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GABA茶中γ-氨基丁酸的TLC测定及提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GABA茶中有效成分γ-氨基丁酸的薄层扫描(TLC)检测以及提取、分离、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醋酸?水体积比为4?1?1展开剂分离效果较好,R f值为0.46。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检测,扫描波长分别为λS=515nm,λR=680 nm,检测线性范围:0.5μL~15μL,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75%。采用水提取法比乙醇提取法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20%左右,732阳离子树脂对γ-氨基丁酸的静态最大吸附量为32.9 mg.g-1,1 h内其吸附速度较快,达吸附量的70%。样液pH值、流速等因子对树脂的吸附效率有影响,当pH值为3.0,流速3 m l.m in-1时,树脂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采用柠檬酸缓冲液和NH3.H2O进行洗脱,当pH为8.0~9.0时,γ-氨基丁酸洗脱率达94.68%。  相似文献   

2.
蕨菜叶、茎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渗漉法对蕨菜叶、茎中的γ-氨基丁酸进行了提取,并用柱层析法对提取物进行了分离。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 法测定其含量,测得蕨菜叶、茎中γ-氨基丁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19%、0.141%。采用该法测定γ-氨基丁酸操作简便、 快速,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3.
一株食用菌生物转化富集γ-氨基丁酸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实验室保存的食用菌中筛选到菌株CSP501,其菌丝体可以谷氨酸钠为底物转化富集γ-氨基丁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菌株CSP501转化富集γ-氨基丁酸的最适条件:转化温度45℃,转化时间5h,体系pH4.0,底物浓度1%。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可以达到干重的1.05%,达到较高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肾茶熊果酸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肾茶中熊果酸含量。样品经适当提取后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环已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25:15:5:2)为展开剂,置于紫外光灯(波长254nm)下定位;双波长反射锯齿扫描,λS=520nm,λR=650nm。结果表明,经方法学考察,点样量在0.5~2.5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3658.34X-7857.07,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57%,RSD=2.83%。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08份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了不同种质资源材料间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及与子粒性状的相关性,以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较大的高粱稻-1与宁农黑粳配制杂交组合,测定亲本、杂交F1及216个F2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其含量与相对胚重和子粒性状的相关性及变异系数,估算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结果表明:108份种质资源材料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变异范围为2.39~12.03 mg/100g,,平均含量为6.30±1.99 mg/100g,变异系数为31.59%;不同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与粒厚、千粒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杂交F1子粒γ-氨基丁酸含量为8.39±0.11 mg/100g,介于双亲之间;F2单株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总体呈偏正态分布,且出现明显的超亲现象,说明水稻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杂交F2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与相对胚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厚、千粒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长呈显著的负相关;F2单株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粒厚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相对较高,分别为98.12%、91.99%、96.37%,在育种中对这些性状可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内铜稳态与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了解脑内铜代谢参与神经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把实验动物分为8组:对照组,戊巴比妥组,腹腔注射CuCl2组(剂量分别为2 mg/kg、10 mg/kg、50 mg/kg),CuCl2-戊巴比妥混合组(先腹腔注射CuCl2,再注射戊巴比妥).检测SD鼠血清和海马内不同形态铜、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结果:单一铜胁迫下发现随着外源铜升高血清和海马总铜及血清非蛋白结合铜和海马内谷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在50 mg/kg注射剂量下达到最高(P<0.02);海马非蛋白结合铜和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含量在2 mg/kg注射剂量下达到最高(P<0.02),并随着外源铜浓度升高而降低.单一注射戊巴比妥后海马游离铜含量明显降低(P<0.02).铜胁迫1小时后注射1%戊巴比妥结果表明,戊巴比妥能明显降低铜胁迫下海马及血清总铜和游离铜含量(P<0.05).结论:外源铜能改变体内铜稳态;铜稳态失衡导致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变化,γ-氨基丁酸含量与非蛋白结合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车前草粗多糖提取及抗氧化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取热水浸提-醇沉法探讨了车前草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与料液比4因素对多糖提取的影响。单因素试验发现,在80℃,120 min,料液比1:20,提取2次条件下多糖提取较好。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方案为90 min、80℃和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以达到29.88 mg.g-1。同时还研究了体外条件下对.OH和O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研究发现,多糖与.OH自由基清除呈良好的线性量效关系(y=5.48x+31.34,r=0.9823),与O2-.清除也呈现良好的线性量效关系(y=4.334x+34.134,r=0.9979)。IC.OH-50%为114.57 mg.L-1,ICO2--50%为172.85 mg.L-1,试验结果充分表明车前草多糖在体外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深黄被孢霉AS 3.3410(Mortierella isabellina AS 3.3410)的变异株M_6为出发菌株,γ—亚麻酸含量210mg/L,经紫外线和微波处理得到变异株M_(6-22),摇瓶发酵γ-亚麻酸含量1181mg/L,200升发酵罐发酵γ-亚麻酸含量达到1350mg/L。对200升罐发酵的后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乙醇和正己烷分步抽提效果最好。脲素包合法的实验结果表明,在70~75℃、3h的条件下可以使γ-亚麻酸由7.2%浓缩到72%。  相似文献   

