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DNA测序方法,获得了中国狼蛛科Lycosidae4亚科6属26种mtDNA-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比较来自北美狼蛛科豹蛛属2种豹蛛的同一基因序列,并选取漏斗蛛科1种蜘蛛作为外群,采用Bayesian方法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分子系统树.两种建树方法均支持娲蛛属和豹蛛属形成一大的单系;这一结果与现行狼蛛科传统分类体系中娲蛛属的分类地位有差别.据此,作者认为:娲蛛属和豹蛛属可以归为同一个分类亚单位.狼蛛科6属间的分子系统关系为(Rirata(Hippasa(Trochsa Arctosa(Pardosa Wadicosa)))).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地区的狼蛛科Lycosidae豹蛛属Pardosa一新种:大青山豹蛛Pardosa daqing shanica sp.nov.  相似文献   

3.
喀喇昆仑和可可西里豹蛛记述(蜘蛛目:狼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新疆喀喇昆仑和青海可可西里的狼蛛科豹蛛属11种,其中7种为新种。  相似文献   

4.
罗育发  颜亨梅 《四川动物》2006,25(3):445-450
将自测的我国蜘蛛目狼蛛科4属6个种和从互联网GenBank中检索到相关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12SrDNA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然后据此进行分子分析,利用2个外群(漏斗蛛科的机敏漏斗蛛Agelena difficilis和缘漏斗蛛Agelena limbat)和2种建树方法(邻近法Neighbour Joining,NJ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分析我国狼蛛科内的亲缘关系。获得平均为291.6 bp的序列中,A T平均含量为78.13%,而G C含量只要21.87%,颠换取代(tranversion)的速度多数大于或接近转换取代(transition)的速度,其中161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蜘蛛目狼蛛科有差异的161 bp中,属内种间仅为1.08%,狼蛛科属间为6.85%~14.80%。所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科内的属和属内的种均优先聚在一起;狼蛛科现行分类系统中各亚科的演化关系顺序为:马蛛亚科→狼蛛亚科→豹蛛亚科;狼蛛科各属的演化关系顺序为:水狼蛛属→马蛛属(或水狼蛛属和马蛛属)→獾蛛属→狼蛛属→豹蛛属;水狼蛛属为最早分出的一支或者水狼蛛属和马蛛属...  相似文献   

5.
中国狼蛛科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分支分析法,采用支序分析软件Phylip程序,以盗蛛科和褛网蛛科为外群,从形态、生态等方面选取了18个特征对中国狼蛛11个属(脉狼蛛属未在其列)进行支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马蛛亚科(包括马蛛属和水狼蛛属)最为原始,潮浪蛛亚科次之;熊蛛属和獾蛛属构成的分支更次,狼蛛亚科和豹蛛亚科构成姊妹群最为进化。所以潮浪蛛属、熊蛛属和獾蛛属应分别从狼蛛亚科中独立出来,皆自成亚科,分别名潮浪蛛亚科和獾蛛亚科。  相似文献   

6.
我国狼蛛科5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宋大祥 《蛛形学报》1996,5(2):120-126
记述我国蜘蛛目狼蛛科5种,包括1种豹蛛(罩豹蛛Pardosa vulvitecta)雄性新发现,1种豹蛛(意大利豹蛛Pardosa italica)中国新纪录,以及我国已记载的2种豹蛛和1种舞蛛的修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蜘蛛目狼蛛科豹蛛属二新种,矛状豹蛛Pardosa sibiniformis sp.nov.和莫尔豹蛛Pardosa mordagica sp.nov.。前者采自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后者采自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尔道嗄。  相似文献   

