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2(Cyclin B2,CCN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样本,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CNB2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进一步分析CCNB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CNB2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CNB2的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脉管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45例结直肠癌标本中39例表达(+~+++),6例表达(-)。CCNB2蛋白主要表达于结直肠癌细胞质中,少量见于细胞核。结直肠癌组织中CCN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6.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和肿瘤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分期、浸润程度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CCNB2在结直肠癌中呈异常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有望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组织前梯度蛋白2(AGR2)、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CRC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CRC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5 cm),检测并比较不同组织中AGR2、MFAP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AGR2、MFAP2蛋白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RC组织中AGR2、MFAP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及脉管浸润的CRC患者的AGR2、MFAP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脉管浸润的CRC患者(P<0.05)。AGR2、MFAP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经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脉管浸润以及AGR2、MFAP2蛋白阳性表达均是CR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C组织中AGR2、MFAP2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且和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浸润有关,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CR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90核糖体S6激酶4(RSK4)蛋白、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14年1月~2016年5月既往收集的结直肠癌手术后标本70例及同期结直肠癌癌旁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RSK4蛋白、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SK4蛋白、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5.71%,而癌旁组织中RSK4蛋白、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10.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高分化和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RSK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期、低分化结直肠癌(P0.05);Ⅰ期+Ⅱ期、浸润深度(T1、T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低于Ⅲ期、浸润深度(T3、T4)、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RSK4蛋白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二者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并可能作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91H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行CRC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组织标本80例(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lncRNA91H表达,设置干扰序列,噻唑蓝(MTT)测定细胞增殖率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COX分析lncRNA91H和预后关系。结果:癌组织lncRNA91H相对表达量为(1.83±0.14),癌旁组织为(0.36±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91H表达在不同TNM分期、肿瘤转移以及浸润深度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转移、浸润深度、lncRNA91H表达是影响CR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干扰序列作用于lncRNA91H表达后,培养24 h、48 h、96 h时lncRNA91H表达组吸光度(OD)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OD均显著上升(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5.67±1.23)%,转染lncRNA91H细胞凋亡率为(25.37±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91H可以作为CRC患者预后特异指标,并且与TNM分期、肿瘤转移以及浸润深度间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油二酯激酶α(DGK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蛋白激酶C(PK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GKα、PKC和TNFα在48例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和9例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结果 DGKα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有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DGKα阳性表达率(79.2%)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阴性)和癌旁正常组织(33.3%,P0.05);PKC主要分布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结直肠癌组织中PKC阳性表达率(35.4%)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阴性),与癌旁正常组织(20.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在三种组织中均表达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TNFα阳性表达率(95.8%)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55.6%,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87.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DGKα与PKC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7,P0.05),与TNFα的表达没有相关性(r=0.185,P0.05)。结论DGK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瘤性息肉,DGKα可能抑制了PKC的活性,但对TNFα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病理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巨噬细胞加帽蛋白(Cap 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集的91份结直肠癌标本,同时选取癌旁正常组织(5 cm)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p G表达;同时选用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观察组,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序列,观察组转染靶向Cap G序列,采用MTT法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结直肠癌组织Cap G阳性表达率为76.9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癌变部位、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患者Cap G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观察组转染后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55.20±8.42)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穿膜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ap G表达明显升高,表达水平与癌变部位、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同时Cap G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γ-谷胱甘肽环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cyclotransferase,GGCT)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GGC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进一步探究GGCT表达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9例结直肠肿瘤组织和其中能收集到的16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GGCT、Ki-67和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26.