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爱军  马子川  刘敬泽 《生态学报》2007,27(10):4240-4246
比较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α-MnO2和δ-MnO2的界面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SA在两种MnO2颗粒物表面有明显的吸附,且δ-MnO2比α-MnO2对BSA的吸附能力略强。pH3.8~8.0范围内,BSA在α-MnO2和δ-MnO2上的吸附率随pH的升高而减小,pH3.8条件下,α-MnO2上的吸附率为88.2%,δ-MnO2上的吸附率为94.0%。BSA在α-MnO2和δ-MnO2上的吸附量均随BS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小。BSA在α-MnO2上的吸附具有很高的不可逆性,δ-MnO2上的吸附完全不可逆。吸附过程中BSA发生解螺旋作用,引起结构熵增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存在对Cu^2+与δ-MnO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旨在增进人们对Cu^2+环境化学行为的认识。结果表明:BSA存在下,Cu^2+在δ-MnO2表面的吸附率-pH曲线呈典型的“S”形,加入BSA使Cu^2+的吸附突跃向高pH方向移动,影响程度与BSA的加入方式有关,其次序为Ⅳ(先加BSA后加Cu^2+)〉Ⅲ(Cu^2+和BSA同时加)≈Ⅱ((先加Cu^2+后加BSA);BSA存在下,Cu^2+的等温吸附线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u^2+的饱和吸附量随BS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随BSA的加入方式而改变,其次序为I(不加BSA)〉Ⅱ≈Ⅲ〉Ⅳ;Cu^2+在δ-MnO2上的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3.0条件下,Cu^2+在δ-MnO2上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但pH=5.0的条件下,吸附是不可逆的,BSA对Cu^2+的吸附可逆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蔡爱军  马子川  刘敬泽 《生态学报》2007,27(10):4240-4246
比较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α-MnO2和δ-MnO2的界面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SA在两种MnO2颗粒物表面有明显的吸附,且δ-MnO2比α-MnO2对BSA的吸附能力略强。pH3.8~8.0范围内,BSA在α-MnO2和δ-MnO2上的吸附率随pH的升高而减小,pH3.8条件下,α-MnO2上的吸附率为88.2%,δ-MnO2上的吸附率为94.0%。BSA在α-MnO2和δ-MnO2上的吸附量均随BS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小。BSA在α-MnO2上的吸附具有很高的不可逆性,δ-MnO2上的吸附完全不可逆。吸附过程中BSA发生解螺旋作用,引起结构熵增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存在对Cu2 与δ-MnO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旨在增进人们对Cu2 环境化学行为的认识.结果表明:BSA存在下,Cu2 在δ-MnO2表面的吸附率-pH曲线呈典型的"S"形,加入BSA使Cu2 的吸附突跃向高pH方向移动,影响程度与BSA的加入方式有关,其次序为Ⅳ(先加BSA后加Cu2 )>Ⅲ(Cu2 和BSA同时加)≈Ⅱ((先加Cu2 后加BSA);BSA存在下,Cu2 的等温吸附线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u2 的饱和吸附量随BS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随BSA的加入方式而改变,其次序为Ⅰ(不加BSA)>Ⅱ≈Ⅲ>Ⅳ;Cu2 在δ-MnO2上的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3.0条件下,Cu2 在δ-MnO2上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但pH=5.0的条件下,吸附是不可逆的,BSA对Cu2 的吸附可逆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Bt库斯塔克亚种(kurstaki)毒素(65 kDa)在高岭土、针铁矿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磷酸盐缓冲体系(pH 8)中,3种矿物的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R2>0.9661),它们对Bt毒素的吸附顺序为:针铁矿﹥高岭土﹥二氧化硅.矿物对Bt毒素的吸附1 h就基本达到了吸附平衡.在pH 6~8范围内,针铁矿、高岭土和二氧化硅对Bt毒素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10 ℃~50 ℃范围内,针铁矿和氧化硅对Bt毒素吸附量随温度升高有所下降(8.39%和47.06%),高岭土对Bt毒素吸附则略有升高(5.91%).红外光谱分析显示,Bt毒素被矿物吸附后结构仅有微小变化.被矿物吸附的Bt毒素不易被去离子水解吸,水洗3次总解吸率为28.48%~42.04%.  相似文献   

6.
