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长江中游鱼类资源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中游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8年5和6月以及9和10月在宜昌、石首、洪湖、武汉和湖口5个江段进行了渔获物调查工作。通过统计各江段的渔业捕捞情况,计算年捕捞量。用体长股分析方法,对铜鱼(Coreius heterodon)、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瓦氏黄颡鱼(Tachysurus vachelli)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以此推算各江段的鱼类总资源量。结果显示,宜昌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1077.36 t,其中,铜鱼为623.25 t;石首江段的年总资源量为2190.74 t,铜鱼为698.19 t;洪湖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为58.57 t,其中,瓦氏黄颡鱼为0.41 t;武汉江段的鱼类年总资源量1010.54 t,其中,鳊为148.65 t;湖口江段的年鱼类总资源量14.55 t,瓦氏黄颡鱼为0.032 t。估算结果可以为长江中游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江安庆段仔稚鱼群落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庆江段是长江下游重要渔业资源水域之一, 为了解该江段仔稚鱼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于2016年4月17日至8月15日对安庆江段仔稚鱼进行了逐日调查。结果显示: 研究共采集仔稚鱼个体92160尾, 鉴定90457尾, 隶属于7目11科49种, 其中鲤科(Cyprinidae)种类数居第一, 32种, 尾数占比为90.16%; 鰕虎鱼科(Gobiidae)居第二, 3种, 尾数占比为5.71%。在生态类型及产卵方式上, 淡水定居性鱼类和产漂流性卵鱼类数量占比最大, 分别为87.57%和88.30%。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是该江段第一优势种, 数量占比44.53%, 其余优势种为?(Hemiculter leucisculus, 占比14.21%)、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 占比8.11%)、子陵吻鰕虎(Rhinogobius giurinus, 占比5.60%)、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 占比4.75%)、似鳊(Pseudobrama simoni, 占比4.13%)、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 占比4.50%)、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占比2.63%)、刀鲚(Coilia nasus, 占比1.89%)、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占比1.57%)。仔稚鱼丰度出现4次明显的高峰时期, 第一次在5月1日, 后面三次集中出现在6月中下旬, 分别为1127.00、1608.44、1568.35 和1202.94 ind./100 m3。通过冗余分析(RDA)表明, 影响安庆江段仔稚鱼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流量、水位、透明度(P<0.05), 大多数仔稚鱼丰度与水流量、水位呈现负相关, 与透明度呈现正相关, 可能与该年份过高的水流量、水位有关。研究表明, 安庆江段的仔稚鱼种类较丰富, 但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 且经济性仔稚鱼类占比小。研究初步探明了安庆江段的仔稚鱼资源状况, 其结果为安庆鱼类早期资源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同时也为渔业资源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志  唐会元  朱迪  刘宏高  万力  陶江平  乔晔  常剑波 《生态学报》2015,35(15):5064-5075
根据2010—2012年在三峡水库及其上游江段5个江段的商业性渔获物调查结果,对该区域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收集到鱼类87种,隶属于8目18科63属。沿坝前江段溯河而上至库尾以上流水江段,鱼类种类数逐渐增加。采用聚类分析(CA)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对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期间各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进行分析,发现这5个调查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可以分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括秭归、巫山、云阳3个库区的江段,其鱼类种类组成在各年间的差异程度较大;而类群Ⅱ包括库尾的涪陵江段以及上游的江津江段,其鱼类种类组成在各年间差异程度较小。采用CA和NMDS方法对鱼类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调查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各年间可以分为不同类群;云阳与涪陵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逐年增加,而与秭归、巫山江段的相似性逐年减少;涪陵江段与江津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也呈逐年减少趋势。总体而言,175m试验性蓄水对库中和库尾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但对库首以及库尾以上流水江段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4.
