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 Teng系邓国藩(1977)所建立。以前文献中将此种误订为蓖子硬蜱I.ricinus或全沟硬蜱 I.persulcatus。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中华硬蜱幼虫的形态,发现它与蓖子硬蜱和全沟硬蜱的幼虫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硬蜱属Ixodes自Latreille 1795年建立,至今已记录约250种,为硬蜱科中最大的一属。该属下分20亚属,其中以硬蜱亚属Ixodes(s.str.)种类最多,约占全属种类的1/3。硬蜱属的分布以非洲区、古北区和新北区的种类为多,澳大利亚区的种类较少,东洋区的种类亦不多,新热区的记录很少。 相似文献
4.
中国硬蜱属的一新种(蜱螨目:硬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作者在蜱类研究工作中,发现以往文献报道我国硬蜱属有的种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角突硬蜱(Ixodes angulatus Kishida)系日人岸田久吉(1939)根据从我国河北省兴隆县刺猬上采到的3只蜱若虫建立的一个新种。但我们根据原描述及附图,并与从北京郊区刺猬上采到的若虫标本详细比较,发现岸田久吉所谓的 Ixodes angulatus 实际上是中华革蜱(Dermacentor sinicus Schulze)的若虫。因此, 相似文献
5.
我国异扇蜱属一新种(蜱螨目:硬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扇蜱属Anomalohimalaya为Hoogstraal等于1970年新建的硬蜱科中的一属。其模式种是喇嘛异扇蜱A.lama Hoogstraal, Kaiser et Mitchell,采自尼泊尔高原荒漠地区的高山(鼠平)Alticola sp.、姬鼠Apodemus sp.、鼩鼱Sorex sp.和高原兔Lepus oiostolus。以后,和(1978)在苏联塔吉克的一种高山(鼠平)Alticola argentatus体上又发现另一个种——洛氏异扇蜱A.lotozkyi Filippova et Panova。 1972年我们从新疆的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体上采到异扇蜱属一种,经详细鉴定,形态与喇嘛异扇蜱和洛氏异扇蜱都有不同,故订为新种。 相似文献
6.
十几年来,(1959),(1963),(1968)等研究了一百多种变温动物(包括低等脊椎动物和各种无脊椎动物)组织的抗热性。指出:不同种类的变温动物具有不同的组织抗热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具有相同的抗热性。因此,在分类中变温动物的组织抗热性可以作为物种的细胞生态学指标。他还提到利用动物的 相似文献
7.
8.
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的交叉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正常家兔体上寄生,初次吸血增重为:181.30±44.35mg,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两者分别有24条和22条电泳带,中华硬蜱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5、64和56kD,而二棘血蜱主带有5条,分子量分别为:215、114、105、66/65和58kD,经中华硬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和经二棘血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作免疫印渍,均显示出105kD这一电泳带。该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叮咬家兔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提示105kD蛋白质抗原可能是两者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9.
10.
硬蜱一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验室内饲养17种硬蜱,分析和比较了它们生长发育的一些特性.硬蜱成虫、幼虫和若虫的吸血时间受温度影响不大.同一种成虫在不同寄主上吸血时间略有差别.雌虫吸血时间的长短与其生理年龄和与雄虫交配的早晚有关.雄虫较雌虫吸血时间稍长.产卵前期、产卵期、孵化期及饱食幼虫和若虫的蜕化期在不同月份有较大差异,受温度影响很大.其中,产卵前期是生活史中变异范围最大者,有些种类还具有产卵延迟的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们在海南岛采集了一部分蜱类标本。经过整理、研究,其中有花蝉属的一个新种,记述如下。海南花蜱Amblyomma hainanense,新种 雌蜱(图1—6) 体型较小,正模标本部分吸血,体长5.2毫米(包括假头),宽3.7毫米;副模标本完全饱血,长宽为9.4×6.2毫米。体色单一,无斑。 假头长0.92毫米,基部宽0.68毫米。假头基宽度大于长度;两侧缘弧形凸出,后缘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血蜱属二新种(蜱螨目:硬蜱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在青藏地区收集到一部分蜱类标本,经整理、研究,发现其中有血蜱属两个新种,记述于下。1.青海血蜱 Haemaphysalis (Haemaphysalis)qinghaiensis,新种 雄蜱(图1—7) 体长(包括须肢)2.7—2.9毫米(3),宽1.5—1.6毫米。 假头短;假头基宽约为长的1.6倍(包括基突),两侧缘及后缘均直,表面布有稀疏刻 相似文献
13.
