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采用标志放流回捕方法评估了人工繁育鳜放流规格对其成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2年5—6月选取3种不同大小规格的人工繁育鳜鱼苗各800尾, 中等规格鳜苗种和大规格鳜苗种分别采用剪尾鳍和编码金属标标记后放入试验湖泊小赛湖, 2012年12月试验湖泊逐渐降低水位, 回捕收集放流鳜并鉴定身份。结果显示3种规格放流鳜的总成活率为40.5%, 其中大规格放流鳜的成活率为63%, 明显高于中规格放流鳜(39.1%)和小规格放流鳜(19.5%)。放流鳜的终末体长和体重均随放流规格的增加而增加, 且3种规格放流鳜的终末体长和体重均呈现显著差异。放流鳜的产量和净收益在大规格处理组最大, 在小规格处理组最小。结果表明鳜放流规格对鳜放流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 建议长江中游湖泊鳜的最佳放流规格应不小于50 mm。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饲喂鲜活饵料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人工饲料对鳜(Siniperca chuatsi)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脂肪酸组成和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摄食人工饲料组鳜肌肉蛋白质水平与鲜活饵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较高(P<0.05)。在两种饲喂模式下鳜肌肉中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化学评分(CS)和F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Met+Cys),该结果可为鳜人工饲料配方优化提供指导。人工饲料组鳜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极显著高(P<0.01),其中C20﹕5(EPA)和C22﹕6(DHA)含量极显著高于鲜活饵料组,表明人工饲料可通过营养素的均衡配比以提供更优质的脂肪酸营养。人工饲料组鳜肌肉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及回复性均极显著高于鲜活饵料组(P<0.01),而黏性极显著低于鲜活饵料组(P<0.01),表明人工饲料饲喂提升了鳜的肌肉质构特性。综上所述,相比于鲜活饵料组,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3.
6种中国特有闭壳龟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婷 《四川动物》2007,26(2):448-451
2003年1月~2006年6月期间,调查了6种中国特有闭壳龟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状况。结果显示,三线闭壳龟(含越南三线闭壳龟和中国三线闭壳龟)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数量最多,种龟8000~10000,其中30%~40%是中国三线闭壳龟;金头闭壳龟134只,潘氏闭壳龟49只;百色闭壳龟39~44只,周氏闭壳龟29只;云南闭壳龟最少,仅2只。6种中国特有闭壳龟中,除中国三线闭壳龟外,其他种类人工驯养繁育种群数量均不超过50~150只;没有形成稳定的人工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4.
人工繁育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手段,但是也会改变物种的表型。为了探究人工繁育对于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形态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人工繁育鳄蜥与野外鳄蜥新生幼体及亚成体形态特征与细菌感染率。结果发现,人工繁育鳄蜥与野外鳄蜥的新生幼体体型无显著差异,而人工繁育鳄蜥亚成体体型显著大于野外鳄蜥;两个年龄段的人工繁育鳄蜥断尾率均显著低于野外鳄蜥;人工繁育鳄蜥亚成体细菌感染率最高,但是各年龄组种群间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人工环境促进了鳄蜥的生长,减少了鳄蜥被捕食的风险,但有增加鳄蜥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在鳄蜥的饲养管理中需要加强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5.
