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精子发生中线粒体衍生体的演化为主要线索系统描述了短翅华癞蝗(Sinotme-thisbrachypterus)精子尾部演化过程,并参照Szollosi(1975)的文章将整个过程分为10个阶段。与飞蝗(Locustamigratoria)精子发生中尾部演化过程(Szollosi,1975)相比较,两者间1至6期及9期精细胞尾部结构惊人地相似,而7、8两期精细胞尾部线粒体衍生体周围微管排列及分布有所差异,第10期即精子的中心粒侧体及线粒体衍生体超微结构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丽突鼻蝗RhinotmethispulchrisXietZheng、景泰突颜蝗EotmethisjintaiensisXietZheng、友谊华癞蝗SinotmethisamicusB.-Bienkot和短翅华癞蝗SinotmethisbrachypterusZhengetXi精子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的精子的线粒体衍生体超微形态结构及精子发生过程中第7、8两期精细胞线粒体衍生体周围微管排数十分相似,而在精子的外形长度、中心粒侧体超微形态结构及线粒体衍生体的大小等项特征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只是在种间精子的鉴别方面有一定的意义,而不具有属级水平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脊竹蝗Ceracris niggricornis nigricornis Walk及宽翅曲背蚯 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 精子的比较。发它们的精子的线粒体衍生体和中心粒 本的超微形态结构以及精子发生过程中七,八两期精 细胞线粒体衍生体周围微的排数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4.
扩增并测定了我国癞蝗科短鼻蜱属8种蝗虫的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585 bp),利用Clustal X和MEGA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分析,探讨了COⅡ基因在该属的分子进化特征.结果显示:碱基组成上,A T含量较高,为70.4%,其中密码子第3位A T含量最高,达到81.9%;在氨基酸组成上,变异率为12.8%;短鼻蝗属8种昆虫的遗传距离在0.003~0.111之间.  相似文献   

5.
短额负蝗与中华蚱蜢精子比较(直翅目:蝗总科)奚耕思,郑哲民(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710062)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sinensis与中华蚱蜢Acridacinerea为中国两种常见的蝗虫。由于头顶细纵沟,后足股节外侧花纹及...  相似文献   

6.
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的显微结构,并以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为探针利用凝集素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该过程中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短额负蝗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增殖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形成期和精子成熟期5个时期,在这5个时期中各期生精细胞的大小、形态、核染色体等变化明显。在整个精子发生过程中,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出现于精原细胞期,并于精母细胞期发生明显的修饰和变化,精子形成期和成熟期没有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表达。提示,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修饰和变化与短额负蝗生精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癞短鼻蝗Filchnerella pamphagides karny、青海短鼻蝗F.kukunoris B.-Bienko和肃南短鼻蝗F.sunanensis Liu精子的比较,发现它们的精子在外形头和尾的长度、线粒体衍生体的大小及中心粒侧体超微形态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精子发生过程中七、八两期精细胞线粒体周围微管的排数和精子的线粒体衍生体超微形态结构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雏蝗属的模式种白边雏蝗Chorthippus albomarginatus(De Geer)和异爪蝗属的模式种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 unicolor(Ikonnikov)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蝗虫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7=16+XO;常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m,6条)和端部着丝粒(t,10条)两种类型,性染色体类型为端部着丝粒。二者的相似性显示出2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且在进化过程中处于较近的发展阶段。但2种蝗虫的核型公式和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则不相同,白边雏蝗K(2n,♂)=6m+11t=8L+4M+4S+XO;素色异爪蝗K(2n,♂)=6m+11t=8L+6M+2S+XO;且2种蝗虫性染色体的位次也有明显差别,白边雏蝗的性染色体为第9位,而素色异爪蝗则为第8位。由此看出,该2属的蝗虫存在的不同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