长江常熟江段渔业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0~2006年长江常熟江段渔业群落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该江段共有鱼、虾蟹类66种,分别隶属于13目29科。鲤形目鱼类最多,其次是鲈形目。按迁徙习性可分为江湖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河口鱼类和定居性鱼类4大类型。经济鱼类占优势,群落优势种为鳊、鲫、刀鲚、铜鱼、翘嘴红鲌和条。多样性特征值年间平均指标为:Margalef指数(R)1.68,Wilhm改进指数(H")2.50,McNaughton指数(Dw)0.37,Pielou指数(J')0.76。鱼类群落优势度较低,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探讨了水利工程、水域污染及水利调度对该江段渔业资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开发和保护该江段渔业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安庆新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洲水域环境良好,饵料资源丰富,栖息生境多样,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为了解长江安庆新洲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4月、7月、10月和12月对安庆江段新洲水域鱼类群落进行季节性调查。共采集鱼类64种,分属5目11科48属,其中62.5%为鲤科鱼类。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新洲水域鱼类种类多样性水平较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季节差异显著(P0.05),空间差异不明显。新洲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1855)、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1758)、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 1887)、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 Sauvage et Dabry, 1874)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 Bleeker, 1864)。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42.19%)和肉食性(35.94%)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4.37%);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37.50%。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低(0.01%),但个体较大,因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高。总体上,新洲鱼类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偏低,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捕捞强度过大、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江湖阻隔及外来物种入侵是新洲水域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由此,建议持续开展长江渔业资源监测,加强长江干流沙洲水域渔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进一步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2006年7月-2007年6月的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13个站位点的水深0.5-1.5m处,两人沿海岸平行方向步行拖曳小型拖网(1m×4m,网目1mm)采集仔稚鱼样本。周年共拖网397网次,采集到仔稚鱼49045尾。仔稚鱼隶属于31科,共84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6种,河口性鱼类30种,洄游性鱼类4种,淡水性鱼类34种。洄游性鱼类刀鲚占总个体数的82.63%,为最优势种。仔稚鱼的物种数、个体数和丰度在冬季较低,以3月份最低,夏季最高。Margalef丰富度指数2006年11月—2007年4月相对较低,2006年10月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0月最高,7月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全年较恒定,2006年7月和2007年6月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五里湖仔稚鱼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于2016年4—10月对五里湖仔稚鱼进行系统调查。期间共采集仔稚鱼70678尾,共鉴定出鱼类20种(属),隶属于7目8科18属。五里湖仔稚鱼密度均值为3825尾/100 m3,主要优势种为?属(Hemiculter sp.),其数量占比为68.76%。五里湖仔稚鱼主要采集于4—8月,密度高峰期为6月,各物种密度高峰期存在差异,最早的为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4月),最晚的为短吻银鱼属(Salangichthys sp.,8—9月)。五里湖仔稚鱼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沿岸带仔稚鱼密度显著高于(P<0.05)敞水区,密度分别为5650和310尾/100 m3。西五里湖仔稚鱼的密度高于东五里湖,密度分别为4482和3600尾/100 m3。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温、溶解氧、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密度是与仔稚鱼分布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P<0.05)。