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例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骨髓象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明  董君武 《蛇志》2002,14(2):48-49
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 (简称粒缺 )是临床病因显见的一种血液学异常状态。骨髓象改变和临床密切相关 ,由于对骨髓粒系的改变存有不同认识 ,故对骨髓象改变解释不一。现将我院 1 976~1 998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 1 5例病例报道如下 ,以探讨其骨髓象分型。1 临床资料   1 5例患者均由于各种疾病应用某些药物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0 .5× 1 0 9/ L。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2 1~ 75岁。发病原因以解热镇痛药占首位 ,共 1 0例 ,其余是氯霉素 1例 ,复方新诺明 1例 ,他巴唑 3例。发病时间 3~ 7天 6例(4 0 % ) ,8~ 1 4天 3例 (2 0 %…  相似文献   

2.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致病药物、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本组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为抗结核药,占47.69%,其次为中草药、抗肿瘤药、滋补药、抗真菌药,分别占16.92%、9.23%、7.69%、3.61%.引起肝损伤发生时间因所用药物不同而差异较大,用药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时间分别为用药2周内(36.92%)、2-4周内(32.31%)、4周-12周内(23.08%)、大于12周(7.69%),大多数病例出现于服药后12周内(92.31%.本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明显,乏力、食欲下降,占89.23%;巩膜黄染、尿黄,占43.08%;皮肤瘙痒38.46%;恶心、呕吐,占35.38%;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多见,占61.54%,其次为胆汁淤积型(29.23%),混合型较少(9.23%).结论: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很多临床常见的药物可引起肝损伤,早期诊断并停止用药、积极治疗是阻止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药物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骨髓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合并骨髓增殖不良和骨髓粒系祖细胞耗竭者常有较长时间的粒细胞缺乏期。运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3例这类患者,剂量为300μg/天,皮下注射,所有病例3天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达05×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平均为567天,明显短于文献报道。提示rhGMCSF有助于此类患者中性粒细胞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草鱼头肾免疫细胞组成和数量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头肾器官有两种静脉(头肾静脉和门静脉)和丰富的血窦。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门静脉及其血窦周围,形成淋巴细胞聚集区。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头肾静脉及其血窦周围,形成粒细胞聚集区。头肾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其中淋巴细胞约占62.2%,粒细胞约占36.6%,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约占1.2%。本研究检测了不同生长发育期的草鱼头器官重量及其免  相似文献   

5.
G6PD缺乏症是小儿贫血和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我科于1993~1996年收治G6PD缺乏患儿8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2例,女12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其中小于1岁54例(占70.2%);壮族5例,余均为汉族;有家族...  相似文献   

6.
禽类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疾病,易感动物有鸡、火鸡和雉,亦发现于野鸭,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但对鹤形目丹顶鹤粒细胞性白血病报道却甚少。今将所见丹顶鹤粒细胞性白血病三例报告如下。 (一) 病例介绍三只丹顶鹤均为幼年鹤,其中1号鹤患病期间嗜泥土,三只均生长迟缓,机体消瘦。临床血液学检查,生前采取翼下静脉剖检后采心血制成血涂片,姬姆萨或端氏染色。镜下可见原始粒细胞占81—88%(其中幼粒和晚幼粒占多数)。细胞特征:型大,型状不规则,  相似文献   

