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是缺血脊髓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脊髓组织的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其神经损害体征和形态学改变较前更加明显,其发生机制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果,治疗措施也具有多样性,脊髓缺血后脊髓微血管结构及功能的破坏和脊髓水肿等是脊髓功能损害的主要诱因,至今为止,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主要有药物及物理治疗等方法,本文作者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征、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希望对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学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模型对研究临床上SCIRI至关重要。SCIRI动物模型旨在尽可能模拟临床脊髓损伤的病理特点。SCIRI模型因所用动物和方法不同而不同。目前国内外常用的SCIRI模型实验动物包括兔、大鼠和小鼠。大鼠因其脊髓血供和人类相似、相对廉价、繁殖力强且容易获得常常用于制作脊髓再灌注损伤模型。任何模型均有其优缺点。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对研究SCIRI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干预手段的效果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就SCIRI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研究者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目标的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微循环损伤的影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P组).IR组和P组采用Zivin改进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在缺血30 min后行复灌1 min/缺血1 min相同处理3次.采用激光多普勒检测缺血前,缺血时及再灌注各时点血流量值,在再灌注24 h时取兔脊髓组织作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比色法检测脊髓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放免法检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enase-1,HO-1)的表达.研究发现与缺血前基础值相比,再灌注10 min时IR组与P组血流量均有增高,在再灌注30、60、120 min,IR组血流量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IR组相比,P组血流量值在再灌注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IR组相比,P组NO含量与HO-1表达均有增加,ET-1含量明显减少,NO/ET-1显著高于IR组(P<0.05或0.01),且P组脊髓病理学损伤轻于IR组.结果表明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微循环损伤,改善脊髓血流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在大鼠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CIRI)后对细胞因子Caspase-3、IL-1β的表达量和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 BSCB)的影响。方法:将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脊髓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DEX1组)、脊髓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中剂量组(DEX5组)、脊髓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DEX10组)。采用改良的Zivin法构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中应用临床上常用的微量泵泵注的方法对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造模24 h后采用Tarlov法对大鼠运动功能评分,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染色检测血脊髓屏障通透性,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病理学变化(L4-L6),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IL-1β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及DEX各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较低,脊髓结构损伤严重,神经元数目减少,血脊髓屏障渗透性增加,Caspase-3、IL-1β表达量增多;与IR组比较,DEX各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高,脊髓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元数目增多,血脊髓屏障渗透性减少,western blot显示caspase-3、IL-1β表达降低;与DEX5组比较,DEX1组和DEX10组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低,脊髓结构损伤较重,神经元数目较少,血脊髓屏障渗透性减少,western blot显示Caspase-3、IL-1β表达增加。结论: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SC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保护BSCB的完整性,减轻对脊髓的损失。该保护作用可能与激动α2肾上腺素受体,降低炎症反应中IL-1β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I/R组和IPC组阻断腹主动脉30min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IPC组在损伤前短暂阻断腹主动脉5min二次实施预处理,S组暴露肾动脉下腹主动脉但不阻断。分别于再灌注损伤后4h和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取L4—6脊髓缺血节段,计算脊髓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组织中AQP-4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I/R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降低,脊髓组织含水量增加,AQP-4表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PC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增高,脊髓组织含水量降低,AQP-4表达减少(P〈0.05)。结论IPC可抑制脊髓损伤后AQP-4的表达,进而减轻脊髓水肿,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脊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PC组)。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min作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作预处理,2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湿干比(W/D)、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ALT,AST,W/D值,及PMN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强度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对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n=10):对照组为常压空气组;HBO组为高压氧预处理组.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两组再灌注后4h、12h、24h、48h时的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48 h时取出腰段脊髓组织(L5-7)测定脊髓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及GSH-px)及MAD含量.结果:再灌注4h、12h、24h、48h时,HBO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48h时,HBO组脊髓匀浆SOD、CAT及GSH-px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脊髓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再灌注48 h时后肢运动神经功能学评分与脊髓SOD、CAT及GSH-px活性呈正相关(r=0.82,0.65,0.54,P<0.05),与脊髓MDA含量呈负相关(r=-0.69,P<0.05).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上调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肺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灌流模型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 ,处理完毕后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组织湿 /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及表面张力改变 ,肺组织标本送电镜检查。结果 :①电镜下观察IPC组肺损伤明显减轻。②肺组织湿 /干重比值IPC组为 4.41± 0 .2 4,显著低于I/R组 ,但仍高于缺血前 (P <0 .0 1) ;③IPC组大鼠缺血 1h后MPAP为 ( 1.88± 0 .2 9)kPa ,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④IP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为 ( 2 33 .42± 14.0 5 ) μg/kg ,大聚体为 ( 10 5 .39± 6 .17) μg/kg ,与I/R组相比显著增高 ,但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三组之间小聚体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⑤IPC组表面张力为 ( 36 .88± 3.49)mN/m ,显著低于I/R组 ,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I/R损伤有保护作用 ,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磷脂分泌、改善PS组成 ,从而提高PS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噬在高压氧预处理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方法:新生大鼠脊髓神经元原代培养,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和高压氧(HBO)预处理组。