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均实行基础的康复训练、清洁间歇导尿及反射性排尿训练,并实行定时定量的饮水计划。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比较患者的膀胱内压力、残余尿量,记录患者的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以及患者的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最大排尿量、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力以及LUTS评分的数据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CI诱发NB患者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日膀胱内压力、24 h单次排尿量、排尿次数、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膀胱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SCI诱发NB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症状,提高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对女性膀胱活跃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膀胱内P2X3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女性膀胱活跃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托特罗定2 mg,早晚日2次口服;实验组38例,予琥珀酸索利那新5mg,日1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和尿急次数情况,初始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压容量的变化,以及膀胱内P2X3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及最大膀胱压容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尿急次数及排尿次数降低,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压容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2X3受体主要表达于膀胱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染色为棕黄色或金黄色;实验组P2X3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能够缓解女性膀胱活跃症患者临床症状,其治疗机制可能为抑制了P2X3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疗法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共60例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患者被随机分入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行为训练疗法并口服索利那新治疗。治疗组在行为训练疗法于口服索利那新的基础上,同时行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在治疗结束时通过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评价疗效,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患者24h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I-QOL评分、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末4周复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并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获得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证实,在24h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OABSS评分和I-QOL评分方面,各组治疗后有改善,而臭氧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所有治疗后患者逼尿肌不稳定情况均有改善;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变化情况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由患者自主报告,治疗组主要表现为灌注后尿道内及下腹部不适感,多自主恢复,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有效,能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和24小时尿失禁次数,能改善OABSS评分,能改善尿流动力学结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脑桥以上中枢损伤与腰骶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排尿方式、残余尿、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其中,脑桥以上中枢损伤组43例,腰骶段脊髓损伤组3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由尿流率参数和完全膀胱测压参数。结果:两组间的最大尿流率、排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桥上中枢损伤组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腰骶段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腰骶段脊髓损伤组比较,脑桥以上损伤组的膀胱容量明显减少,最大尿流率时的压力、逼尿肌的最大压力及平均压力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的顺应性、逼尿肌稳定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桥以上中枢损伤患者的多数表现为低顺应性膀胱(27/43),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高顺应性膀胱(21/35);脑桥以上损伤组多表现为逼尿肌的过度活动(29/43),而腰骶段脊髓损伤组更多表现为逼尿肌的无反射和弱反射(20/35)。结论:脑桥以上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和膀胱容量的显著降低,以低顺应性膀胱为主;腰骶段脊髓损伤患者的逼尿肌多为无反射和弱反射,以高顺应性膀胱为主。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患者控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2年6月期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RP术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膀胱训练,研究组接受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尿失禁程度、尿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漏尿次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漏尿量、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总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和腹压漏尿点压(VLP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RP术后患者控尿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制定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其中43例患者采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并设为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排尿症状和尿动力学参数变化、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和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平均24 h尿急次数、平均24 h排尿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Qmax)、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压容量(MCB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OABSS评分和IP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是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3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口干症状患者比例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尿源干细胞对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及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60只健康雌性清洁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以及损伤组,每组各20只。其中研究组和损伤组大鼠均建立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研究组在造模成功后予以尿源性干细胞尾静脉注射。28 d后,比较三组大鼠膀胱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膀胱湿质量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收缩时间、排尿量、膀胱峰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收缩时间、排尿量、膀胱峰压均高于损伤组(均P0.05);损伤组膀胱基压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膀胱基压低于损伤组(均P0.05)。损伤组膀胱湿质量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膀胱湿质量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低于损伤组(均P0.05)。损伤组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研究组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损伤组(均P0.05)。结论:尿源干细胞的应用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同时可下调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对老年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患者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托特罗定。