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旗舰物种的象征意义体现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强地区文化认同。探讨旗舰物种文化服务的供需空间关系对特殊生态系统保护、文化景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熊猫为对象,选取大熊猫的网络关注度和企业使用量(命名或作为标识)作为测度其文化服务潜在需求和已实现需求的代用指标,识别并分析了大熊猫文化服务的供给区和需求区及其分布特征;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文化服务流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大熊猫文化服务供给区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集中仅占全国面积的0.3%,四川为主要供给区,受种群数量和交通可达性限制,供给区的供给能力较低;大熊猫文化服务需求区及服务流路径均具空间异质性,分布在四川以东地区,潜在服务流路径比已实现服务流路径多,公众对大熊猫的网络关注多于使用标识;大熊猫文化服务供需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匹配,主要受人口分布与迁移、经济发展和政策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辖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促进动物多样性管理,于2021年5月、7月和10月开展了调查工作。将调查区划分为5 km×5 km调查样区,每个样区设置调查样线1~3条,样线长500 m~2 km。主要沿溪沟、河流、林地、草地、公路等生境设置,涵盖所有生境类型。调查获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37号,经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鉴定37种,并结合文献资料记载14种,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1种。其中,两栖动物15种,隶属2目8科13属;爬行动物36种,隶属2目6科22属,分别占陕西省两栖爬行动总数的53.6%和63.2%。与合并前的长青、皇冠山、桑园三个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5种。保护区内东洋界物种具明显优势,占63%,广布种占25%,古北界物种占12%;我国特有种26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等级的有14种。结果显示,长青管理分局辖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本次调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辖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概况,为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决定了大熊猫种群繁衍和延续,定量评估其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国家大熊猫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本文以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大熊猫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分析了公园建立前(2015年)后(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的时空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自然及社会驱动因子对公园生态环境状况的贡献。结果发现:(1)公园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和“良”的等级比例较高(~70%),且多分布于核心保护区,表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2)与2015年相比,2021年“优”、“差”等级的RSEI比例均有所降低,主要转移为“良”、“中”等级。区域生态状况整体变化不大,但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海拔较高的西北区域及人类干扰较多的一般控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波动较大。(3)自然因素是导致本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为人为因素。各自然因子的贡献大小排序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0.87)>...  相似文献   

4.
理清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关系与分布格局是加强空间管控、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内的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基于ArcGIS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可视化表达等功能,结合韦恩(Venn)图在空间层面上量化分析了公园范围内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保护情景下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含有6类自然保护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5.13%,其中40.68%为交叉重叠区域。(2)各类自然保护地皆存在大面积的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2.53%,其中45.89%为交叉重叠区域;其他类自然保护地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60.87%,其中66.48%为交叉重叠区域。(3)猫点密度与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程度呈现逆向增长趋势,区域的重叠水平越高,猫点密度越低。(4)自然保护地整体非重叠区的猫点密度高于重叠区。自然保护区是整体猫点密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其非重叠区密度明显高于重叠区;森林公园非重叠区与水利风景区重叠区呈现较高的猫点密度。(5)与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102°19′~102°55′E,29°28′~29°56′N)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动植物资源丰富。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情况,于2021年5月、7月和9月在区内设置6个研究点,在其中布设33条有效样线,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和海拔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并通过访问调查与文献查阅方法对实地调查结果进行补充。结果表明,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现有两栖爬行动物4目18科67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9科31种,爬行动物2目9科36种。东洋界物种占绝对优势,其中,两栖动物除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以外全为东洋界物种,爬行动物中东洋界物种有26种,广布种仅有9种。6个研究点的Shanoon-Win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高到低排序为,新庙、泡草湾、泥巴山、云雾山、大石坝、安靖。对区域内两栖动物的栖息地类型进行比较发现,陆栖-山区高原型生境中生活的两栖动物种类最多。两栖动物的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爬行动物由于所发现的数量有限,并未发现明显的海拔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建立并主导管理的、旨在保护为人类提供福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学界已对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与利用等开展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是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福祉的重要基础,分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态势可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建立和管理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在土地利用下的响应及机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价值的量化评估、服务权衡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兼具综合性、复杂性和异质性等特点,提出该研究领域需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同时紧密结合社科类研究,尤其重视机器学习和空间工具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方法与模型研究中的应用。