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分析两组LC3-Ⅱ与凋亡相关分子Beclin-1,Bcl-2,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重复高压氧预处理对氧糖剥夺诱导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压氧预处理显著增加脊髓神经元细胞Bcl-2的表达,降低Beclin-1,Caspase-3以及自噬的特异性标记蛋白LC3-Ⅱ的表达。氧糖剥夺后对照组与高压氧组相比,LDH释放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HBO预处理通过调节自噬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为HBO预处理神经保护提供一条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传导通路对低压灌注缺血后处理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8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C组(对照组,不给予缺血后处理)、PB组(缺血后处理组)、D、PD1、PD3、PD9组分别于腹主动脉开放前1min鞘内注射DMSO 20μl、PD98059 1μg(20μl)、PD98059 3μg(20μl)、PD98059 9μg(20μl)之后进行缺血后处理及PD组(腹主动脉开放前1min鞘内注射PD98059 3μg(20μl),之后不行缺血后处理).分别于再灌注1、3、7、28d时采用Tarlov评分评价后肢运动功能.每组于再灌注1d时处死6只动物,取L3~5节段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p-ERK1/2 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1、3、7、28d,PB组Tarlov评分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缺血后处理可以明显上调p-ERK1/2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P<0.05),而这些调节作用可以被ERK1/2阻断剂PD98059抑制.结论 p-ERK1/2在低压灌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大脑神经元细胞凋亡及IL-17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SCI组、BYHWD组,通过在T3-T4横突间横断右侧半脊髓制备SCI模型,分别于手术前1d及术后1 d、1 w、4 w、8 w运动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术后8 w用Tun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神经细胞IL-17的表达。结果:BBB评分比较:SCI组、BYHWD组BBB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YHWD组在术后4 w、8 w两个时间点均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比较:SCI组与BYHWD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YHWD组凋亡率低于SCI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阳性细胞率比较:SCI组、BYHWD组IL-17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0.01)。BYHWD组IL-17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I后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与IL-17的表达增加有关,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下调IL-17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肾脏再灌注损伤模型肺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prague-Dawly(SD)大鼠3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A组)、肾脏再灌注损伤组(B组)和EPO预处理组(C组),每组12只。A组大鼠只打开腹腔,游离双侧肾蒂但不夹闭;B组与C组都建立了大鼠肾脏再灌注损伤模型,且C组在夹闭肾蒂前2 h腹腔注射人重组EPO(5000 U/kg)。术后24 h,处死大鼠,检测肺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A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肾小管结构正常,未见明显上皮细胞肿胀、脱落,肺泡结构基本完整,肺泡间隔未增厚,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鼠毛耸立,无光泽,饮水量减少,肾小管结构破坏消失,肾小管扩张,可见大量蛋白管型,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缩窄,肺泡间隔增厚,组织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大鼠精神状态有所恢复,一般状况尚可,肾小管损伤较B组轻似,肾小管坏死区域有所减少,坏死偶见,肺泡壁轻度破坏,结构较为清晰,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与C组大鼠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 HO)-1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都显著高于A组,C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而C组SOD和GSH-Px的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A组与C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EPO用于大鼠肾脏再灌注损伤模型能缓解肺内氧化应激状态,促进肾功能及肺组织恢复,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创伤,多为脊柱损伤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常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痛苦及生活障碍,给家庭及社会同样带来高额的负担。近年来,脊髓损伤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耗费、高致残率及低龄化的"三高一低"的发病趋势,逐渐成为学术界急需攻克的重大医疗问题。随着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发病机制不同阶段进行阻断的新药研究成为热点,加上干细胞技术及生物工程的发展,均为脊髓损伤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多由高空坠落、车祸、运动冲击等原因引起,是脊柱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至今仍是一个治疗难题。低温疗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治疗手段,以多种机制减少脊髓损伤后有害因素的产生,是一种有效的脊髓保护途径。其在脊髓损伤的研究中表现出很好的效果,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也发现一些低温治疗导致的全身性或某些系统为主的不良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低温治疗用于脊髓损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脊髓损伤可划分为三个病理生理阶段:原发性损伤期、继发性损伤期和慢性损伤期。基因表达的改变在脊髓损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miRNAs可以调控转录后所有基因的表达,所以miRNAs是脊髓损伤中一个很具有研究价值的研究对象。miRNAs是20-25碱基组成的非编码RNA,通过与靶mRNAs 3‘UTR结合下调其表达实现的对mRNA翻译进程的调控。miRNAs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有密切关系。脊髓损伤后miRNAs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和炎性反应通路在炎性应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miRNAs在细胞凋亡中表现出了复杂的功能,其表达的改变可能同时刺激和抑制凋亡;miRNAs可通过增强星形胶质细胞肥大和调节胶质瘢痕的进程;miRNAs的下调可能通过促进轴突靶向作用、神经元存活和轴突生长来促进损伤脊髓部位再生进程。目前脊髓损伤仍是现代医学的难题,对神经系统疾病中miRNAs作用的研究,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也是将来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室重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SD级大鼠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5 mL/d)连续灌胃7d处理,阿托伐他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kg-d)连续灌胃7 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均实行基础的康复训练、清洁间歇导尿及反射性排尿训练,并实行定时定量的饮水计划。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比较患者的膀胱内压力、残余尿量,记录患者的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以及患者的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最大排尿量、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力以及LUTS评分的数据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脊柱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静脉注入舒芬太尼3μg/kg·h镇痛,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1.5μg/kg·h联合1.5μg/kg·h舒芬太尼。分别记录患者术后6 h,12 h,24 h以及48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MAP、HR以及SpO_2等生命指征;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期10 min,20 min,30 min以及60 min的RSAS躁动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监护仪监护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生命指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HR,MAP以及SpO_2等指征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结束手术苏醒期的躁动情况,RSAS躁动评分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30 min之后较对照组相对安静,没有较明显的躁动行为(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Ramsay评分发现实验组患者术后镇静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0-24 h使用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8 h发生恶心呕吐和寒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脊柱手术术后镇痛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镇静状态,降低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