乡土树种茶梨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对人工繁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中国南方优良的乡土树种茶梨(Anneslea fragrans)种子在假种皮有无、不同脱水水平、PEG渗透胁迫和不同温度、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假种皮的存在抑制了茶梨种子的正常萌发;新鲜种子含水量较高(65.6%),脱水对于种子萌发特征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在干燥剂硅胶中脱水时间的增加,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持续降低,在经过48 h的持续脱水后种子完全丧失萌发能力,表明茶梨种子属于顽拗性种子;种子萌发对PEG渗透胁迫较敏感,其萌发率和发芽势随着PEG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茶梨种子萌发对光照并不敏感,其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0℃~25℃,高温会抑制种子萌发.基于种子萌发对不同生态因子的响应,提出了该物种人工繁育的合理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ive species Anneslea fra-grans in Southern China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ril removal, dehydration, PEG osmotic stress, and different light and temperature. Aril removal benefited the seed germination of A. fragrans. Fresh-harvested seeds had higher moisture content (65.6%), and dehydration g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germination. The germina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hydration dura-tion, and the seed viability was completely lost after 48 h continuous dehydration. Soaking in 5% -30% PEG solution for 24 h decreased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significantly, indicating that A. fragrans seed germination was sensitive to osmotic stress. Light had little effects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range for the seed germination was 20 ℃~25℃, while high temperature inhibited the seed germination. Based on the responses of the seed germination to the test factors, 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on th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A. fragrans.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人工植被建立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的降水特性、沙地的水分状况、人工乔木、灌木、半灌木植被在沙地上的兴衰变化以及各人工植被类型的功能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该地区人工植被建立的模式.该模式包括人工植被的组成成分、结构、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配置形式及不同类型人工植被的建立顺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我国林业大省,是林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黑龙江林业部门应用人工针阔混交林技术,干预林业资源的繁育和利用,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措施和办法,是林业部门和技术人员应牢固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技巧。本文在说明人工针阔混交林适生条件的前提下,提供了黑龙江省林业部门营造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技术标准,提出了黑龙江省范围内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模式,为人工针阔混交林营造和培育工作起到技术参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是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长尾雉属Syrmaticus珍稀鸟类。为了解笼养白颈长尾雉夏秋季行为节律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016年6月和10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笼养的6只白颈长尾雉行为节律进行观测。将白颈长尾雉的行为分为取食、运动、警戒、静止、清理共5类, 包含16种具体行为, 对每一种行为进行描述, 初步建立白颈长尾雉行为谱。统计各时间段白颈长尾雉行为种数, 研究发现白颈长尾雉夏季的行为种类较多且更活跃。游走、站立、休憩、摄食、觅食、理羽和张望等行为在各个时间段有发生。运动和静止行为是人工饲养白颈长尾雉主要行为类型。夏季的警觉行为相较秋季发生频率更高。建议笼养条件下在繁殖期间对雄鸟进行分栏管理, 避免雄鸟求偶炫耀争夺配偶打斗受伤, 同时雌雄搭配多应以1雄2雌或者1雄3雌搭配为佳; 警觉行为在秋季发生的频率较低, 秋季白颈长尾雉受威胁情况不多, 且不存在求偶、孵卵、育雏等繁殖期行为, 只需要保证自身安全即可, 非繁殖期共笼饲养是可行的, 只需保持合理的密度即可。初步掌握白颈长尾雉夏秋季节的行为习性, 时间规律和活动节律, 能为笼养白颈长尾雉饲养、野外放归、保护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散放麋鹿的警戒行为模式、警戒距离及其季节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戒行为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风险或潜在风险的一种行为反应(Li ma and Zollner,1996;Treves,2000)。近年来关于警戒行为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内容涉及了警戒行为模式、警戒行为与反捕食策略的关系和群体警戒等诸多方面(Li maand Zollner,1996;Beauchamp,2001;Hass andValenzuela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安吉选择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人工纯林,分别进行暂不采伐直至10年后统一伐除受害木的集中干扰、采伐受害松木的适度干扰、采伐受害松木与周边松木及生长势弱松木的强度干扰,探讨不同干扰模式使受害马尾松林恢复健康的可能性.16年后的试验结果表明: 3种模式下受害林分马尾松的重要值为集中干扰>适度干扰>强度干扰,阔叶树的重要值则正好相反;与集中干扰相比,适度和强度干扰后的马尾松、阔叶树的平均胸径分别提高1.2、1.7倍和1.3、1.9倍,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1.5、2.0倍和1.2、1.8倍,林分每公顷蓄积量分别是集中干扰样地的5.2和3.8倍;适度和强度干扰的各径阶株数均远高于集中干扰样地,胸径结构近似于反J型曲线,也形成了复层林,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集中干扰样地,林木个体差异及林分复杂性指数均表现为适度干扰>强度干扰>集中干扰.适度和强度干扰下单层马尾松同龄纯林均演替为复层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3种模式均是正向阔叶化演替,演替速度为强度干扰>适度干扰>集中干扰.表明适度干扰更有利于病害马尾松林分恢复,间伐马尾松纯林能加快阔叶混交化进程以抵御松材线虫病的入侵.  相似文献   

11.
