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 ,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 ,表现为它的炎症或溃疡 ,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但可向远端扩展 ,以及遍及整个结肠。近 10年来 ,UC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尽管对它的病因作了不少研究 ,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虽然如此 ,近年来的成绩还是非常喜人的。现就近几年有关 U C病因研究现状与展望及采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作一综述。1 病因学现状1.1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异常目前已被普遍认为是 UC的病因之一。U C患者常伴发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结节性…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AITD)患病率逐年在增高,已成为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是遗传、环境、感染、精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被认为是引发AITD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后,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诱发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现就病原微生物对AITD的影响及特定病原微生物在AITD中的发病机制作一概述,为甲状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提供新的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子模拟与微生物、自身免疫交叉识别以及肿瘤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兵  魏于全 《生命科学》2004,16(2):66-72
分子模拟是生物界广为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可利用蛋白质序列或结构的相似而模拟宿主细胞某些分子的功能,从而协助其入侵与存活;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可因某些蛋白质的同源或相似而致宿主交叉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参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其本质是一种交叉识别。本室及其他研究小组发现可利用不同种属某些肿瘤相关同源分子的异源性激发特异的免疫反应,并因其同源性而交叉反应于宿主分子,从而产生抗肿瘤的自身免疫,亦即通过异种同源分子的策略主动免疫治疗肿瘤。这种模拟还可以在表位肽的水平进行,相信分子模拟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进化与分子识别的本质以及自身免疫的规律,从而探索分子模拟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根据WHO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 COPD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COPD的形成与发展涉及众多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COPD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氧化应激、炎症机制、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以及细胞凋亡与之密切相关。另外,自身免疫反应、微生物组的变化以及无效的受损修复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同样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并研究COPD的发病机制对预防与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Wang CE  Yao ZB  Guo HY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3):231-233
本文从三个方面叙述牛海绵状脑病(BSE)的自身免疫学说;(1)Prion理论的诘难;(2)BSE发病的自身免疫学说的提出;(3)BS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学说的证据和可能机制。最后,对BSE是自身免疫性学说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白质脱髓鞘、胶质细胞增殖、轴突损伤和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脱髓鞘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既往在对MS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研究中发现了细胞自噬也参与了其发病,涉及到的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元。因此,本文将对以上细胞自噬在M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M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身抗独特型抗体(auto—ald)广泛存在于机体对多种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并通过与独特型(Id)相互作用,参与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auto-aId的调节作用包括:(1)通过抑制B细胞合成相应的Id抗体或激活Id特异性T细胞,后者作用于效应细胞,而反馈性抑制机体对起始抗原的免疫应答(向下调节);(2)内影像auto-aId模拟抗原,促进相应Id的表达(向上调节)。其调节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如维持体内Id—抗—Id网络的稳定性,促进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恢复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有害,甚至导致某些受体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痛风病主要是由于人体中尿酸结晶沉积在某些部位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病变。痛风病的治疗由来已久,针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陆续出现了一些治疗方法,随着微生态学的不断研究,发现乳酸菌具有降解人体内嘌呤的作用,进而能够降低尿酸结晶的含量,为痛风病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I)按照自身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时所需的温度分为温抗体型AIHI(WAIHI)和冷抗体型AIHI(CAIHI),以WAIHI居多,并且多为继发性。WAIHI的发病与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发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机制变异,主要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及免疫因素等,导致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产生,再与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结合,它是一种会使自身红细胞破坏或者缩短寿命的比较难以治疗的贫血,目前治疗AIHI首选疗法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效率可达80%,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输血、切除脾等方法的使用也在实践中逐渐增多,并且疗效可观。近年来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治进展的研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一组病因不明、发病年龄小于16周岁、关节炎持续6周或6周以上疾病的统称,分为七种亚型。