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铁树干斑然,古朴高雅,羽叶酷似传说中的“凤尾”,可塑性强,制成多头树桩盆景,更是风姿绰约,别具韵味。铁树盆景造型最重要的是主干与叶,二者的搭配关系到盆景的整体风格。而我国苏铁属植物种类丰富,有些种类资源多,容易繁殖,但因羽状复叶过长过稀影响了观赏价值。可用其它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作接穗,采用平接的方法改造上述铁树桩景,嫁接成活率可达85%左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铁树为雌雄异株植物,还可用雌株与雄株相互嫁接的方法,使同一株铁树上既开雌花又开雄花的设想有可能实现,使这古老而珍稀的植物增添新的特…  相似文献   

2.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到了我国1995~2004年20株IBV现地分离株的膜蛋白(Membrane,M)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表明,20株IBV分离株M基因开放阅读框由672~681bp组成,编码由223~2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与我国分离株LX4相比,M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变异主要发生在2~17位、221~223位,其中4~6位存在氨基酸的插入和缺失,导致IBV毒株间M蛋白糖基化位点的差异.与GenBank中34株IBV参考毒株M蛋白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54株IBV毒株分属于5个进化群.我国IBV分离株M基因在进化关系上较为独立,主要分布在第Ⅱ群和第Ⅳ群,其中第Ⅱ群分离株和中国台湾毒株进化关系密切.此外,参考IBV国内分离株S1基因及N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的研究结果,并与M基因进行比较,表明我国IBV也存在着基因重组现象,尤其是疫苗毒和流行毒之间的重组.  相似文献   

3.
小鼠淋巴肉瘤一号(简称L_1肉瘤)是1956年我国自己创立的可移植性瘤株,可分为实体瘤和腹水瘤。本文叙述的是腹水瘤,是一种新型的瘤株,建株已有20多年。对该瘤株我们仅仅作了组织学方面的观察,而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至今还未报道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染色体异常与细胞癌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此外,在研究肿瘤时染色体数目是一个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天津8家三级甲等医院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和趋势。方法 收集天津市8所医院葡萄球菌临床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2001~2002年分离的葡萄球菌临床株4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19株,MRSA占5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1株,MRCNS占65.6%。其中一医院2002~2003年分离的葡萄球菌临床株共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1株,MRSA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株,MRCNS占72.8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主要是痰培养和尿培养。MRSA的分离率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数据相似。万古霉素在该地区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的我国马梨形虫分类学地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马梨形虫的种属分类特征。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马梨形虫18SrRNA基因序列,在其高变区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大小分别为913bp、451bp的目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并和GenBank上登录的其他地方株梨形虫18S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一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之前被称作马巴贝斯虫的虫种和泰勒虫虫种有着更密切的亲缘关系,在进化发育过程中处于同一种系,而与巴贝斯虫为明显的2个分支。我国驽巴贝斯虫肇源株与西班牙分离株(AY534883.1)仅有较小差异,其同源性高达91.8%。马泰勒虫肇源株与西班牙分离株(DQ287951.1,AY150064.2)同源性均高于91.4%。以上分析显示我国马梨形虫地方株和西班牙地方株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其他地方株差异相对较大。因此我国肇源株马梨形虫和西班牙地方株同属于Atbara8。  相似文献   

6.
宋宗臣 《四川动物》1995,14(1):27-28
食蟹猴疟原虫B株子孢子感染后供蚊血餐感染时间的初步观察宋宗臣第三军区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重庆630038食蟹猴疟原虫B株-按蚊-恒河猴系统是疟疾根治药物研究较理想的模型。在使用此模型时,获得好的感染蚊批是重要环节。1984年我国引进此株疟原虫后,对子孢...  相似文献   

