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叶竹柏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罗汉松科罗汉松属植物长叶竹柏(Podocarpus fleuryi Hiekle)中分得11种成分。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方法及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柳杉酚(2),β-谷甾醇(3),竹柏内酯 A(4),竹柏内酯 B(5),异银杏双黄酮(6),β-谷甾醇硬脂酸酯(7),3β,5α-二羟基-6-豆甾酮(8),5α-羟基-6-豆甾酮-3β-棕榈酸酯(9),胡萝卜甙(10)和丁香甙(11)。所有成分在该植物中均属首次报道,其中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双内酯化合物4及5具有极强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叶水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长叶水麻(Debregeasia longifolia(Burm.f.)Wedd.)是荨麻科植物,果可食;根人药,除风湿。本文首次从其枝,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出5种黄酮甙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epicat-echin(化合物1),quercet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化合物2),kaempferol 3-O-β-D-galactopyranoside(化合物3),quercetin 7-O-β-D-glucopyanosie(化合物4),apigenin 7-O-β-D-glucopranoside(化合物5)。  相似文献   

3.
裂叶翼首花的化学成分田军,吴风锷,邱明华,聂瑞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昆明650204)(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CHEMICALCONSTITUENTSFROMPTEROCEPHALUSBRETSCH...  相似文献   

4.
山茶属的叶表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属(Camellia)19个组36个代表种的叶表皮形态,发现上述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均为不规则形,气孔器仅在下表皮存在,且一致为环列型;对上述植物中18个组30个种的叶下表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其特片为:气孔形状为梭形或长卵形,气孔外拱盖内缘光滑或呈浅波状,波状,气孔器附近的角质膜平坦或皱褶,表面光滑或有多种纹饰,这些特征可作为区分种或变种的依据,但与植物的外部形态等特征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木兰科植物鹅掌楸和合果木的化学成分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木兰科植物亲缘关系与生理活性成分分布规律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对木兰科植物鹅掌楸及合果木的茎皮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鹅掌楸茎皮醇提物中除了β-谷甾醇、胡萝卜甙、和蔗糖外还分离鉴定了5个已知化合物:epitulipinolide(1)、atherospermidine(2)、(+)-syringresinol-di-O-β-D-glucopyranoside(lirioderndrin,)3、(1S)-1,4-di-O-methylmy-oinositol(liriodendritol,4)和syringin(5);自合果木茎皮中除了β-谷甾醇外还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化合物:正二十四烷酸(6)、(-)-parthenolide(7)、(-)-dihydroparthenolide(8)、(-)-N-acetylanonaine(9)、肉桂酸(10)和(+)-syringaresinol(11)。基于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化学分类学角度支持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或相似的论点,由于两种鹅掌楸化学成分与木兰科其他植物化学成分有不同相似之处,无必要独立成科,分亚科为好;合果木属Paramichelia似无分属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西南地区独活属16种1变种植物(分隶于中国独活属的全部4个组)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测量并统计气孔器大小、密度和气孔指数,并用统计学方法对远轴面气孔器长轴进行显著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规则型气孔器普遍存在于所有研究类群的叶远轴面及个别类群叶近轴面,气孔器的分布和密度具有种间特异性.表皮毛普遍存在于远轴面及大部分类群近轴面,长短和覆盖密度因种而异.近轴面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浅波状或波状;远轴面表皮细胞形态多不规则形,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状或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条纹状,有的附有颗粒状、鳞片状蜡质等结构.气孔器外拱盖形态以及蜡质类型是稳定的鉴别特征.研究表明独活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对独活属的系统分类及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叶表皮特征在独活属植物分类处理中的应用及系统进化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并建立了以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为依据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蒺藜植物黄酮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化学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等方法,对中国蒺藜科5属的代表性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其它分类学性状进行了初步讨论,我们同意:(1)支持Engler(1931)骆驼蓬亚科(Peganoideae)地位;(2)支持Takhtajan(1987)白刺科(Nitrariaceae)的恢复;(3)支持EI-Hadidid(1997)刺蔟藜科(Tribulaceae)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1植物名称裂叶攀树芋(Philodendronsell-oum),又名春羽。小天使蔓绿绒。2材料类别嫩茎基部。3培养条件MS为基本培养基。(1)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6-BA3mg·L~(-1)(单位下同)+NAA0.1;(2)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2+NAA0.2;(3)生根培养基:MS+NAA0.5。培养基中蔗糖为3%,琼脂为0.7%,pH5.8,温度25~28℃。每天光照12h,光照度1000~1500lX。4生长与分化情况4.1无菌材料的获得将外植体用自来水洗净表面,然后用70…  相似文献   

