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怀菊花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将SHR随机分为模型组、怀菊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和依那普利阳性对照组。采用无创血压计测定血压及心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含量。结果表明怀菊花总黄酮能够降低SHR的血压(P0.01)、心率(P0.05)、血浆ET(P0.05)、AngⅡ(P0.01)、ALD(P0.01)、PRA(P0.01),其降压机制可能与改善内皮功能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入选12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60例血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立位、卧位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浓度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立位、卧位血浆PR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ALD浓度及AngⅡ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高血压病1级、2级、3级分组,立位、卧位血浆PRA均依次降低(P<0.05);而ALD浓度及AngⅡ浓度依次升高(P<0.05)。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血浆PRA水平、AngⅡ及ALD浓度有望成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分级的有效指标;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ngⅡ及ALD量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关键,血浆AngII、ALD也有望成为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单纯使用曲美他嗪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浆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BNP、LVEDD、LVESD、LVEF均得到改善,但是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氯沙坦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吸氧、β受体阻滞剂、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功能、血清血清B型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和血清BNP、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VE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LVEDD、LVESD水平和血清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CRS)患者血浆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60例CRS患者采用数字表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直至目标剂量。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肾功能和血浆IL-6、IL-10的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LVEDD、LVESD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LVEF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浆BUN、Cr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IL-10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卡维地洛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CRS患者血浆IL-6水平,对血浆IL-10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活性分子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管紧张素II(Ang II)、醛固酮(AL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V、CO、CI、VE、VA、VE/V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LVEF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LVESD、LVEDD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ng II、ALD、NO、ET-1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ng II、ALD、ET-1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Ang II、ALD、ET-1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O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NO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活性分子水平及心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FGF-23、BN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明确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CRR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浆脑钠肽(BNP)及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径(LVESD)、心排血量(CO)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GF-23及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O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SV及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O及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有效提高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FGF-23及BNP水平,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卡维地洛组(n=30).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从小剂量(3.125mg,1次/天)逐渐加至靶剂量(12.5mg,2次/天或3次/天)治疗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内皮素-1(ET-1)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ng Ⅱ及ET-1水平显著降低,卡维地洛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缩短(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高(P<0.01).结论:卡维地洛抑制心衰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0%(48/52) vs.70.83%(34/48)](P0.05),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1.21±8.54)mm vs.(56.63±10.83)mm,(42.91±6.30)mm vs.(45.86±7.32)mm](P0.05),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02±7.85)%vs.(41.20±8.84)%](P0.05),Scr、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4.30±17.95)μmol/L vs.(211.75±19.31)μmol/L;(8.12±0.76)mmol/L vs.(11.74±1.72)mmol/L](P0.05)。血清Cys C、HCY、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1)mg/L vs 1.52±0.34)mg/L (12.34±3.89)μmol/L vs.(20.86±5.28)μmol/L,(298.47±78.41)ng/L vs.(402.35±92.76)ng/L](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曲美他嗪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中的变化,探讨Cys C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早期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阿托伐他汀20 mg组(B组)以及阿托伐他汀40 mg组(C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或者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分别测定其治疗3个月前后Scr、GFR、Cys C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B组Scr及GFR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Scr及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A组Cys 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C组Cys 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疗效观察中,Cys C较Scr更能敏感反应早期肾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的认识以及临床治疗的经验总结、归纳和整理,进一步阐释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的证治机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对心肾综合征伴低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的90例心肾综合征伴低血压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多巴胺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动图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88%,P0.05);SBP、DBP、MAP、SV、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R、血清NT-proBNP、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对心肾综合征伴低血压的疗效显著,可缓解心脏负荷,改善心肾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给予外源性Apelin-13治疗对血流动力学、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心衰组(n=20)、治疗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10),阿霉素(ADR)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心衰模型,治疗组给药外源性Apelin-13治疗,检测大鼠血浆AngⅡ和ADM水平(ELISA法)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水平。结果:心衰组和治疗组血浆AngⅡ和ADM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但治疗组血浆AngⅡ和ADM水平比心衰组明显降低,治疗组左心室内压最大升降速度(LV±dp/dtmax)、左室最大收缩压(LVESP)比心衰组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比心衰组低(P均<0.05)。结论:外源性apelin-13抑制体内的AngⅡ和ADM水平可能对ADR诱导的大鼠心衰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情影响及预后评估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81例ACS患者(观察组)检测其入院24小时内的血浆BNP浓度,并在住院一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病变的冠脉支数.结果:观察组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P<0.01),病变动脉支数与BN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BN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是预测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应有效的监测BNP水平,对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红蛋白(MYO)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162例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免疫分离法检测两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水平。对比两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的表达水平,以及BNP、NT-proBNP、MYO、cTnI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高于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单独检测,特异性分别高于血浆NT-proBNP、MYO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分别高于血浆BNP、cTnI单独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各指标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明显高表达,且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各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美国BIOSITE公司的trige分析仪检测外周血BNP的浓度,免疫浊度法测定CRP的浓度,研究正常对照组(20人),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33人),慢性心力衰竭组(61人)BNP、CRP浓度变化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并将CHF患者分为治疗组(33人)和对照组(28人),两组在同等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毫克,1个疗程(15天)结束后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血浆BNP、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慢性心衰组BNP、CRP浓度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非特异炎症反应,血浆BNP、CR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肌供血,抑制炎症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MI患者早期血浆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射血分数(EF)并通过计算得左室质量(LVM).并根据左心室容积指标分组,左心室容积增加率>20%为左心室重构组,否则为非重构组,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重构组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均高于非重构组(P<0.01),亦高于急性期左心室容积(P<0.01).重构组早期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非重构组(P<0.01),恢复期也较非重构组高(P<0.01).重构组早期BNP浓度与恢复期左心室容积及容积变化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AMI早期BNP升高与急性期左室重构密切相关,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溶栓治疗再通的观察指标及预后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0%,P 0.05);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stolic diameter,LADD)、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LVESD、LVEDD、LA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更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病历顺序号分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培哚普利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培哚普利,联合组患者在培哚普利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心室重塑情况(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活动能力(6 min的步行距离)以及血浆脑钠利肽(B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胱抑素(Cys-C)水平。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培哚普利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但培哚普利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LVEDD、LVESD、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培哚普利组和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LVESD、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培哚普利组;三组患者的LVEF和6 min步行距离、血浆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培哚普利组和联合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血浆IGF-1水平、LVEF和6 min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培哚普利组(P0.05);联合组和培哚普利组治疗后的Cys-C水平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和培哚普利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血Cys-C水平较培哚普利组更低(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单药治疗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室重构情况、心室射血功能和活动能力,可能与协同调节患者血浆BNP、IGF-1、Cys-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赵乾  黄晏  张胜叶  牛欢 《生物磁学》2011,(8):1464-1466,1453
目的:研究给予外源性Apelin-13治疗对血流动力学、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心衰组(n=20)、治疗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10),阿霉素(ADR)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心衰模型,治疗组给药外源性Apelin-13治疗,检测大鼠血浆AngⅡ和ADM水平(ELISA法)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水平。结果:心衰组和治疗组血浆AngⅡ和ADM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但治疗组血浆AngⅡ和ADM水平比心衰组明显降低,治疗组左心室内压最大升降速度(LV±dp/dtmax)、左室最大收缩压(LVESP)比心衰组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比心衰组低(P均〈0.05)。结论:外源性apelin-13抑制体内的AngⅡ和ADM水平可能对ADR诱导的大鼠心衰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