蛋白核小球藻对Pb(Ⅱ)和Cd(Ⅱ)的生物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晶  李亮  李海鹏  李非里 《生态学报》2012,32(7):1995-2003
藻类吸附作用影响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过程及其环境行为。同时,利用藻类吸附能力是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和重金属废水处理的一项清洁、廉价和高效的技术。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和脱附动力学,表明吸附是快速表面过程,吸附4 h后基本达到平衡,不易脱附。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热力学,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用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06和0.9827,计算得到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73 mmol Pb/g和0.249 mmolCd/g。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蛋白核小球藻吸附Pb2+和Cd2+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量在pH值5.0—6.0之间达到最大值,并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的影响还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是吸热过程。实验还考察了水体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主要成分-富里酸的影响,表明富里酸会抑制蛋白核小球藻对Pb2+和Cd2+的吸附,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的抑制效果更明显,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了34.2%和34.9%。由于其对重金属的较高吸附量和吸附本身快速完成的特性,蛋白核小球藻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生物吸附剂,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及废水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盐析法从大蕉果皮中初步纯化了脱镁螯合酶(Mg—dechelatase,MDCase),纯化程度约为3.01倍。以叶绿酸(chlorophy1lin)为底物,MDCase Km值为13.47nmol·L^-1;活性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30~70℃内,活性较稳定,但在100℃下40min仍保持50%活性;在pH6.5~9,5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大。MDCase活性受还原剂β-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抗坏血酸、Na2SO3(SO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抑制,而受过氧化氢激活;金属离子Cu^2+、Zn^2+、Fe^2+、Ca^2+和K^+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MDCase活性;不同的螯合剂效应不同,EDTA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柠檬酸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用β-羟基氧化铁对蒙脱土进行改性制备β-羟基氧化铁改性蒙脱土(β-FeOOHMt)。用氮吸附程序升温脱附对β-FeOOH-Mt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β-FeOOH-Mt(3.5)对模拟酸性矿山废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结果发现:蒙脱土经改性后比表面积增加、孔容增大;β-FeOOH-Mt(3.5)对废水中Cu~(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初始浓度为5~25 mg·L~(-1)范围内,β-FeOOH-Mt(3.5)用量为2~9 g·L~(-1),吸附20 min后Cu~(2+)的浓度均低于0.5 mg·L~(-1)。Langmuir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吸附过程符合单分子吸附模型;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遵循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相关性很好。  相似文献   

9.
活性小球藻对铅离子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小球藻对Pb^2+的生物吸附、解吸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培养至指数生长期的小球藻对Pb^2+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可达75%。吸附液的pH值在7左右,小球藻对Pb^2+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吸附率可达80%。吸附的动力学实验表明,在小球藻对Pb^2+吸附的起始阶段,吸附速度较快,10min即可达到平衡。研究还表明,加强光照可以促进小球藻对Pb^2+的吸附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小球藻对Pb^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在解吸实验中,用EDTA和HCI作为解吸剂的解吸率可分别达到近80%和60%,可以有效解吸被吸附的Pb^2+。  相似文献   

10.
选取林业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叶片匀浆体(LSI)和茎匀浆体(SSI)作为生物吸附材料,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Cu^2+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pH值为6.0-7.0,吸附平衡时间为30分钟,处理水体中的Cu^2+浓度应不超过800mg·L^-1。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线性拟合,推算出LSI和SSI的饱和吸附率分别为28.68mg·g^-1和13.06mg·g^-1。通过对吸附Cu^2+前后的LSI和SSI进行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假苍耳参与Cu。’吸附的主要物质是纤维素类和糖类,并且可能是由它们具有的-OH、-CONH2及-C=O等官能团提供结合位点。研究结果显示假苍耳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型重金属生物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木霉生物吸附重金属铬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霉(Trichoderma lhd)菌体作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六价铬进行生物吸附,借助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六价铬的生物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温度28 ℃以及酸性环境条件(pH 1)有利于Cr (VI) 的生物吸附,12小时内,Cr (VI) 的生物吸附去除效率达99 %。吸附机理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相比于对照实验,2350 cm^-1吸收峰的出现为吸附剂表面质子化的氨基如>NH2^+, NH^+, >C=NH^+―等基团吸附Cr (VI)所致。拉曼光谱中吸收峰2097 cm^-1强度显著增强进一步表明,Cr (VI)的生物吸附是吸附剂表面氨基基团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温度和pH 值对产朊假丝酵母细胞与分离纯化的细胞壁对铜离子吸附的影响,探讨细胞壁在酵母吸附重金属离子过程中的作用pH 升高,细胞和细胞壁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都提高,吸附最适pH 为6-0 。温度升高可提高细胞和细胞壁的吸附能力,最适温度为50 ℃。细胞壁是铜离子吸附的主要部位,细胞壁嵌合蛋白(33 ×103蛋白) 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原位椭圆偏振术研究牛血清清蛋白在固/液界面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位椭圆偏振术系统研究了硅片表面因素及缓冲液环境因素对牛血清清蛋白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影响。在生理条件下,疏水表面与亲水表面相比BSA吸附量较大。随着硅片表面电荷密度增加,BSA吸附量增加。BSA吸附量当体溶液pH值等于BSA等电点时达到最大。而随着体溶液离子强度增加,BSA吸附量亦上升。实验结果提示:除了熵驱动作用之外,硅片表面与BSA分子及BSA分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在BSA吸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趋磁细菌培养及用于吸附分离贵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吸附是有效处理含较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廉价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富集和培养, 经过分离、纯化活性污泥中的细菌, 最终得到了趋磁细菌MTB-11s。通过16S rDNA鉴定, 菌株MTB-11s属于代尔夫特菌属。对趋磁细菌的生物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趋磁细菌MTB-11s对不同金属离子具有选择吸附特性, 其对银离子的吸附表现为快速过程, 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小, pH值为4?8时吸附率较高; 随着干菌浓度的增加, 吸附率不断升高, 最终趋于平稳; 随着银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 吸附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菌量充足或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 铜、钴离子的存在能促进银离子的吸附, 其他范围则表现为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根表面氧化还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证实了两个不同品种的冬小麦根系表面存在着氧化NADH和还原K3Fe(CN)6的氧化的活力。还原铁氰化物活力在PH5.5到8.5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而增大,温度在15℃到4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还原活力增强,45℃达最高值,55℃时活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6.
