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蕨类植物桂皮紫萁颈卵器和精子器形态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建国  包文美  戴绍军 《植物研究》2003,23(1):T005-T006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树脂切片技术对蕨类植物桂皮紫萁(Osmunda cinnamomeaL.var.asiatica Fernald)的颈卵器和精子器的形态和发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颈卵器发生于雌配子体的腹面,颈部由4列壁细胞构成,6-7个细胞高,内部含有颈沟细胞,腹沟细胞和卵细胞,卵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造粉体和囊泡最为显著,颈卵器内的卵细胞成熟时产生卵膜和分离腔。精子器发生于雄配子体的边缘及腹面,由7-8个壁细胞螺旋状围绕而成,壁细胞内为产精组织,精子成熟时精子器盖细胞开裂释放出游动精子。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射电镜和光镜比较观察了中华水韭和云贵水韭雄配子体及其精子的发育特征。结果显示:(1)2种水韭的雄配子体的寿命只有15~30d,终生都在小孢子壁内发育。(2)雄配子体只含有1个原叶体细胞、1个精子器壁细胞和4个精细胞,前2个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3)精子由精核、微管带、鞭毛、细胞质等4部分构成。(4)中华水韭雄配子体发生率为4.5%,平均每个雄配子体产生0.46个精子,精子游动速度约53μm/s,寿命8min;云贵水韭雄配子体发生率和产精量略高于中华水韭,但精子游动速度和寿命略低于中华水韭。研究认为,中国水韭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雄配子体产精率低、受到生殖生态限制、水污染对精子的危害等;雄性特征表明水韭在石松类中占有较高的进化地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绘出了水韭雄配子体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笼养猞猁多雄交配的结果以及雄性的成功繁殖。雄兽与发情雌兽随机配对,其繁殖成功(所产生的后代数量)不取决于与雌兽的交配顺序、交配次数与持续时间、遗传关系或雄兽的行为特征,但似乎取决于精子质量,特别是取决于形态正常精子的百分率。繁殖成功的雄兽比其竞争对手具有更多的形态正常的精子,似乎更能成功地诱发交配雌兽的排卵。证实了4窝(占总窝数的20%)幼兽的双重父亲身份。在所有情形下, 2雄1雌的交配间隔为24h 。  相似文献   

4.
观察不同强度恒定磁场对雄鼠睾丸、附睾重量、精子数量、精子活动度及精子形态的影响. 结果显示睾丸与附睾重量各组无显著差异, 精子数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亦无明显改变. 在 0.12T磁场环境暴露下, 雄鼠精子畸形率增加及活动率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01), 提示磁场对小鼠精子有一定毒性, 并且毒性与其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镜对唇鳃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人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鲋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μm,内径2.330μm,精子直径1.567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人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人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s,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对唇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 显示,唇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 μm,内径2.330 μm,精子直径1.567 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 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 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入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 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 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入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 s, 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 s, 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 s, 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 s, 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 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相似文献   

7.
小翅稻蝗的精子竞争及交配行为的适应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道弘 《生态学报》2004,24(1):84-88
许多昆虫有多次交配行为 ,因多次交配而引起不同雄虫的精子竞争 ,提供雌虫一种有效的性选择方式。小翅稻蝗 (Oxyayezoensis Shiraki)具多次交配行为 ,雌雄交配时间长 ,且交配后常伴有长时间的抱对行为。利用近缘种的种间交配 ,对小翅稻蝗的精子竞争、交配后抱对行为的适应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小翅稻蝗的 P2 值 (最后交配雄虫子代的比例 )达 94 .3%±5 .3% ,说明最后交配雄虫的精子优先用于卵子的受精 ,交配时存在着精子置换。长时间的交配后抱对行为是为了阻止雌虫与不同雄虫个体的再交配 ,保护精子免被置换。  相似文献   

