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旭平  常洁  李娟娟  武小刚 《生态学报》2012,32(16):5071-5075
对30cm×30cm和50cm×50cm种植密度下的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地径、株高、冠幅、叶面积、花期、花径、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部位高和二级分枝部位高10个重要形态性状与花朵数的关系差异进行了相关性及通径分析,为凤仙花栽培与性状选择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30cm×30cm种植的凤仙花的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部位高都与花朵数呈显著正相关,地径、冠幅、二级分枝数与花朵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对花朵数的直接效应大小顺序为: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数>花径>花期;50cm×50cm种植的凤仙花,其地径、冠幅和二级分枝数都与花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对花朵数的直接效应大小顺序为:二级分枝数>冠幅。二级分枝数对两种密度栽培的凤仙花花产量都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种植间距下凤仙花采用了不同的适应方式以获得最大花朵数目,进而获得最大数量的种子,获得较多的繁殖机会。在30cm×30cm下,是通过获得较多一级分枝数;在50cm×50cm下,是通过增加冠幅来产生较大花产量,而且与前者相比,植株茎秆粗壮,对霜霉病的抗性也强,因此,在栽培中,应以适合的低密度栽培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3个茉莉品种花蕾香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GC-MS技术,对单瓣茉莉、双瓣茉莉和多瓣茉莉花蕾香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3个茉莉品种的花蕾香精油化学成分差异不大,其中单瓣茉莉有39种、双瓣茉莉和多瓣茉莉均为38种,其中萜类化合物27种,酯类化合物9种,烷烃类物质、醇类化合物、吲哚化合物各1种。含量较多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对-孟-3-烯-1-醇、(-)-异喇叭烯、α-长叶蒎烯;其次是(Z)-3-戊烯酸己烯酯、乙酸苄酯、苯甲酸乙酯、4-丁酸己烯酯、2-羟基-苯甲酸乙酯、1H-吲哚、γ-榄香烯、反式-石竹烯、顺-α-没药烯、瓦伦烯2、苯甲酸-3-己烯-1-醇酯、γ-古芸烯等。占主要化学成分的27种萜类化合物中,倍半萜化合物有20种,其相对含量为单瓣茉莉63.13%、双瓣茉莉22.71%、多瓣茉莉19.68%。研究表明,茉莉花3个品种的香气高低顺序依次为单瓣茉莉>双瓣茉莉>多瓣茉莉,结果与感官审评茉莉花3个品种香气的高低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修剪措施对二次开花的紫叶紫薇花蕾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含量的影响,为指导紫叶紫薇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丹红紫叶’为试验材料,在一次花的末花期对主花枝进行重度修剪,以不进行修剪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下紫叶紫薇花蕾中主要花发育时期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可溶性糖、淀粉、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修剪处理后,紫叶紫薇花蕾中内源ZR含量在各花发育时期显著升高;内源GA3含量在花芽分化期降低,在初花期至末花期显著升高;内源IAA含量在花芽分化期显著升高,在初花期至末花期降低;内源ABA含量变化不显著。(2)修剪处理后,紫叶紫薇花蕾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组先升高后降低,在末花期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其淀粉、全氮含量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3)紫叶紫薇花蕾中碳氮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修剪处理后其碳氮比值小幅度提高。研究认为,修剪措施能够影响紫叶紫薇内源激素水平变化,并通过调控碳水化合物与全氮含量影响花蕾中碳氮营养代谢,从而促进了紫叶紫薇二次成花、花期延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盆地辣木种植密度与分枝格局和生物量的关系及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不同栽培密度辣木人工林分枝格局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木林分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分枝数量方面与栽培密度呈现显著负相关;不同密度下,根、茎、叶生物量及果荚数和果荚均长、直径和果荚均仔粒数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栽培密度对辣木的分枝格局有较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一级/二级分枝率、二级/三级分枝率以及三级分枝长度上有显著差异;辣木在不同方位上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侧枝分枝长度和一级分枝角度上的差异显著;在本试验范围内,以叶用辣木为培育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0.9m×0.9m,以果用为栽培目标的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m×1.5m。在不同的栽培密度下,辣木人工林之间分枝格局及生物量的显著性差异,反映了辣木随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以3年生鸳鸯茉莉(Brunfelsia acuminata Benth.)5个不同花期(花蕾期、初开期、全开期、过渡期、末花期)的花瓣为试材,研究其开花过程中花瓣的色度值、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花色苷含量、细胞p H值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除全开期外,其它4个时期各色度值变化不明显,初开期、全开期和过渡期,明亮参数L值逐渐增大,红绿参数a值、黄蓝参数b值和彩度C值急剧降低;类黄酮含量在过渡期最低,其它阶段无显著差异;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上升-下降-稳定的趋势,全开期达到最高;花色苷含量则随开花进程不断下降,花蕾期最高;花蕾期、初开期、全开期的SOD活性变化不显著,过渡期时显著升高,末花期又迅速回落到最低值;POD活性不断上升,末花期为花蕾期的28.73倍;CAT活性前期变化不显著,末花期时有一定幅度的升高;花瓣色度各指标、花色苷含量、上述酶的活性、p H值等几个参数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SOD活性、类胡萝卜素、类黄酮与所有参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花色苷是影响鸳鸯茉莉花色变化的决定性代谢产物,POD和CAT活性是调节花色苷降解速率的主要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6.
