 cm土层根VD和Aves/Axyl显著高于表层;30~50 cm土层根比导水率显著高于表层根,但脆弱性指数小于表层根,深层根具有高的水分传输效率和低的水力脆弱性.  相似文献   

3.
沙棘与若干鸟兽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于生物群落综合性的生态学研究,近年来引起较多的重视。这类综合性的研究,对于某种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益,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论证依据。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是广布于北方地区的灌木植物。由于它的抗逆性强,已经成为防风固沙、绿化荒山的一种重要植物。在一些燃料紧缺的山区,沙棘也作为一种薪炭植物而被提倡,沙棘浆果较高的V_c和苹果酸含量,也引起食品和医药工业开发利用的兴趣。沙棘植物群系与鸟类、兽类构成的动植物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封育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不同封育年限沙棘群落的高等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阶段沙棘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即草本层>灌木层。同一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D和H′虽然数值不同,但在不同封育阶段沙棘群落有基本一致的趋势,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上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荒草地阶段较高,其他阶段的沙棘群落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群落封育,群落相似性增加。总体上,随着沙棘群落的封育,不同科属的植物种类在增加,群落生态优势度增加,群落趋向稳定。采取封禁措施,减少人为干扰,是沙棘群落封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杂交带是研究物种形成及进化的天然实验室。为探究棱果沙棘自然杂交带三种沙棘的生理生态适应性,该研究在光照充足的7月中旬分别测定了该区域三种沙棘雌、雄株的光合特性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同种沙棘雌、雄株间光合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不同沙棘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sinensis)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空气温度(Ta)相对较高的10:00和14:00,最高达到(19.53±5.35)μmol·m~(-2)·s~(-1);棱果沙棘(Hippophae goniocarpa)和肋果沙棘(H. neurocarpa ssp. neurocarpa) Pn日变化均呈近双峰曲线,在PAR和Ta相对较低的8:00和16:00有较高的值,最高值分别为(13.43±3.43)和(15.27±2.43)μmol·m~(-2)·s~(-1)。(2)三种沙棘水分利用效率(WUE)与Pn的日变化规律一致,但中国沙棘具有最高的WUE,达到(6.72±0.95)μmol·mmol~(-1),棱果沙棘和肋果沙棘的WUE日变化最高分别为(4.03±1.08)和(4.93±0.86)μmol·mmol~(-1)。(3)三种沙棘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的日变化规律相似,其中Gs均在10:00后一致下降,在12:00左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孔关闭现象,这是其发生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之一。杂交带三种沙棘光合特性日变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沙棘和其他两种沙棘之间,而杂交种棱果沙棘与亲本种肋果沙棘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Pn与WUE可能受到了Ta、PAR和空气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沙棘(Hoppophae rhamnoides) 又名黑刺, 醋柳等, 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或乔木, 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 共有4个种和5个变种。现代研究表明, 沙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含多种维生素(A、B2、B12、E、F、 K、P、C)和氨基酸, 还含有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等30多种黄酮类成分。从沙棘叶和果中还分离出熊果酸、齐墩果酸、谷甾醇、香树精等三萜甾体类化合物。沙棘的果肉、种子、果皮、茎皮和叶中均含有脂肪油、…  相似文献   