7.
非白色念珠菌是肿瘤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0年来,在1591例肿瘤患者全身性念珠菌感染中,由非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占46%,其中热带念珠菌占25%,光滑念珠菌占8%,近平滑念珠菌占7%,克柔念珠菌占4%,其他种〈1%。本文叙述了念珠菌属各个种的病原性及对肿瘤与非肿瘤患者的易感染和有关因素。文中最后强调,大多数念 珠菌病由内源性引起,但外源性或医源性暴发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15例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儿手掌细菌菌群的种类、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出生1~12小时的新生儿感染率为578%,12~24小时的新生儿感染率为75%,24小时~5天的新生儿感染率为971%。共检细菌161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135株,占838%,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占5404%;表皮葡萄球菌8株,占496%;腐生葡萄球菌2株,占124%。革兰氏阴性细菌26株,占1615%。包括大肠埃希氏菌12株,占745%;阴沟肠杆菌3株,占186%;异型枸椽酸杆菌3株,占186%;丙二酸盐阴性枸椽酸杆菌6株,占373%。所检出的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氟哌酸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2%和374%,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西力欣、头孢三嗪均耐药。生产方式和性别与感染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菌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16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与药物敏感试验,证实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内可有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绝大多数为条件致病性或非病原性的耐药性或多重耐药性微生物。其中细菌218株占804%,含革兰氏阳性细菌922%株,革兰氏阴性细菌78%株,真菌11株占41%;支原体40株占148%;衣原体2株占07%。我们又根据所检出的各种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以常规途径给药(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愈效果。因此认为,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导致前列腺微生态紊乱而发生前列腺炎症状的主要原因,前列腺复杂的菌群及其耐药性则是导致前列腺炎难以治愈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53只正常树鼩的骨髓象,结果如下:胸骨的粒系细胞为55.96%,红系细胞为29.42%;淋巴细胞为12.16%;其它细胞为2.47%;粒系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为1.9:1。股骨的粒系细胞为57.37%;红系细胞为28.72%;淋巴细胞为11.80%;其它细胞为2.12%;粒系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为2.0:1。在性别之间,胸骨与股骨之间,各个细胞的分布比例无明显差异。此外,发现树鼩的骨髓细胞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较高数量的嗜碱性粒细胞;出现少量的环形核粒细胞;存在大量退化细胞和裸核细胞。  相似文献   

11.
用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nucleosis virus,PfDNV)三种浓度处理黑胸大蠊8-9龄雌性若虫,对雌成虫生殖有亚致死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雌成虫寿命分别平均减少121d、145d和179d;产卵期分别平均缩短62d、56d和121d;每雌成虫产卵鞘数分别平均减少16个(占57%)、20个(占72%)和25个(占88%),每雌成虫产卵数分别平均减少354粒(占55%)、453粒(占71%)和558粒(占86%);生殖力分别平均下降177倍(占55%)、226倍(占71%)和279倍(占88%)。卵鞘活力分别下降28%、28%和20%。雌成虫在产卵盛期的前4个月持续受到DNV的影响,每雌每月平均产卵数分别减少30粒(占40%)、69粒(占48%)、63粒(占47%)和55粒(占50%),生殖力分别下降15倍、34倍、31倍和28倍。  相似文献   

12.
荀建宁 《蛇志》1999,11(3):56-57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而且临床症状较复杂,病情缠绵。在治疗上,一般用的口服及注射药物到达前列腺的浓度又很低,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是目前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难题之一[1]。近2年来,笔者根据前列腺生理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采用经会阴部前列腺药物局部注射治疗该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全部均为门诊病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全部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50例,年龄在20~30岁者14例,占28%,在31~40岁者26例,占52%,在4…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持续性发热住院患者,在前期对比国产与原研卡泊芬净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国产卡泊芬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3857399)。纳入粒缺伴持续性发热住院患者,在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结束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国产卡泊芬净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共入组32例,纳入全分析集(FAS)32例,符合方案集(PPS)30例。FAS和PPS中,国产卡泊芬净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1.88%(23/32)和76.67%(23/30),疗程分别为(13.22±5.80)d和(13.70±5.62)d。治疗结束0~2 d内,退热率分别为78.13%(25/32)和80%(24/3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0.5×10~9/L的占比分别为75%(24/32)和76.67%(23/30)。治疗结束后28 d内的生存率分别为81.25%(26/32)和83.33%(25/30)。国产卡泊芬净的耐受性较好,不良事件多为1~2级,大多与其无关,均未导致用药减少或停药,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3.1%(1/32),为1例肝功能异常。无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国产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缺伴持续性发热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10个遗传上和籽粒形态性状上具有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依多种可能的交配方法获得亲本P1、P2、F1(P1× P2)、F2、B1(F1×P1)、B2(F1× P2)及其相应反交RF1、RF2、RB1、RB2共10个种子世代。种植2年。依广义遗传模型建立包括种子胚乳加性、胚乳显性、母体加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的遗传模型,运用种子数量性状的精细鉴别法[1]和混合模型分析法[2,3],对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粒厚及百粒重作了性状表达遗传机制的鉴别与探讨。单个组合的遗传模型精细测验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母体显性和胚乳基因型(包括加性和灵性)的控制,一个组合的粒宽、粒厚和百粒重上还检测到细胞质效应。对25对 F1正反交组合世代均值依MINQUE法分析的结果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方差中,母体遗传方差占60%以上,胚乳基因型方差低于40%,粒长和百粒重还有细胞质效应,约占10%~30%。可见,籽粒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受多套遗传系统控制,其中以母体基因型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春6A缺体小麦与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不同无性世代再生植株体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随着愈伤组织培养时间的延长,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频率及变异范围明显增加。在分化的共计224株再生植株中,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植株为80株,占35.7%,其中3株为染色体嵌合株,1株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根处理研究了部分根系供磷结黄瓜幼苗生长、植株体内的含磷量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根系缺磷(1条根所磷,4条根系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是正常生长植株的1.39倍和1.21倍。20%根系缺磷,唯心论促进其它供磷系对磷的吸收。分根处理后,20%根系缺磷不影响植物对磷营养的需要,但却表现出了R/S比增大的典型缺磷反应,说明植物感应缺磷根系起飞丰比地上部更为重要的作用。分根处理后不供磷  相似文献   