8.
獾蛛属 Trochosa Koch 及水狼蛛属 Pirata Sundevall是狼蛛科中较小的属。几年来,我们在秦岭山区采到獾蛛属1种,水狼蛛属3种,其中有二种经研究后认为是新种,现报道于下。模式标本存陕西师大生物系无脊椎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将自测的中国狼蛛科Lycosidae4亚科6属26种和从GenBank中检索到的北美2种豹蛛的mtD-NA-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以漏斗蛛科1种蜘蛛作为外群,对碱基序列的组成和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采用Bayesian方法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分子系统树。研究结果表明:16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为340bp到360bp,A T含量平均为75%,存在较强的A T含量偏向性;序列共有157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79个简约信息位点。狼蛛科各属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26 ̄0.200之间。2种建树方法均表明:科内的属及属内的种优先聚在一起;水狼蛛属相对马蛛属是狼蛛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分化较早;獾蛛属作为1个单系群与熊蛛属合为1个并系,属于狼蛛亚科。狼蛛科6属间的分子系统关系为(Pirata(Hippasa(Trochsa Arctosa(Pardosa Wadicosa))))。  相似文献   

10.
狼蛛科雄蛛附肢上多样化的饰装往往与求偶行为相偶联,这些特殊的饰装通常被认为是雌性选择的结果。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属狼蛛科豹蛛属,雄蛛触肢胫节密被白毛,跗舟密被黑毛,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同时,只有成熟的雄蛛才展现触肢黑白相间的毛饰物。推测拟环纹豹蛛雄蛛触肢这种黑白相间的毛饰物可能在物种识别中具重要作用。在室内我们拟通过涂抹操作对拟环纹豹蛛雄蛛触肢黑白相间毛饰物的功能进行分析。实验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A组,雄蛛不做任何处理)、雄蛛触肢白色胫节全部涂成黑色(B组)、雄蛛触肢黑色跗舟全部涂成白色(C组)和雄蛛触肢的黑色跗舟被涂成黑色(D组),然后采用雌雄配对进行求偶交配行为测定。实验结果表明,B组雄蛛的交配成功率显著低于A、C和D组的雄蛛,而后3组雄蛛的交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相反,B组雄蛛被雌蛛相食百分率显著高于其它3组。可见拟环纹豹蛛雄蛛触肢上黑白相间毛饰物,尤其是其胫节上的白色饰物在雌蛛种间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田狼蛛亚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永强 《动物学报》1993,39(2):139-145
本文对南宁市郊农田九种生境狼蛛亚群落结构进行了讨论。群落有7属37种狼蛛。文中揭示了农田各生境区间狼蛛亚群落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属性差异的原因。以狼蛛类群为指示动物,用群落相似性比例和聚类分析法,能较好地区分幼豹蛛(Pardosa pusiola)与奇异獾蛛(Trochosa ruricola)和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与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是构成农田区旱地和水田生境型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作用小于拟环纹豹蛛,两种狼蛛种内种间均存在干扰作用,且主要表现为残杀作用,狼蛛密度越高,干扰作用越大;拟环纹豹蛛对拟水狼蛛的残杀作用大于对其身的残杀作用,拟水狼蛛只存在自相残杀作用,对拟环纹豹蛛无残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拟荒漠豹蛛雌蛛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荒漠豹蛛Pardosa paratesquorum为Schenkel(1963)报道的我国狼蛛新种,但笔者在研究中国狼蛛时发现,原描述中雌、雄配对有误。由于Schenkel指定雄蛛为本种的模式标本,故现将其配对的雌蛛作一补充报道。原Schenkel记述的雌蛛已作为新种(似荒漠豹蛛Pardosa tesquoroides)另文报道。拟荒漠豹蛛Pardosa paratesquorum Schenkel,1963雌蛛体长6.3—8.5mm。背甲深褐色。正中斑黄色,前端膨大,起自后眼列后缘,此斑在颈沟处明显内凹。放射沟清晰。侧斑由2—3个间断的黄色斑点组成。前眼列前凹,短于中眼列。前中眼明显大于前侧眼;前中眼间距大于前…  相似文献   

