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动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皆伐裸地恢复阶段最初的2~4 年,先锋种、阳生性种及中生性种的幼苗同时大量出现于次生裸地上;演替至10 年时,群落中先锋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阳生性种保持稳定,中生性种趋于减少;针阔叶混交林阶段,先锋种趋于减少,阳生性种趋于增加;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先锋种基本衰退,而阳生性种占绝对优势,同时中生性种趋于增加;演替至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阳生性种逐渐消退,中生性种的数量占优势。皆伐裸地恢复阶段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期,仅有Ⅲ级以下立木,乔木层无明显分层,群落的个体密度无明显变化;由恢复阶段进入针阔叶混交林初期为群落垂直结构分化期,群落中出现大量Ⅲ、Ⅳ级立木,乔木层可分为3 个亚层,但群落的个体密度因自疏作用而显著下降;针阔叶混交林阶段为群落垂直结构的相对稳定期,Ⅴ级立木多度和胸高断面积呈演替系列的第一个高峰,同时群落的个体密度显著增大;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变动期,群落中Ⅴ级立木多度和胸高断面积大幅度下降,个体密度无明显变化;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为群落垂直结构的稳定期,群落中各立木级趋于更加完善,胸高断面积达到演  相似文献   

2.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Ochiai指数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群落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在演替恢复初期表现为无相关性,针阔叶混交林阶段为总体的正关联,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呈总体负关联,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总体呈显著正关联。在演替初期主要种对间尚未形成一定的种间关系,演替至混交林和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种间关系开始形成,但大多表现为直接的竞争关系,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种间关系,表现为同层树种间的种间结合或竞争和不同层种间的结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 2× 2列联表 ,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Ochiai指数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群落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在演替恢复初期表现为无相关性 ,针阔叶混交林阶段为总体的正关联 ,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呈总体负关联 ,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总体呈显著正关联。在演替初期主要种对间尚未形成一定的种间关系 ,演替至混交林和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 ,种间关系开始形成 ,但大多表现为直接的竞争关系 ,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种间关系 ,表现为同层树种间的种间结合或竞争和不同层种间的结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层相对多度法和形率法 ,研究了几种主要树种在群落演替的不同序列各层中的相对多度及其在不同演替序列中材积和生物量的变化 ,从针叶林到混交林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由第 III层已退到第 IV层 ,生物量由 1 2 5 .75 t/hm2 下降到 84.86t/hm2 ,属衰退性种群 ;吊皮椎 (Castanopsiskawakamii)由第 I层逐渐发展到第 V层而趋于稳定 ,生物量由 5 .97t/hm2 增加到 2 7.3 9t/hm2 ;荷木 (Schima superba)由 I层发展到 V层趋于衰退 ,生物量由 9.3 5 t/hm2增加到 3 3 .71 t/hm2 ;黄果厚壳桂 (Cryptocarya concinna)由第III层发展进入第 IV层 ,生物量也明显增加。结果表明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针叶林正向着以阳性阔叶树种为主并伴有中生阔叶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演替。同时证明分层相对多度法不仅可以判别某一树种在某一演替群落中的发展类型 (衰退型、稳定型或进展型 ) ,而且还可以准确预测该植物群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表明:演替各阶段的种子库的种类组成以草本种、灌木种占优势,分别为20.35%-66.67%和16.09%-35.40%,乔木种的比例很小,为0.35%-11.76%;演替初期种子库的种类最多,为31种,针阔混交林阶段最少,为22种,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种类增加至30种,至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基本保持稳定为25-26种。种子库中各层出现的物种数由上而下逐渐减  相似文献   

6.
采用2×2列联表,通过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man秩相关系数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协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演替初期的裸地恢复阶段,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较多,有14对(正协变9对负协变5对),在针阔混交林阶段,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较少,仅有5种。全为正协变,表现为主要种间对群落环境的相同要求,并形成了主要种间的竞争格局,在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最少,只有4对,其中3对为负协变,这是主要种之间对群落环境相同要求的激烈竞争结果,在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最多有20对,19对为正协变,主要表现为群落上层种和中下层种间形成了大量的正协变,但群落上层主要种间无显著的种间协变。  相似文献   

