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清 《生物学通报》2000,35(1):33-34
中师教育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小学职业教育的双重任务,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有机地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笔者在执教“吸收作用”一课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转变观念是实现“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1.1 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与监控。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讲课过程中很少甚至完全不钻研学生如何来获得知识的问题,也就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促教,以学论教的宗旨。为此,在本节课中,我一改传统的“教师台上演,学生台下…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的特性有如首创性、探索性、灵活性等等,而好奇心、想象力等心理特性和分析、推理、转化、概括、综合等能力则为创造性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根据所授学科的特点及课题,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在激发学生思考并寻求问题的解决中加以培养。启发式教学是指一切能启迪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得以被广泛地运用并以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发挥其功能。1 问题解决式培养首创性“首创性”是指从未有过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其思维动态含三大因素:(1)…  相似文献   

3.
探究法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少。本文以“伴性遗传”一课的教学为例谈探究法的教学尝试和体会。1 教学过程的设计“伴性遗传”一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理念 ,通过教师提供的研究素材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用已知去探究未知 ,并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加以验证说明、归纳总结 ,最终使学生能透彻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具备运用伴性遗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索。1.1 初探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及方式 上课伊始 ,简…  相似文献   

4.
理性思维就是为获取更多知识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思维过程。在主题为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并以科学史等资料作为实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提出猜想、进行推理、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使其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5.
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分析、综合及记忆等诸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他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新的东西,这应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出发点。那么怎样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呢?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钢 《生物学杂志》2001,18(5):45-46
学生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和学生自学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之一 ,是让学生自己从科学实践的课题入手 ,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分析结果、进行推理和验证 ,真正地由学生主宰自己的探索、研究与学习过程 ,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自信心的培养 ,有着独到的作用。通过科学实践活动还能让学生从小关心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性发展等与人类相关的重大问题 ,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根据我校从1 989年开展生…  相似文献   

7.
浅谈对“引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吕宾(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10008)“引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谈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励韬 《生物学通报》1997,32(12):29-30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求教师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课堂教学的各组成因素,掌握学情。“问题”的难度要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成功感,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积极探索,勇于开拓。1“矛盾式”问题的设计“矛盾式”问题有利于学生生疑、知疑,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通过判断、推理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思…  相似文献   

9.
黄敏 《生物学通报》2005,40(6):45-46
学生在解答生物学习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是其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教师应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吃一堑。长一智”。师生共同对错误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学会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让学生知道论证的方法比知道论证的本身更重要。在“植物分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学习方法指导,尽量避免只采用挂图、录像或照本宣科的枯燥无味的授课方式,有机地把主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进行因材施教;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发展规律,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1.指导学生实验探索,获取知识 根据初中阶段的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这一心理特征,以及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筋的特点,教师在分类教学中把单纯…  相似文献   

11.
探索式教学是按照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 ,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设计并操作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活动进行研究 ,从而得出结论。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探索”一节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探索式教学。1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的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为家人做一道凉拌黄瓜小菜 创设问题情境新…  相似文献   

12.
刘书义 《生命世界》2009,(11):105-107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问题驱动”的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获得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为此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农业生产知识课“水稻病虫害防治”一课时,我在教学上有些思想活动。一种是用老方法进行教学,这就是脱离实际的注入式教学,充其量利用些掛图标本加强直观性。但是从长期的教学效果来看,知识教死了,学生到考试检查时,最多也不过死记硬背,条条地回答一通。至于怎样启发兴趣,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那根本不屑谈了。在这两种思想矛盾中,我阅读了教改文件,看到“改进教学方法,实质上是教学思想的革命,就是以毛泽东思想来克服教学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烦琐哲学”有所触动。联系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14.
刘书义 《植物杂志》2009,(11):105-107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问题驱动”的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获得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为此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5.
能量代谢在教学中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适应当前高考“探究性实验”试题的需要,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环境温度对不同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此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意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性实验的全过程,复习已知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和说明,并与别人交流结果等。从而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现把实验设计方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峰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9):1802-1808
在上海交通大学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知识关联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践。力求通过知识关联教学策略与方法,帮助教师在课前消除教学“盲点”,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关联与知识构架,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亚丽 《生物学通报》1999,34(12):25-25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环节,情景教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情景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间接知识演化为直观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去探索事物发展的结果,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如果教师在学生初中已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创设一个科学研究发现的情景,使学生在认知探索中获得知识,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O2的来源”这一教学过程如下:1)根据学生在初中已有的光合…  相似文献   

18.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指导发现法,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所首倡的,是一种高水平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教师和书籍所提供的材料,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经过假设、实验验证来探索和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它较之传统教学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型及内容,适当穿插运用发现法,教学效果有大幅度的提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突破。下面是我们的一部分做法。  相似文献   

19.
王建春 《生物学通报》2003,38(11):39-40
高中《生物》新教材第 6 4页“根对矿质元素吸收”一节中 ,编者改变了旧教材直接陈述事实和结论 (根对矿质元素吸收过程是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 ;根对水分吸收和根对矿质元素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写作方法 ,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 ,步步逼近、层层剥离 ,让学生在“痛苦的思维中”得出“快乐的结论”。笔者认为新教材的这种“令人心动的精彩的”写法不仅完成了旧教材“陈述事实和结论”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 ,渗透逻辑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推理、论证 ,从而使学生在思维品质上得到有效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利用社会关注的、热点的科技问题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STS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新的问题情景中综合地运用生物学和相关的知识去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本期刊登的两个案例中,作者利用我国“神舟5号”发射成功这一热点问题,结合了教学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了“神舟9号”设计生命保障系统的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创新精神和运用跨学科知识的能力,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