研究结果显示,五里湖鱼类主要繁殖期为4—8月,主要产卵和育幼水域为沿岸带,其中西五里湖的育幼功能优于东五里湖,因此进一步维持对西五里湖的生境保护,加强东五里湖沿岸带植被恢复及入湖支流水质监控,控制外源污染物,对促进五里湖生境优化及鱼类资源自然增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调水调沙(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Scheme, WSRS)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分别于2017年(非调水调沙年)和2018年(调水调沙年)的6—7月在黄河口海域利用水平拖网开展了6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该海域非调水调沙年和调水调沙年的鱼卵、仔稚鱼丰度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子状况等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6个航次调查共采获鱼卵6212粒,仔稚鱼431尾,隶属于8目12科14属,其中,河口定居性鱼类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eri)为控制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夏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演替格局的主要种类;鱼卵受环流和调水调沙的共同影响,其空间分布在各调查阶段有所不同,仔稚鱼则趋向于在河口近岸海域分布;河口东北部及东南部靠近莱州湾区域是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主要聚集区;调水调沙年鱼卵、仔稚鱼的采获总量以及底层鱼类鱼卵的采获数量均明显高于非调水调沙年,调水调沙带来的丰富径流和泥沙有利于黄河口海域渔业资源的补充;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海洋鱼类的群落结构与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柳江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8年7月和12月在柳江9个江段(榕江、从江、融安、柳城、象州、永福、鹿寨、河池和宜州)开展鱼类和环境调查。共采集鱼类36474尾, 隶属于5目20科80属115种; 其中, 鲤科鱼类最多(68种), 占59.1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13—3.12、0.81—0.93、0.58—0.80和4.65—7.18。鱼类优势种以银Squalidus argentatus、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胡Microphysogobio chenhsienensis、银鲴Xenocypris macrolepis和南方拟?Pseudohemiculter dispar等小型鱼类为主。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 宜州、榕江、鹿寨、柳城、象州和融安江段鱼类群落受到中度或严重干扰, 河池、从江和永福鱼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方法对鱼类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将鱼类划分为3个类群: 柳江上游的从江-榕江类群, 洛清江支流的永福-鹿寨类群, 柳江中下游及龙江支流的融安-柳城-象州-河池-宜州类群。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发现河宽、海拔和pH是柳江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历史资料相比, 柳江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经济鱼类占比减少, 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柳江鱼类多样性保护: 加强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偷捕、电捕等非法行为; 对主要经济鱼类开展增殖放流; 恢复河流的连通性; 对流域珍稀特有鱼类进行监测、救护和繁育。  相似文献   

10.
湖口至南京段长江江豚种群现状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于道平  董明利  王江  章贤 《兽类学报》2001,21(3):174-179
对湖口至南京段长江江豚的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长江江豚不同的生态行为,能提高野外计数的准确性;2、长江江豚大规模集群(10头以上)发生在特定的江段,近年来出现的机率在下降;3、湖口至南京段长江江豚数量为1054头,其中小孤山至湖口段种群密度最高;4、湖口至南京段支流中分布的长江江豚约占该江段种群数量的9.3%。  相似文献   

11.
长江河口潮间带鱼类群落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衡  朱国平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0):2519-2526
根据2006年3-11月每月在长江口4个潮间带站点的36网次鱼类采样数据,分析了该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采获鱼类55种,隶属20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18种,占总种数的32.7%,虾虎鱼科其次,有8种,占14.5%,石首鱼科4种,占7.3%;调查水域潮间带鱼类群落可分为口内淡水区鱼类群落和河口咸淡水区鱼类群落2组,河口咸淡水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比口内淡水区略低,其中,口内淡水区以油似鳊和鳊等淡水鱼类为优势种,河口咸水区以斑尾刺虾虎鱼、鲻和棘头梅童等咸淡水鱼类为优势种;二组间鱼类种类组成的平均相异性为80.75%,23种鱼类对平均相异性的累积贡献率>90%,主要贡献来自油鲻、斑尾刺虾虎鱼、棘头梅童鱼、似鳊、红狼牙虾虎鱼、鲫、鳊和长蛇鮈等;春季的研究区鱼类群落丰度与夏、秋两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夏、秋两季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就单组鱼类群落丰度而言,水温对其季节变化的影响较盐度大,而盐度对整个河口鱼类群落的影响较水温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香溪河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  &#  &#  &#  &#  Ma&#  gorzata Godlewska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20-929