为通过建立雌核发育纯系以实现快速优化种质资源, 文章以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 探索出了一套静水压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 将装有翘嘴鳜精子的培养皿置于摇床缓慢摇动, 在两只15 w的紫外灯管(培养皿与紫外灯管的垂直距离约17 cm)下照射18min, 然后与雌鱼卵子受精5min, 63 MPa静水压处理2min, 最后常规孵化。HRM分型技术检测其雌核发育群体的雌性率为100%。该方法简单快捷, 诱导孵化率(受精后72h的存活率)为7.56%, 比已有的冷休克诱导翘嘴鳜雌核发育的方法约提高3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用于翘嘴鳜雌核发育品系的快速扩群, 也可用于翘嘴鳜抗逆相关品系的种质资源创制。  相似文献   

12.
圈养马麝夏秋冬活动格局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间,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麝场对46只圈养马麝进行扫描取样观察,记录其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和静卧4种行为,并对各行为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圈养马麝的活动有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夏季活动型属于晨昏型偏夜型,秋季偏向昼夜型,冬季也属昼夜型但趋于白昼活动;除季节间分布不一的晨昏活动高峰期外,3个季节均有相对恒定的午夜(22:00-01:30)活动高峰;气温是影响圈养马麝活动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春季和夏初黄羊的集群行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中信  关东明 《兽类学报》1996,16(3):176-181
本文对春季和夏初在野外观察到的637群黄羊(Procapragutturosa)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春季和夏初各种类型黄羊群平均大小及其方差,并对黄羊群的平均大小、所占比例及其稳定性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初羊群的平均大小存在着显著差异(F=3.09>F0.05),春季羊群(2~412只)较夏初羊群(2~103只)变动范围要大。春季羊群主要是混合群(63.14%),夏初羊群主要是雌性群(60.73%)。在春季和夏初两个季节,雄性群比例皆最低,分别为7.45%和7.59%。较大的集群往往是混合群,春季平均大小为38.95只,夏初为29.13只。而雄性群和雌性群集群规模皆较小。在春季,雌性群平均大小为11.35只,雄性群平均大小为8.84只。在夏初,雌性群平均大小为4.88只,雄性群平均大小为9.63只。混合群的社群组织最为松散,处于不稳定状态,雄性群最为稳定,羊群波动最小。产仔期、食物丰富度及羊群类型是影响黄羊春季和夏初集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过比较鳜(Siniperca chuatsi)对不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差异,探究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分子机制。按照1670 mg/kg剂量对鳜灌喂葡萄糖和糊精后,分别在0、1h、2h、3h、4h、8h、12h和24h收集水样、血浆、肝脏和肌肉,检测尿糖、血糖、血甘油三酯、血胰岛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及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显示:(1)灌喂后1—12h内,两组鳜相比,葡萄糖组尿糖显著高于糊精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2)两组鳜甘油三酯含量在2h时达到最大值,糊精组甘油三酯含量在4h时显著高于葡萄糖组,糊精组肝糖原含量在1h时显著高于葡萄糖组,且糊精组肌糖原含量在24h内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3)灌喂后1h,灌喂糊精组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K)、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 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Ⅰ型(Acetyl-CoA Carboxylase TypeⅠ, ACC1)、柠檬酸合成酶(Citroyl Synthetase, C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葡萄糖组,而在灌喂后8h,糊精组糖原合酶(Gly...  相似文献   

15.