7.
以川西北沙化地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2种先锋灌木植物高山红柳(Salix cupularis)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供体植物,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燕麦(Avena sativ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sibiricus)等4种高原优质牧草为受体植物,比较2种先锋灌木的根系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化感效应的差异,为先锋灌木选择适宜伴生的经济牧草植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2种灌木根系水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生长均具有显著的化感效应,且基本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1)燕麦、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种子发芽率在沙棘和高山红柳根系浸提液为10和20g·L~(-1)时均得到显著提高,当浸提液浓度达80g·L~(-1)后基本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只有沙棘浸提液处理下燕麦和中华羊茅达到显著水平。(2)2种根系水浸提液处理下燕麦和中华羊茅幼苗根系生长被完全抑制,但垂穗披碱草只在浓度为80g·L~(-1)时才出现抑制现象;当沙棘根系浸提液为20g·L~(-1)时对燕麦和垂穗披碱草的叶长和鲜重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山红柳仅对中华羊茅具有显著促进效应。(3)沙棘根系浸提液为20g·L~(-1)时,对4种受体幼苗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促进效应;浓度为20和40g·L~(-1)的高山红柳根系浸提液,能极显著提高燕麦和老芒麦的CAT活性以及中华羊茅的SOD活性,但浓度为40g·L~(-1)时对燕麦和垂穗披碱草SOD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种受体植物幼苗MDA含量变化趋势均基本与酶活性吻合,能较好地反映酶活性变化下其受到的氧化胁迫程度。(4)综合化感效应指数(SE)显示,垂穗披碱草对2种灌木根系水浸提液适应性最好,其抑制浓度均为80g·L~(-1);各浓度根系浸提液处理中,高山红柳对燕麦和中华羊茅的促进效应均高于沙棘,但沙棘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则表现出更强的促进优势。  相似文献   

8.
皇甫川流域几种主要植物水分生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劼  高清竹  李国强  金争平 《生态学报》2004,24(11):2387-2394
通过在丰水年 (1998年 )和欠水年 (1999年 )连续两个生长季对皇甫川流域几种主要植物 :沙棘 (H 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 (Salix psammophyla)、中间锦鸡儿 (Caragana intermedia)、杨树 (Populus simonii)、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cv.)、羊柴 (H edysarum leave)、玉米 (Zea mays)和百里香 (Thymus serpyllum)等植物生物学特性、蒸腾特征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 :几种主要植物蒸腾强度平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杨树 >沙柳 >沙打旺>羊柴 >中间锦鸡儿 >玉米 >百里香 >沙棘 >油松 ;在 1998年和 1999年 ,皇甫川流域主要植物蒸腾强度的季节动态基本相同 ,油松、沙棘、中间锦鸡儿以及百里香等植物年平均蒸腾强度较低。无论丰水年还是欠水年 ,生长季内皇甫川流域主要植物蒸腾系数均较高 ,表明了植物的生长是以消耗大量水分为代价 ,水分是其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百里香蒸腾系数最小 ,其次是中间锦鸡儿 ,这反映了百里香和中间锦鸡儿能更有效地利用水分进行干物质积累 ;皇甫川流域乔木适宜种为油松、灌木种为中间锦鸡儿和沙棘、半灌木植物为百里香。主要植物群落地段的蒸散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在 1左右。但从土壤水分变化角度看 ,皇甫川流域主要植物群  相似文献   

9.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属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棘刺,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果为肉质花被管包围,浆果核果状,近球形,橙黄色或桔红色,种子褐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8—10月。研究方法(一)采样:定位、定株、定期。由于沙棘是雌雄异株植物,用定株,按不同成熟时期,分近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三个时期采样。另外,为了探讨不同生境条件下沙棘果实的颜色深浅与维生素 C 含量的关系,另在不同地区采样。(二)测定维生素 C 的方法:主要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个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0.
永利煤矿复垦区植物叶片和枯落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煤矿复垦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不同物种的合理配置,以内蒙古永利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植物群落叶片和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C)、氮(N)、磷(P)、钾(K)含量(质量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煤矿复垦区植物养分状况及限制因子,同时研究叶片和枯落物之间的养分循环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类型叶片C含量变化较大,表现为乔木(侧柏537.96 g/kg)最大,草本(沙打旺423.73 g/kg)最小;N、P、K含量变化较小。枯落物中沙棘C含量(417.84 g/kg)显著高于沙打旺、柠条;N、P含量差异显著,氮含量表现为沙打旺(20.30 g/kg)最大,柠条最小,磷含量表现为沙打旺(1.57 g/kg)最大,沙棘最小;沙打旺K含量(6.31 g/kg)显著高于沙棘、柠条。叶片C、N、P、K含量高于枯落物。N、P、K的回收率分别为5.17%—50.16%、4.19%—6.41%、11.27%—23.24%,其中P回流率表现为沙打旺(6.41%)最大,柠条最小;K回流率表现为沙棘(23.24%)最大,柠条最小。(2)灌木、草本植物N/P16,乔木类N/P14,灌木类、草本类生长受制于P,乔木类生长受制于N。结合土壤C、N、P含量,建议在植被恢复初期种植豆科等先锋植物,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再逐步种植灌木、乔木。  相似文献   