未来应当在加强研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驱动机制的同时,注重优化系统模型,聚焦大尺度、综合性研究,并持续关注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家公园可促进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而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多样性以及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IBI)、三级法评估框架(Three Level Approach, TLA)和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框架(Ecosystem Integ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 EIAF)三种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方法, 其中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基于高强度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 虽然花费大、耗时长以及生物鉴定专业性要求较高, 但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三级法评估框架分为三个级别, 即远程型评价(Remote Assessment)、快速型评价(Rapid Assessment)和密集型评价(Intensive Assessment), 在评价独立且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完整性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框架吸取了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和三级法评估框架的优点, 扩充了评价体系的指标, 优化了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计分统计方法, 是目前最为成熟的评价方法之一。同时,本文也探讨了目前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评价指标不全、评价形式单一和评价方法主观性较强等。作者指出,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研究需要注重自然-经济-社会的结合与统一, 加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挖掘外来入侵物种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继续寻找能够反映生态系统完整性状态和变化趋势的新的指示物种, 进而制定统一标准的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经验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晟  冯杰  李彬彬  吕植 《生物多样性》2021,29(3):307-264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于2016年8月由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人民政府联合上报《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7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8年10月2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2018年11月,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相继挂牌;2020年3月17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20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在试点过程中,初步建立起由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省管理局、管理分局、管护站(管护总站)构成的实际管理体系,其中省管理局3个、管理分局14个。  相似文献   

9.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最具代表性、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态产品丰富,在开展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研究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指南》框架,构建符合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色的GEP核算体系,对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进行核算。结果表明: 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为2045.13亿元,单位面积GEP为0.46亿元·km-2。其中,物质产品价值为48.50亿元,占国家公园GEP总量的2.4%;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为1688.91亿元,占82.6%;文化服务价值为307.72亿元,占15.0%。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来看,以山地雨林、低地雨林、落叶季雨林、热带云雾林等为代表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价值量远高于人工林及其他生态系统,表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此外,本研究还基于国家公园GEP核算结果,提出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实现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面向管理目标的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具有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管理目标,这些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监测数据和信息的支持。对国家公园开展生态监测有助于了解国家公园内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并揭示管理活动的影响,从而为管理决策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用信息。为推动我国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体系的建立,提出了面向管理目标的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构建方法。该方法由确定国家公园生态监测目标、识别国家公园管理目标、识别国家公园关键生态过程、确定需要监测的生态过程并制定初始监测指标清单、确定最终监测指标清单5个部分组成。该方法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进行了应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管理目标包括生态系统保育、维持江河径流量持续稳定等13项,在区域、景观、生态系统和种群尺度上共识别出16个关键生态过程。通过匹配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关键生态过程与管理目标,构建了一个由两级共93个指标组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1日至4月27日和2009年3月3日至5月1日,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对处于繁殖期内的4只雄性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qinlingensis)精液进行了细管冻精实验。比较组成不同的4种稀释液:葡萄糖-果糖-柠檬酸三钠-卵黄-甘油-双抗(稀释液1)、葡萄糖-蔗糖-柠檬酸三钠-卵黄-甘油-双抗(稀释液2)、葡萄糖-柠檬酸三钠-卵黄-甘油-双抗(稀释液3)和美国进口的TEST(加入3.5%甘油),以及直接降温平衡法(方法 1)与逐级降温平衡法(方法 2)2种冷冻保存操作方法,对秦岭大熊猫精液进行细管冷冻保存后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液1的精子活力为46.25%±11.67%,顶体完整率为80.75%±7.89%,TEST的精子活力为48.75%±8.54%,顶体完整率为84.50%±7.59%,两者的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都明显高于稀释液2(P﹤0.01)和稀释液3(P﹤0.01);采用方法 1冷冻保存秦岭大熊猫精液,解冻后精子的活力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45.67%±10.54%和81.37%±8.42%,都显著高于方法 2(P﹤0.01);方法 1解冻后畸形率为23.50%±3.51%,明显低于方法 2(P﹤0.01)。