阿米洛利抑制NHE-1减轻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H^+交换抑制剂阿米洛利对低氧刺激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Na^+/H^+交挟体-l(NHE-1)活性和表达的变化.方法:常氧(21%O2)或低氧(2%O2)条件下培养PASMCs,并分别给予浓度为1.653、3.125、6.25、12.5、25和50μmol/L.等不同浓度的阿米洛利,培养24h,采用MTT比色实验和免疫组化检测PCNA阳性细胞率的方法反映细胞增殖情况,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pH以反映Na^+/H^+交换体-1活性,RT—PCR法检测Na^+/H^+交换体-1mRNA的表达量.结果:低氧培养的PASMCs细胞内pH升高,NHE—1mRNA的表达增多,而阿米洛利可以降低细胞内pH,减少NHE—1mRNA的表达量。同时低氧较常氧培养MTT光吸收值较常氧培养明显升高。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而给予阿米洛利时上述两个指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结论:低氧可以激活PASMCs细胞膜上的E—1,增加其mRNA水平表达量,使细胞内碱化,促进细胞增殖,而Na^+/H^+交换抑制剂阿米洛利可以抑制其活性,减少mRNA水平的表达,导致细胞内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且此抑制作用在3.125~5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温度、pH、离子强度和溶解性有机质(DOC)对沉积物吸附菲和五氯酚(PCP)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覆水温度和pH对个别沉积物的吸附能力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及交互作用对菲和PCP的吸附无显著影响.沉积物对菲的吸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对PCP在中温(20℃)时最小.pH对菲的吸附无显著影响,PCP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降低.DOC升高微弱地降低了菲和PCP的吸附,离子强度升高使PCP的吸附有微弱升高.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主要由沉积物和有机污染物性质决定,受上覆水性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观察温度的影响出发,探讨了鼠肝线粒体内膜体,在琥珀酸氧化建立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ΔμH^+)时,膜脂双分子层中DPH荧光偏振值(r)的变化与膜能量偶联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5 ̄35℃温度内,能化引起r值变化趋势相似,r值变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与温度对r值影响相比只是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动。另一方面,15 ̄30℃温度内,随温度升高质子回漏速率加快,RCR值和ADP/O比值下降,但跨  相似文献   

19.
红螺菌吸附铜的动力学与脱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富荣  尹华  彭辉  刘慧璇 《生态科学》2004,23(1):35-37,46
研究了红螺菌(Rhodospirillum)对Cu~(2 )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吸附在45 min达到平衡,吸附平衡时最大吸附量为48.23 mg·g~(-1)。应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菌体对Cu~(2 )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较分析了多种脱附剂对菌体脱附,EDTA和柠檬酸是较有效的洗脱剂,脱附率分别为86.4%、66.9%;无机酸及无机盐对菌体的脱附效果很差,脱附率在20%左右。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菌体吸附Cu~(2 )后没有形成新晶相,并且菌体部分晶相转变为非晶相。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竹炭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能力,采用交联法设计合成新型的磁性壳聚糖改性竹炭复合吸附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改性竹炭复合吸附剂进行表征,同时开展不同Cu2+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H和温度等因素对Cu2+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效率与Cu2+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成正效应;吸附平衡时间约8 h;在作用温度范围内,吸附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pH为7时吸附效果最好。振荡条件吸附效果优于静置处理。该结果为废水重金属深度处理及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