11.
珠江流域中上游防护林冠层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护林林下植被对水源涵养、土壤保育和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珠江流域中上游广西都安县5种典型珠江防护林(桉树、任豆、马尾松人工纯林,马尾松+荷木人工混交林和青冈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半球影像技术获取林分冠层结构(林冠开阔度CO和叶面积指数LAI)和林下光环境指标(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并分析两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林下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马尾松+荷木混交林较人工纯林更有利于林下灌木层植被多样性的维持。2)各林分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指标极显著相关(P0.001),冠层结构对林下散射光的影响比对林下直射光大。3)CO和林下光环境指标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较高的林下光照不利于林下灌木层植被多样性的维持。冠层结构是影响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和更新的关键因素,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种间竞争可能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人工纯林改造和结构调整中,对乔木层可通过适当补植伴生树种,增加林下郁闭度,促进灌木层物种发育;对草本层可适度降低单优草本优势度,为灌木和幼苗更新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12.
夜间人工光照正在迅速蔓延,成为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许多研究关注了它的潜在生态影响,但绿化植物对夜间人工光照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以我国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城市绿化灌木圆锥绣球、红叶石楠和金森女贞为对象,模拟不同光质(黄光、白光)下不同光强(20、40和60 lx)的夜间光环境,研究植物抗氧化酶系统以及生物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夜间人工光照显著提高了3种灌木的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激发了植物抗氧化保护系统,显著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光质对植物抗氧化酶的影响因植物种类而异,圆锥绣球在白光下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是黄光下的1.5和1.3倍,红叶石楠2种酶活性在白光下均为黄光下的1.1倍,而金森女贞2种酶活性在白光下分别是黄光下的88.6%和99.5%。3种灌木抗氧化酶活性随夜间光强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光强阈值(120 d时,阈值约为40 lx)后,丙二醛含量迅速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3种灌木在夜光胁迫下起主要作用的保护酶不同,圆锥绣球通过POD与CAT互补来抵御胁迫带来的氧化伤害,金森女贞的主要作用酶为POD。3种灌木在夜间人工光照下生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理解濒危植物闽楠幼苗天然更新与微环境的关系,以广西富川县蚌贝村闽楠天然林胸径5.0 cm以下的更新个体为研究对象。基于0.64 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冗余分析等方法对幼苗更新密度与样地微环境因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闽楠小幼苗更新个体数最多,随龄级增加更新密度呈下降趋势;幼苗向幼树转化率低,小幼苗向中幼苗转化率是闽楠更新成功的关键阶段;(2)闽楠幼苗更新密度与样地灌木层高度、最近母树距离、灌木层覆盖度极显著正相关,与样地光照、草本层覆盖度显著负相关; (3)灌木层高度、最近母树的距离、灌木层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光照、草本层覆盖度、凋落物厚度、土壤盐分是影响闽楠幼苗更新的主要微环境因子,光照和草本层覆盖度是闽楠幼苗更新的限制因子。因此,降低光照强度、减少草本层的覆盖度、增大灌木层的覆盖度等有利于闽楠种群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沙棘(Hippophae reamnoides L.)别名醋柳、(?)刺、{?)溜溜等。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禾木或灌木;喜光喜温,不耐阴。立地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是良好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树种。此外,其果实营养十分丰富,可食用和药用,为滋补强身佳品。枝叶是优质饲料,木材是农机具和轻工业原料。沙棘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在国外,沙棘的引种和开发利用早已开始,尤以苏联、芬兰、波兰等国的开发研究较为深入。在沙棘的无性繁殖和良种  相似文献   

