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豚的年龄鉴定、生长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根据在长江中下游,长江口和中国东北沿海收到的68头江豚标本,对江豚年龄鉴定的方法作了摸索和研究。从年龄,生长和生殖的角度系统分析了江豚的一些种群生物学特征。江豚年龄与生长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遵循的幂函数型式。4-5龄以前,江豚的生长迅速,此后减慢。江豚首次性成熟年龄雌性4龄,雄性4.5龄。性成熟时体长雌性133cm,雄性140cm。根据16头胎儿资料,用对数分割法反推出江豚的交配期较长,并有两个可能的交配高峰,分娩的高峰为2-4月。断奶年龄约为0.5龄。粗略估算长江江豚的年生殖率为20%。长江的江豚和中国沿海的江豚在形态和种群结构上各具特点。从江豚的年龄组成看出,幼龄组(0-4龄)的比例较大,结构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
长岛海域是黄渤海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的热点分布区域之一。为了掌握长岛海域东亚江豚的种群密度与分布特征,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截线抽样法进行了5次东亚江豚目视考察。5次考察总航程2 421 km,共发现东亚江豚614次,1 156头次。相同月份调查种群遇见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同月份种群遇见率差异极显著(P <0.01),提示东亚江豚种群在该水域可能存在季节性迁移。按照考察月份对数据进行合并处理,长岛海域5月和10月东亚江豚平均种群密度为(0.56±0.11)头/km2(0.46~0.68头/km2)和(3.63±0.25)头/km2(3.38~3.88头/km2),平均种群数量为(20 209±202)头和(2 971±681)头,这在目前已知所有东亚江豚分布区中是最高的。尽管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差异显著,但东亚江豚种群在长岛海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砣矶岛-大钦岛西北侧和东南侧均为高密度分布区,因此...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窄脊江豚东亚亚种体内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长江口窄脊江豚东亚亚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体内微量元素的积累和分布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2014年春季收集的3头雌性和3头雄性个体的心、肾、肝、肌肉、肺、胃和肠7种器官组织样品,进行了锌(Zn)、硒(Se)、铜(Cu)、钼(Mo)、钴(Co)、铬(Cr)、锰(Mn)、钒(V)和镍(Ni)9种元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按干重计算江豚体内Zn、Cu和Se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59.15±33.87)μg/g、(15.85±15.07)μg/g和(7.31±5.49)μg/g;Cr和Mn平均含量次之,分别为(3.16±2.70)μg/g和(2.35±2.94)μg/g;Co、Mo、Ni、V平均含量较少,分别为(0.30±0.48)μg/g、(0.19±0.30)μg/g、(0.12±0.18)μg/g和(0.04±0.12)μg/g。研究发现,肠道、肝和肾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其他组织器官,除Cr以外的其他微量元素在一些组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Zn(P0.05)和Mn(P0.05)在肠道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和心,Se在肝(P0.05)和肾(P0.05)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6种组织,Cu(P0.05)和Mo(P0.05)在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6种组织,Co(P0.05)在肾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Ni在胃壁(P0.05)和肠道(P0.05)中含量显著高于肌肉和肝。同时发现,Mn和Cr的总体平均含量在雌雄性别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Mn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0.05),Cr则雌性显著大于雄性(P0.05)。此外,这9种元素在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江豚个体间也并不稳定,个体间的平均变异系数达121.08%。长江口水域窄脊江豚东亚亚种体内各组织器官内的元素含量总体上明显低于黄海、渤海的东亚亚种江豚和北部湾海域的印度洋江豚(N.phocaenoides)。与人体相比,长江口东亚亚种江豚体内Zn、Se和Mo的含量低于人体,Cu和Co含量高于人体。  相似文献   

4.
对2009-2010年采自澜沧江下游的188尾中华鲱鲇(Clupisoma sinensis)进行了年龄与生长的研究.采用耳石、脊椎骨、鳃盖骨、胸鳍棘4种材料对全部样本进行年龄鉴定,耳石年龄鉴定最为准确,4-5月是年轮形成高峰期.渔获种群由1-6龄共6个龄组组成,以1-4龄个体为主.体长与耳石半径呈线性函数关系.体长与...  相似文献   