9.
国产合欢属和棋子豆属的叶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航  陈介 《云南植物研究》1991,13(3):241-253
本文通过对国产合欢属Albizia 15种及棋子豆属Cylindrokelupha的叶结构观察,发现此两属叶结构特征有明显的区别,是较好的属间区别性状,表现在合欢属(3)4级以上脉至盲脉完全被厚壁的维管柱鞘细胞深深包埋,为包埋脉,且这些包埋脉宽度相等,不逐级递减,不易辨别,多分枝;网眼较小,发育不完善,不易辨别;而棋子豆属则表现为4级以上脉逐级递减,不为较厚的厚壁细胞的维管柱鞘细胞包埋,易于辨别,网眼接近中等大小,易辨。此外,还提供了国产合欢属15种,棋子豆属8种叶结构分析的基础资料,并就其在分类上的意义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HPLC-ESI-Q-TOF-MS技术对独活水提取部分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LC-MS/M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与相关文献数据对照,共鉴定出12个化合物,为阐明独活水提部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革叶猕猴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藏药“加哇”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药“加哇”来源于西藏棱子芹(Pleurospermum hookeri C. B. Clarke var. thomsonn C.B.Clarke》的根及根茎,从其中共分得10种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和化学反应鉴定其结构为:川陈皮素(Ⅰ)、falcarindiol(Ⅱ)、异甘草素(Ⅲ)、甘草查耳酮甲(Ⅳ)、壬二酸(Ⅴ)、反式阿魏酸(Ⅵ)、豆甾-4,22-二烯-3-酮(Ⅶ)、月桂酸酐(Ⅷ)、β-谷甾醇(Ⅸ)、二十四烷(Ⅹ)。所鉴定的化合物皆为首次从加哇中分得。除了falcarindiol和β-谷甾醇以外,其余8种成分在棱子芹属植物中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了全面而系统的综述,为传统中药透骨草的品种整理和质量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了华福花属华福花 Sinadoxa corydalifolia和东方五福花 Adoxa orientalis花部维管结构,并对五福花科3属4种植物的花部维管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3属4种的花部维管系统表现出不同的对称性和不同的复化、减化以及不同的融合程度。基于花部维管系统的证据,本工作支持四福花属四福花 Tetradoxa omeiensis为科内原始类群代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毛球莸和小叶灰毛莸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毛球莸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经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刺槐素(Ⅰ),香叶木素(Ⅱ),赪桐甾醇(Ⅲ)和一个环烯醚萜甙——8-acetyl ha-pagide。从小叶灰毛莸中除分离到上述环烯醚萜甙,还另外获得一个环烯醚萜甙ajugoside(Ⅴ)。  相似文献   

16.
小粒吴茱萸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小粒吴茱萸(石虎)Evpdia 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的近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15个成分,分别为吴茱萸碱(evodiamine,1),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2),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3),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14-formyldihydrorutaecarpine,4),吴茱萸酰胺(evodiamide,5),吴茱萸酰胺-Ⅰ(goshuyuamide-Ⅰ,6),二氢吴茱萸新碱(dihydroevocarpine,7),茵芋碱(skimmianine,8),槲皮素-3-O-β-D-半乳糖甙(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9),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甙(isorhamnetin-3-O-β-D-galactoside,10);rutaevine(11);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胡萝卜甙(daucosterol,13);棕榈酸(palmaticacid,14),硬脂酸(stearicacid,15)。除了化合物1,2,3,7,11外,其余的10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刺异叶花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 spinifolium)中分得五个已知的化合物,其中四个为生物碱:氧化勒(木党)碱(oxyavicine)(Ⅰ);铁屎米酮(canthin-6-one)(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ethoxychelerythrine)(Ⅲ);勒(木党)碱(avicine)(Ⅳ);另一化合物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  相似文献   

19.
豺皮樟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C-MS联用技术从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oblongifolia)叶挥发油中分离和鉴定了2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75%,其中主要成分是十二烷酸(43.68%),肉豆蔻酸(14.61%),十一烷酸(4.70%),棕榈酸(4.15%)。  相似文献   

20.
细萼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细萼扁蕾(Gentianopsis barbata var.stennocaryx H.W.Li ex T.N.Ho)全草中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6种(口山)酮成分,1种黄酮甙,2种三萜酸。经化学和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Ⅰ),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Ⅱ),1,7,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Ⅲ),1-O-[β-D-吡喃木糖-(1→)-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Ⅳ),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Ⅴ),1-O-[β-D-吡喃木塘-(1→6)-β-D-吡喃葡萄糖]-7,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Ⅵ),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甙(Ⅶ),齐墩果酸(Ⅷ)和熊果酸(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