14.
记述我国狼蛛科熊蛛属5种,其中2新种为:沟谷熊蛛,三齿熊蛛,1种雄性新发现:湄潭熊蛛1993,中国2新纪录种;掠熊蛛富士熊蛛。  相似文献   

15.
在花生田共采集到蜘蛛41种,隶属于12科、27属。游猎型蜘蛛主要是狼蛛科、跳蛛科、猫蛛科和管巢蛛科的种类,所占比例较高,在春花生田为60.91~86.21%,秋药生田为50.40~90.36%。结网蜘蛛主要是皿蛛、珠蛛、肖蛸和小型园蛛。在花生的不同生长季节有不同的优势科和优势种。春花生男的优势科是狼蛛科、皿蛛科和猫蛛科,优势种是类水狼蛛、拟环纹豹蛛、脉蜗蛛、食虫沟瘤蛛和斜纹猫蛛;狼蛛科、猫蛛科和球  相似文献   

16.
雄性水狼蛛生殖球顶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已知的十一种水狼蛛(蜘蛛目:狼蛛科)生殖球顶部用扫描电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狼蛛属蜘蛛插入器细长,其后端位于顶突上一突起的凹槽内,顶突作为功能引导器保护着插入器,而无其他狼蛛属具有的次生真正引导器;顶突的形状和其上的突起、顶突与插入器的相互关系对于种的分类与鉴定,特别是对于近似种的区分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仅根据插入器从顶部升起的位置来作为分新属的主要标准,笔者认为还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花生田蜘蛛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花生田共采集到蜘蛛41种,隶属于12科、27属。游猎型蜘蛛主要是狼蛛科、跳蛛科、猫蛛科和管巢蛛科的种类,所占比例较高,在春花生田为60.91%~86.21%,秋花生田为50.40%~90.36%。结网蜘蛛主要是皿蛛、球蛛、肖蛸和小型园蛛。在花生的不同生长季节有不同的优势科和优势种。春花生田的优势科是狼蛛科、皿蛛科和猫蛛科,优势种是类水狼蛛、拟环纹豹蛛、脉娲蛛、食虫沟瘤蛛和斜纹猫蛛;狼蛛科、猫蛛科和球蛛科是秋花生田的优势科、脉娲蛛、斜纹猫蛛和八斑鞘蛛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黑腹狼蛛和拟环纹豹蛛各龄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腹狼蛛和拟环纹豹蛛为我国农田的重要害虫天敌。两种蜘蛛成蛛外形较易区别,但其各龄幼蛛形态变化较小,容易混淆。本文将这两种蜘蛛幼蛛各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农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张永强 《生态学报》1989,9(2):157-162
本文对南宁地区农田自然蜘蛛群落和旱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1.农田区蜘蛛群落有14科、41属、80种。主要成分是食虫瘤胸蛛、拟环纹狼蛛、拟水狼蛛、奇异獾蛛和豹蛛属种类,个体数以食虫瘤胸蛛最多。旱地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是奇异獾蛛和豹蛛属种类。 2.稻田区蜘蛛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田埂杂草群落最高,早稻田群落最低。多样性、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时间格局是早、晚稻皆随时间序列增加。平均多样性、均匀度和个体数,晚稻均高于早稻。狼蛛更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以草地最高。 3.应用群落比例相似性和聚类分析表明,拟环纹狼蛛与拟水狼蛛和奇异獾蛛与豹蛛属种类是组成当地农田区的水田和旱地生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 本文试图揭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稻田蜘蛛,在不受化学农药干扰下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并以狼蛛亚群落为代表,比较农田区内不同生境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生境生态特征的关系,为害虫防治和动物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狼蛛科新种记述(蛛形纲:蜘蛛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狼蛛科7新种,其中熊蛛属Arctosa 4种,舞蛛属Alopecosa、潮狼蛛属Hygrolycosa和刺狼蛛属Acantkolycosa各一种。 1.针舞蛛,新种Alopecosa spinata sp.nov.(图1—5) 正模♀,配模♂,副模3♀♀1♂,四川乡城,1982年7月7日,陈德牛采;副模1♀,西藏左贡,1982年8月12日,海拔3100m,陈德牛采;1♀,西藏林芝,1980年6月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