NAA与PP_(333)对茉莉新梢部分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茉莉开花前期分别使用不同浓度NAA(20、50、100mg/L)与PP333(100、300、500mg/L)溶液均匀喷施于植株茎、叶片等生长部位,研究其对茉莉开花的影响,分析测定植株新梢生长部位的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NAA处理使新梢徒长;PP333处理的茉莉,花蕾盛开期比对照提早4d,浓度以300mg/L为宜,其产量比对照增加12.95%,明显提高花蕾产量。茉莉经PP333处理后,新梢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整个花芽生长过程中趋于相对稳定,而NAA处理后则使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幅度大。NAA与PP333处理后新梢中POD活性在花芽生长过程中稍有下降,NAA处理高于对照,而SOD活性则有上升趋势。经NAA和PP333处理后,其效应各不相同,而适宜浓度的PP333处理可以提高茉莉花蕾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评估蓄水期后三峡库区消落带狗牙根的水淹耐受能力, 于蓄水期后引种库区消落带狗牙根植株, 模拟洪水发生时水下无光、淹水逆境, 探讨洪水复合胁迫持续时间对其后期生长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洪水胁迫显著抑制狗牙根分株的生长发育, 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分株数、分株茎长、分株总茎长、分株茎宽、分株叶片数、分株总叶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 仅短期(20 d)胁迫促进了分株叶片的伸长; 短期(20 d)胁迫促进了分枝数、分枝直径和分枝茎节长的生长, 分别比对照增加 20.0%(P<0.05)、15.0%(P<0.05)、18.2%(P<0.05), 但是随着洪水胁迫时间的延长, 狗牙根的分枝数、分枝长、总分枝长、分枝直径、分枝茎节长、分枝茎节数、分枝总茎节数均呈降低趋势; 随着洪水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也呈降低趋势, 原初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低于对照, 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则相反, 表明能量更多的以热的形式被耗散掉, 参与 CO2 固定的电子数显著减少, 光合产物显著降低。因此, 三峡库区消落带狗牙根幼苗对洪水复合胁迫的耐受能力较强, 胁迫时间≥40 d 后其耐受能力呈显著降低趋势, 会导致库区消落带(特别是低水位消落带)狗牙根种群衰退演替加快。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方式对巫山淫羊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辉  王辉  权秋梅  黎云祥 《广西植物》2012,32(5):663-668
测定和比较了3种栽培方式(栽培密度、栽培根茎长度和栽培深度)下巫山淫羊藿叶长、株高、分枝数和花蕾数等生理生长指标,探寻巫山淫羊藿最适生长条件和生长投资策略,为药用淫羊藿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在每平方米18000株的栽培密度下,植株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其它密度处理;15cm根茎长度处理下的巫山淫羊藿分枝数明显高于其它组;5cm深度处理有利于巫山淫羊藿叶生长,20cm深度处理有利于巫山淫羊藿茎生长。进一步分析表明:栽培密度和栽培根茎长度对巫山淫羊藿营养生长影响较大;栽培深度对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影响都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秋水仙素处理对茉莉﹝Jasminum sambac (Linn.) Aiton〕腋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长度为0(未萌发)、3~5和8~10 mm腋芽为实验材料,对500、1000和2000 mg·L-1秋水仙素溶液分别处理24和48 h后腋芽的生长状况以及萌发枝条和叶片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各处理组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对秋水仙素处理后茉莉腋芽及萌发枝条的各生物学效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各处理组腋芽的生长率和处理指数,以及萌发枝条的长度、最大节间长、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现蕾数、现蕾率、最大蕾长、最大蕾宽和开花率总体上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用清水处理未萌发腋芽48 h),而腋芽的抑制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体上看,随秋水仙素质量浓度提高,腋芽的生长率和处理指数降低,而抑制率和死亡率升高,萌发枝条的长度和最大节间长缩短,开花率升高,其他指标呈波动变化;随处理时间延长,腋芽的生长率、死亡率和处理指数降低,但抑制率升高,萌发枝条仅现蕾数和开花率降低,其他指标均逐渐提高;随腋芽长度增加,腋芽的抑制率和处理指数降低,但死亡率升高,萌发枝条的现蕾率、现蕾数、最大蕾长和开花率均呈波动变化,其他指标均降低。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茉莉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微核等异常现象,且随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腋芽长度增加及处理时间延长,减数分裂后期的细胞异常率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异常率与腋芽生长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腋芽死亡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腋芽生长率与腋芽抑制率和开花率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腋芽抑制率与现蕾率呈显著正相关;处理指数与细胞异常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茉莉腋芽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综合考虑各生物学效应指标,茉莉腋芽适宜的诱导条件为用500 mg·L-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3~5 mm腋芽24 h。此外,建议将处理指数作为秋水仙素对茉莉腋芽细胞减数分裂影响效应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于棉花早期蕾损失的补偿作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盛承发 《生态学报》1988,8(2):97-103
