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用于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为心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3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选病例分为二尖瓣成形术组和二尖瓣置换术组。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直径(LVEDD)、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返流面积。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为96.7%。30例成功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8.8%。二尖瓣成形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二尖瓣置换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左心房内径变小,左室舒张末直径和收缩末直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升高,二尖瓣反流面积缩少,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理特点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行不同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方法:选取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119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三尖瓣人工环植入成形术组(成形环组)以及三尖瓣缝线成形术(缝线组),分别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前及术后心功能分级等指标,采用t检验对患者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6个月心脏各腔内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行三尖瓣人工环植入成形术以及三尖瓣缝线成形术治疗后,心脏各腔内径均明显缩小,成形环组患者术后心脏内径缩小最显著,行三尖瓣缝线成形术患者次之。术前成形环组左心房、右心房以及右心室内径较对照组扩大明显(P0.05);术前缝线组左心房、右心房以及右心室内径较对照组扩大明显(P0.05);术前成形环组与缝线组右心房、右心室内径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2周以及术后6个月三组间左心房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周成形环组以及缝线组右心房以及右心室内径仍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成形环组与缝线组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成形环组右心房以及右心室内径较缝线组显著缩小(P0.05),成形环组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方法中,三尖瓣人工环植入成形术效果优于三尖瓣缝线环缩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二尖瓣返流(M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中心实施外科手术治疗6例PDA合并MR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实施PDA缝扎术和二尖瓣置换术,1例实施PDA缝扎术和二尖瓣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和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6例术后PDA均无残余分流.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LVEDD显著缩小(P<0.01),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进一步缩小(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以及术后1年和术后3月比较LVEDD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术后比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在术后随访中未出现栓塞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治疗PDA合并MR疗效满意.术前单纯重度MR患者易漏诊PDA,应尽可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比较全软成形环与缘对缘瓣膜成形术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行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各40例。第Ⅰ组患者在行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中使用全软成形环进行治疗,第Ⅱ组患者在手术过程进行缘对缘瓣膜成形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二尖瓣口、二尖瓣环面积和收缩期及舒张期二尖瓣环周径、左心室内径、心搏出量、射血速率、射血时间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二尖瓣形态、左心室内经、心搏出量、射血速率及射血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与第Ⅱ组相比,第Ⅰ组患者二尖瓣口面积、心搏出量及射血速率较大,二尖瓣环的面积、收缩期及舒张期二尖瓣环周径、左心室内径较小,射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第Ⅱ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较第Ⅰ组(62.5%)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缘对缘瓣膜成形术相比,全软成形环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中的疗效更好,其机制可能与增大二尖瓣口面积、心搏出量及射血速率,减小二尖瓣环的面积、收缩期及舒张期二尖瓣环周径、左心室内径,缩短射血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LA)功能以评价二尖瓣成形术(MVR)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8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病例组)分别在MVR术前及术后1 w、24 w采取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LA的最大容积(maximum volume of LA,LAV_(max))、最小容积(the minimum volume of LA,LAV_(min))、收缩前容积(systolic volume,LAV_p)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LAEF)、被动射血分数(passive ejection fraction,LAPEF)及主动射血分数(active ejection fraction,LAAEF)等指标,并与同期8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病例组术前LAV_(max)I、LAV_(min)I、LAV_pI、LAEF、LAPEF、LAA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24 w,LAV_(max)I、LAV_(min)I、LAV_pI、LAEF、LAPEF持续改善(P0.05),LAPEF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4 w,LA严重扩张由术前58.6%降低到12.6%,67.8%发生LA重构。结论: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MVR术后LA容积与功能好转,对评价MVR的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42例经皮球囊二尖辫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PBMV的适应证及总结二尖瓣反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PBMV的二尖瓣狭窄患者342例中,男性69例(20.18%),女性273例(79.82%).年龄18-63岁,平均(35.20±11.47岁).收集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评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wilkins评分为9-11分与评分≤8分的相比、常规扩张法与逐渐扩张法组相比、完美组与可接受组相比发生二尖辩关闭不全比率均明显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尖瓣反流是PBMV中主要的并发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仔细的术中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先天性二尖瓣狭窄5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胸骨旁长轴切面:(1)二尖瓣轻度增厚,瓣叶冗长,瓣缘卷曲;(2)舒张期瓣尖开放呈圆拱顶状,且位置较低,接近乳头肌;(3)腱索显著缩短;(4)左室腔内肌性或纤维性条束错综交织,甚可影响二尖瓣的开放。二尖瓣短轴切面:(1)能探测到瓣叶的切面数增多;(2)二尖瓣口与乳头肌见于同一切面;(3)二尖瓣口面积缩小、偏心,偏向左室后壁;(4)二乳头肌发育不良,乳头肌间距离缩小。超声心动图可对先天性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作出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与二尖瓣环位移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107人和4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反流组和无反流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检测他们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环最大位移、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及其占左室长径百分比。