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种类简介 (虫非)蠊俗称蟑螂属(虫非)蠊目 (Blataria),是重要的城乡卫生害虫。现知全世界约3,500种,按Braes分类,我国计有11科,48属,168种。(虫非)蠊大多生活于室外,与人类关系密切,具卫生意义的仅有少数生活于室内的种类。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室内(虫非)蠊约16种,我国现知有6种:烟色大蠊Periplaneta fulginosa、美洲大蠊P.amerlcana、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日本大蠊P.japanica、德国小蠊Blattda germinica和中华地鳖Eupolypbaga sinensis。从现有资料看,除日本大蠊仅分布于东北地区、澳洲大蠊分布于南方各省外,其余3种(不包括中华地鳖)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蠊属蠊种类及其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全国各地(虫非)蠊严重发生,关于(虫非)蠊的种类名称常常以误传误造成混乱。我国作为仓库、卫生害虫的(虫非)蠊约有二十种,加上近似种则有数十种,大蠊属与小蠊属是有害类群,前者作者已撰文载于本刊(1982)。本文根据调查采到的我国小蠊属常见的3种分别叙述其形态、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并附有分类检索表。所有研究用的标本均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虫非)蠊种类繁多,我国已记录的有168种,隶属于11科48属。有些(虫非)蠊为住宅内常见的种类。根据它们的食性和习性看来,不仅为病原性细菌、病毒与原虫的传播者,同时亦为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与人类及畜、禽的疾病关系至为密切。在经济上,盗窃粮食,咬捐物品,造成很大的损失。此外,由(虫非)蠊爬过的食物与食具常沾染特殊恶臭气味和遗留下粪便,为人们所厌恶。它们的危害程度不下于蝇类。为此,作者于1960年1月—12月对于福州(虫非)蠊的种类及美洲大蠊的一般生活习性作了初步调查,借作今后消灭(虫非)蠊的参考依据。兹将一年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调查方法与结果一、(虫非)蠊种类调查 1.种类:以诱捕法和翻搜法采获(虫非)蠊3,562只,经鉴定为9种,隶属于4科6属: (虫非)蠊科(Blattidae) (1)大蠊属(Periplaneta)4种:  相似文献   

4.
关于(虫非)蠊分布的广泛性,早有资料证明,不论是城市和农村,不论是商店、工厂、机关、学校、居民住宅和交通工具等,都有它的存在。为了更彻底地消灭(虫非)蠊,防治(虫非)蠊受到交通工具的传带,作者着重对大型的交通工具——火车和输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探讨了(虫非)蠊的分布、危害,交通工具对(虫非)蠊的传布作用及如何防治等问题,提出如下报告。一、分布情况1.火车 我们曾对上海、广州、南昌铁路局的14列长途列车及1列短途列车进行了调查,包括餐车、卧车、硬、软席、邮政及行李货物等车廂,列车有南行及北行之分。调查结果表明,(虫非)蠊在火车内的分布,以餐车为多,检出率为42.9%,查获(虫非)蠊数:成虫183只,若虫50只,卵鞘39个,虫种鉴定均为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另抽查的23节硬软席车廂,仅发现一列有2个卵鞘,系凹绿大蠊(Perrplaneta emargmata)。而行李货物车廂9节及邮政车1节尚未发现(虫非)蠊(见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华北、东北有些省份的室内和槛船上发现一种新的(虫非)蠊,与其它(虫非)蠊混合发生,在局部地点成为优势种。经对有关单位送来室内和艦船上发生的多批标本进行鉴定,确定该虫隶属于姬蠊科(Pseudomopidae),是新属新种,与我所现存采自浙江天目山、陕西楼观台和山东青岛沙子口的野外标本同属一种。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黑胸大蠊的发育、繁殖和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是我国室内(虫非)蠊的重要种,在居民住室、医院、饮食行业等处侵害十分广泛。它咬损物品,摄取食物,遗留恶臭。令人厌恶,还携带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和蛔虫卵、钩虫卵等多种寄生虫卵(胡修元等,1981),传播肠道传染病。为此,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它的发育、繁殖和寿命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在整理昆虫化石的时候,发现了许多蠊目化石标本保存很好,在地层的分布上从老到新发现较全,实为可贵,值得予以报道。 以往,我国的(虫非)蠊化石描述很少。仅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葛利普(Grabau,1923)描述了山东的四种昆虫化石,其中有二种属(虫非)蠊目;后为秉志所订正,一起载入《中国之白垩纪昆虫化石》一文中。秉志文中有关(虫非)蠊目者计有下列种属:Laiyangia paradoxiformis(Grabau),Sinoblatta laiyangensis(Grabau),Mesoblattina sinicus Ping。这些化石按秉志意见,认为其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1935年秉氏又描述了我国抚顺地区下第三系含煤地层里的琥珀化石Cainoblattinopsis fushuensis Ping。此后虽也有少数发现,但未被描述。  相似文献   