为了掌握三峡水库香溪河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2013 年5 月和11 月运用Simrad EY60 型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在香溪河进行了水声学探测, 辅以常规渔获物分析方法。渔获物调查共发现鱼类7 科41 种, 其中似鳊、贝氏、、银和蛇等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地位。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 香溪河春季鱼类密度显著高于秋季, 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2013 年5 月和11 月探测的鱼类密度分别为53.4 和15.4 ind./1000 m3。鱼类资源在空间上不均匀分布, 从高岚河至香溪河口鱼类密度逐渐降低;在垂直方向上, 春季和秋季水声学探测的鱼类密度显示出相同的趋势, 即表层 中层 底层。在运用鱼类生物操纵改善水质途径方面, 建议通过壮大肉食性鱼类种群来控制小型鱼类资源量, 同时通过增殖放流鲢、鳙以加强对浮游植物的滤食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  &#  &#  &#  &#  &#  &#  &#  &#  &#  &#  &#  <  sup>  ?<  /sup>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54-964
2014 年47 月鱼类主要繁殖季节于三峡库区(重庆丰都县)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以了解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四大家鱼在库区是否仍有产卵场等问题。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0 种, 分属5 目9 科。采集时, 卵汛出现在6 月后流速较高的时段, 其中贝氏的数量最多, 占86.24%。仔鱼出现的高峰期为6 月上旬至7 月中旬, 太湖新银鱼的数量最多, 占58.36%, 其次为子陵吻虎鱼, 占27.04%。在仔鱼中, 种类组成呈明显的月份差异, 4 月鲤、鲫占数量优势;5 月太湖新银鱼、子陵吻 虎鱼占数量优势;6 月后鲌亚科、鳅科、鳜等种类开始出现, 种类明显增多。通过估算, 调查期间流经丰都断面的鱼卵总量为4.37108 粒, 四大家鱼鱼卵为0.21107 粒;仔鱼总量为111.98108 尾, 四大家鱼仔鱼为0.21108 尾。通过产卵场的推算, 丰都断面采集的四大家鱼来自涪陵城区江段和三峡库区上游的重庆巴南区至朱沱镇江段的产卵场。通过对卵苗漂流密度的昼夜规律分析, 6 月之前夜间仔鱼密度显著高于白天, 而6 月后仔鱼昼夜漂流密度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 从三峡库尾进入三峡水库的鱼类早期资源丰富, 大部分鱼类繁殖发生在6 月以后水温较高、入库流量大、库区流速较高的时段, 库尾部分江段在流速较高时期, 仍存在四大家鱼的产卵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长江中游鱼类的早期资源现状, 2017年和2018年5—7月在长江干流宜都断面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采样网具包括弶网和圆锥网。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21120粒和仔鱼2123尾。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鉴定鱼类5目9科37种。其中, 鱼卵有29种, 仔鱼有27种。2017年和2018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分别为124.45×108粒和101.07×108粒, 优势种为四大家鱼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 仔鱼径流量分别为16.43×108尾和8.29×108尾, 优势种为贝氏?和寡鳞飘鱼(Pseudolanbuca engraulis)。根据发育期和流速分析, 四大家鱼鱼卵来源于三峡大坝下游至宜都断面之间的产卵场, 仔鱼来源于三峡大坝以上的产卵场。与2009—2010年相比, 2017—2018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增大了85.3%, 尤其是四大家鱼的鱼卵径流量与2005—2012年相比增加了约13倍。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显示, 流量和流量日变化对产漂流性鱼卵密度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2017—2018年仍有大量的鱼卵和仔鱼补充到长江中游江段。与历史数据相比, 三峡大坝下游宜昌江段鱼类产卵规模有明显的增加, 可能与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亲鱼增殖放流和生态调度等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关。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长江中游的鱼类资源, 建议除了已经逐步实施的长江全面禁渔措施之外, 还应恢复江湖连通, 保护和修复长江中游河漫滩生境, 继续开展重要经济鱼类亲本放流, 以及开展生态调度。  相似文献   

15.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awning activities of pelagophil fish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GR), fish eggs and larvae were sampled at Zhongxian section, from May to July in 2016 and 2017. 