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目前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炸药分子的检测。硝酸铵是硝铵炸药的主要成分。研究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对硝铵炸药分子的检测。方法:水凝胶分子印迹方法制备硝酸铵水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静态结合实验对其结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聚合物对硝酸铵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印迹聚合物的解离常数为4.08g/L,最大吸附量为3.51mg/g。结论: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可合成水溶性炸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识别及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硝酸铵水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目前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炸药分子的检测。硝酸铵是硝铵炸药的主要成分。研究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对硝铵炸药分子的检测。方法:水凝胶分子印迹方法制备硝酸铵水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静态结合实验对其结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聚合物对硝酸铵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印迹聚合物的解离常数为4.08g/L,最大吸附量为3.51mg/g。结论:水凝胶分子印迹法可合成水溶性炸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识别及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离子印迹聚合物(IIPs)是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对目标离子进行印迹、聚合进而得到对模板离子有选择性吸附的聚合物。核壳型离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被应用于样品的处理和实际检测中。本文对核壳型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核壳类型、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实际检测应用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核壳型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制备了1-脱氧野尻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溶剂、反应时间对分子印迹聚合物产率以及性能的影响。以1-脱氧野尻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微球,采用静态吸附及扫描电镜(SEM)的方法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24 h、乙腈为溶剂时,所制得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形貌和吸附性能较好,对1-脱氧野尻霉素与N-甲基-1-脱氧野尻霉素的选择性分离因子α为2.26,说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1-脱氧野尻霉素分子有特异性吸附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血清中地高辛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印迹的方法制备对地高辛有特异性吸附性能的印迹聚合物颗粒,再将颗粒与琼脂糖混合并固定于玻碳电极上制备成地高辛分子印迹聚合膜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模板分子地高辛且其电化学信号与模板浓度相关,再用它来检测血清中地高辛的含量。结果表明: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制作简便、成本低、检测快速、特异性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检测下限为1.28 nmol/L,检测时间为5 min。  相似文献   

6.
以青霉素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分子印迹膜,以浸泡的方法移除印迹分子,制备青霉素分子印迹膜电极。本印迹电极能有效地避免类似物对其测定的干扰。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传感器对青霉素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富集时间为200 s,在0.1~1.8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青霉素在磷酸缓冲液(PBS)中的电流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吸附后的膜电极用甲醇洗脱后再生,可以重复利用3次,可以应用到实际检测中。  相似文献   

7.
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特性评价(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中制备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微球的制备条件和吸附特性。微球的凹陷可有效地增加微球的比表面积和结合位点,从而提高了模板分子的结合速率及微球的印迹容量。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的新技术。在存在印迹分子的条件下,通过模板聚合可以构造出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可作为用于生物物质的监测、分析、分离与纯化等的基质。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生物领域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的新技术。在存在印迹分子的条件下,通过模板聚合可以构造出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可作为用于生物物质的监测、分析、分离与纯化等的基质,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MG-MIPs),以洗脱效率及吸附量为指标,考察超声波辅助抽提法对MIPs中MG洗脱效果及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MIPs的表面形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板分子MG在超声30 min、超声10次、料液比m(MG-MIPs)∶V(甲醇-乙酸溶液)为1∶10(g/m L)、温度为25℃、超声功率为270 W的条件下,洗脱效果最好,MIPs在固相萃取柱中的吸附效率较高,达到198μg/g。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