8.
(虫非)蠊,通称蟑螂,昔有石薑、滑虫、茶婆虫、负盘、香娘子之称,它是属于节股动物门,昆虫纲,(虫非)蠊目的昆虫。世界已知的约有3,500种,国内现有的报告亦达百余种,但室内常见的种类不多,有凹缘大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德国小蠊和东方蠊等5种。它们能携带伤寒、痢疾、霍乱、结核等细菌和阿米巴原虫包囊,又能损坏工业品、家用品和食物,是医学上及经济上的重要害虫。因此我们要认识它、彻底消灭它。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研究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上海昆虫所收藏的(虫非)蠊标本中,发现姬蠊科(Blat-tellidae)的一新属二新种,现整理记述于后。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上海昆虫所。 斑歪尾蠊属Asymploce,gen.now. 中等大小,类似。头顶外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大型黑斑。前后翅完全发育,长度超过腹部末端;前翅窄长,R脉在近中部处分岔;后翅CuA脉平直,有完全支脉  相似文献   

10.
连惟能 《昆虫学报》1963,(5):664-669
本文报告了1959年2月—1960年1月间在上海龙华郊区进行的三种(虫非)蠊季节消长的观察结果, 各种(虫非)蠊的季节消长有所不同, 美洲大蠊与凹缘大蠊开始出现于4月, 7月下旬达高峰, 11月后消失, 中华地鳖出现于3—12月间, 最高峰是在8月中旬。 最后对(虫非)蠊的季节消长特点与温度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虫非)蠊俗称蟑螂、油胡蘆、灶马子、偷油婆等。全世界约有2250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过去许多分类学家把它列入昆虫纲的直翅目,现在已独立成为(虫非)蠊目。本目昆虫的食性复杂,生动范围厂泛,有的白天活动有的昼伏夜出,是非常机警的小动物。不少种类生活在青草、树木、灌木林中,或隐在枯枝落叶、草堆下。但却有若干种类生活在人们的家屋内和鸡、牛、羊等畜舍里。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着全民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很多城市和机关都做到“四无”,但是一般人对于苍蝇和蚊子等的危害情况都比较熟知,而对于(虫非)蠊的危害性却还不够清楚,其实它和苍蝇、蚊子一样都能传染疾病,损害人和家畜的健康。本文是介绍一些有关人、畜的(虫非)蠊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危害状况,希望更有利于推进我们的爱国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2.
(虫非)蠊,俗名蟑螂,属于昆虫纲,(虫非)蠊目。全世界已知种类约3500多种。在我国见于报道的已有11科,48属,168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野外生活的种群,在人居住和工作室内常见的(虫非)蠊仅有七种。这些室内种类不仅传播多种疾病,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而且还能咬坏家庭各种用品,令人厌恶。所以(虫非)蠊之害不亚于苍蝇、蚊虫、老鼠等。 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种类也会陆续发现,为了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发展,我们对我国常见七种室内(虫非)蠊中四种的酯酶同工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酶谱作了比较研究,可供分类的参考。本文报告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是我国室内蠊(俗称蟑螂)的重要种,属蠊目、螊科、大蠊属。此虫分布极广,为害甚烈,不但啃食、污染和咬损室内的各种食品、衣物、书籍、皮革等,还携带传播人、畜疾病的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种致病菌和蛔虫卵、钩虫卵等多种寄生虫卵,是必须防治的室内害虫。作者于1985年以来,对黑胸大蠊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形态特征 (一)成虫大型,黑褐色,有较强的光泽。雌虫体长2.8-3.3cm、体宽1.2-1.5cm,前翅长2.1-2.3cm。肛上板中线隆起成脊,后缘呈三角形切口,形成左右两片,各片后端纯圆,切口顶端尖锐。下生殖板大型,中线隆起如船底。雄体长2.7-3.3cm、宽1.1-  相似文献   

