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已被列入生物战剂名录。立克次体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立克次体严格的细胞寄生性决定了立克次体病的诊断不同于传统方法,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判断,通常实验室检测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从病原体的分离和培养到目前的基因水平比对,立克次体的检测技术虽发展了100多年,但人类尚未实现早期快速诊断立克次体病的目标。本文主要综述了立克次体与立克次体病检测与鉴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小麦联合固氮菌剂最佳有效施用条件研究项忠明,赵延魁,申秀芳,徐亮,邱卫文,薛景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佟士儒,陈国玉,李春江,陈树良(辽宁省土肥站)(黑山县罗屯乡)巴西学者DobereZne。于正968年在玉米、牧草等...  相似文献   

3.
庄合安  范明远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5):304-311
立克次体遗传学研究进展庄合安,范明远(北京地坛医院病毒研究室,北京100011)1引言立克次体通常是指包括立克次体(Rickett-sia)、罗沙利马体(Rochalimaea)和柯克斯体(Coxiella)三个属的一大类细菌,除罗沙利马体外均为专性...  相似文献   

4.
俞树荣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6):15-18,23
由于分子生物学在立克次体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立克次体的分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属立克次体科,立克次体族的罗沙利马体属和柯克斯体属,均因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与其它立克次体亲椽关系较远,而建议它们不属于立克次体科,前者近年来已改称巴通体属,立克次体属中的恙虫病立克次体亦因其表型和基因型特点而有另立一新属的建议,埃立克体属中亦增加了对人致病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5.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11,51(8):1134-1135
于恩庶,英文名Yu En-shu,1918年4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盖平县圣水村(今属大石桥市百寨镇),2011年1月13日卒于福州市。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中细蜂科1新属1新种。这是该科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上国乡黄半吉沟村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立克次体脂肪酸图谱及其相似性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7株立克次体浓盐乙醚纯化物的脂肪酸成分,即R.ProwazekiE株、R. conorii Simkoo株、R.rickettsii R株、R sibirica Barbash株和246株、R.Si—nkiangensis Jinghe。株以及R.heilugkiangensis 54株。所得脂肪酸色谱图中有近50个色谱峰,初步确认有以下1 6种: C11:10、2OH—C10:1、C12:0、2OH—C12:0、C13:0、C14:0、C15:0、3OH-C14:0,C16:1、C16:0、C17:0、C18:1、C18:1、C18:0、C19:0和C22:0。其中主要成分是直链饱和脂肪酸C16:0、C18:0及C14:0与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及C16:1。实验菌株脂肪酸图谱经改进的Kulik—Vincent相似系数法处理后,精河株和246株的相似系数为9 7.09%,54株和其他菌株的相似系数在81.6--94.6%之间。  相似文献   

8.
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tsut-sugamushi,Rt)是一类以恙螨为传播媒介,专性细胞内奇生的微生物。恙虫病(ScrubTxpe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一带。在我国,以往经病原学证实恙虫病只分布于长江以南和台湾省,而1986年以来山东及江苏相继发生了恙虫病暴发流行,90年代初期新疆、天津北部农村和山西侯马也发现了恙虫病流行。1991-1995年我所在东北三省从野鼠和恙虫中共分离出19株Rt,首次证实东北地区也存在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可见恙虫病仍是一值得注意的问题,要弄清恙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仍需采用先进…  相似文献   

9.
记述厚绥螨属1新种,马氏厚绥螨Pachyseius malimingi sp.nov.,新种与中国厚绥螨Pachyseius sinicus Yin,Lv et Lan,1986近似,但可从以下特征区别:新种背毛r3和腹部膜质区后侧缘刚毛竹片状,腹肛板宽,心脏形,气门板后缘平截,体长740~770,生殖板具M形条纹,足Ⅱ跗节末端无棘,头盖冠状,前端宽大;而后者背毛r3和腹部膜质区后侧缘刚毛简单刚毛状,腹肛板窄,三角形至舌形,气门板后缘圆滑,体长640~650,生殖板不具M形条纹,足Ⅱ跗节末端具2棘,头盖舌形,前端尖细.正模♀,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土壤,2002-09-09,石承民,顾丽嫱采;副模1♀,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1986-09,殷绥公,贝纳新采;1 ♂,辽宁省沈阳市龙尾湖土壤,2002-09-06,石承民采;3 ♀♀,5♂♂,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土壤,2002-09-09,石承民,顾丽嫱采;1♂,辽宁省凤城市凤凰山风景区土壤,2002-10-16;石承民,顾丽嫱采;1 ♀,辽宁省辽阳市汤河水库土壤,2006-05-03,赵盈月采;6 ♀♀,1♂,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土壤,2006-09,陈万鹏,张恒明采;1♀,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土壤,2008-09-04,陈万鹏,周雪,李寒松采.模式标本保存于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词源:新种以我国蜱螨学家马立名先生的名字命名,以表达对他在蜱螨学研究中做出贡献的敬意.  相似文献   