7.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被引种到我国海岸带后,已带来一系列生态危害,严重影响了入侵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其入侵机制是实施有效控制的基础和理论依据。长江口的滩涂湿地是我国典型的异质潮滩,拥有多种生境。为了探究异质潮滩环境中互花米草初始源株对其入侵力的影响,研究通过野外移栽实验,模拟不同源株密度,探讨潮滩湿地生境异质性及源株密度对互花米草定居、生长和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境异质性及源株密度均对互花米草存活率、株高及种群增长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2)至生长季末,植被区内互花米草存活率、株高均显著高于前沿光滩(P0.05)。此外,淤泥质潮滩植被区内互花米草株高、种群增长率也显著高于粉砂质潮滩植被区(P0.05)。3)互花米草入侵植被区不受源株密度的限制,但随源株密度增加,互花米草种群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而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在光滩区,只有高源株密度才可入侵成功。4)异质生境的冲淤动态、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是影响互花米草存活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丰富了河口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力的机理研究,也为我国开展互花米草防控及海岸带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到了我国1995~1999年10株IBV现地分离株的核蛋白基因片段,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发现,10株IBV分离株核蛋白基因均含有一个长1 230bp的ORF,编码由40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未发现碱基的插入和缺失。与GenBank中的20个IBV参考毒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本研究分离的毒株主要分布于3个群中,该3群病毒主要包括我国IBV现地分离株。对n基因及其局部功能区序列比较发现,我国分离株与H120疫苗株N蛋白存在广泛的氨基酸变异。通过与s1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比较发现,我国IBV分离株存在基因重组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我国1995~1999年IBV毒株存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9.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 ̄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I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I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20个随机引物对贵州荔波株(L株)、四川乐山株(S株)二个地理株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结果每个虫株都扩增出三条带,其中154、220bp处二条带为L株、S株所共有。L株在1636bp,S株在800bp处各有一个特有亮带,表明不同地理株马来丝虫都有同源性,但确实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本实验可以确定我国周期型马来丝虫已出现种内分化。  相似文献   

11.
SVC亚洲株在中国的分离及其和欧洲分离株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在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我国首次分离到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并且确认为亚洲株。本文从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形态学特性方面对欧洲的SVCV参考株(SVCV-10/3)和在中国分离到的SVCV亚洲株(SVCV-741)进行比较,以期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的主要不同点是:1.在我国分离到的SVCV株对热的稳定性比欧洲参考株高,这一点在进化和生物学上的意义值得注意;2.SVCV能导致欧洲的鲤鱼大量死亡,但却没有发现中国的SVCV分离株导致大量死亡的例子。此外在病毒对不同细胞系的敏感性研究时,发现SVCV无论是在中国分离到的亚洲株还是欧洲的参考株,在草鱼卵巢细胞(Ova-ry of grass carp,CO)中出现CPE比OIE诊断手册中提供的敏感细胞胖头鱼肌肉细胞(Fathead minnow FHM)和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EPC)中快,而且增殖的滴度高,可以作为研究SVCV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B亚型分离株的G蛋白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长春地区B亚型分离株(CC169)的G蛋白基因进行了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离株CC169同RSV B亚型原型株CH18537的 核苷酸同源性为94%,核苷酸的有义突变率达65%。由核苷酸推导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94%,氨基酸的变异全部发生在胞外区,并主要集中在一个高度保守区的两端,胞内区和跨 膜区保守不变。氨基酸的变异导致了分离株既有糖基化位点的改变,又有蛋白长度的变异。 此外还初步探讨了我国RSV B 亚型分离株CC169的G蛋白基因同原型株之间的变异与疫苗研制 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主要引起鸡群呼吸道与肾脏疾病,是影响养禽业重要的病毒性病原之一。了解我国IBV的流行及基因重组情况。【方法】收集GenBank中我国2002?2016年间分离的92株IBV S1基因及55株IBV基因组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IBV 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6年间我国流行的92株IBV可以分为13个基因型,包括QX、4/91、Mass、tl/CH/LDT3/03、CK/CH/LSC/99I、TW-I、TW-II、TC07-2、Ck/CH/LDL/97I、N1/62-associated、Arkansas、New-I及一个新鉴定的基因分支New-II。值得注意的是,属于美国相关基因分支的ck/CH/LSD/110712已在我国出现。RDP4方法进行重组分析显示,新出现的基因分支New-II病毒S1基因来源于tl/CH/LDT3/03型与QX型毒株重组,我国2002?2016年间流行的55株IBV中有52株IBV基因组存在重组事件,其中25个IBV分离株基因组中发现有疫苗型(Mass,tl/CH/LDT3/03及4/91型等)病毒基因组片段的重组,这一结果在SimPlot分析中进一步得到确认。【结论】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证明流行于我国的IBV基因型众多,疫苗毒株基因频繁参与了IBV基因重组,导致IBV新的基因型或变异株出现,提示在防控IB时要注意合理使用IBV疫苗。  相似文献   