17.
115株来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细菌学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泌尿系统感患者中段尿分离出的115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来自住院患者男女比例为1∶3,共检出20个菌种,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8.8%,以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最高,占51.8%;革兰氏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占11.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丁胺卡那、头孢三嗪、亚胺硫霉素、头孢噻肟、呋喃妥因较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除对万古霉素、环丙氟哌酸、利福平较敏感外,对其它抗菌素都有相当高的耐药性。来自门诊患者男女之比为1∶9,共检出18个菌种,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6.7%,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占30.0%,其次为变形杆菌(6.6%);革兰氏阳性球菌以粪肠球菌为主,占总检出菌的13.3%,药物敏感率较住院患者高,细菌分布更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生化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分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型、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及病理学特征.结果:20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最常见的致肝损伤药物为中药(45.93%),其次为解热镇痛药(NSAIDs) (15.31%)、抗生素(11.96%).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72.25%)、纳差(62.68%)、尿黄(61.72%);三种临床类型间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5).三种临床类型间生化学指标(ALT、AST、ALP、GGT、TBIL、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特征主要为肝细胞点灶状坏死(94.26%)、混合性炎细胞浸润(83.73%)、凋亡小体(82.30%)、纤维组织增生(68.90%)、肝细胞水样变性(60.29%).三种临床类型间肝细胞或Kuffer细胞内色素颗粒沉着、融合性坏死及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淤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已成为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现用临床分型标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9.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颗粒悬浮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颗粒悬浮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悬浮物总量波动在20.83~172.50mg·L-1之间,平均72.26±39.87mg·L-1,其中颗粒有机物占62%,颗粒无机物占38%.颗粒有机物中,颗粒腐质与细菌占98%,浮游生物占2%(其中浮游植物为浮游动物生物量的4.50倍).颗粒悬浮物浓度(TM)与水体透明度(S)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莜麦与玉米的远缘杂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莜麦(Avena nuda L.)和玉米(Zea m aysL.)杂交有一定的受精率和成胚率。人工传粉后玉米花粉能很快在莜麦柱头上萌发并长入莜麦花柱中,在68% 的莜麦花柱中可观察到不只一条玉米花粉管。对授粉后的163 个莜麦子房进行制片观察,发现受精率可达11.04% ,其中只形成胚而无胚乳的卵细胞单受精占3.07% ,只形成胚乳而无胚的中央细胞单受精占1.84% ,既形成胚又形成胚乳的双受精占6.13% 。从授过玉米花粉的大约2200 朵莜麦小花中收获18 粒种子,对12 株实生苗根尖染色体计数表明,其中9 株为单倍体(2n= 21),3 株为二倍体(2n= 42)。结果证明,通过莜麦和玉米杂交后玉米染色体的消除可以获得莜麦单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