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福建三明船帆洞旧石器遗址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船帆洞旧石器遗址可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在下文化层发现一处人工石铺地面遗存。出土石制品 30 0余件 ,同层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巨貘、中国犀和鬣狗 3个绝灭种 ,其年代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上文化层出土物以打制石器与磨制骨、角器共存为主要文化特征 ,其时代应晚于下文化层 ,可能仍属旧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2.
铜梁旧石器遗址自然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南方的洞穴中发现了丰富的、更新世不同时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但洞外第四纪地层中的发现物则不多,比较重要的有云南元谋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和晚更新世资阳人哺乳动物群。1976年春发现了铜梁旧石器遗址,在文化层中发现了较丰富的植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在其上覆的地层中,还发现一些新石器时代遗物,这就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最近发掘所获资料,对万寿岩山船帆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洞穴的形成过程、洞内地层划分以及与洞外沉积物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船帆洞洞穴的发育明显与区域性断裂及岩体的剪切节理有关;洞内经历数次堆积和冲刷;依岩性、地层关系和哺乳动物化石组合,洞内堆积物可分为Ⅰ(中更新世晚期)、Ⅱ(晚更新世早期)、Ⅲ(晚更新世晚期)和Ⅳ(全新世)4个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4.
山西榆次大发旧石器地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榆次大发旧石器地点,属搬运埋藏类型,文化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产自潇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中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该地点的文化遗物包括传统的打制石器和细石器。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显示出与雁北地区的峙峪遗址和晋南的下川遗址有密切关系。该地点在晋中盆地的发现对连接、对比山西南、北旧石器晚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法岗  李锋 《人类学学报》2020,39(2):161-172
“许家窑人”化石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西端的侯家窑遗址。该遗址20世纪70年代历经数次发掘,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石制品数万件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虽然已有大量关于遗址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人类化石和考古遗物的出土地层仍有些模糊,文化层时代也存在较大争议;年代数据在20 kaBP到500 kaBP的大范围间变化,影响学者们对“许家窑人”及其文化遗存演化位置的认识。鉴于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07~2012年对该遗址开展了持续的考古调查及发掘,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廓清遗址埋藏的地貌部位和文化层的分布状况等基本信息。侯家窑遗址的地层包含上、下两个文化层;下文化层以下2~3 m(距地表约14.5 m)处确认了不整合接触面,其下为泥河湾层堆积,之上为河流阶地堆积。综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地层描述、新发掘地层以及人类化石保存状态的认识,“许家窑人”化石应出自遗址地层沉积序列的上文化层中,而非湖相的泥河湾层中。通过对目前遗址已有测年数据的重新梳理,我们认为,上文化层即“许家窑人”化石的时代为200~160 kaBP,主要对应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早期;下文化层的准确年代仍需验证,目前光释光年龄为198±15 kaBP, 26Al/ 10Be埋藏年代为240±50 kaBP。  相似文献   

6.
我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晚期遗址及文化遗物通常埋藏于河流的第二级阶地中,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晚期。峙峪等遗址的地层清晰、化石丰富、时代明确,没有再搬运的任何迹象。研究旧石器文化必须结合地层、地貌和古生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适当的年龄数据印证,才能得出断代上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庄浪县徐家城遗址是甘肃省新发现的含丰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AMS14C测年及气候事件对比相结合的综合年代研究显示, 遗址主要文化层时代集中在距今4.6~2.3万年间, 属于晚更新世晚期。遗址所在的陇西盆地发现近50处晚更新世旧石器遗址, 测年、黄土地层学等的综合年代学研究利于建立该地区晚更新世完整的年代学框架, 为我们进一步讨论晚更新世人类行为演化、人类行为与环境变化的互动等重要学术问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河南织机洞旧石器遗址的洞穴堆积和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S3阶段晚期是末次冰期中一个气候比较温暖的间冰阶,当时人类活动相当活跃,在世界各地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面貌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织机洞遗址是一处以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的洞穴遗址,洞穴中堆积地层可以划分为四层:下部含丰富的打制石器称下文化层,属旧石器中晚期;中部不含石器;上部含少量打制石器称中文化层,属旧石器晚期;顶部含有裴李岗和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上文化层,属全新世时期。根据光释光年代测定,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下文化层,年龄为距今3·5—5万年,相当于MIS3阶段的中晚期,正处于"旧石器晚期革命"的前夕。孢粉分析结果表明,下文化层所处的MIS3阶段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为暖温带草原-疏树草原环境,良好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当时古代人类的生存与繁衍。  相似文献   

9.
猫猫洞旧石器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猫猫洞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贵州西南的兴义县顶效公社(图1)。1974年冬发现,次年冬进行首次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用火遗迹、骨、角器14件、古人类化石7件和9种哺乳动物化石。本文先发表石器的研究结果,其他文化遗物将另行发表。  相似文献   

10.
南山根地点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岑家湾村西南,考古文化层埋藏于泥河湾湖相层中,地质年代为早更新世。2017年5~7月,河北师范大学考古队对该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面积为22 m2的范围内共出土编号遗物519件,主要为石制品,出土化石17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器等。石制品原料可能为就地取材,取自附近基岩及河滩砾石;剥片方法主要为锤击法;石制品整体形制较小,属于石片石器工业;石制品类型以石片、断块和碎屑居多;共发现25个拼合组,包括57件可拼合石制品,应为原地埋藏。通过与邻近的岑家湾遗址地层对比,南山根地点文化层与岑家湾文化层处于同一自然堆积层内,但较岑家湾遗址文化层稍高,据此推断其年代可能接近并略晚于岑家湾遗址(1.1 MaBP)。  相似文献   