7.
黑石顶森林中次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进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石顶人工林演变成的次生针阔混交林于1986年皆伐火烧成裸地,其恢复进程表明:次生裸地上群落恢复迅速,从由马尾松(Plnusm。)一木荷(Schimasuperba)一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开始,至1990年,森林群落已基本重建起来,其中乔木种类达42种,与样地原群落的相似系数为0.6250,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略高于样地原群落。与1986年定位的其他样地上的群落按林龄由小到大视作一大于50年的演替系列进行比较,发现从裸地到针阀混交林,再到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乔木种总数和个体密度趋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先迅速增加,然后呈现下降趋势,再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8.
封开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开县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群落为广东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医系成份丰富,含有162科,527属,超过1070种。其优势种类为壳斗科栲属 Castanopsis、椆属 Lithocarpus;金缕梅科阿丁枫 Altingia chinensis;樟科润楠属 Machilus、山胡椒属 Lindera 及山茶科的茶属Camellia 等。林下的灌木及草木种类贫乏,棕榈科的华南省藤,禾本科的苦竹 Sinobambusa却普遍存在林下,在不同群落类型中构成相当优势的灌木层片。根据植物群落的外貌结构与生态原则,本区森林群落可以分成4个主要类型。本文分别对各个不同类型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分布、更新与演替等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重要值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锋种马尾松、杉木和荷术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受群落透光度的影响最大,阳生性种鸭脚木、泡花树、罗浮柿和腺叶山矾与各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差别不大,中生性种小叶胭脂、硬叶稠、短花序桶、陈氏钓樟和黄果厚壳桂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受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密度的影响最大,而中生性种粘木和阿丁枫与群落透光度的关联度最大。环境因子对演替各阶段优势种群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群落透光度>物种丰富度、群落密度>土壤条件,在各优势种群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中,中生性种受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个面积为2500m2的样地中树附生和地面苔藓植物的定量调查,初步研究了广东黑石顶森林中苔藓植物多样性特征。本次调查共发现苔藓植物50种,包括30种苔类和20种藓类。样地中树附生苔藓植物40种,地面苔藓植物24种,前者远高于后者。各样地中地面苔藓植物的种类为8-13种,盖度0.59%-1.12%,坡度及小生境的多样性对地面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盖度均有很大影响;树附生苔藓植物12-20种,盖度0.63%-1.63%。结果显示30a的次生林中苔藓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及盖度均可恢复到与成熟阔叶林接近的水平。相似性分析表明,成熟阔叶林内苔藓植物种类组成与针阔叶混交林及30a的次生阔叶林差异不明显,但前者的苔藓植物群落结构与后者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12.
广东黑石顶森林群落凋落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工作是以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为对象,在不同生长季节对凋落叶量与地被物现存量及其降解与营养回归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1、平均年凋落叶量为 3.468±0.196 t·ha~(-1),占叶现存生物量的20-22%。地被枯叶量为 3.078t·ha~(-1).每季度的总凋落叶量和每个树种的凋落叶量在总凋落叶量中的比例随季节而波动. 2、凋落叶中灰分、有机 C、全 N、全 P的年平均含量以绝对于物质计分别为4.11%、47.78%、0.8216%、0.0476%,含量最高值出现在雨季,最低值在干季.全K年平均含量为0.2653%,但含量最高在干季、最低在雨季,这是因为K很容易被淋溶.经过一年的降解,有机C、全N、全P、全K的含量分别降至38.85%、0.5118%、0.0367%和0.2223%。 3、经推算,全 P、全K、全N在凋落叶中的含量分别是在生活叶中含量的15.87-31.73%,17.69-26.53%,27.39-54.77%。这说明树叶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在凋落前已经通过某种途径发生了移动. 4、群落凋落叶半量降解时间平均约为3个月,失重率在雨季后期(6月~9月)最高(50.75%),干季(12月~3月)最低(6.28%).在一年时间里,凋落叶干物质的64.32%回归到土壤中,即2.2269t·ha~(-1).地被落叶在一年内的失重率为54.68%.  相似文献   