10.
石柱参轶事     
明朝万历年间,从山东省来了七位"放山"(即采野山参)的人,他们从长白山沿鸭绿江顺流而下,历经艰辛,来到了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镇江乡的山林里,终于采挖到了野山参。他们把成参带走出售,幼参就地栽培,还把那随手采到的山参种籽撒播山中。为了感谢和记住这个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13株斑点热群立克欢体(7株中国分离株和6株国际标准株)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物的全细胞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各被检测的立克次体株所含主要脂肪酸成分百分含量有区别,所得色谱图经多兀聚类法处埋的7株中国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相近,而与其它国际标准株则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技术检测病人血液标本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采用二次扩增法直接检测蜱传斑点热病人血液标本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结果从7份标本中检出阳性1份,进一步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证明和斑点热群黑龙江立克次体基因型相同。实验证明:黑龙江立克次体对人具有致病性,同时也证明PCR技术快速、简单、敏感,用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早期诊断是可行的,并可作出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13.
记述派伦螨属一新种:鞍山派伦螨Parholaspulusanshanensis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新种与Parholaspulus bregetovae Alexandrov,1965相近,但新种雌螨螯肢动趾7齿,而后者动趾具齿10个以上;新种第3对肛前毛位于同侧第1、2对肛前毛着生点连线内侧,后者3对腹肛毛几乎在同一纵线上;新种头盖中突和侧突均有分叉,而后者不分叉;雄螨头盖形状两者也不同.正模♀,副模2♀♀,4♂♂,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土壤,副模14♀♀,17♂♂,辽宁省凤城市凤凰山土壤,2002-09,石承民和顾丽嫱采.  相似文献   

14.
引言 关于药物灭铃实验,解放后国内曾对DDT乳剂、可湿性DDT、可湿性六六六及六六六烟熏等方面做过一些工作,并找出了此等药物的不同效果和实用方法。为了更广泛地探索有效的灭铃方法,我们自1958年开始在辽宁省兴城县红崖乡的黑热病防治工作中用沈阳农药厂的新产品可湿性DDT、某些中药及野生植物等做了灭铃实验,现将所获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立克次体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益民  王冰 《微生物学杂志》1996,16(2):31-34,17
本文应用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不同角度探讨与比较SFG立克次体种间的差异,为黑龙江立克次体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micro—IF、IE及micro-BAPS试验表明,黑龙江立克次体的血清反应模式和国际参考株及国内分离株不同,具有独特的抗原结构。进一步应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该立克次体结构多肽的数量与分子量和其它立克次体有明显差别,并具有两种特有的主要抗原多肽(215KD与66KD),提示在抗原结构上的差异性。DNA限制片段分析证明该立克次体的酶切图谱有明显的特征性,易与己知斑点热毒株相鉴别。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立克次体可能是SFG立克次体一新的血清型式种。对人的致病力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养殖乌鳢类立克次体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系统报道了养殖乌鳢类立克次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RLO)感染的各器官(脑、眼、鳃、心脏、头肾、肝、胰腺组织、脾、肾、肠和卵巢)的组织病理变化,探讨了炎症发展的基本规律。感染乌鳢病理解剖学特征和最具病理诊断意义的是体内各器官普遍出现的白色结节。这些结节的显微结构为肉芽肿炎症即一种慢性增生性炎症。在严重病变的肾脏,由于组织坏死区域较大和周围明显的细胞增生形成了境界较为清楚的巨大“肉瘤”状肿物。内脏器官的血管(特别是造血器官的血管)出现明显纤维素性血栓、混合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和组织细胞大范围的变性或坏死、溶解。大多数器官的组织细胞主要是上皮性细胞、吞噬性细胞,胞质内富含嗜酸性包涵体(eosinophilic intracytoplasmic inclusion),这种细胞多位于鳃上皮处、鳃部和体内器官血管内皮及血管周边结缔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周边细胞内大量包涵体的出现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和破坏。  相似文献   

17.
王易  刘丹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970-1971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通常被称作"四体一菌",在教材编写中如何恰当地称谓和归属,一直是个难点,也是影响学生准确掌握"细菌"概念的关键.故于此提出疑问,恳请各位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18.
斑点热群新疆立克次体对宿主细胞感染过程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立克次体(精河株,下同)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胚肾传代细胞(简写MERN)和体内鸡胚卵黄囊膜细胞的标本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立克次体以宿主细胞膜内翻形式进入宿主细胞,在胞浆和胞核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并能察见多个立克次体的链状结构;胞浆内的菌体以核膜内翻方式进入核内,以密集成丛或散在方式生长;在感染后第5—8天的MERN中,立克次体以出芽方式释放,在第8天后通过宿主细胞解体方式释放。文中讨论了新疆立克次体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有关机制。我们还发现在宿主细胞内立克次体的附近有直径为20—23nm的微管结构,其功能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立克次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兼具两者特点。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述中外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故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国内外郊游、旅行者中立克次体病感染案例,在宠物身上、社区及旅游景点该病的分布,在沿边、沿海、岛屿地区及周边国家该病疫情,在历史上的战争中、当前部队人员中及营房驻地该病的传播情况,力图多维度、多方位、全景式展示立克次体病特点、传播及防控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月13日上午,"接收欧洲赠送的辽西化石回辽宁仪式"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古生物学会、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等部门领导,中国地质科学院、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