14.
从大连不同地区的海泥样品中分离了2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单胞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株小单胞菌均与Micromonospora aurantiaca DSM43813具有99%的相似性,但是这2株小单胞菌的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别。2株小单胞菌均在20℃下生长良好,而且能耐受6%的NaCl。这是有抗菌活性的Micromonospora aurantiaca菌株首次在我国大连地区海泥样品中得到分离。2株小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白色假丝酵母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活性,显示了进一步开发与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东海地区的海泥培养物中,分离出一株厌氧性芽孢杆菌。经细菌学、毒素血清学.细菌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及DNA中G+ct001%测定,鉴定为D型肉毒梭菌,编号为D85501。与国际参考菌株D359对照,D85 501菌株具有D型肉毒梭菌的总特性,还有自身的特点,是D型肉毒梭菌中的一新株,是我国分离的首株D型肉毒梭菌。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Vero细胞或Vero/SLAM细胞从我国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同)2003~2007年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57株风疹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了57株风疹病毒E1基因1 107个核苷酸的片段,并对该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提示,在基于WHO基因定型靶序列739个核苷酸片段构建的基因亲缘关系树上,其中55株风疹病毒株属于1E基因型,相对于其他国家的1E基因型,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另外2株风疹病毒属于2B基因型.57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了2株风疹病毒在E1蛋白血凝抑制和中和位点区域第212位氨基酸由Thr变为Ser,其他病毒株均无重要抗原位点的改变;所有我国已分离到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E1蛋白第338位氨基酸共享突变位点(Leu338→Phe338),而其他基因型以及其他国家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该位点均未发生突变,提示该氨基酸(Phe338)可能是我国1E基因型风疹病毒所特有.2003~2007年在我国10个省均分离到1E基因型,而2B基因型只在2006年从四川省的越南输入病例中分离到,提示1E为绝对优势基因型,2B基因型为输入基因型.与1979~1984年和1999~2002年我国流行的风疹基因型不同,发生了基因型的更替,近年我国风疹的流行是由1E基因型为主的风疹野病毒的多个传播链引起.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同产区桃褐腐病病原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桃褐腐病是桃树的一种重要病害,给桃果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桃褐腐病病原种类较多。【目的】明确我国不同桃产区褐腐病菌的种类。【方法】采集不同产区桃褐腐病果,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病菌,通过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接种试验对分离株进行种类鉴定和分析。【结果】从来自浙江丽水、四川成都、云南昆明、辽宁大连、河北石家庄、北京海淀、山东泰安和山东青岛等8个不同桃产区的褐腐病果上经单孢分离获得15株分离株。各分离株菌落形态略有差异,但来自云南的分离株hfyn与其他分离株明显不同。通过rDNA ITS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将云南分离株hfyn鉴定为云南丛梗孢(Monilia yunnanensis),来源于其他产区的14株分离株均鉴定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采用多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分析,确证了上述鉴定结果。接种试验表明,不同产区来源的桃褐腐病菌分离株在桃果上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其中来自浙江丽水、河北石家庄、山东青岛的分离株致病力较强,而来自山东泰安和云南昆明的分离株致病力相对较弱。【结论】我国桃产区褐腐病菌主要以M.fructicola为主,但不同产区来源的菌株间存在形态和致病性差异,此结果可为我国桃褐腐病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国大陆地区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基因型分布情况, 我们对来自我国中东部地区的18个省、直辖市的120株血清A型和9株血清B型新生隐球菌临床株采用PCR指纹分析、IGS序列测定和MLST(Multilocus sequencing test)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型菌株的M13指纹图谱中主要条带与VNI型标准株相同, 但次要条带与VNI现有各亚型均不相符, 我们将这种新VNI亚型命名为VNIc型, 但VNIc型并不只分布在中国大陆, MLST分析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的VNIc型菌株同来自美国、日本、马拉维和巴西的7株菌株亲缘关系高达75, 提示VNIc型可能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分布的基因型; 对血清A型菌株采用(GACA)4和URA-5 RFLP指纹分析则呈现与VNI标准株完全一致的主次条带; 9株血清B型菌株基因型为VGI型。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我国大陆地区新生隐球菌临床株的基因型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2013~2014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本文选择了本监测年度中国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利用标准雪貂抗血清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Sanger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测序,采用邻位相临法(Neighbor-Joining,N-J)方法进行种系进化分析,分析我国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进一步比较其与疫苗株的匹配性。抗原分析显示,本监测年度H3N2亚型流感病毒大部分为疫苗株A/Victoria/361/2011细胞株的类似株(99.6%),但以A/Texas/50/2012鸡胚株为参考抗原,只有15.1%为类似株,仅有11.9%与中国流行株的鸡胚分离株A/Shanghai-Changning/1507/2012抗原性类似。HA基因特性分析显示我国毒株均位于同一大分支,NA基因没有发现与耐药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突变。总之,2013~2014流感监测年度我国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异,但病毒在鸡胚中传代会导致关键氨基酸位点变异。应及时分析并发现我国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变异情况,推选出更适合我国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引下,取材我国儿童中分离出的III型野毒株,采用快速传代方法减毒,在不同温度下(30℃、32℃、3 4℃、3 6℃)通过猴肾细胞传代26次,毒力有明显减低,又经3次蚀斑纯化,选育出3株减毒变异株,其中以III:株经各项检定证明符合毒种要求,特别是猴子的嗜神经毒力程度很低,为我国脊髓灰质炎III型活疫苗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