60 fish species including 30 pelagophil fishes were sampled. Hemiculter bleekeri and Squalidus argentatus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eggs, and Hemiculter and Pseudolaubuca were abundant in larvae. In 2016, 7.041 billion eggs and 103.763 billion larvae drifted through the sampling section, and in 2017, 3.454 billion eggs and 34.427 billion larvae drifted through the sampling section. The amount of eggs and larvae of the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reached 2.909 billion in 2016 and 2.117 billionin in 2017. Spawning activities of pelagophils fish varies temporally in different river reaches, which mainly occurred after early-June in the river reach from Zhongxian to Fuling but begun in mid-May in the river reach upstream of Changshou. Fish eggs and larvae from the river reach upstream of Changshou provided a large resource for recruitment to the fishery in TGR.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CART) analysis explored that spawning activities of the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were favord when water discharge was rasing. But, spawning activities of Hemiculter bleekeri and Squalidus argentatus had no relationship with water discharg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pawning grounds and mee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for natural reproduction of pelagophils fish, we propose ecological regulation of the cascade hydro-power projects in the Jinsha River and maintenance of large free-flowing stretches upstream of TGR. © 2019,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上海黄浦江5条骨干人工河流开挖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鱼类物种资源家底,文章于2021年6月(夏季)和11月(秋季)用刺网对20个断面作了采集,获得鱼类标本13379尾,经鉴定有60种,隶属于8目17科45属。其中,鲤形目有2科28属41种,鲈形目7科8属8种;洄游鱼类2种,河口鱼类8种,其余均为淡水鱼类。IRI≥1000的优势种合计有9种,刀鲚(Coilia nasus)是5条河流共有的优势种。ABC曲线反映除金汇港外,其他河流总体上以中小型鱼类为主体,鱼类群落受到了严重干扰。βc指数和βr指数均反映浦东川杨河与大治河之间的鱼类组成相异性最大,浦南金汇港与龙泉港之间的鱼类组成相异性最小。20个断面可分为3组, D1和Z2断面为组Ⅰ,金汇港、龙泉港和除Z2断面的大治河为组Ⅱ,川杨河和除D1断面的淀浦河为组Ⅲ,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刀鲚、鲫(Carassius auratus)和?(Hemiculter leucisculus)是造成组间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研究认为,这5条人工骨干支流保存了比黄浦江源头、干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渭河陕西段鱼类资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于2016—2017年分4次对渭河陕西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到鱼类49种, 隶属于6目11科36属, 优势种为短须颌须(Gnathopogon imberbis)、拉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Hemiculter leuciscul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与1984年调查结果比较分析发现: 该河段鱼类物种减少36种, 物种多样性下降明显; 相似度为0.49, 为中等不相似, 物种组成变化明显。经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s指数、Marglef指数、Jaccard’s指数和G-F指数分析发现: 渭河陕西段鱼类物种组成已发生明显变化, 物种多样性下降60%。通过个体生态学分析, 渭河陕西段现存鱼类以喜缓流、杂食型、栖息于砾石底质类群为主, 群落结构已发生改变。研究表明: 该河段鱼类物种多样性下降明显, 群落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 资源量明显下降; 水体污染、水资源减少和生境适宜度下降是导致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香溪河鱼类群落组成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定置刺网的捕捞方法,于2005年3—4月在香溪河官庄坪库湾连续捕捞20次,共调查到21种鱼类。对采集的渔获物数据,分析了多样性和种群优势度。确定上层、中上层、中下层和底层的优势类群分别是贝氏、蒙古、翘嘴、鲫、鲤、蛇、鲇。三峡水库蓄水对官庄坪鱼类群落构成影响显著:鲤科鱼类种类组成比例占总种数76.2%,其中亚科有7种,占鲤科总数的43.8%。静水性生活的鱼类所占比重较大,已经形成优势种群。经济鱼类在生物量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上层肉食性鱼类以蒙古、翘嘴为主。鳅科鱼类基本绝迹。  相似文献   

19.
杂鱼在养鱼水库中的作用及其种群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歺又鱼)条、贝氏(歺又鱼)条、似(鱼乔)和逆鱼是我国北方养鱼水库中常形成雄厚种群的习见鱼类。本研究查明:这些鱼类生长缓慢,生产效率低,而且与养殖鱼类有食物竞争关系,应属于无益鱼类;这几种鱼都在越冬期(有的还在生殖期)有强烈集群的习性,利用这一习性进行网具捕捞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