14.
(虫非)蠊(蟑螂)是室内常见的一种昆虫,在医学上和经济上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上海等地即把它列入“七害”之內,进行了防治。以往,我们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美洲大蠊聚集信息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是我国室内蜚蠊的优势种,分布广、密度高,对人类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探索防制的新途径,我们对该虫的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蠊卵荚内寄生啮小蜂的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聂文清 《昆虫学报》1984,(4):406-409
本文报道了寄生于烟色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Serville)卵荚内的两种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Tetrastichodes sp.,并讨论了Tetrastichus hagenowii的生物学特性。所收集的(虫非)蠊卵荚中,该蜂的自然寄生率为50.38%。观察14枚卵荚的出蜂数,最多为202只/枚,最少为10只/枚,平均为74.92只/枚。雌雄性比为1:0.42。该蜂4月上旬开始出现,5—8月是繁殖高蜂期,11月上旬则少见。接蜂的8枚卵荚孵出的成蜂平均存活12.8天(14.4天.10.2天)。蜂在卵荚内的发育时间与温度有关,在夏季比在秋冬季显著为短。成蜂的产卵期较长:而且除产卵于新鲜(虫非)卵荚内,也产卵于已产出7天以上的卵荚内。本文的观察结果为人工繁殖该啮小蜂用以防治室内(虫非)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溶剂不同方法提取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粪便,测定美洲大蠊各虫态的诱集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浸泡提取方法,丙酮、乙醇、正己烷和二氯甲烷4种粗提物对美洲大蠊各虫态都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其中乙醇和丙酮粗提物的引诱效果最好,正己烷次之,二氯甲烷最弱。4种溶剂粗提物对美洲大蠊雄成虫和高龄若虫聚集活性最强,对低龄若虫聚集活性最弱。用乙醇溶剂对粪便粗提,3种提取方法均对美洲大蠊有很强的诱集效果,其中索氏抽提诱集效果最弱,直接浸泡和超声波提取效果好,且差异不显著,但直接浸泡提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德国小蠊的小群体饲养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rmanica(L.)是重要的卫生害虫之一。我们于1985~1986年对德国小蠊的饲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试虫 从重庆白蚁防治研究所引进成虫,选用第二代若虫。  相似文献   

19.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一种世界性的卫生害虫,但其提取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对饲养的雌雄美洲大蠊成虫进行microRNA测序,分别在雄性和雌性中得到12 155 616条和9 847 263条序列。序列长度主要为18~23 nt,且在22 nt和29 nt处有2个峰值。将所得序列与数据库(NCBI、Rfam)进行比对注释,最终在雄性成虫中鉴定到57种已知的microRNA和152种潜在的新microRNA,在雌性成虫中鉴定到53种已知的microRNA和94种潜在的新microRNA。差异表达分析发现只有一种microRNA:miR-750在雌雄之间差异表达,其在雌虫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虫。本研究首次在基因组水平研究了美洲大蠊microRNA的组成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预测,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年我们从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的若虫中,首次分离发现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fDNV)。根据Kock's 法则,将它进行了回感试验,结果表明:这一病毒对该虫可引起同样的病症,并从中重新分离出完全一样的DNV。同时,对诊病毒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呈球状二十面体,大小一致, 直径为20 nm; 病毒核酸呈线状, 长度为1.7/μm 分子量为1.7x106 Dal(ssDNA),基因组为单链DNA;结构蛋白为4条多肽,分子量分别为81k、62k、53k、29k。根据病毒分类命名原则,证明从黑胸大蠊中分离出的病毒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中的浓核症病毒属(Desovirus)。我们将它命名为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eriplaneta fugtnosa Densonucleosis Virus简称PfDN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