5.
白鲟年龄鉴定及其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齿骨和胸鳍条为年龄鉴定材料,通过其骨磨片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用胸鳍条鉴定白鲟的年龄较为可靠。所收集的66尾白鲟样品中,根据胸鳍条鉴定年龄,幼鲟8尾,1-3龄。成鱼58尾中,雄鱼33尾,最低6龄,最高11龄,多数个体为8-9龄。雌鱼25尾,最低7龄,最高17龄,多数为10-12。白鲟生长速度快,特别在第一年其长度生长最为突出。当年10月份的幼鱼全长达53-61cm,1龄鱼平均全长75cm。推算结果表明雌雄鱼在性成熟前生长无明显差异,性成熟后,雌鱼的长度及重量均大于相同年龄雄鱼。采用VBGF描述白鲟全长及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改良的石蜡包埋切片染色技术,对太平洋日本沿岸收集到的286头斑点原海豚(Stenella attenuata)的牙齿标本进行了年龄鉴定,定义了斑点原海豚的牙齿质和牙骨质生长层组(GLGs)。从年龄和生长的角度对斑点原海豚的一些种群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推算了部分种群参数。斑点原海豚在约18龄时,牙齿质停止生长,牙髓腔封闭。牙齿质中计数到的GLGs最多为18层,牙骨质中计数到的最多为42层。斑点原海豚的年龄与生长在一定范围内遵循一定的幂函数关系。5—6龄以前,斑点原海豚生长迅速,雌雄生长无明显差异。8—14龄之间,雄性的生长快于雌性。雌性约17龄时达到饱和体长191cm,雄性约22龄达到饱和体长201cm[动物学报51(3):476-485,2005]。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域江豚外形的地理变异和江豚的三亚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相似文献   

8.
铜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铜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刁晓明,周容树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重庆630716铜鱼(Coreiusheterodon)是长江上游主要渔获物之一。资源的稳定一直是鱼类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1-6]。作者1992年继续研究了长江重庆江段铜鱼年龄与生长,并分析其...  相似文献   

9.
大麻哈鱼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10和2011年采捕到乌苏里江大麻哈鱼洄游群体57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大麻哈鱼的年龄判定和生长模拟。大麻哈鱼鳞片属于典型圆鳞,有明显的年轮特征,为一年一个周期,年轮特征表现为疏密型。部分鳞片有明显幼轮,幼轮和年轮根据鳞径大小能够区分。采集样本的雌雄组都分为2+,3+,4+三个年龄组,也都以3+龄组数量最多。采用特殊Von 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和幂指数生长方程分别模拟了大麻哈鱼1—4龄间的生长,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的参数。采用残差平方和(Analysis of the residual sum of squares,ARSS)分析得出大麻哈鱼雌雄个体间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故将雌雄个体放一起进行生长模拟。AIC和BIC检验结果显示特殊VBGF方程为最适生长模型,公式为:Lt=90.04×[1 e 0.3(ti+0.27)]。大麻哈鱼的生长速度随着年龄增长逐年降低,且性成熟年龄小的个体生长速度大于性成熟年龄大的个体。应对大麻哈鱼年龄与生长进行长期监测,为增殖放流等渔业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鄱阳湖鸟鳢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其年轮特征为典型的疏密切割型,年轮形成时间主要在3~5月;渔获群体年龄由Ⅰ~Ⅵ龄组成,优势体长为35.5~48.8 cm,优势体重为630~1224 g:体长与鳞长关系式为:L=0.8124 10.119S(r=0.96),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1.73×10-2L2.95(r=0.97),属均匀生长类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来描述其体长与体重生长规律.根据鄱阳湖乌鳢资源利用的现状,建议将捕获年龄提高到4 a,相应体长45~55 cm,体重2500~2200g.  相似文献   

11.
长江江豚基因组大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波  王丁  张先锋  郭政  张菁 《动物学报》2006,52(4):731-737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公鸡(Gallusdomesticus)红血细胞DNA含量为标准,测定了23头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实验过程中采用了保存在3中不同条件下的长江江豚的全血样品,用3种不同的方法提取白细胞。为了获得本实验所用的公鸡红血细胞DNA含量的准确值,首先以人(Homosapiens)的C值为标准,对其进行了校正。然后其C值(2C=2.35pg)用于长江江豚的基因组大小测定。结果发现:长江江豚的单倍体DNA含量为3.27pg/C,由此得出其基因组大小为3.17×109bp;雌性和雄性的C值分别为3.25pg和3.29pg,野外长江江豚和豢养长江江豚的C值分别为3.30pg和3.05pg。对雌雄个体之间以及不同生长条件下长江江豚的C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1)不同性别的长江江豚基因组大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2)豢养条件下的长江江豚和野生长江江豚之间的基因组大小有明显差异,豢养条件下的长江江豚的基因组明显小于野生条件下的长江江豚。据此推测必要环境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对长江江豚的基因组DNA含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6 年7 ~11 月,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哺乳期长江江豚母豚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豚用于摄食的时间占61. 2%;其次是母幼联系和移动,分别为18.8% 和7.6%;用于休息和社会行为的时间较少, 分别为6.1% 和5.2%; 其它行为的时间极少, 仅占1.1%; 摄食和母幼联系是其主要的行为。在活动规律方面, 其各种行为在强度、出现和持续的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哺乳期不同阶段长江江豚母豚的母幼联系差异极显著(P< 0.01), 摄食和社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 0.05), 移动、休息和其它行为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 而此期间在不同活动区域以上各种行为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 说明其对栖息环境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89,1992,2001 和2003 年,从长江铜陵江段共捕获24 头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水域中,用不同的围养方式做摄食行为的观察,累计88 d。结果表明,野外捕获的长江江豚对人工投喂有3 种适应行为:(1)拒食行为;(2)警戒行为;(3)摄食行为。长江江豚的平均拒食天数为2.4 d,其中成年江豚拒食达3 d,而未成年江豚仅拒食1.5 d,两者差异极为显著(P < 0.01)。在冬季和春季圈养试验中,长江江豚的日食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冬春季差异显著(P <0.01)。第2 周后江豚警戒行为所用时间不足3 min,但持续时间较长。根据冬季观察,7 周后长江江豚在40 min 内所摄取的食量不足体重的7% ,推测其摄食行为仍处在适应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14.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呈斑块状分布在长江干流,对栖息地有明确的选择性.流态是栖息地水文环境的核心内容.为研究长江江豚对不同流态的选择性,本文根据1993-2021年对长江下游15次样线考察记录到的412次,合计1 117头江豚个体的栖息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年长江江...  相似文献   