1981—1984年在河北省饶阳县三种肥力水平地块上,以4个陆地棉Gossyium hirsutum L.品种为材料,进行了11次人工模拟第二代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对棉蕾的为害试验,旨在确定受害株在繁殖器官水平上的补偿途径。每两天记录一次每处理各10株棉花各节位的发育状况。数据表明,每株去除8个左右的早期蕾的影响是:1)始花日推迟9.32天但不引起皮棉减产;2)有效花期缩短5.95天,这对产量有不利影响;3)现蕾总数(包括去除数)增加15.31%,合每株7.07个,这奠定了补偿的基础;4)开花速度加快17.21%,致使每株总花数比对照多0.43朵;5)幼铃脱落率降低9.85%;6)成铃数增加15.28%,合每株2.34个;7)果枝数、每铃籽棉重以及皮棉百分率都无显著变化。由此可以清楚看出,这些受害株能够基本上弥补损失的蕾数,同时开花速度显著加快,使得总花数略有增加,幼铃脱落率显著降低,结果成铃数显著增多。这些正作用的总效应远超出缩短有效花期造成的负作用。因此,遭受一定程度早期蕾损失的植株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增产。这一认识动摇了华北棉区控制棉铃虫的通常对策,该对策把防治重点放在第二代上。  相似文献   

11.
以葡萄品种‘阳光玫瑰’及其实生后代雄性不育株‘Y-14’为试材,研究花蕾发育期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阐明葡萄雄性不育新种质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阳光玫瑰’相比,雄性不育株‘Y-14’花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高。(2)‘Y-14’花蕾的生长素(IAA)含量高于‘阳光玫瑰’,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低于‘阳光玫瑰’;‘Y-14’花蕾的赤霉素含量(GA_(3))在花蕾发育前期低于‘阳光玫瑰’,而其茉莉酸甲酯(MeJA)在后期显著低于‘阳光玫瑰’;‘Y-14’花蕾的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含量较‘阳光玫瑰’偏低。(3)在单核早期,‘Y-14’花蕾的ABA含量变化平缓,而‘阳光玫瑰’的ABA含量急剧升高,与此同时GA_(3)含量开始高于‘阳光玫瑰’,而MeJA含量则在单核早期低于‘阳光玫瑰’且差异逐渐显著。研究认为,‘阳光玫瑰’实生后代不育株‘Y-14’花蕾发育期SOD、POD、CAT活性和MDA、IAA、ABA、GA_(3)、MeJA含量异常变化可能导致了雄性不育的发生,而且单核早期可能是‘Y-14’雄性不育产生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茉莉扦插苗对模拟低温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年生单、双瓣茉莉扦插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的方法,初步研究不同温度梯度和低温处理时间对茉莉植株9个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两栽培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延长,单、双瓣茉莉扦插苗受到低温胁迫伤害的程度逐渐加剧,且各低温胁迫8 d后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较处理2 d和4 d更显著.即随着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延长,茉莉两个栽培品种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MDA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而脯氨酸含量则呈现双高峰的变化规律;双瓣茉莉SOD活性逐渐增大,而单瓣茉莉SOD活性先升后降,POD活性则在两个栽培品种中均逐渐升高;而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则均逐渐下降.研究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与单瓣茉莉相比,双瓣茉莉能大量积累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能更好地减轻自由基造成的伤害,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
高海拔地区不同海拔对菊花植株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测定引种栽培于四川省宝兴县不同海拔高度菊花植株的株高、地径、分枝数等营养生长指标及花数量、花重量、花直径、花厚度等生殖生长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花样品的绿原酸含量、木犀草苷含量、异绿原酸A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并对测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比较了高海拔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对菊花植株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梯度对菊花株高、花数、花重量、花直径、花厚度、木犀草苷含量和异绿原酸A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地径、分枝数和绿原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株高、花数和花直径与海拔梯度相关性显著(P0.05)。