锦绣龙虾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是世界名贵的经济虾类, 也是我国捕捞和养殖的大型虾类, 但资源匮乏,育苗还没有取得成功, 因此, 需要开展人工繁殖研究以保护和增殖资源。实验用人工养殖26 月龄的锦绣龙虾进行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研究, 结果表明, 锦绣龙虾在5 个月内繁殖2 次。切除锦绣龙虾单侧眼柄能加速其性腺发育, 在第一和第二次繁殖中, 切除眼柄的雌龙虾比对照组的卵巢成熟时间分别缩短17.7d 和11.3d。锦绣龙虾在交配后1—10d 内产卵。锦绣龙虾切除眼柄与否对怀卵量没有显著影响。第一、二次繁殖平均产卵量分别为40.34×104 粒和32.97×104 粒, 平均孵化率分别为77.29%和77.72%, 孵化出叶状幼体平均数量分别为31.38×104/尾和25.62×104/尾。锦绣龙虾的胚胎发育分为11 个时期: 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七对附肢期、九对附肢期、十一对附肢期、复眼色素形成期、准备孵化期和孵化期。在水温29.2℃, 盐度30, 受精卵经22—23d 孵化出叶状幼体。    相似文献   

16.
紫貂春季和夏季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洪海  马建章 《动物学报》2000,46(4):399-406
1994~1996年,在大兴安岭满归林业局北岸林场的阿巴河流域原始林中,采用无线电跟踪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对紫貂春季和夏季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紫貂对盖度为6%~75%的林地选择性强,而对5%以下和76%以上地区选择性较弱;栖息地优势树种为兴安落叶松;(2)主要喜欢中、下坡位;(3)对小树密度、大树密度、乔木胸径(diameter of breast height,DBH)、  相似文献   

17.
罗汉果种子繁殖及其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锋  蒋汉明  江新能   《广西植物》1990,10(3):261-267
本文报道罗汉果种子繁殖及其栽培研究的结果,为罗汉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生苗栽培,提供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浙江沿岸产卵场春、夏季鱼类资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4月(春季)和7月(夏季)在浙江沿岸产卵场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 采用多重比较(LSD)和分类回归树(CART)方法研究了浙江沿岸产卵场春、夏季群落多样性和鱼类资源的变化, 以及多样性与诸多环境因子(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 结果表明: (1)该水域春季共捕获鱼类92种, 隶属17目50科77属, 夏季捕获鱼类114种, 隶属16目59科92属; (2)春季全区生物量平均为434.40 kg/km2, 中部和南部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05), 全区尾数密度平均为58.42千尾/km2, 不同区域差异不显著; 夏季全区生物量平均为1532.73 kg/km2, 北部生物量与中部差异极显著(P=0.000), 与南部差异显著(P=0.017), 全区尾数密度平均为205.50千尾/km2, 北部尾数密度与南部差异显著(P=0.034), 其他区域间差异不显著; (3)春季H′平均值为1.52, D平均值为2.18, 北部和南部D差异显著(P=0.048), 其他区域间H′和D差异均不显著; 夏季H′平均值为1.34, D平均值为1.81, 中部和北部H′差异极显著(P=0.000), 和南部差异接近极显著(P=0.01), 北部和中部D差异显著(P=0.039), 其他区域间差异不显著; (4)CART分析表明, 影响春季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因素有水深、浊度和溶氧; 秋季多样性水平主要受的水深、桡足类、温度和浊度的影响; (5)从空间和时间上与其他水域的多样性水平相比较得出, 在空间上, 纬度与H′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但当纬度跨度比较大时, 低纬度水域的H′值明显高于高纬度水域的H′值; 在时间上, 多样性水平较2008年明显升高, 但与2011年的调查结果相近, 表明产卵场(南部)近几年渔业生态环境处于相对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