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GGCT在CRC和癌旁组织的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4%和75.4%(P=0.792),而在胞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和74.3%(P=0.045);Ki-67在CRC和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和60.5%(P=0.040);cyclin D1在CRC和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2%和12.0%(P=0.030)。GGCT在细胞核中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负相关,GGCT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与Ki-67、cyclin D1呈负相关。CRC患者中GGCT核阴性表达组生存期低于阳性表达组。结论 GGCT在CRC和癌旁正常组织细胞中的定位存在差异,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细胞核上。GGCT在CRC胞核中低表达,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GGCT在CRC细胞中的定位不同,发挥功能不同,胞核上GGCT表达的降低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加有关,与CRC患者生存预后有关,参与了CR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lluoproteinases7,MMP-7)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方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MP-7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MMP-7蛋白在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00%(77/100)和13.33%(8/60),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蛋白在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0%(65/lOO)和15.00%(9/60),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7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此外,MMP-7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也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MMP-7与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0.097,P〉O.05)。结论MMP-7和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相关,检测癌组织中MMP-7和Survivin的表达有助于为结直肠癌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Rab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5(RABEX-5)、人源长寿保障基因2(LASS2)、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RABEX-5、LASS2、HOXB7表达,分析RABEX-5、LASS2、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ABEX-5、LASS2、HOXB7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RABEX-5、HOXB7表达阳性率上调,而LASS2阳性率下降(P<0.05)。LASS2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RABEX-5、HOXB7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ABEX-5、HOXB7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低于RABEX-5、HOXB7表达阴性患者,而LASS2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LASS2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RABEX-5阳性表达、LASS2阴性表达和HOXB7阳性表达(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BEX-5、HOXB7阳性率升高,而LASS2阳性率下降,且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ABEX-5、LASS2、HOXB7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P5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经纳入排除标准后,94例癌组织标本纳入本研究并作为研究组,并从中抽取35例手术标本切缘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测定Ezrin和P53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zrin、p53蛋白在研究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13%、56.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x~2=25.731、33.496,P0.05)。高、中分化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99%、51.81%,明显低于低、未分化患者的90.91%、90.91%(x~2=7.508,P0.05;x~2=4.401,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05%、68.8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6.06%、33.33%(x~2=43.245,P0.05;x~2=15.846,P0.05);浸润深度T3、T4患者的Ezrin表达阳性率55.81%明显高于浸润深度T1、T2患者的12.50%(x~2=5.503,P0.05);TNM分期Ⅲ、Ⅳ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24%、74.51%,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患者的9.30%、34.88%,(x~2=5.522,P0.05;x~2=5.036,P0.05)。49例Ezrin表达阳性患者中,p53表达阳性有11例,而56例Ezrin表达阴性患者中,p53表达阴性14例,Ezrin表达与p53表达无相关性(r=0.209,P0.05)。结论:Ezrin和P53蛋白均与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Ⅲ型纤维连接蛋白4(LRFN4)、高迁移率族蛋白B2(HMGB2)、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MAGE-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情况。分析LRFN4、HMGB2、MAGE-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LRFN4、HMGB2、MAGE-A9表达对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阳性率上调(P<0.05)。LRFN4、HMGB2、MAGE-A9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RFN4、HMGB2、MAGE-A9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低于LRFN4、HMGB2、MAGE-A9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LRFN4、HMGB2、MAGE-A9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LRFN4、HMGB2、MAGE-A9表达阳性率上调,并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和患者的预后有关,检测LRFN4、HMGB2、MAGE-A9表达情况有助于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究膀胱癌组织钙调蛋白结合蛋白(CALD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11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CALD1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ALD1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分析CALD1 mRNA相对表达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ALD1 mRNA在膀胱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ALD1mRNA相对表达量与膀胱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11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5年,4例失访,107例患者获得随访,CALD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34%(34/47)、50.00%(30/60)(P<0.05),CALD1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组织低分化程度、TNM高分期、淋巴结转移、CALD1mRNA高表达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ALD1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ALD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配对相关同源框蛋白1(PRRX1)、血管抑制蛋白1(VASH-1)与微血管密度(MVD)、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56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RRX1、VASH-1的阳性表达率,并进行MVD计数。