除分枝数和地径外,高海拔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对菊花植株的生长影响较大,在一定海拔范围内(2051~2 405m),海拔高度对菊花品质形成的影响较小,据2010版《药典净对菊花有效成分最低限量标准,海拔2051~2598 m所产的菊花均符合药用条件,以海拔2 329 m左右所产的菊花品质较佳。研究结果可为高海拔地区引种栽培菊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忍冬品种‘九丰一号’(Lonicera japonica‘Jiufeng 1’)为实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和缩节胺对现蕾前(抽枝生长初期)枝叶生长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花蕾性状和花蕾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别喷施100、400、700和1 000 mg·L-1多效唑和50、100、150和200 mg·L-1缩节胺后,多数处理组的开花枝条数、着花节数和叶绿素含量较对照CK1(水)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叶面积差异不明显。随处理时间延长,各处理组枝条节间长度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多数处理组枝条节间长度增长缓慢。各处理的花蕾长度、百蕾鲜质量和干质量总体上小于CK1,而花蕾折干率、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显著或不显著高于CK1。此外,在喷施多效唑和缩节胺的同时喷施质量体积分数1.0%尿素和质量体积分数0.1%硼砂,忍冬的叶面积、着花节数、花蕾长度、折干率、百蕾鲜质量和干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而绿原酸含量降低,但各指标的差异总体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喷施适量多效唑和缩节胺可调控忍冬枝条生长,并能提高花蕾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霍格兰溶液培养对水仙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霍格兰(Hoagland)溶液培养水仙(Narcissus tazettavar.chinensisBeem),结果显示霍格兰溶液培养的水仙植株根系健壮、嫩白,叶片鲜绿厚实。花梗数和每梗花朵数平均比对照增多5.85支/株和2.85朵/穗,花朵直径比对照平均增大2.9 mm。花期延长5 d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诱导的菜豆叶片抗性及对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影响,在室内对菜豆植株分别喷施1、0.1、0.01和0.001 mmol·L-1 4个浓度的茉莉酸,以健康植株为对照,分别于处理后1、5和10 d测定菜豆叶片营养物质及次生物质的含量.另在同样处理叶片上分别接西花蓟马2龄若虫,分析其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茉莉酸处理1 d后,菜豆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健康植株没有明显差异,但在5和10 d时显著低于健康植株;菜豆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茉莉酸处理1 d后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之后逐渐降低;茉莉酸处理下菜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植株,并随着茉莉酸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下降;叶绿素含量在处理1 d后显著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叶片单宁、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在不同浓度茉莉酸和处理时间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蓟马取食导致菜豆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与外源茉莉酸诱导的相似.西花蓟马取食茉莉酸处理的菜豆植株24 h后,体内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解毒酶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均明显高于健康植株,但茉莉酸浓度与处理时间对其影响程度不同.取食虫害菜豆叶片后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与取食外源茉莉酸诱导的叶片相似.说明外源茉莉酸处理可诱导菜豆植株的抗性,西花蓟马取食处理后的菜豆叶片可产生明显的反防御来适应寄主植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辣椒开花结果期对干旱胁迫的形态与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小玉  马仲炼  白鹏  刘晓健 《生态学报》2014,34(13):3797-3805
在遮雨网室选用抗旱性较强的农城椒二号和抗旱性较弱的陕蔬2001,研究辣椒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不同时间的生长、产量、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生理调节机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辣椒的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抗旱系数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与品种的抗旱性呈负相关;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相对值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POD、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相对值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