15.
长江江豚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录了一例患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长江江豚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过程。病原学鉴定采用鲜血琼脂平板对该江豚鼻腔拭子,在37℃下进行细菌需氧、厌氧培养和分离,并对所分离的细菌种类进行细菌学鉴定,结合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检测结果,判定病原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依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对患病江豚进行治疗,预后良好。通过对整个过程的资料分析以及预后观察,得到如下提示:1)应做好饲养环境的消毒措施,防止江豚出现获得性PA感染;2)对江豚日常呼吸道和粪便中PA的检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控制;3)江豚呼吸系统疾病的治愈依赖于准确的病原鉴定和及时的治疗,药敏试验对于PA感染的治疗非常必要;4)行为学的改变在江豚呼吸道疾病发病初期以及预后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冉春丽  龙华  王丁  杨健 《兽类学报》2006,26(4):411-416
血清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n,Tf)是广泛存在于血清中的β球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将铁离子以安全的形式(Fe3 )在机体的吸收、储存和利用部位之间进行传递,为细胞生长提供铁(Fe3 )(Welch,1990);同时具有保护细胞、促进细胞分化和生长、抑菌和杀菌的作用(Paezetal.,2002;Liuet al  相似文献   

17.
The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is one of the smallest cetacean speci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hallow coastal waters of the Indo-Pacific Oceans. Th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Yangtze subspecies (N. p. asiaeorientalis) has sharply decreas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and access to objective data on its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tic diversity would be of great assistance for their proper management. Here we report on the isolation of nine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using the “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 (FIASCO) protocol. Polymorphism was assessed using 30 porpoise individuals randomly sampled in the Yangtze River.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varies from 2 to 9,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5.56, whereas the ranges of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were 0.300–0.633 (mean 0.496) and 0.473–0.804 (mean 0.659),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玉江  王丁  张先锋 《兽类学报》2006,26(2):191-200
长江江豚,即江豚扬子亚种,是仅分布于长江及附属湖泊中的唯一江豚淡水亚种,也是3个江豚亚种中最濒危的一个亚种。本文概述了30 年来国内外关于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繁殖生态学、组织解剖学、生理学以及行为学等4 个方面阐述了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研究现状,并对其中一些相互矛盾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力图为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指明方向,为早日实现长江江豚的人工繁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Eight dinucleotide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nalysis of 30 individuals showed the number of alleles ranged from four to 21 with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ranging from 0.300 to 0.833,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ranging from 0.437 to 0.932. Cross‐species amplification was tested in four other cetacean species. Thes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ould be valuable tools for population genetic studies of finless porpoises and other cetacean species.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4月和2000年4月—2002年4月,分别连续3个月和2年观察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6头长江江豚(3雌3雄,8个不同组合群)个体间发生的3种交互关系,即接近—逃开、接近—接触和接近—尾鳍击打。在累计8,162min的观察时间内,共观察到这些交互关系1,685次。本研究将江豚个体间发生的这3种交互关系作为个体间优势关系的指示,并分别给交互双方赋予不同的分值,采用优势比分矩阵方法定量分析了江豚个体之间的优势关系。结果表明江豚群体内存在优势关系。同性别个体之间,优势关系与年龄和饲养时间有关,年龄大的个体比年龄小的个体具有优势,饲养时间短的个体比饲养时间长的个体具有优势。但是,异性成年个体之间,优势关系通常是可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