8.
蜂王体内的精子贮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蜂最重要的生殖特征是一雌多雄交配,蜂王交配后将精子贮存于受精囊中长达数年之久,并仍能保持活力。这些特征使蜜蜂成为研究精子长期贮存的模式动物。文章介绍蜂王的交配和精子贮存过程,精子贮存器官,贮存过程中的精子竞争和隐秘雌性选择,以及蜂王精子的长期贮存机制,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获得牛犊雌性控制率达81.8%(Table1)。十头母牛产犊十一头:二雄,九雄,其中一头产异性双犊。于1.08-1.10蔗糖密度梯度之间,可以清楚地观察到Y精子能被荧光素染色(Table2);H-Y抗血清处理改变Y精子的荧光染爸,说明对Y精子有抑制作用(Table3)。制备有一定纯度和效价的H-Y抗血精IgG用以性别化处理精子;通过人工受精技术、使母牛得到受处理的精子而正常受胎。本试验结果对奶牛性别控制的前景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人工培养和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球子蕨精子器的形态结构和着生位置进行了多样性观察。首次报道了过熟配子体的颈卵器萎缩消失,只有精子器正常发育,且其中肋有突起、中空、分层等现象。精子器可着生在中肋的外表面或埋生在中肋内部,也可以着生在中空中肋的内表面,精子器的结构也各不相同。讨论了球子蕨精子器形态结构及着生位置多样性的系统学意义,为探讨相关类群的系统演化补充了全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电镜技术对蕨类植物绵马鳞毛蕨(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精母细胞和游动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精母细胞为多边形,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常见的细胞器.在细胞质中还可见到一些同心圆膜状结构,位于质膜的附近或精母细胞的角偶。同心圆膜状结构由双层膜环绕构成,外被l层单位膜。精母细胞与精子器的璧细胞之间形成了分离腔。在精母细胞质膜外形成了嗜锇层,这些结构的形成说明精母细胞已经开始与雄配子体逐渐分离,进入独立发育的阶段。尽管精母细胞之间也有嗜锇层的形成,但嗜锇层是不连续的,其上有一些空隙,精母细胞之间可通过空隙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成熟的精子细胞外被l层透明的薄膜,里面为游动精子。螺旋状。由环状细胞器环绕3~4圈构成.这些环状细胞器包括多层结卡构、微管带、巨大线粒体、鞭毛带和1个长形浓缩的细胞核。游动精子的后端为一些泡囊化的细胞质.其中包括一些残存的线粒体、造粉质体及大的囊泡等。当成熟的精子细胞排出精子器后。其内的游动精子挣脱透明质膜的束缚,摆脱后端的囊泡,成为1条游动精子。本文还对绵马鳞毛蕨和其它蕨类植物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海藻糖对猪精子冷冻真空干燥保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精子经冷冻干燥后,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并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将其注入猪卵母细胞后,进一步观察受精卵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海藻糖组雄原核形成率 (68.52%)、卵裂率 (59.17%) 和囊胚率 (19.16%) 优于EDTA组 (64.59%、56.26%和15.62%) 和对照组 (35.36%、52.33%和8.60%) (P<0.05);海藻糖组的冷冻真空干燥猪精子分别在4℃下保存60、120、180 d,雄原核形成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 (P>0.05);海藻糖组的冷冻真空干燥猪精子复水化后孵育1 h和2 h,卵裂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均差异显著 (P<0.05);海藻糖处理组与EDTA处理组中的冷冻真空干燥猪精子分别在4℃和?20℃下保存后各处理组间精子形态差异不显著 (P>0.05);海藻糖组中B级冷冻真空干燥精子百分数显著多于EDTA处理组 (P<0.05)。超微结构分析表明,冷冻真空干燥猪精子的损伤主要表现在顶体和颈部的肿胀与缺损、尾部断裂。  相似文献   

13.
锯缘青蟹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锯缘青蟹成熟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精子呈陀螺形,无鞭毛,在较宽的一端环生着10余辐射臂。精子由球状的顶体、核杯以及核衍生的辐射臂三部分组成。顶体包括顶体管和顶体囊,后者包绕在顶体管的中央管周围,并可分为头帽带,内层和外层区。顶体被杯状的核包裹,仅头帽露于精子表面。成熟的精子中,位于核杯和顶体管之间的核膜出现局部断续或消失,中心粒和一些胞器出现的核杯腔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度他雄胺对大鼠附睾精子和生育的影响,探索调节雄性生育的睾丸后作用靶点。方法使用度他雄胺20和40 mg/(kg.d)大鼠灌胃给药,连续2周。给药结束后雄雌鼠按1∶2合笼,计算生殖指数;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子活力和形态;采用SYBR-14和PI双重荧光染色计算精子存活率;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血清浓度;采用HE染色法对各组睾丸、附睾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度他雄胺低、高剂量组双氢睾酮浓度均显著下降,分别为0.54和0.28 nmol/L(P<0.01),精子活力明显降低,分别为39.0%和28.7%(P<0.01),畸形率分别增加为10.3%和15.6%(P<0.05),最后受孕率分别降为62.5%和38.4%。而睾酮水平和交配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睾丸和附睾亦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度他雄胺通过抑制DHT生成,影响附睾精子成熟而导致大鼠不育,为今后男性避孕和不育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性器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精子器与颈卵器都由原叶体表面的细胞发育而来.但二者不是同源的,精子器由基细胞、环细胞和盖细胞和精细胞构成,成熟后以盖裂方式开放.卵细胞成熟后,颈卵器内的腹沟细胞与颈沟细胞都解体,颈卵器开放时前端几个细胞破裂,并释放粘性物质以吸引精子.  相似文献   