结果:反流组与无反流组二尖瓣环位移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梗反流组和下壁心梗反流组二尖瓣环最大位移较相应的无反流组减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前壁-下壁中点位移及其所占左室长径百分比减少,与无反流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二尖瓣环运动自动追踪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测量二尖瓣环运动,可以用来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为定量分析左心功能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CI治疗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植入支架(不包括急诊PCI、风湿性心脏病、心梗病史)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无返流、轻度返流及中重度返流三组,对行PCI患者的术前与术后三月复查心脏彩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三组之间LVEF差异明显(62.57±2.76%vs 60.47±6.75%vs 48.54±9.96,p0.001);但各组之间的病变血管分布及支架植入个数比较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二尖瓣返流改善值为(-0.43±0.51 mL vs 0.58±1.65 mL vs 4.27±5.12 mL,p0.001);LVEF变化值分别为(-0.13±3.05%vs 1.52±4.13%vs 6.23±6.87%,p0.001)。中重度返流患者PCI血运重建后返流量相对于轻度返流和无返流的患者明显减少(4.27±5.12 mL vs 0.58±1.65 mL,p0.001;4.27±5.12 mL vs-0.43±0.51 mL,p0.001),轻度返流组术后二尖瓣返流及LVEF较无返流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LVEF和二尖瓣返流程度密切相关,而PCI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疗效较好,但并未发现冠脉病变分布上及支架植入个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效果、心功能及术后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变化,术后时间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平均跨瓣压差(MVP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室间隔厚度(IVST)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肾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肾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脏复跳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T0)~术毕(T3)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先下降后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则持续升高(P<0.05),但CPB开始后30 min(T1)~ T3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MAP、HR高于对照组患者,CK-MB、cTnI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T0、术中、术后24 h 的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术中、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CD4+、CD4+/CD8+均较T0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CD8+较T0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应用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减轻心肌损伤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增加肾功能损伤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比较两组窦性心律转复情况,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1月、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监护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清MMP-1和MMP-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及血清TIMP-1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安全有效,早期窦性心律的转复率高,且可改善患者血清TIMP-1、MMP-1、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瓣膜病在瓣膜置换术后的死亡原因,为降低术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以瓣膜置换术治疗的329例老年瓣膜病变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之间的差异,总结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率8.5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心功能分级、置换瓣膜数、LAD、LVEF、LVEDD、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置换瓣膜数目与术后死亡有关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心功能差、LVEED、CPB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心功能差、LVEED过度增大、CPB过长均是瓣膜置换术后的老年瓣膜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在诊治中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14.
A disc valve of new design was used successfully for the replacement of the mitral valv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mitral valve disease. This valve would appear to have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over the mitral ball valve prosthesis:• Lower left atrial pressure after replacement.• Elimination of the hazard of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 with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Decreased incidence of thromboembolization.• Abolition of possibility of ventricular septal irritation.Despite the better outlook for this valve compared with the ball valve for mitral valve substitution, the mitral valve should always be repaired whenever feasible. Repair is possible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HTK液与冷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效果,为临床心肌保护灌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中心数据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5月-2018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CPB, Cardiopulmonary Bypass)应用灌注停跳液停跳的瓣膜手术患者529例,分为冷停液组(n=326)及HTK液组(n=203),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将上述两组资料进行匹配,确定选取73对可匹配病例进行比较。采集的临床结果主要为CPB时间,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intensive care unit length of stay,ICU LOS)以及血清钠术中术后浓度变化等参数。其次为,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ABP(Intra aortic ballon pump)的使用及新发透析,30天死亡率与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匹配后两组中冷停液组较HTK液组的主动脉平均阻断时间及CPB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K液组存在短暂性低血钠血症(P0.05),ICU LOS以及其余各临床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HTK液与冷血停搏液临床早期结果一致,可根据手术操作流程及病人经济水平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衰弱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认知功能和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 2022年11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6例老年HFpEF患者。根据衰弱情况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n=92)、衰弱前期组(n=48)、衰弱组(n=36)。对比三组左室舒张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E峰血流速度(E)/二尖瓣A峰血流速度(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二尖瓣环间隔侧和侧壁侧平均组织多普勒速度(e'')、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跌倒风险[汉化的预防老年人意外、死亡、伤害工具(STEADI)评分]以及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三组LVEF、LVEDD、LVESD、E/A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衰弱组、衰弱前期组的E/e''高于非衰弱组,且衰弱组高于衰弱前期组(P<0.05)。衰弱组、衰弱前期组的MMSE、MoCA评分低于非衰弱组,且衰弱组低于衰弱前期组(P<0.05)。衰弱组、衰弱前期组的跌倒风险评分高于非衰弱组,且衰弱组高于衰弱前期组(P<0.05)。衰弱组、衰弱前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非衰弱组,且衰弱组高于衰弱前期组(P<0.05)。结论:衰弱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HFpEF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加跌倒风险和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