鲎在我国只记载过一种,即中国鲎,又叫三刺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笔者于1983年4月11日、1985年6月15日、12月7日和1986年5月9日在广西北海市地角镇及高德多附近浅海采得一种鲎,5♀♀15♂♂,经鉴定为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 Latreille。 该鲎在国外分布于东印度、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群岛等地,在我国为首次纪录,标本保存在广西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卵形硬蜱(Ixodes ovatus Neum.)分布于西北、华中、西南、青藏等地区,是我国较为常见的蜱种之一。成虫多在春夏季活动。其宿主包括一些大家畜和野生哺乳类动物,也侵袭人。前些年我们在西南的山区调查时,曾对该蜱的活动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简要报道于下: 调查方法 在山区(海拔2,100米)选定几种类型生境,以地面拉布(拖旗)法集蜱。拉布所用白布为一米见方,平步拉行,每100步(约50米)集蜱一次。在同一日内,分上午、下午几次调查,每次统计集蜱数量。 调查结果 1.活动节律 在同一类型生境(桦槭混交林),自上午9时至下午7时,每隔1—2小时进行拉布集 相似文献
17.
硬蜱盾窝腺释放性信息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生物测定和对盾窝进行x-射线微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洲璃眼蜱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与吸血和交配的关系.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雌蜱通过盾窝释放性信息素,有性活力动能的雄蜱有所反应,爬向雌蜱进行交配.雌蜱吸血后第1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增加;吸血后的第3—5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达到最高峰,交配后有反应雄蜱的数目明显下降.如果用指甲油封闭雌蜱盾窝,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减少.由于性信息素的有效成分为2,6-二氯酚,故用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盾窝氯含量的变化,可以表明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量,其结果与生物测定结果一致:未吸血的雌蜱台氯水平为0.62,吸血后第1—2天均增到5.87,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吸血后第3—5天含氯水平为10.23,达到最高峰,与吸血后第1—2天的相比,差异也很显著(p<0.001).与雄蜱交配后含氯不平又降至0.89,性信息素含量明显降低,与来吸血的雌蜱含量接近.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蜱类的内部解剖,国外有许多报道。近年来,我国正在开始这方面的工作,这将为蜱类组织学的研究奠定基础,从而对探讨蜱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对蜱类杀灭机制的研究提供条件。 一、方 法 作者对全沟硬蜱、嗜群血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长角血蜱进行了解剖,解剖方法有两种:即活体解剖和固定后解剖。活体解剖时,可先放少许50%酒精或生理盐水,解剖后用Carnoy’s液固定,会使某些器官看得更清楚。固定后解剖,标本多用Smith-Bouin固定。固定前,固定液需加热至45℃,固定液一经与固定标本接触,则不再继续加热。 相似文献
19.
两种硬蜱产卵的观察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边缘革蜱Dermacentor marginatus Sulzer和刻点血蜱Haemaphysalis punctata Canestrini etFanzago是人类某些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有广泛分布。为观察这两种蜱的产卵过程,我们于1974年从新疆新源那拉堤地区的牛和羊体外采集了一批成蜱,从其中称取不同程度饱血的雌蜱,边缘革蜱29只,重量146.1—748.5毫克;刻点血蜱17只,重量111.7—483.3毫克。按每管1只,分别装入玻璃管,置于温箱内。现将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蜱螨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国外常用地衣红压片法或涂片法,笔者前曾介绍过玻璃纸压片法。近年来,我们参照人类和其他动物染色体的制片方法,经反复试验,成功地建立了空气干燥法制片技术。气干法明显优于压片法,为分带技术奠定了基础,对深入研究硬蜱的细胞遗传有一定意义,现将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蜱卵的收集 将饱食血雌蜱放于湿饲养试管中,置28℃温箱中培养,产卵后每1—2天分批取蜱卵于另一饲养管中,继续培养4—6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