16.
1.泥炭藓植物体; 2.孢子萌发为丝状原丝体; 3.丝状原丝体分枝,一枝顶出现片状原丝体的顶端细胞; 4.顶端细胞分裂; 5.片状原丝体匙型; 6.片状原丝体边缘产生裂片; 7.产生芽体; 8.是图7的放大,示芽体的叶原基,内有生长锥; 9.芽体产生幼叶; 10.芽体长大为茎叶体; 11.初生叶状原丝体(1thp)的丝状体(f)产生次生叶状原丝体(2thp); 12.穗状雄枝的顶端,雄孢叶被掀开示精子器; 13.雄枝一部分示精子器着生于雄孢叶的叶腋; 14.精子示二等长鞭毛; 15.精子器示长柄及盖细胞; 16.已产生孢子体的雌枝顶端示基鞘(发育为孢子体后的颈卵器壁下…  相似文献   

17.
冯玉兰  黄笛  董丽 《植物研究》2010,30(4):405-410
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对麦秆蹄盖蕨(Athyrium fallaciosum)配子体发育的连续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麦秆蹄盖蕨孢子为四面体型; 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形;精子器近圆球形,成熟颈卵器细长,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常规播种条件下,发现麦秆蹄盖蕨配子体有雌配子体、雄配子体、雌雄同体配子体和无性配子体类型。配子体的性别随密度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雄配子体随密度增大呈上升趋势;雌配子体随密度增大先上升后下降;雌雄同体配子体和无性配子体随密度变化不大。雌配子体和雌雄同体配子体具颈卵器数目一般为10~15个;精子器数目随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雄配子体中具有约50个精子器,雌雄同体配子体具有约20个精子器。  相似文献   

18.
精子的运动特性与生育力有密切关系。本文从超微结构水平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出发,阐述精子运动机制的微管滑动学说;介绍了精子在液体介质中的运动形式、检测精子活动力的主要技术、影响精子活动力的因素、从异常精液中选择正常精子的技术,以及精子活动力在雄性和雌性生殖道中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精子球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精子球呈球形,直径约65-70μm,容纳2300多个精子.从外向内,精子球由非细胞层、表面层和内部区组成.非细胞层薄,厚约0.6μm,易碎.表面层厚约7.5μm,被分隔成许多辐射状排列的小室,单个精子头部位于小室内,指向精子球的中央,而精子的单个鞭毛由精子球的表面伸出.精子质膜在鞭毛领处与表面层相连,相邻精子间无细胞质桥相连.内部区呈球状,内含絮状物质.精子球从雄蚌出水管排出后,位于精子球外周的鞭毛沿固定方向不停地摆动,精子球翻滚着向前运动,且单个精子依次从精子球上脱落下来,最后精子球成为一中空的球,历时120h.    相似文献   

20.
刘宁  刘建武 《植物学报》2004,21(2):164-171
介绍了近年来蕨类植物游动精子运动器和细胞骨架的研究进展。游动精子由配子体精子器中的非运动细胞发育形成,其分化过程包括了运动器官和细胞骨架的合成和组装。精子发生过程中形成的运动器的各部分结构包括鞭毛、基体、多层结构及附属结构;基体是细胞中新形成的结构,在不同类群的蕨类植物中分别由双中心粒、分支生毛体和生毛体产生。鞭毛、基体和多层结构中的微管带形成了游动精子三个独特的微管列阵,由于微管蛋白的后修饰作用这些微管列阵十分稳定;centrin是运动器中的重要成分, 但功能尚不清楚,可能和细胞骨架及运动器的构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