比较PRRX1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VASH-1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MVD计数。分析PRRX1、VASH-1与NSCLC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RRX1、VASH-1阳性/阴性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患者癌组织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与PRRX1阴性NSCLC患者相比,PRRX1阳性NSCLC患者癌组织MVD降低,与VASH-1阴性NSCLC患者相比,VASH-1阳性NSCLC患者癌组织MVD升高(P<0.05)。与TNM I~II期、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癌组织相比,TNM Ⅲ A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PRRX1阳性组3年总体生存率(OS)、3年无病生存率(DFS)高于PRRX1阴性组(P<0.05),VASH-1阴性组3年OS、3年DFS高于VASH-1阳性组(P<0.05)。结论: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微小核糖核酸(miRNA)-1179、miR-1182表达与缺口(Notch)信号通路、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8例NSCLC患者,收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1179、miR-1182和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分析miR-1179、miR-1182表达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NSCLC组织中miR-1179、miR-1182表达均值分为高、低表达组,采用K-M法绘制不同miR-1179、miR-1182表达NSCLC患者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NSCLC组织中miR-1179、miR-1182表达降低,Notch受体1(Notch1) 信使核糖核酸(mRNA)、Notch2 mRNA、Notch3 mRNA、Notch4 mRNA表达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组织中miR-1179、miR-1182表达与Notch1 mRNA、Notch2 mRNA、Notch3 mRNA、Notch4 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miR-1179、miR-1182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18例NSCLC患者随访3年,失访5例,3年总生存率为55.75%。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1179、miR-1182高表达组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为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179、miR-1182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NSCLC组织中miR-1179、miR-1182低表达,与Notch信号通路、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miR-1179、miR-1182表达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氨基酸转运载体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olute Carrier Family 1 Member 5, SLC1A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进展期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90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LC1A5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通过基因数据库分析SLC1A5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SLC1A5表达明显上调(P0.0001)。数据库研究也显示SLC1A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GSE 65801,P=0.0046;GSE 63809,P0.0001;GSE 27342,P=0.0147)。胃癌组织中SLC1A5高表达与肿瘤大小(P0.05)、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TNM分期(P0.05)和Ki-67(P0.01)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SLC1A5表达强度与患者预后相关,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总体生存率,P=0.0131;无复发生存率,P=0.0293)。数据库分析也显示SLC1A5高表达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总体生存期(GSE 14210,P=0.011;GSE 22377,P=0.0015)和无进展生存期(GSE 14210,P=0.0095;GSE 22377,P=0.0012)。结论:SLC1A5蛋白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且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SLC1A5高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在本院外科手术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采用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COX-2 mRNA与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和5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0.0%和16.7%(P0.05)。随着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直肠癌组织的COX-2 mRNA、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直肠癌组织的COX-2 mRNA、蛋白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与淋巴结转移都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与淋巴结转移都是影响COX-2蛋白表达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COX-2的mRNA与蛋白都呈现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胞质分裂作用因子10(Dock10)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肺癌预后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98例,检测其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ock10的表达情况。分析Dock1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Dock10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Dock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平均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Dock10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Dock10表达均为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ock10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894、1.877 ng/mL,具有一定诊断价值。Dock10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Dock10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Dock10对肺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腺瘤患者及健康体检志愿者的血清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检测血清GDF-15、G-CSF;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G-CSF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GDF-15、G-CSF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DF-15、G-CSF水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G-CSF水平高于结直肠腺瘤患者及健康体检志愿者(均P<0.05);血清GDF-15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均P<0.05);血清G-CSF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均P<0.05);Kaplan 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血清GDF-15低表达、G-CSF低表达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分别高于血清GDF-15高表达、G-CSF高表达患者(均P<0.05);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GDF-15、G-CSF有较好的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血清GDF-15、G-CSF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76、0.863。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G-CSF水平升高,且均与患者病情恶性进展、不良预后相关;血清GDF-15、G-CSF是诊断结直肠癌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