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极端的环境造就了南极独特的生物群体, 其中鱼类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最具多样性的脊椎动物, 也是许多寄生虫的中间或终末宿主。南极鱼类寄生虫种类丰富, 是南大洋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南极鱼类及其寄生虫的营养关系可为阐释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变动提供重要的生态数据。虽然关于南极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寄生虫的种类鉴定、区系调查和组织病理等方面。由于南极鱼类寄生虫研究跨度时间长、地域范围广, 相关研究较为零散。文章综述了南极鱼类寄生线虫、绦虫以及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宿主范围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研究, 并对今后开展南极鱼类寄生虫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我旗位于内蒙古东北部 ,北邻俄罗斯 ,南部、西部与蒙古国接壤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教学中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进行生物教学 ,取得较好效果。1 通过课堂教学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1)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淡水鱼类的兴趣 ,在讲初中《生物》第一册 (下 )中“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时 ,我插了这样一段话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驰名中外 ,而它得名于我旗的呼伦湖(呼伦池、达赉湖 )和贝尔湖。呼伦湖与贝尔湖通过乌尔逊河相连 ,亲如姊妹 ,是抚育蒙古民族成长的摇蓝。…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所造成的疾病给养殖鱼类造成了较大损失, 研究寄生虫的动态变化规律在寄生虫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宿主、寄生虫、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 引起养殖鱼类寄生虫的动态变化, 水体环境的各种因子, 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寄生虫。分别从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等方面分析其对寄生虫动态变化的影响; 综合其多种生态因素的相互作用, 分析采用数学建模、风险评估方法, 建立寄生虫病害发生预测预报的可能性; 同时提出生态防控技术在鱼类寄生虫疾病防治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我省淡水养鱼历史悠久,群众经验丰富,池塘、外荡、水库、江河遍及全省各地,为全国淡水养鱼中心之一。但是,由于鱼类被寄生虫的侵袭,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鱼类的死亡。为此,进行鱼类寄生虫调查,查明各种水体中不同年龄的饲养鱼类,在各地区不同季节的  相似文献   

5.
经鱼类感染人体的寄生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鱼类感染人体的寄生虫张绪利(湖北省黄冈卫校临检中心436100)寄居在鱼体的寄生虫有多种。这些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中,以鱼作为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其感染人体的虫期存在于鱼体之内。人受感染主要是由于生食或食半生半熟的鱼类,如食生鱼片、烙鱼、...  相似文献   

6.
三代虫是一类常见的鱼类体表寄生虫,广泛寄生于各种鱼类,其危害近年有加剧之势,对鱼类养殖业造成较大威胁。本文从三代虫的分类方法、种群动态和引起寄主免疫反应等方面综述了鱼类三代虫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邱兆祉 《生物学通报》2000,35(11):9-11,F003
鱼类有多种各类寄生虫分割造成寄生虫病,其中很多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本文就主要的鱼病和病原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呼伦湖区域的草原、湿地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生活栖息着众多的野生动物。一些野生动物是某些疾病病原体的天然储藏库,成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源地。呼伦湖区域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曾经给人类和家畜带来过巨大的灾难,目前已成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源地。其中,曾经发生过的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有:自然疫源性病毒病有口蹄疫病,虽未发生流行但具有潜在威胁的还有禽流感;自然疫源性细菌病有鼠疫、布鲁氏杆菌病、炭疽、巴氏杆菌病;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有包虫病及一些鱼类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9.
以保护珍禽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河湿地、草原生态系统为主的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恰处于中华“雄鸡”的头冠部。 达赉湖被称为“呼伦湖”或“呼伦池”。“达赉”是蒙语中海洋的意思,湖区人民称这个方圆400多公里的大湖为“海一样的湖”真是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0.
呼伦湖在我国东北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32个采样点的实测溶解氧含量数据、高光谱数据和近同步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和相关分析,提取了呼伦湖溶解氧含量的敏感波段,建立了溶解氧的遥感反演模型,并初步分析了呼伦湖溶解氧含量的空间分布.虽然模拟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经验证该模型能够反映呼伦湖溶解氧含量的空间特征,可为呼伦湖溶解氧含量的实时监测提供快速、经济、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鲺为鱼类习见寄生虫之一,在分类上隶属于桡足类的鲺目,或称鳃尾目。  相似文献   

12.
牛首科(Bucephalidae Poche,1907)的种类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主要为鱼类的专性寄生虫之一。 我们自1958至1964年间分别在海南岛及舟山群岛采集海产鱼类的牛首科吸虫,经  相似文献   