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的最大尿流速率、膀胱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单次最大尿量水平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单次最大尿量、最大尿流速率均升高(P0.05),膀胱残余尿量、排尿次数以及P2X3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单次最大尿量、最大尿流速率较高(P0.05),膀胱残余尿量、排尿次数以及P2X3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能够显著提高老年膀胱活动度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P2X3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90例,患者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其中50例行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作为对照组;40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作为观察组。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以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排尿时最大膀胱压、最大尿道压、残留尿量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有所下降,CD8^+水平有所上升(P<0.05),且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有增加(P<0.05),且观察组的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Burch)、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及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O)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疗效及对患者膀胱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022.4收治的101例中老年女性SUI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Burch组(n=30,Burch术治疗)、TVT组(n=31,TVT术治疗)和TVT-O组(n=40,TVT-O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膀胱功能[24h排尿次数、膀胱容量、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及尿道功能指标[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Valsalva漏尿点压(VLPP)]变化。结果:Burch组、TVT组、TVT-O组治愈及改善率分别为83.34%、87.10%、87.50%,13.33%、12.90%、12.50%,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T组、TVT-O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显著短于Burch组(P<0.05),且TVT-O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TVT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24 h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P<0.05),膀胱容量、每次排尿量、FUL、MUCP、VLPP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rch组、TVT组、TVT-O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12.91%、15.00%,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术式治疗中老年女性SUI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及尿道指标,但TVT与TVT-O术患者康复快,TVT-O手术时间最短,TVT并发症低,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Crede手法联合凯格尔运动对产后尿潴留产妇膀胱功能、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尿潴留产妇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凯格尔运动,n=46)和研究组(Crede手法联合凯格尔运动,n=46)。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膀胱功能、盆底肌力、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3.91%)相比,研究组(93.48%)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膀胱初感容积、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0~2级例数低于对照组,3级及其以上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Crede手法联合凯格尔运动应用于产后尿潴留产妇,可促进膀胱功能、盆底肌力恢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术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患者,按其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接受水流声诱导、盆底肌锻炼等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症状积分、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小腹胀痛、倦怠乏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路感染率为6.78%,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肯定,可明显缩短病程,并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he sound of running water (SRW) has been effectively used for toilet training during toddlerhood. However, the effect of SRW on voiding functions in adult males with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 has not been evalua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RW on urination in male patients with LUTS, multiple voiding parameters of uroflowmetry with postvoid residual urine (PVR) wer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f SRW played by a mobile application.MethodsEighteen consecutive male patients with LUTS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between March and April 2014. Uroflowmetry with PVR measured by a bladder scan was randomly performed once weekly for two consecutive weeks with and without SRW in a completely sealed room after pre-checked bladder volume was scanned to be more than 150 cc. SRW was played with river water sounds amongst relaxed melodies from a smartphone mobile application.ResultsThe mean age of enrolled patients and their mean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 were 58.9 ± 7.7 years (range: 46–70) and 13.1 ± 5.9, respectively. All patients had not been prescribed any medications, including alpha-blockers or anti-muscarinic agents, in the last 3 month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ean peak flow rate (PFR) with SRW in comparison to without SRW (15.7 mL/s vs. 12.3 mL/s, respectively, p = 0.0125). However,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other uroflowmetric parameters, including PVR.ConclusionsThe study showed that SRW from a mobile phone application may be helpful in facilitating voiding functions by increasing PFR in male LUT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训练,研究组患者则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对比两组尿潴留发生率以及膀胱功能、免疫功能、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周时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盆底肌综合肌力测定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VS)、最大尿流率(MFR)、最大尿意膀胱容量(MVS)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残余尿量(PVR)均较术后1周时下降,且研究组术后13周时FVS、MFR、MVS高于对照组,PV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发生率4.08%(2/49)低于对照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可减少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膀胱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阴茎夹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予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阴茎夹控制排尿。对比两组术后尿失禁改善情况、排尿改善情况、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变化、压力性尿失禁分度评价及经济费用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20 d、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尿失禁发生率均较干预后10 d下降,观察组干预后10 d、干预后20 d、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90 d每日总尿量较干预前升高,每日总排尿次数、每日总漏尿次数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干预后90 d每日总尿量高于对照组,每日总排尿次数、每日总漏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90d ICI-Q-SF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90d 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茎夹使用费用为(70.26±8.51)元,低于对照组的(388.71±26.4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阴茎夹能够有效改善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症状及生活质量,且有助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