经比较确定,方法 1(用稀释液1)是一种较好的细管冷冻保存秦岭大熊猫精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价值及其辐射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湿地价值量并分析价值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区域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青海西宁湟水湿地公园为研究区,构建一套适合高原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采用功能价值法和断裂点模型法,分析公园的湿地价值及其辐射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 2020年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15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6.18亿元,四大服务价值量按照价值高低排序依次为文化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供给服务;(2) 5个评价区中,湟水主河道的价值最高,其次为北川湿地和海湖湿地,最后是火烧沟公园和宁湖湿地;(3) 5大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辐射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宁湖湿地>北川湿地>湟水主河道>海湖湿地>火烧沟公园;对湿地服务辐射范围叠加处理后,形成1个核心区和5个次核心区域;(4)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溢出情况,湟水主河道的生态系统服务向周边湿地公园溢出,其他四个湿地区之间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相互溢出和叠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曾瑜皙  钟林生  虞虎  周彬 《生态学报》2022,42(14):5653-5664
已有研究主要从规模角度分析生态系统游憩服务,较少分析其结构。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旅游体验理论,基于旅游者的生态体验提出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维度的理论模型,并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搜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验证假设。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包括美感体验、游憩机会与适宜环境3个功能维度,其形成受到地形、地表覆被、独特景观、景观格局、植被、保护地空间类型、天气与海拔等要素的影响。在不同区域,由于生态要素条件、旅游者对生态要素与各功能维度的感知和态度存在区别,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结构呈现出功能和结构差异性。研究解析了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功能维度,深化了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研究,有助于完善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理论,优化生态要素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与韩国智异山国家公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7年智异山被认定为韩国首个国家公园以来,韩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历经50余年。这期间韩国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十分值得我国借鉴。选取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和韩国首个国家公园——智异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并运用基于最优实践的国家公园管理能力评价方法对二者的管理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管理能力综合得分低于智异山国家公园,在体制建设、保障机制、资源环境管理、社区管理和科普教育五个方面均与智异山国家公园存在一定差距;智异山国家公园在资源本底调查、法制建设、多方参与、环境教育和游憩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十分突出,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借鉴;三江源国家公园在生态补偿和制度约束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在自然资源权属、资源本底调查、社区组织建设和游憩管理方面则亟待提升。在此基础上,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出了强化科研支撑、健全多方参与制度、推进全民福利共享三项建议,针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出了制定《国家公园法》、设置自然保护地顶层规划两项建议,以期促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能力提升、推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黄河  张志和  侯蓉 《动物学杂志》2012,47(6):156-163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数量少,传统取样法难以实施,样品的缺乏给大熊猫研究带来很大困难。而采集大熊猫粪样对大熊猫自身无损伤,粪样易获得和保存。本文总结了应用粪样进行的大熊猫食性与消化吸收、种群与个体识别、类固醇激素、寄生虫与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大熊猫粪样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考察因子、研究方法,概括了大熊猫对对觅食条件、隐蔽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选择机制,并探讨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大熊猫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作者认为,野外调查误差大、研究尺度单一等是目前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资源选择函数法、DNA指纹技术、无线电遥测、红外线自动感应照相系统、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和冷冻保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建系过程和冷冻保存。在研究中,采用200IU/ml的胶原蛋白酶Ⅰ酶在4℃下解离皮肤组织。在DME/Ham’sF12和M199两种培养液中添加100Iu,ml青链霉素、5pg,ml两性霉素B、5pg/ml M-Plasmocin^TM、2mmol/L L-Glu、10μg/ml的胰岛素、40ng/ml EGF和20%(原代)或10%(传代)FBS组成培养液,分别用于细胞的贴壁培养和植块培养,均获得培养成功。用PBS添加0.4%BSA、0.1mol/L蔗糖和10%DMSO组成的冷冻保存液对细胞进行冷冻保存,解冻后获得93.258%的活率,解冻细胞再次培养能正常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系和冷冻保存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赵志国  杨立  王青  魏伯阳 《生态学报》2021,41(21):8456-8463
量化评价管理绩效能为湿地公园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选取山东省68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角度出发,选择植被覆盖率、废水排放量等8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结合相关数据,基于熵理论定量评价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管理绩效。结果表明,(1)山东省整体总熵流为负(-0.3018),其中41个湿地公园为负熵流,系统趋于稳定,管理绩效提升;(2)正熵流主要来自废水排放量(0.0854±0.0434),负熵流则主要来自环保投入(-0.0802±0.0392);(3)国民生产总值和熵流呈现负相关关系,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均和熵流呈现正相关关系。综合经济发展和熵流评价结果,2个市的湿地公园面临高管理风险,其中菏泽市需要引起注意;山东省近海和海岸湿地的管理绩效较低,且面临高管理风险,应当优先制定、开展保护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