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春,我们来到塔里木河下游的尾端.这条我国最大的内陆坷在即将走完它里程的时候,完全失去了浩荡的气质,狭窄的河床蜿蜒在沙丘里,仅剩下几米宽河床里有的仅是干透了的泥沙.  相似文献   

2.
从塔河下游逆流而上,可以看到逐渐减少了的沙化环境和越往上游越宽阔的河道,河水在沙质河床里或是弯曲盘绕或是放荡摇摆的痕迹,河岸两边出现大片而茂密的胡杨林……这些都在提示我们,我们进入塔河的中游了.  相似文献   

3.
与下游河段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自从进入尉犁县后.植被明显丰茂起来。我们的车开上生态堤坝,塔河就在眼前。没想到的是,干涸的河床里只有淤沙.最窄的河道不到10米宽,偶尔能看到的水也是色作深绿、浑浊不堪的回归水  相似文献   

4.
来到塔河中游.河床依然是干的,大片新开的棉田靠的是井水灌溉。据我们了解,中游打井也只是近三四年才开始的。随着塔河水愈来愈紧张.井的规模和数量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5.
来到塔河中游,河床依然是干的,大片新开的棉田靠的是井水灌溉.据我们了解,中游打井也只是近三四年才开始的.随着塔河水愈来愈紧张,井的规模和数量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下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场地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危起伟  杨德国  杜浩  张慧杰  陈细华 《生态学报》2007,27(10):3945-3955
根据1981年葛洲坝截流至1998年对葛洲坝坝下河床研究的历史资料,结合1999~2006年间获得的中华鲟产卵场所在江段河床的5次地形数据,采用ArcGIS9.0软件,对中华鲟产卵场河床的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葛洲坝至磨基山江段中华鲟产卵场与历史产卵场相比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临江溪至虎牙滩江段中华鲟自然繁殖频率不高可能主要是因为地形不符合要求,从而造成相关的水文因子也不能满足需要。中华鲟自然繁殖前期的迁徙分布和产卵后受精卵的散播与河床地形都有一定的关系,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河势调整工程较大地改变了葛洲坝至庙咀江段河床的地形,地形复杂度的增加可能对中华鲟自然繁殖前期的栖息有利,而河床坡度、底质的改变则可能会对中华鲟受精卵的散播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结合中华鲟历史产卵场精确的地形数据,对"中华鲟产卵场功能分区模型假说"进行验证,并针对产卵场地形对中华鲟自然繁殖的影响,做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辉  危起伟  杨德国  杜浩  张慧杰  陈细华 《生态学报》2007,27(10):3945-3955
根据1981年葛洲坝截流至1998年对葛洲坝坝下河床研究的历史资料,结合1999~2006年间获得的中华鲟产卵场所在江段河床的5次地形数据,采用ArcGIS 9.0软件,对中华鲟产卵场河床的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葛洲坝至磨基山江段中华鲟产卵场与历史产卵场相比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临江溪至虎牙滩江段中华鲟自然繁殖频率不高可能主要是因为地形不符合要求,从而造成相关的水文因子也不能满足需要。中华鲟自然繁殖前期的迁徙分布和产卵后受精卵的散播与河床地形都有一定的关系,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河势调整工程较大地改变了葛洲坝至庙咀江段河床的地形,地形复杂度的增加可能对中华鲟自然繁殖前期的栖息有利,而河床坡度、底质的改变则可能会对中华鲟受精卵的散播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结合中华鲟历史产卵场精确的地形数据,对“中华鲟产卵场功能分区模型假说”进行验证,并针对产卵场地形对中华鲟自然繁殖的影响,做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禾本科狗牙根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和南方各省区,具有绿化、护坡、饲草等多种用途。 黄河自河南省郑州桃花峪到山东垦利县的下游河段,河长786公里。这段河段的特点是水势平缓,河道宽浅散乱,泥沙淤积,河床逐年升高,河道滩面一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获悉塔里木河从起点断流的那天,我正在塔河中游的沙雅.在沙雅的培里木河大桥,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桥下的见不到水流的开阔河床,就是塔里术河?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在沿河一片缺水声中走完塔河的全程,然而剑达塔河源流库马拉克河的出山口时得知,源头多年来水有增无减。那么在自然来水不缺的情况下塔河出现缺水的症结在哪里?或者说塔河缺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走访了几位长年倾心塔河研究的专家。  相似文献   