13.
黑斑狗鱼     
呼伦湖的渔业生产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产量也由最初的几百、几千吨增长到现在的年产万余吨。呼伦湖像母亲一样,用她的乳汁——鱼、虾哺育着她的儿女。记得初次来呼伦湖玩时,曾尝过一道佳肴——狗鱼馅的水饺。现在想来,那美味真是太好了。不过,呼伦湖的狗鱼资源已十分稀少了。2000年,呼伦湖冬季捕捞生产中,曾一网捕鱼120吨,却未能见到一尾狗鱼。  相似文献   

14.
鱼类寄生单殖吸虫越来越多受到寄生虫学家和生态学家的关注 ,生态位分析也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工作[5~ 8] 。近年来 ,我国单殖吸虫生态学的研究也吸引了不少科学家的兴趣[1~ 3 ,9] 。红鳍原鱼白 (Culterichthyserythropterus)是我国的一种自然经济鱼类 ,许多学者研究了不同水体红鳍原鱼白的寄生虫种类组成[4 ] 。作者现将红鳍原鱼白寄生单殖吸虫生态位分析作一报道 ,为研究寄生虫群落结构提供必要的背景参数。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洪湖系长江和汉江支流东荆河之间…  相似文献   

15.
1960年10月至1961年7月,在浙江淡水渔业中心之一的塘栖水域,根据寄生虫学全面检查方法,对17种经济鱼类共238尾,曾进行四个季度的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工作,获得体内外寄生虫多种。组成塘栖水域寄生单殖吸虫的区系种群共34种,普遍侵袭17种鱼类。关于单殖吸虫在各种鱼体上的种类分布、感染率、感染强度,季节性的数量变动,以及单殖吸虫形态与生态的特殊性等已在I.单殖吸虫的研究中阐明,将于另文发表。本文仅报告四种锚首亚科单殖吸虫,其中一种系新种,其余三种曾在我国太湖发现(郎所等,1959),但未加描述,故本文略加描述。  相似文献   

16.
胸腺是鱼类参与机体免疫的中枢淋巴器官,在鱼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免疫器官的病理学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未见有关寄生虫侵袭鱼类胸腺器官的报道。作者在研究草鱼胸腺组织中发现有小瓜虫和线虫侵袭胸腺,引起胸腺组织发生病变,现予记述。    相似文献   

17.
银鲫白细胞及鳃颗粒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鱼白细胞分类,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由于鱼类白细胞对外界环境的理化刺激较敏感,特别是寄生虫,致病微生物以及药物对鱼类引起的反应更明显,因此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不仅是鱼类免疫学研究的基础,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银鲫的血液和鳃为材料,作了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呼伦湖作为我国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的典型代表,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及维系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乃至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识别呼伦湖流域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完善其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研判呼伦湖生态环境状况、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精准实施底线管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遥感影像、地面调查、实验模拟等多尺度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收集、专家咨询、部门访谈等方式分析识别了呼伦湖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及成因:(1)气候暖干化及超载放牧等因素使得草地退化显著,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扩大;(2)草原退化增加了干草入湖、大气干湿沉降及水土流失等水环境污染负荷;(3)气候暖干化造成湿地萎缩,加之长期的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使得渔业资源枯竭、鱼类小型化特征显著,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蓝藻水华频发。在全面诊断分析区域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方法论为理论指导,以改善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依据评价指标的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及系统性原则,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以气象条件、人口、水资源、水环境压力及人类活动等5个一级指标构成的压力子系统,以水环境状况、水生态状况、陆域生态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敏感性、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等6个指标构成的状态子系统,以生态治理措施及生态治理投入等2个指标构成的响应子系统,共同组成了一套包含13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的天空地一体、陆湖统筹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呼伦湖及北方寒冷干旱区类似湖泊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引言 鲌鱼是鲤科鳊鲌亚利中鲌属Culter,及红鲌属Erythroculter两属鱼类的通称,是我国广泛分布的土著食用淡水鱼类,绕有经济价值。目前在很多地区,更有将它们作为饲养、移殖或杂交对象的尝试,因此对于鲌类寄生虫的研究,除了理论上的意义外,还有其实践上的重要性。1956—1961年作者等在太湖调查鱼类寄生虫时,曾检查了太湖常见的4种鲌鱼,即红鳍鲌Culter erythropterus Basilewsky,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Basilewsky),翘嘴红鲌E.ilishaeformis(Bleeker)及戴氏红鲌E.dabryi(Bleeker),共发现有多种寄生蠕虫,现本文仅将其中寄生的枝环虫作一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20.
福建几种驼形线虫及其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驼形类线虫(Camallanata Chitwood,1936)多数是鱼类的寄生虫,目前已知有三百多种。我国鱼类资源丰富,受这一类线虫害生的鱼亦属不少。早在1933年徐锡藩等曾进行过此类线虫的研究,近年来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湖北省进行鱼病病原调查时。也作过这类线虫的调查。作者于1962—1965年在福州检查了一些鱼类和爬行类动物,检得驼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