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断端吻合法对断指再植患者断指血运、断指成活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7例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5,共断指93指)和B组(n=52,共断指86指),A组给予血管断端吻合法,B组给予改良血管套接法,比较两组患者断指血运、断指成活、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B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患指微循环检测值低于A组,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则高于A组(P<0.05)。B组断指成活率、断指张力正常率及断指颜色正常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年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的维度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肌力、活动度、灵巧度、Carroll量表评分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血管断端吻合法相比,断指再植患者采用改良血管套接法,在断指血运、断指成活、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断指再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02月选取我院就诊患者中完全离断断指186病例200指,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分别记录抗缺血在灌注损伤组和对照组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指体坏死发生的例数。选取部分患者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灌注前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断指存活率86%,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断指存活率95%。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断指坏死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断指再指术后红花注射液能减少MDA的产生,提高SOD的活性,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再灌注后24h及1周的血液中MDA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能减轻断指再指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断指再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02月选取我院就诊患者中完全离断断指186病例200指,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分别记录抗缺血在灌注损伤组和对照组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指体坏死发生的例数。选取部分患者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灌注前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断指存活率86%,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断指存活率95%。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断指坏死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断指再指术后红花注射液能减少MDA的产生,提高SOD的活性,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再灌注后24h及1周的血液中MDA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能减轻断指再指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断指患者52例,其中26例(34指)断指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另26例(37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均辅以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平均耗时分别为(83.5±10.2)min、(62.7±8.3)min(P<0.01),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8±0.9)周、(8.4±1.7)周(P<0.01),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62.2%(P<0.01)。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比较,虽手术耗时较长,但骨折愈合时间短,断指功能恢复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立止血外用治疗断指再植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9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的13例断指再植术后出血患者应用立止血冻干粉进行止血治疗,并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13例患者断指再植术出血点均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2~5 min,止血成功后出血部位无血痂形成,且未发生血运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外用立止血对断指再植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较好,起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莫水芳 《蛇志》2006,18(1):79-80
断指再植术是一种综合性显微外科手术,手术难度较大,费用高,为了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了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2年9月~2005年1月共收治断指再植病人142例,其中男85例,女57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如何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更好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30例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成人为参照对象。观察30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段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断指患者受伤至术后72h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显著降低断指再植患者的血液粘度,改善血液不利于断指成活状态,提高断指成活率,降低其坏死率、致残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毒副作用小,为防治断指再植术后并发症的一种良药,为临床断指成功再植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下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88例盆腔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下行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比较,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下行介入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断指患者52例,其中26例(34指)断指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另26例(37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均辅以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平均耗时分别为(83.5±10.2)min、(62.7±8.3)min(P〈0.01),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8±0.9)周、(8.4±1.7)周(P〈0.01),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62.2%(P〈0.01)。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比较,虽手术耗时较长,但骨折愈合时间短,断指功能恢复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林苗珊  陈燕冲  吴柳容 《蛇志》2009,21(3):241-241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也在逐步提高.血管痉挛的防治是断指再植术成活的关键,断指再植术后的预防与正确处理血管痉挛可大大提高成活率。我科于2008年施行断指再植手术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青少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青少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例门诊体检同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使用Acuson Sequoia 512以及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椎动脉和颈外动脉血流指标,记录椎间段血流参数:包括舒张末流速(EV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量(Q)和阻力指数(RI)。结果:实验组椎动脉内径、EDV、PSV和血流量(Q)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阻力指数(RI)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青少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相关指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明显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在动物离断肢体模型中快速恢复通血的实验基础应用,研究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实验幼猪离断肢体维持通血效果的评价。方法:20只实验幼猪随机分为A、B两组,制成后肢完全离断模型模型,采用内径为2.0 mm、外径2.5mm的血液导流管,A组长度10 cm;B组长度20 cm,进行血管桥接后定期观察血液导流管通畅性,观察终点为血液导流管完全堵塞,血管超声探测仪无血流信号,远端血管搏动消失,离断肢体以远皮下毛细血管网无渗血。比较两组到达观察终点的时间有无差异。结果: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后,离断肢体远端股动脉的远端有搏动,血管超声探测仪可检测到血液导流管内有血流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液导流管动脉段逐渐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导流管段逐渐形成附壁血栓,远端血管搏动及皮下毛细管网渗血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血流信号消失,两组到达观测终点的时间分别为A组365±47.4 min;B组359±31.5 min,两者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度在10 cm-20 cm的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在实验动物离断肢体血管通血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口径血液导流管能够用于动物离断肢体的血管临时桥接,维持通血时间可达6-8小时,有效通血时间长。实验数据说明小口径血液导流管适合于动物离断肢体模型中的血管桥接,在下一步临床应用中在四肢复杂血管损伤中有着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同病程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LEADDP)的临床价值及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病程分为3组,<10年组30例,10~20年组33例,>20年组17例,另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50名老年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ET、NO水平。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及对照组的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及血清ET、NO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和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P<0.05);不同病程患者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NO水平随着病程的的延长而降低,ET水平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水平呈负相关,与NO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存在明显的下肢动脉管径狭窄和血流量缓慢,病变程度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与血清ET、NO水平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有效评价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良性淋巴结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50例,应用高频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察腋窝肿大淋巴结的声像图及血流情况。结果:经二维超声发现,乳腺癌腋窝良性淋巴结的皮质多向心增厚(68.93%)、长短径比L/S多2.0(70.58%)、多不融合(93.14%)、多无钙化斑(97.06%);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皮质多偏心增厚(68.48%)、长短径比L/S多2.0(69.57%)、多融合(68.48%)、多有钙化斑(77.17%);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发现,乳腺癌腋窝良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分布多呈门型(63.17%),血流丰富程度多为Ⅱ级(54.35%);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分布多呈周边型(68.93%),血流丰富程度多为Ⅲ级(72.83%);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良性淋巴结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在内部回声、形态、血流分布特点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良性淋巴结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用于诊断异位妊娠的检出率与准确率,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异位妊娠患者1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每组87例。参考组应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予以诊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检出率与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96.5%,明显高于参考组(86.2%,P0.05);观察组的准确率达97.6%,明显高于参考组(85.7%,P0.05)。在对大病灶的诊断中,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病灶诊断中,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6%,明显高于参考组(76.9%,P0.05)。观察组在胎囊型和飘浮型中的诊断率均明显的高于参考组(P0.05);在包块型的诊断中,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异位妊娠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准确率,尤其针对一些较小的病灶诊断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