抗旱性强的材料增加幅度低于抗旱性弱的材料;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呈上升—下降趋势,且抗旱性强的材料上升速度大于抗旱性弱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旱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细胞膜透性、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旱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用作辣椒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是单株产量、株高、叶面积、分枝数、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POD、SOD、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做为辣椒抗旱性鉴定的次要鉴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分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多胺与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绍辉  张福墁 《生态学报》2004,24(12):2848-2852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与物质代谢的影响 ,结果如下 :冬春茬各生育期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 ,不同处理的叶片数、叶面积、株高、节间长均降低。水分亏缺初期 ,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 ,随着时间延长此趋势消失。盛瓜期 Pro含量以 T1最多 ,达 17.95 μg/ g DW,分别是 T2与 T3的 2 .0倍与 2 .4倍 ;末瓜期各处理的 Pro含量均达最高值 ,T1、T2、T3分别为 2 5 .30、15 .6 0、12 .33μg/ g DW,秋冬茬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同冬春茬 .无论冬春茬还是秋冬茬 ,游离蛋白质的变化规律同脯氨酸。叶片亚精胺 (Spd)与腐胺 (Put)含量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增加。不同水分处理对黄瓜叶片精胺(Spm)含量的影响不大。根系中 Spd、Put、Spm的变化趋势同叶片。冬春茬不同水分处理的黄瓜叶片 ABA含量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白菜品种‘苏州青’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盆栽试验,将基质育苗后长至子叶展平时的幼苗转入荧光灯(FL,对照)、蓝光(B)发光二极管(LEDs)、蓝红复合光(BR)和红光(R)下进行照射处理至开花,考察不同光质对普通白菜开花以及花期光合色素含量、品质和碳代谢等的光效应,为利用人工光源调节普通白菜的育种周期提供理论指导。结果显示:(1)随着开花时间延长,普通白菜的开花数目均以R和BR处理显著高于FL;花蕾数目在处理100 d时R和BR处理显著多于FL,但是在110和120 d时B处理下明显多于FL。(2)随着花期延长,白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呈降低趋势,其在处理100 d时表现为BR处理显著高于FL,而在110 d时B处理最高,在120 d时BR处理最高。(3)随着花期延长,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含量也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B处理下较大,而抗坏血酸含量在100 d时在B处理下最高,但是在110和120 d时B和BR处理下较高。(4)随着花期延长,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也逐渐降低,其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均以R处理下最高。研究表明,与荧光对照相比,LEDs光源对普通白菜幼苗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有效,其中蓝光有利于普通白菜的营养生长,而红光和蓝红复合光则有利于其生殖生长;可采用红光和蓝红复合光作为普通白菜育种的人工光源,有效促进其工厂化生产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以普通白菜品种‘苏州青’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盆栽试验,将基质育苗后长至子叶展平时的幼苗转入荧光灯(FL,对照)、蓝光(B)发光二极管(LEDs)、蓝红复合光(BR)和红光(R)下进行照射处理至开花,考察不同光质对普通白菜开花以及花期光合色素含量、品质和碳代谢等的光效应,为利用人工光源调节普通白菜的育种周期提供理论指导。结果显示:(1)随着开花时间延长,普通白菜的开花数目均以R和BR处理显著高于FL;花蕾数目在处理100d时R和BR处理显著多于FL,但是在110和120d时B处理下明显多于FL。(2)随着花期延长,白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呈降低趋势,其在处理100d时表现为BR处理显著高于FL,而在110d时B处理最高,在120d时BR处理最高。(3)随着花期延长,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含量也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B处理下较大,而抗坏血酸含量在100d时在B处理下最高,但是在110和120d时B和BR处理下较高。(4)随着花期延长,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也逐渐降低,其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均以R处理下最高。研究表明,与荧光对照相比,LEDs光源对普通白菜幼苗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有效,其中蓝光有利于普通白菜的营养生长,而红光和蓝红复合光则有利于其生殖生长;可采用红光和蓝红复合光作为普通白菜育种的人工光源,有效促进其工厂化生产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