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滑玮  陈必良  杨红 《生物磁学》2011,(9):1786-1788
目的:将CBS教学法运用于妇产科学的教学中,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将我校2005级临床医学160名本科学生分为试验组(CBS教学法)和对照组(传统讲授方法)。结果:学科考试中,试验组的平均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BS教学法是行之有效并且切实可行的,对提高妇产科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病例导入式教学与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相结合在留学生急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科实习的留学生33名分成2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病例导入式教学与PBL相结合教学法进行教学,出科时比较2组理论和技能成绩的区别;调查观察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与PBL相结合教学法的留学生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94.1%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法.结论:病例导入式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问题式教学与方法式教学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学是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在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针对工科院校学生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根据微生物学的内容特点,对理论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问题式和综合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泉芳 《蛇志》2020,(2):244-246
目的 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对留学生呼吸内科教学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校2019 年春季学期的大学四年级留学生8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 .干预组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结果 干预组的平时成绩及期考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医师的使命是神圣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与人文密不可分,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带动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现实矛盾的凸现及医疗行业的发展也要求医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医学人文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明日医师的医学生们在学习妇产科学时更应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笔者在妇产科学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将医学人文融入PBL教学,有利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教授高血压病时,学生无法将医学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因而缺乏对高血压病的综合分析、缜密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影响了高血压病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本文分为四部分,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二、病例式教学法的含义;三、病例式教学法在高血压病教学中的应用;四、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最后部分对病例式教学法在高血压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上学期都要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综合知识的学习提高运用计算机来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将开放式、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该课程教学中。利用案例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BL+SP教学方法在七年制妇产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七年制三个班共1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PBL+SP教学试验组及传统方式+SP教学对照组研究对象,在妇产科实习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阶段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础知识题得分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病例分析题得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BL+SP教学方法既能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又能保证基础知识的掌握,适合在七年制学生实习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杜林娜  吴铭  杨晶  董浩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278-1285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鉴于本课程具有内容繁杂、抽象和枯燥等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每位授课教师应该探索解决的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式的微生物学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其重要性,通过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较,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病案导入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级大专护理班60名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病案导入教学,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通过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情景模拟、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病案导入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儿科护理学。结果:实验组学生卷面考试成绩、护理病历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导入教学应用于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普通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接受教学方式不同,将学生分为PBL联合CBL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PBL联合CBL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统一测试评判2种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超过80%的学生认为PBL联合CBL教学效果显著,特别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及临床思维的培养。统一测试发现联合教学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PBL联合CBL是普通外科临床见习中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巧用案例与问题法提高发酵工程工艺原理教学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在发酵工程工艺原理教学中的实践,阐述了巧用具体案例及围绕问题组织教学的意义、具体实施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巧用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及问题教学法可强化课堂教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便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按其发育阶段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和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ASC)。由于干细胞这种特殊的增殖分化潜能,使其具备着多学科临床治疗的可塑性,研究意义巨大。随着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发现以及对其他类型干细胞提取手段的进步,干细胞为治疗子宫内膜相关性疾病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此外,宫内干细胞移植治疗胎儿疾病,干细胞介导损伤后血管内皮的修复以及改善生育功能、治疗不孕症等几个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参考近7年国内外文献,以干细胞治疗妇产科几种常见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主要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病例(SP)的案例教学法(CBL)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见习的五年制临床本科医学生共112人,利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人数各56人。对研究组采取基于SP的CBL教学法,而对照组则使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1个月后对理论、技能进行评价,并对学生和教师的满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技能考核和病例分析方面,研究组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中,在\"课堂气氛活跃\"、\"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有利于形成正确临床思维\"四个方面,研究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教师满意度调查中,认为试验组教学法的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教学法(P0.05),而在\"易实施性\"满意度低于对照组教学法(P0.05),在\"可操作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基于SP的CBL教学法具有显著的优势,能更直观的展示某种疾病的特征,使学生通过实践巩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值得进一步探索并推广。  相似文献   

15.
麻疹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5年77例麻疹病人的发病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收治的77例麻疹病人的年龄、预防接种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麻疹发病高峰时间集中在3~6月份,发病年龄主要在20~49岁(94.8%),高热持续1周的病人数多(62.3%),有扁桃体炎(10.9%)、血尿(8.2%)、腹泻(5.5%)、口腔溃疡(4.1%)、心悸(2.7%)等临床表现;并发症表现为:肝功能异常(63.6%)和肺部感染(16.9%);77例麻疹患者中75例麻疹抗体IgM阳性;预后良好。结论 麻疹该年出现的高峰时间在3~6月份,以成人发病为主,并以外来人群居多,高热持续时间长,并发症以肝功能异常最多见,麻疹抗体IgM仍是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蕴秀  王培昌  姚洁  闵嵘 《生物磁学》2013,(35):6981-6983
由临床检验专业人员承担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应以临床检验学为教学重点,案例的教学目标及学习重点应围绕临床检验基本原理,检验结果质量保证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案例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选择质量保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②选择物质代谢过程清楚,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明确的检验项目,如血糖;③选择在,临床检验中应用较多的方法,比如酶的连续监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案例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超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超声科实习的112名医学院学生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医学生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施教学,观察组则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实施综合教学,在每学期末,统计并对比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以及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项目分值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超声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还可改善其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效果较好,临床超声教学可考虑将此种教学方式进行广泛推广,从而更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应用TBL教学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TBL)教学是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基础上改革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在运用TBL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模式既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为今后TBL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e evaluation of product alternatives in Life Cycle Analysis (LCA) is a critical step on the basis of results as related to their impact category data. Decisions involving sever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hardly ever straightforward, since one alternative only seldom clearly dominates the others in all aspects. More often, one alternative scores better on some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worse on others. A combination of impact data and preferences is then required for evaluation. This can be done using evaluation methods based on fixed societal preferences. However, by applying 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to the same data, different “best” alternatives may be chosen. This reduces the credibility of LCA results. Instead of fixed societal preferences an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uses consensus-oriented ranges of societal values for specifying the ranking of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attractiveness of alternatives. These ranges may indicate both the uncertainty of decision-makers and the shifting of societal values, e.g. as related to the dynamics of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areas. In this article, an approach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environmental data and uncertain societal values to form a clear statement on alternatives regarding their overall damage. By using a full set of potentially relevant societal preferences, a merely coincidental selection of the best product alternative is ruled out. A step-by-step procedure, narrowing down the feasible range of societal preference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using a case study of TV-housing concepts and a surv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