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因子和营养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成单纯透析组、厄贝沙坦组、左卡尼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0例,分别接受单纯透析治疗,口服厄贝沙坦0.15-0.3g/d,静脉推注左卡尼汀1g/次,厄贝沙坦和左卡尼汀联合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水平及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厄贝沙坦组、左卡尼汀组及联合用药组CRP、IL-8和TGF的水平与治疗前及单纯透析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厄贝沙坦组、左卡尼汀组及联合用药组CRP、IL-8、IL-10和TGF水平较治疗前及纯透析组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用药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厄贝沙坦组和左卡尼汀组(P0.05)。治疗6个月后,左卡尼汀组及联合用药组血清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较治疗前及单纯透析组显著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血清Hb、Alb和PA水平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左卡尼汀既能缓解MHD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又能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柴芩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肠梗阻(IO)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86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配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n=243)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n=243),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柴芩承气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前蛋白(PA)、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变化,比较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A、Alb指标显著提高(P0.05),IL-6、IL-8、TNF-α、WBC、CRP指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浆DAO与L/M指标显著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CD4~+、CD8~+、CD4~+/CD8~+与Ig A、Ig G指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血清CD4~+、CD8~+、CD4~+/CD8~+与IgA指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肠梗阻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修复胃肠道黏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EN)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EN治疗,治疗组在EN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1.5 g/次,3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白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PAB、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均有所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Hb、Alb、TP、CD3~+、CD4~+、CD4~+/CD8~+、IgG、IgA、IgM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6±1.2)d]、ICU住院时间[(11.3±4.8)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邓超  李英  谢斌  计超  侯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4):2755-2758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16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7)和观察组(n=84),观察组患者入院12h~24h内予以肠内营养乳剂支持,对照组患者予普通鼻饲流食。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GCS评估患者意识情况,检测血Alb、TP、PA、IgG、IgM、IgA、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水平,并观察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TP、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M、IgA、CD4~+T细胞、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CD8~+T细胞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消化道症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予以EEN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多肽对子宫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子宫肿瘤切除术后患者57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胎盘多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CD3~+、CD4~+、CD8~+、NK细胞、CRP及IL-6水平,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治疗前,而CD8~+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能够明显改善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患者236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107)和实验组(n=129),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7 d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升高,而其他临床症状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对照组IL-6、TNF-α、CRP水平仍高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TNF-α、CRP水平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7 d,两组CD3~+、CD4~+、CD4~+/CD8~+均低于术前,CD8~+高于术前,且实验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疗效更好,可减轻炎性反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坤宁安丸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坤宁安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CD3~+、CD4~+、CD8~+水平及Kupperman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H、CD8~+、KI评分水平均下降(P0.05),E2、CD3~+CD4~+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FSH、CD8~+、KI评分水平较低(P0.05),E2、CD3~+、CD4~+水平较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坤宁安丸能够升高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FSH水平,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N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其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UAER20μg/min,n=28)、B组(微量白蛋白尿,UAER20~200μg/min,n=29)、C组(蛋白尿,UAER200μg/min,n=33),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微炎症、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并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微炎症状态指标与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均低于对照组(P0.05)。B组、C组CRP、IL-6、IgA、IgM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Alb、Hb、CD3~+、CD4~+、CD4~+/CD8~+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三组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P、IL-6与Alb、Hb、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与IgA、IgM呈正相关(P0.05),与IgG不相关(P0.05)。结论:DN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症、免疫功能下降以及营养不良状况,通过控制或消除促炎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可能对延缓DN的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产物及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予阿托品治疗,实验组予以宾赛克嗪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CD4~+、CD8~+、CD4~+/CD8~+、(NK)(CD16~+CD56~+)细胞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产物SOD及GSH升高,MDA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SOD、GSH水平较高,MDA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因子CD4~+、CD8~+水平升高,CD4~+/CD8~+、(NK)(CD16~+CD56~+)细胞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CD4~+、CD8~+水平较高,CD4~+/CD8~+、(NK)(CD16~+CD56~+)细胞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产物及细胞免疫因子水平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对高龄重症患者呼吸机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64例呼吸机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D4~+、CD8~+、CD4~+/CD8~+水平,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CD4~+、CD4~+/CD8~+水平较高,CD8~+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较短,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小剂量激素能够提高高龄重症患者呼吸机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脾氨肽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值表法将2016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予脾氨肽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评价两组肺部病灶变化情况、肺部空洞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2、4、6个月时痰培养转阴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比值。结果:观察组肺部病灶变化、肺部空洞变化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80.00%(P<0.05)。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的痰培养转阴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治疗2、4个月时的痰培养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CD3+、CD4+及CD4+/CD8+比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脾氨肽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可能与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血清IgE水平及嗅功能变化探究奥马珠单抗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就诊80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并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40例)和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鼻出血、口咽干、鼻腔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免疫功能(血清IgE、CD3+、CD4+、CD8+)、鼻内镜检查结果(炎性渗出、水肿、囊泡)、嗅功能变化和生活质量[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IgE、CD8+水平、鼻内镜检查结果和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CD3+、CD4+水平和嗅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奥马珠单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嗅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苍砂白芥汤联合平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观察1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平消胶囊治疗)和观察2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平消胶囊+苍砂白芥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中医临床疗效、肌瘤体积、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子宫动脉血流指数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2组为96.67%,观察1组为86.67%,对照组为70.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低于观察1组,观察1组低于对照组,观察2组肌瘤体积、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1组、观察2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砂白芥汤联合平消胶囊可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及对疼痛介质、免疫功能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确诊的100例肛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普济痔疮栓治疗,50例)和实验组(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50例)。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介质、免疫功能和复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肛门坠胀及隐痛、排便不尽感、肛门潮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4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复发率,可能与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铂类加环磷酰胺(PC)化疗方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凋亡因子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92例EGFR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C化疗)和实验组(吉非替尼联合PC化疗),各为46例。观察两组疗效、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凋亡因子变化情况、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CD8+升高,但实验组较对照组低;而治疗后CD3+、CD4+、CD4+/CD8+均下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Livin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DCD5、P53、Bax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PFS、O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PC化疗方案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可调节血清凋亡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听力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OM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20)与研究组(n=120),对照组给予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0.5KHz、1.0KHz、2.0KHz频率下的气导听力水平、鼓室压及CD4+、CD8+、CD4+/CD8+水平,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104/120),高于对照组的70.83%(85/12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0.5KHz、1.0KHz、2.0KHz的气导听力水平以及鼓室压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SOM患者疗效确切,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听力水平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实验组给予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3~+CD4~+、CD3~+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4%和43.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的发热、腹痛、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CD4~+T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8~+T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氢钠+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可托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可托治疗连续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CD3~+、CD4~+细胞比例、CD4~+/CD8~+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个月后,治疗组CD3~+、CD4~+细胞比例、CD4~+/CD8~+升高,CD8~+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KPS评分改善有效率和体重改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可托能纠正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体重下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病例搜集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5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两组均连续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对比两组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的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两组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生命质量评分,记录两组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45.71%、疾病控制率6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42.86%(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CD3+、CD4+、CD4+/ CD8+均较化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化疗前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较化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OS、mPFS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结束后3个月QLQ-OES24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同时还可减轻免疫抑制,延长mOS、mPFS,且不增加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