其中,全身型JIA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与其他亚型明显不同,目前普遍认为其是一种自身炎症性疾病,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型JIA的临床表现与经典自身炎症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相似度,而二者的发病机制不仅有相似点,如促炎因子增加和相关信号通路活化,亦有不同点。自身炎症性疾病有明确与固有免疫系统相关的致病基因及家族史,而全身型JIA的致病基因目前尚无定论,也无明显家族遗传性,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本文主要从临床症状特征、发病机制和家族史方面总结和比较了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与经典自身炎症疾病。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T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及IL-1家族、结合含γc受体的细胞因子、IL-12家族、IL-17等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阐述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发病机制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型糖尿病发病及防治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B细胞受到自身免疫破坏而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临床症状较严重。大量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自身抗原、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有关,并且免疫学防治近年来成为1型糖尿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此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学相关发病因素和防治做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体内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关。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是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针对已感染致病原的无症状携带者或发病的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性疫苗能特异性地调节异常的免疫应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纪小艺  吴敏  马碧涛  武锃  阮铭 《生物磁学》2013,(34):6794-6796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发作期持续超过一年,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T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免疫因素,环境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A族B溶血性链球菌与Ts的发生跟发展的关系已有所报道,较多研究是关于链球茵感染的,一些免疫相关研究发现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小儿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会引发或加重抽动症状。另外,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与Ts患儿的自身免疫应答活跃的关系也有所报道。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认为,外周免疫系统跟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产生并释放出来的生物活性因子进行信息交流。细胞因子正是两大系统间相互作用的信使,不仅可以调节免疫,而且还可以调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细胞因子与神经介质、内分泌激素共同组成机体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参与免疫系统并激活神经递质及激素间的信息传递,与精神障碍和心理机体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有关免疫病因学异常可能是部分易感患儿发病的机制,文章从感染免疫学,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细胞因子调节网络等与免疫相关的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TLRs、慢性炎症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杰 《生命科学》2007,19(1):15-20
Toll样受体是新发现的先天性免疫的病原模式识别受体,在机体抵抗外来病原生物入侵上起关键的作用。除了抵抗外来病原生物入侵外, Toll样受体现在也被认为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某些病因不明的疾病的发病有关。慢性炎症被认为在不同层面促进某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之一就是慢性炎症通过免疫抑制导致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无反应,这种免疫抑制也与 Toll样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与I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的发病有很大关系,被认为是Ⅰ型糖尿病发病的自身免疫启动靶抗原。谷氨酸脱羧酶对于Ⅰ型糖尿病的预测、诊断、预防和治疗都有很大应用价值。该文阐述了谷氨酸脱羧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谷氨酸脱羧酶与I型糖尿病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咀嚼肌痉挛     
咀嚼肌痉挛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表现为单侧嚼肌突发阵发性、不自主地抽搐发作。伴或不伴有单侧面萎缩或局部硬皮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国内外报道极少,目前为止,仅26例具有肌电图支持的病例报道。文章复习了相关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原则、治疗方法等作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酸脱羧酶与Ⅰ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与Ⅰ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的发病有很大关系,被认为是Ⅰ型糖尿病发病的自身免疫启动靶抗原。谷氨酸脱羧酶对于Ⅰ型糖尿病的预测、诊断、预防和治疗都有很大应用价值。该文阐述了谷氨酸脱羧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谷氨酸脱羧酶与Ⅰ型糖尿病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咀嚼肌痉挛     
窦宁宁  仲骏 《生物磁学》2012,(19):3734-3737,3800
咀嚼肌痉挛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表现为单侧嚼肌突发阵发性、不自主地抽搐发作。伴或不伴有单侧面萎缩或局部硬皮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国内外报道极少,目前为止,仅26例具有肌电图支持的病例报道。文章复习了相关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原则、治疗方法等作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男性生殖系统微生物感染及免疫疾病是导致不育的重要病因.睾丸和附睾是精子产生与成熟的器官,具有特殊的免疫环境,既可以防止精子诱导免疫反应,又能有效抵御微生物感染.然而,某些病理状态(包括微生物感染、环境毒素及组织损伤等)可能破坏睾丸免疫平衡,引发感染或自身免疫睾丸炎及附睾炎,并可导致男性不育.微生物感染还会引起前列腺炎、精囊炎与尿道炎,可干扰精子功能而影响男性生育能力.认识感染和免疫引起的男性不育机制可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线索,本文重点综述男性生殖系统微生物感染、免疫微环境调节及免疫疾病导致男性不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