11.
桑干河阳原县丁家堡水库全新统中的动物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1976年,河北省阳原县丁家堡水库在施工过程中,从桑干河河床底部全新统的地层里发现了一批动物化石。阳原县文化馆张玉秀和李风成对发现的材料及时进行了收集,并立即写信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反映了有关情况。随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人到现场作了调查,并将发现的材料作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肠道病毒D68型(EV-D68)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人肠道病毒D组,在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间,该病毒引起的感染在北美显著增多,我国也出现流行。相对于原始的Fermon毒株,流行株5′UTR区域几乎都存在一两处缺失,在起始密码子ATG前还存在两处ataaca重复序列,这两处位点的功能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流行株5′UTR区域的缺失对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ataaca重复序列的功能。【方法】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现阶段流行株与原始毒株Fermon株5′UTR的差异以及保守区域,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缺失上述区域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5′UTR中上述区域对下游报告基因的影响。【结果】序列比对分析发现,目前流行的EV-D68毒株在对应于Fermon株基因组5′UTR的685-707区域发生了23个碱基的缺失,而部分毒株还在718-729区域发生了第二处缺失。荧光素酶结果显示,仅第一处缺失可以极大地提高下游基因的表达量,同时具有两处缺失则与野生型几乎相当,而仅缺失第二段序列则降低了下游基因的表达量。此外,还发现第一处缺失中的序列可能对下游基因表达起到了抑制作用,而靠...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周口店附近的土砾石层,有的文献中又叫做頂盖堆积(“Cap”travertine)位于周口店龙骨山山頂,距离周口河河床約70—75米高,与中国猿人化石产地相距不到40米;下砾石层,位于中国猿人化石产地的北东約半里的鉄道旁边,高出周口河河床12米;底砾石层位于中国猿人化石产地的底部,卽前輩划分的底砾层。中国猿人化石产地的底砾石层,以及附近的上、下砾石层的研究,早在1930年就开始  相似文献   

14.
典型河床底质组成中底栖动物群落及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段学花  王兆印  程东升 《生态学报》2007,27(4):1664-1672
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长江、黄河、东江和拒马河等河流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河床底质组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河床底质组成中的底栖动物结构差别很大,不同地理位置而相同底质条件和水力条件的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似,说明河床底质是影响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受地理位置和大气候的影响不大;利用多项生物指标分析了不同河床底质组成中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卵石河床且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河流底栖动物物种组成最丰富,大河中沙质河床不稳定,未采集到底栖动物;不同底质类型河床中的优势种群亦不同。并分析了采样所得底栖动物物种数与采样面积之间的关系,符合前者随后者呈幂指数增加的规律,当实测采样面积为1~2m^2时物种数变化不大,建议一般情况下最小采样面积应为1m^2。  相似文献   