13.
广东黑石顶森林群落凋落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工作是以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为对象,在不同生长季节对凋落叶量与地被物现存量及其降解与营养回归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1、平均年凋落叶量为 3.468±0.196 t·ha~(-1),占叶现存生物量的20-22%。地被枯叶量为 3.078t·ha~(-1).每季度的总凋落叶量和每个树种的凋落叶量在总凋落叶量中的比例随季节而波动. 2、凋落叶中灰分、有机 C、全 N、全 P的年平均含量以绝对于物质计分别为4.11%、47.78%、0.8216%、0.0476%,含量最高值出现在雨季,最低值在干季.全K年平均含量为0.2653%,但含量最高在干季、最低在雨季,这是因为K很容易被淋溶.经过一年的降解,有机C、全N、全P、全K的含量分别降至38.85%、0.5118%、0.0367%和0.2223%。 3、经推算,全 P、全K、全N在凋落叶中的含量分别是在生活叶中含量的15.87-31.73%,17.69-26.53%,27.39-54.77%。这说明树叶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在凋落前已经通过某种途径发生了移动. 4、群落凋落叶半量降解时间平均约为3个月,失重率在雨季后期(6月~9月)最高(50.75%)...  相似文献   

14.
森林群落复杂性分析:以广东黑石顶森林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覃林  余世孝 《生物多样性》2004,12(3):354-360
本文将森林群落复杂性定义为消除群落中任意一个树木个体的种名及层次不确定性所需的平均信息量,提出用联合熵H(X,Y)测度群落复杂性.H(X,Y)=H(X)+H(Y|X),其中H(X)=-∑Si=1(ni)/(N)log2((ni)/(N)),H(Y|X)=-∑Si=1(ni)/(N)∑4j=1(nij)/(ni)log2((nij)/(ni)),分别为树种组成复杂性和树种结构复杂性.式中S为森林群落树种数,N为森林群落的树木总株数,ni(i=1,2,...,S)为第i个树种的株数,nij(j=1,2,3,4)为第i个树种在第j层次的株数.用联合熵分析了广东省封开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等3种典型森林类型的复杂性.结果表明,群落复杂性的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同时,各森林类型的群落复杂性H(X,Y)与取样尺度之间具有较好的分形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黑石顶针阔叶混交林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动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分析了黑石顶针阔叶混交林在10年演变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群落垂直分层日益明显;群落水平结构指标,盖度、密度、胸高断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加;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总体上变幅不大,但针叶树马尾松、杉木的优势地位明显衰弱,阔叶树木荷、腺叶山矾、鸭脚木等种的优势地位显著增强,整个群落由针叶阔叶混交林朝着阔叶针叶混交林演变;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在增加,生态优势度在降低,群落向着复杂化、多层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序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1986 和1996 年对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的重复调查,运用构成指数对这些群落进行演替排序,研究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动态.结果表明,构成指数( CI) 可适当改变空间代替时间的局限;在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呈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物种均匀度没有明显的动态规律,这与种间( 内) 关系密切相关,因而适当干扰有利于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的增大  相似文献   

17.
广东南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昆山保护区的森林属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它具有从热带常绿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性,种类组成复杂,以壳斗科、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木兰科等为优势,尤以壳斗科更为主要。森林多为萌生枝干发育而成的次生林。林龄在40年左右,尚未达到成熟状态。  相似文献   

18.
晋西土石山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复杂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晋西黄土高原中阳县土石山区阴坡地段,选择4种典型群落次生演替阶段样地,研究了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和群落复杂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高度级结构及径级结构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高大个体在群落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低高度级和小径级个体数量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按高度级结构计算的群落树种组成复杂性H(X)、层次结构复杂性H(Y|X)、群落总体复杂性H(X,Y)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H(X)指数值在演替初期阶段为2.96,演替中期增加到3.85,至乔木林阶段又降低为3.75;H(Y|X)指数值演替初期为1.27,演替中期增加为1.66,至乔木林阶段则为1.37.  相似文献   

19.
广东黑石顶森林群落黄果厚壳桂幼苗出生和死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石顶森林群落中黄果厚壳桂种群幼苗的出生和死亡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黄果厚壳桂幼苗具有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特点,一年中以幼苗旺盛生长的季节死亡率最高,且死亡者主要是1年生和2年生的幼苗,3年以上幼苗很少死亡。幼苗出生和死亡与种群密度、林内光照及土壤水分的相关性因幼苗生长的群落环境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设置了1700米~2固定样地。本文分析了样地群落的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及年龄结构,不同立木个体及优势种群格局,对林内光斑格局也作了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