9.
胡超  左斌  谢达平 《生物磁学》2011,(5):861-863
目的:研究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条件,提高其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以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突变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种龄和培养时间等条件对菌株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影响。结果: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 rpm,接种量4%,种龄为2d的种子菌,培养时间4d。在此发酵条件下,变异菌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高达2.588 g.L-1,较优化前提高了53%。结论: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酵母产γ- 氨基丁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条件,提高其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以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突变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种龄和培养时间等条件对菌株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影响。结果: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 rpm,接种量4%,种龄为2d的种子菌,培养时间4d。在此发酵条件下,变异菌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高达2.588 g.L-1,较优化前提高了53%。结论: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离体小麦、向日葵叶片及子叶,在预照光5小时条件下可以利用外源γ-氨基丁酸,形成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小麦叶片中γ-氨基丁酸的脱氨过程主要是γ-氨基丁酸-丙酮酸转氨酶的作用。磷酸钙胶的吸附作用可以将此酶的比活力提高到5.6倍。此转氨酶酶促反应的最适 pH为8.9,在最初反应1小时之内,反应的速度与酶的浓度和反应时间成直线关系,对底物γ-氨基丁酸的米氏常数 Km 为2.6×1~(-3)M。讨论了转氨酶在γ-氨基丁酸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十二烷基硫酸钠协同微波-酶法提取布渣叶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协同微波-酶法提取布渣叶总黄酮,选取微波辐射时间(X1)、SDS质量分数(X2)、液固比(X3)、恒温水浴提取时间(X4)、酶解时间(X5)进行U15(54×3)混合水平均匀试验设计,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处理试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提取的最优条件并进行验证;另外,将优化后的提取结果与其他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条件为X1=1min、X2=0.16%、X3=30.75 mL/g、X4=50 min、X5=30 min.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该法提取效率高,环保无污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果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液固比3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红果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5%(体积分数)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10 min、料液比1∶30(g/mL)。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4.76%。结论:乙醇超声法可用于红果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其中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珠子参地上部分氨基酸测定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子参茎、叶、花的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和营养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珠子参茎、叶、花中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3%,14.80%和8.72%;珠子参的茎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T)为0.39,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为0.64,叶中E/T为0.41,E/N为o.71,花中E/T为0.39,E/N为0.63,氨基酸配比较为合理;珠子参茎、叶、花中蛋氨酸+胱氨酸均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珠子参茎、叶、花中均含有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为0.12%,0.26%和0.16%,叶片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实验对酵母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复合氮源,合适的无机盐为KH2PO4;最佳发酵培养基为3%葡萄糖,3%蛋白胨,0.3%(NH4)2SO4和0.1%KH2PO4。在此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可以获得1.690g.L-1的GABA产量。结论: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现重组大肠杆菌高效合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方法]构建表达谷氨酸脱羧酶的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p ET-GAD,对催化工艺进行初步优化,实现高效催化L-谷氨酸脱羧反应合成GABA。[结果]在谷氨酸脱羧酶的表达过程中,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PN)可以替代5-磷酸吡哆醛(PLP)作为辅酶补给,提高工程菌E. coli p ET-GAD的催化活力。在50 m L反应体系中,重组细胞浓度为8 mg/m L,底物浓度为200 mmol/L,在35℃、p H 4. 4条件下反应2 h,L-谷氨酸的转化率 98%。为了提高GABA的生产效率,采用谷氨酸/谷氨酸钠分批补料方式控制反应过程中的p H值,GABA的最终浓度达到247 g/L。[结论]重组大肠杆菌可以高效催化合成γ-氨基丁酸,为基因工程菌工业化制备GABA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优化青稞红曲中两种Monacolin K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优化提取工艺,结合HPLC法以ZORBAX 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60∶40,v/v)为流动相,1.0 m L/min为流速,在238 nm处测定两种Monacolin K含量。所建立测定两种Monacolin K含量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良好,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纯甲醇,提取温度60℃,液固比20∶1 m L/g,超声提取1 h,酸型与内酯型Monacolin K得率分别为2.51 mg/g和1.65 mg/g,经验证所得模型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植物中GABA(γ-氨基丁酸)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信号传递及逆境响应等过程密切相关,而参与GABA代谢的关键酶GABA-T(γ-氨基丁酸转氨酶)在重要农艺作物中的研究相对滞后。利用同源性分析在高粱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两个γ-氨基丁酸转氨酶(SbGABA-T)基因,RT-PCR方法进行基因克隆,并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基因异源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包含SbGABA-T编码区全长的融合蛋白主要在包涵体中表达,而去除了SbGABA-T N端信号肽的融合蛋白以部分可溶的形式存在。进一步优化表达条件,IPTG浓度为1 mmol/L时,16℃低温诱导18h,即可获得大量可溶性融合蛋白。用带His标签的镍柱对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   

19.
肥料增效剂γ-聚谷氨酸对小青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γ-聚谷氨酸(γ-PGA)肥料增效剂对盆栽小青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施肥条件下,施用50 mg/kg的γ-PGA可以显著提高小青菜叶绿素、地下部鲜质量,使小青菜地上部鲜质量最大增产幅度达8.8%,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时还可以明显提高土壤铵态氮的含量,氮肥利用率增加10.6%.施用100 mg/kg的γ-PGA与对照相比,可降低小青菜中的硝酸盐含量44.8%,维生素C(Vc)含量提高18.1%,小青菜品质达到最好;当减施15%质量的氮肥时,20 mg/kg的γ-PGA可提高氮肥利用率10.2%~11.6%,说明在肥料缺乏时γ-PGA对小青菜产量、品质的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优化青稞红曲中两种Monacolin K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优化提取工艺,结合HPLC法以ZORBAX Eclipse XDB-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60∶40,v/v)为流动相,1.0 m L/min为流速,在238 nm处测定两种Monacolin K含量。所建立测定两种Monacolin K含量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良好,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纯甲醇,提取温度60℃,液固比20∶1 m L/g,超声提取1 h,酸型与内酯型Monacolin K得率分别为2.51 mg/g和1.65 mg/g,经验证所得模型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