15.
于2009年生长季(5~9月份)对布置在1.0hm2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内的100个草本样方(1m×1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光照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层片与土壤因子、光照环境的相关性以及乔木层、灌木层、土壤因子、光照环境对草本层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以阐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下草本层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阔叶红松林下的草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其中,5月份黑水银莲花(Anemone amurensis)、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等早春短命植物占优势,6月份部分早春短命植物和早夏植物、晚夏植物同时出现,物种丰富度最高,7月份是夏季植物的生长旺季,物种多样性最高,8~9月份草本植物逐渐枯萎。(2)灌木层的多样性与草本层的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木层的株数密度与不同月份的草本层盖度呈正相关、与草本层多样性呈负相关,而乔木层对草本层盖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均不显著。(3)土壤速效钾、光照和土壤水分是关联乔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认为,阔叶红松林下的乔木层通过影响光照、降水及枯落物的含量而间接影响草本层的多样性格局。  相似文献   

16.
孛永明  王丽洁  荐圣淇 《生态学报》2023,43(4):1553-1562
近年来为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植被恢复工作。了解造林植被水分利用策略,对于在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有效的植被恢复至关重要。以黄土高原甘肃省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选取黄土高原大规模植树造林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利用包裹式液流计于2020年6—9月对柠条和沙棘树干和枝条的液流进行观测,研究柠条和沙棘树干液流密度的日内与年内变化,以及与环境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柠条与沙棘的液流密度日内变化规律与光合有效辐射(Q0)、饱和水汽压差(Dz)变化趋势一致。液流密度对环境要素的响应不同,在8月份,柠条和沙棘液流密度受Dz、Q0和气温(Ta)的影响较大,其中,Dz占主导地位。在其他月份,液流密度主要受Dz、Q0的影响较大。当柠条与沙棘经历了长期干旱无雨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对树干液流的影响较大,Dz...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沙棘(Hippophae rhamneides L.)为胡颓子科植物,一种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三北”及西南地区。分布广,面积大。沙棘根系发达具有耐旱、抗寒、耐瘠薄土壤,萌生繁衍能力很强,具有强的固氮能力等特性,从而对改良土壤和水土保持有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沙棘属种质资源及其生境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沙棘属植物有7种11亚种,中国产7种7亚种,其中2种2亚种是近年发现的新分类群。因而,我国是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沙棘资源蕴藏量最大的地区。沙棘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华北等地的森林——草原(草甸)过渡地带;从垂直分布角度看,无皮组的种类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有皮组的种类则集中分布于3000m以上的中高海拔地区。根据光照、温度、植被类型等因素其生境类型可分为温性乔木林型、温性灌丛型、寒温性灌丛型和高寒灌丛型4种类型。理塘沙棘、棱果沙棘和卧龙沙棘种群数量少,分布区域狭窄,资源十分有限,应加强驯化研究和迁地保护,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沙棘属种质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沙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刘振山(河北省张家口市教委教研室075031)史文彬(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学院075000)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又叫醋柳、酸刺、黑刺。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8m,雌雄异株,叶互生或近对生,披...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10月, 以黄土高原人工造林主要灌木树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 通过测定冠层截留数据与冠层各组分持水能力, 采用Pereira回归分析法和直接测量法, 对柠条与沙棘的冠层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两种方法测定的冠层持水能力有一定差异。回归分析法主要受植株叶面积指数(LAI)季节性变化与穿透雨观测方法的影响, 得到的柠条与沙棘冠层最大持水能力分别为0.68 mm和0.72 mm; 而直接测量法主要受冠层结构特征影响, 得到的柠条与沙棘冠层最大持水能力分别为0.73 mm和0.76 mm。直接测量法得到的柠条各组分最大持水量依次为枝(0.31 mm) >叶(0.27 mm) >树干(0.15 mm), 沙棘为树干(0.33 mm) >枝(0.29 mm) >叶(0.14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