15.
三峡蓄水以来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河床质特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浩  危起伟  张辉  王成友  吴金明  沈丽 《生态学报》2015,35(9):3124-3131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是产底层产粘性卵鱼类。河床质构成了中华鲟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发育的物理环境,其变化可能直接影响中华鲟自然繁殖的规模和效果。基于水声学和水下视频技术对葛洲坝下现存唯一已知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河床质特征进行了连续观测,对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河床质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水声学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2年间,中华鲟产卵场区域内河床硬度未有明显变化,但粗糙度显著增加 (P < 0.05)。对产卵位点的河床质特征分析表明,下产卵区的硬度增加(2012年显著高于2008和2004年 (P < 0.05)),上产卵区硬度呈明显下降趋势(2004年显著高于2008和2012年(P < 0.05));上产卵区的河床粗糙度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 > 0.05);下产卵场区的河床粗糙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 < 0.05)。水下视频观测结果显示,三峡蓄水导致的水体含沙量明显减少,对河床的冲刷日益明显,表现在产卵场江段沉积细砂和粗砂区域面积显著减少,河床卵石缝隙充塞度明显下降 (P < 0.05)。下产卵区在2007-2012年视频观察过程中发现河床卵石缝隙充分暴露,几乎没有任何细砂或粗砂填充,与上产卵区河床卵石缝隙充塞度特征明显不同。长期观测表明,2004-2012年期间中华鲟自然产卵位点发生了明显的改变,2004-2007年均发生在下产卵区,而2008-2012年均发生在上产卵区,自然繁殖规模和效果也明显下降。综合分析显示,中华鲟产卵场河床质特征的变化可能是导致中华鲟自然产卵位点的改变和迁移的原因,进而影响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繁殖适合度,影响中华鲟自然繁殖的规模和效果。对三峡蓄水清水下泄的生态影响评估以及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改良或修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家国  汪训明 《遗传学报》1989,16(4):263-268
本文报道了油菜叶绿体16S rRNA基因的全顺序及其5′端上游的156bp和3′端下游的101bp的核苷酸顺序。油菜叶绿体16s rRNA基因长为1491bp,和烟草、玉米相比,同源程度分别为98.5%、96.1%。油菜叶绿体16S rRNA基因5′端上游及3′端下游的顺序能互补而形成一个较大的茎环结构,但与烟草相比,由于3′端下游顺序有79bp的缺失,因此,该结构中的茎部分大小仅为烟草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欧阳涟 《化石》2000,(4):5-7
长江中、下游沿岸有很多称之为“矶”的一类地名 ,如城陵矶、螺山矶、燕子矶……等等。所谓矶实际上就是地质学上所称的“露头” ,意即裸露于地表而又无浮土所覆盖的岩层。武汉长江大桥两端的蛇山、龟山 ,虽名之曰为山 ,与称之为矶的地质涵义是一样的 ,故而也可以称之为矶。这样 ,长江沿岸从城陵矶往下就有103个矶 ,大多数相隔10—20公里 ,并多成对出现 ,锁住大江 ,紧束河床 ,使江水汇成一股 ,总体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也就是那众多矶头的控制作用 ,长江河道才处于较稳定少变的状态。与长江河道形成显明对照的黄河下游 ,易淤、易决、…  相似文献   

18.
<正>黑龙江(蒙语称哈拉穆河,俄语称阿穆尔河)是东北亚地区较大的河流,也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黑龙江始于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流处,最终注入鄂霍次克海。干流长约4 300千米,以结雅河和乌苏里江入口作为分界点将黑龙江分成上、中、下游3段。有松花江、乌苏里江、结雅河、布列亚河等支流200余条,流域面积达184.3万平方千米。黑龙江流域是野生莲自然分布区的最北界,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旧河床、泡沼等静水湿地中,有众多野生莲种群分布。经  相似文献   

19.
在北方寒冷区,凋落物于秋季大量输入溪流,是水生生物越冬生存的关键.河床凋落物的堆积和组成会直接影响凋落叶分解等关键生态过程,但目前国内关于北方地区溪流河床凋落物分布特征的研究匮乏.在长白山地区一条源头溪流,采用原位取样的方法,探究了溪流河床凋落物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深潭型凋落物斑块的堆积面积和水深显著大于浅...  相似文献   

20.
周口店位於我国首都——北京西南54公里,在西山的山脚下。为京汉铁路琉璃河支线的终点站。车站西北附近有一个小山头,名“龙骨山”,我们的远祖——中国猿人(图1)的化石就发现在龙骨山北坡的一个大洞穴里。这座小山头(图2)是奥陶纪石灰岩构成的,最高点越出现在河床约70馀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