11.
桂林宝积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桂林宝积岩灰黄色堆积物中发现了与更新世晚期“含真人化石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伴存的两枚人牙、12件人工打制的石器。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一起发现打制石器在广西尚属首次。这对于研究广西的旧石器文化序列关系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华龙洞遗址发现于2004年,先后于2006和2014~2017年进行了5次发掘,期间发现了若干古人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本文是对2014~2016年出土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成果。目前已鉴定出8目24科43种(含未定种)哺乳动物,其中以偶蹄类化石最丰富。化石保存状况较差,以碎骨为主,牙齿较少,完整骨骼更少;但骨骼上鲜见啮齿类啮咬痕迹。华龙洞动物群与南京汤山猿人遗址、和县猿人遗址及重庆盐井沟等动物群较为相似,尤其是与和县猿人遗址及南京猿人遗址动物群最为接近,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都含古人类化石;2)都不含第三纪动物群的孑遗分子;3)都含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大熊猫、剑齿象、巨貘及猪獾等),同时也都含一定量的北方属种,但华龙洞含北方成分相对较少,只发现翁氏麝鼩、麝鼹、变异仓鼠、布氏毛足田鼠、棕熊、李氏野猪、葛氏斑鹿及大角鹿等,华龙洞的大角鹿是该属分布最靠南的地点;4)都含有剑齿象而不含晚更新世常见的亚洲象;5)都含有大量头后骨骼,与以含单个牙齿为主的其它南方洞穴迥然有别。从化石保存状况及属种组成判断,华龙洞堆积时代与和县猿人遗址最为接近,也是中更新世。由于遗址尚未完全暴露,其堆积性质尚不清楚;但从蝙蝠类化石判断,很可能与洞穴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14.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遗址2006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4—2005年,在湖北省郧西县境内的黄龙洞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20余件石制品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初步分析显示这是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的人类遗址。我们在2006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又发现了2枚人类牙齿化石、11件古人类打制的石制品与6件骨制工具、1500余件动物化石以及其它古人类活动证据。野外工作期间我们还对黄龙洞洞穴堆积及山体地貌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该洞穴发育及古人类在洞穴内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初步推测。本文介绍了2006年的野外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5.
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地层学研究及与山顶洞的对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田园洞主体堆积厚度约2.5m,其动物群可分为上、下两个组合:上部组合物种多样性丰富,化石被啮齿类严重啮咬;下部组合化石种类单调,以鹿类和绵羊类为主,但化石丰富,极少有啮齿类咬痕。人类化石发现于下部组合;东洋界动物主要出现在上部组合,例如猕猴、猪獾、果子狸和鬣羚等。而马鹿和绵羊只出现于下部组合。沟齿鼯鼠和豪猪在下部组合开始出现,但主要发现于上部组合。梅花鹿是田园洞的优势种,在各个阶段都出现。通过统计比较,发现山顶洞3个地层单元(上室、下室和下窨)中所含化石属种基本一致,代表同一个动物群。尽管田园洞动物群中尚未发现可靠绝灭种类,但却有10种地区绝灭种,它与现生动物群有一定差异;而在堆积物特征及化石组合方面,与周口店山顶洞的更为接近。在田园洞和山顶洞出现的沟齿鼯鼠、猪獾、果子狸及鬣羚等是各自在华北地区的最早记录,可能代表了更新世末期自南而北的动物迁徙事件。  相似文献   

16.
2014~2015年在江西萍乡上栗县长平乡发现的杨家湾哺乳动物化石点,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中出土化石最为丰富多样的:目前已在杨家湾1号洞发现数千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初步鉴定出40个属种;在化石数量上,野猪占绝对优势,其它常见种类还有鹿类、豪猪、黑熊、小型食肉类、鬣羚、水牛、犀牛及猴类等,而长鼻类及貘相对较少;在本地区同时代化石点中,猴类化石最丰富,食肉类属种也更多样。灭绝种类有巴氏大熊猫、最后斑鬣狗、德氏狸、剑齿象及巨貘等。从动物群组合来看,杨家湾1号洞与湖南道县福岩洞古人类化石点最为相似,其时代也应当属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7.
老龙洞史前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子麒 《人类学学报》1998,17(3):212-229
本文记述了老龙洞史前遗址研究初步成果.在对石、骨、角制品的一般性质论述基础上,指出这一组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并有着文化上的广泛联系;依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对其年代也作了初步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近年来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包括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在内的史前洞穴遗址,为研究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地点和一批有意义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8.
安徽和县猿人化石及有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安徽省和县猿人化石产地龙潭洞自1974至1980,先后经和县文化局、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省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一个猿人头盖骨,部分下颌骨和零星牙齿。这些材料大约代表3个个体,包括青年、壮年和老年。在同一层位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大约50种。另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一些骨、角制品和烧过的骨、牙碎片。化石层的地质时代属更新世中期,昔日的生态环境为森林草原,气候趋于凉爽。  相似文献   

19.
贵州盘县大洞的堆积物,自上而下可以分为3层。大洞主体堆积物为角砾堆积,来源于洞顶灰岩的崩塌,另外有人类遗物以及洞外片流作用带入的泥砂。人类化石、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主要分布在第2层角砾堆积中。堆积物在洞厅各部位均有相应分布,属同一沉积序列。已知的早期人类活动时间大约从260ka.B.P.开始,到142ka.B.P.前后结束,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的第6、7阶段。角砾层下段,发育一套遭强烈溶蚀和风化的堆积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湿热的沉积环境,时间大约在260—180ka B.P.期间,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第7阶段;大洞堆积物在气候变化周期上与黄土、青藏高原冰期序列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