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熙琳  梁辉  陆英  黄耀  陈永刚 《生物磁学》2014,(8):1446-144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59例,根据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25例,Ⅳ级15例;另选心功能正常的老年人36例。所有入选者予以血清BNP、TNF-α测定,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随心功能分级加重而增加。血TNF-α水平与BNP呈正相关(r=0.57,P〈0.05)。CHF患者中血清TNF-α和BNP水平与LVEF比较均呈负相关(F-0.48,r=-0.64,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TNF-α显著升高,并与BNP及LVEF关系密切,是反应CHF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糖类抗原125(CA125)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状况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Ⅰ/Ⅱ级51例、NYHAⅢ级39例、NYHAⅣ级3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NP、CA125和TH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BNP、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BNP、CA125水平随NYHA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P0.05)。NYHAⅢ级、NYHAⅣ级患者的血清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T3水平随NYHA分级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清BNP、CA125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而与LVEDD呈正相关(P0.05);血清T3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P0.05),与LVEDD呈负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BNP、CA125及T3水平均与心功能存在密切联系,三者联合检测对CHF的临床诊断与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II级)20例、B组(III级)38例、C组(IV级)3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脑力钠肽(BNP)以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析血浆BNP与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以及比较血浆BNP和LVEF在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程度中的能力。结果:C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而B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测发现,C组患者的LA显著高于A组(P0.05),而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关系,但与LVEDD、LVESD、LVEF、LA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血浆BNP对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呈现出较强的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02,P0.001)。血浆BNP=523.5 pg/mL为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最佳值。LVEF对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无明显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392,P=0.276)。结论:血浆BNP浓度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筛查以及心功能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肿瘤坏死因子琢(TNF-α)以及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 择老年CHF患者59 例,根据心功能分级,Ⅱ级19 例,Ⅲ级25 例,Ⅳ级15 例;另选心功能正常的老年人36例。所有入选者予以血 清BNP、TNF-α测定,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 心功能Ⅲ、Ⅳ级患者TNα-琢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随心功能分级加 重而增加。血TNF-α水平与BNP 呈正相关(r=0.57,P<0.05)。CHF患者中血清TNF-α和BNP 水平与LVEF比较均呈负相关 (r=-0.48, r=-0.64, 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TNF-α显著升高,并与BNP及LVEF关系密切,是反应CHF患者心功能恶化 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与血浆脑钠肽(BNP)、和肽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CHF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成Ⅰ级33例,Ⅱ级21例,Ⅲ级25例,Ⅳ级21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相关参数的差异。检测并对比所有患者血浆BNP、和肽素以及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与血浆BNP、和肽素及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心功能分级Ⅰ~Ⅳ级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左房内径(LA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血浆BNP、和肽素及hs-CR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CHF患者LVEF与血浆BNP、和肽素及hs-CRP均呈负相关(r=-0.621、-0.534、-0.635,P0.05),而LAD、LVEDD与血浆BNP、和肽素及hs-CRP均呈正相关(r=0.582、0.602、0.511,r=0.547、0.592、0.615,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和肽素、hs-CRP用于评估CHF患者心功能均效果显著,且联合检测具有协同互补的作用,实现对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更为精准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并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清BNP、NT-proBNP的水平及其与射血分数等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BNP与NT-proBNP的诊断价值。结果:①各心功能分级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BNP、NT-proBNP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的组间比较发现,除III级与IV级BNP、NT-proBNP、LVEF、6min步行距离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经比较发现,BNP、NT-proBNP均与LVEF、6min步行距离呈负相关,而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呈正相关。③NT-proBNP诊断效力高于BNP。结论:血清BNP和NT-proBNP可作为评估左心室功能不全和左心室结构改变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181b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3例作为心衰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收治的单纯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miR-181b、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另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将103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I-II级组(38例)、III级组(32例)、IV级组(33例)。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miR-181b、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miR-181b与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miR-181b、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的血清TNF-α、hs-CRP、IL-6、LVEDD均高于对照组,miR-181b、LVEF低于对照组(P0.05),IV级组的血清TNF-α、hs-CRP、IL-6、LVEDD均高于III级组和I-II级组,miR-181b、LVEF低于III级组和I-II级组(P0.05),III级组的血清TNF-α、hs-CRP、IL-6、LVEDD均高于I-II级组,miR-181b、LVEF低于I-II级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81b与TNF-α、hs-CRP、IL-6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与LVEDD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miR-181b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呈异常低表达,且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程度和LVEF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4例,分为窦性心律组和心房颤动组。分别抽取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并检测血浆中的BNP浓度,比较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浆内的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房颤持续时间等。结果: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组与窦性心律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心房颤动组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YHA不同分级相互比较,Ⅱ级、Ⅲ级和Ⅳ级间的BNP水平,心房颤动组BNP水平均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与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大小、房颤持续时间因素呈正相关(r分别为0.0.801,0.748,0.854和0.703,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BNP血浆浓度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BNP浓度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脑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肾素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80例对照组行硝普钠治疗,80例实验组行重组脑钠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肽(BNP),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活性,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TNF-α、hs-CRP、IL-6、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素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流动力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实验组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脑钠肽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改善肾素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2 h、24 h、48 h、术后1周进行血浆BNP、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观察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不同心功能分级、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浆BNP、CK-MB、hs-CRP水平变化,同时观察并比较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与否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浆BNP、CK-MB、hs-CRP水平变化。结果:随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患者血浆BNP、CK-MB、hs-CRP水平升高,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hs-CRP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 h、24 h、48 h血浆BNP、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24 h、48 h血浆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而术后1周血浆BNP、CK-MB、hs-CRP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组)患者16例,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无严重心律失常组)患者82例,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血浆BNP、CK-MB、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BN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K-MB、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严重心律失常组术后12 h、24h、48 h、1周血浆BNP、CK-MB、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严重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血浆BNP可以反映患者心功能情况,术后患者血浆BNP、CK-MB、hs-CRP异常升高,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近年倍受关注的心血管生物标记物,BNP是一种主要由心脏分泌的肽类激素,在心脏维持其正常结构和功能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利钠、利尿、扩血管、降压、拮抗RAAS系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它已超过原来仅作为心衰的诊断检测指标范畴.研究表明BNP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心肌梗死、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肌病、肺栓塞等关系密切,现就BNP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The natriuretic peptide family comprises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 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 (DNP), and urodilatin. The activities of 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endothelins are strictl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ANP and BNP inhibit endothelin-1 (ET-1) production. ET-1 stimulates natriuretic peptide synthesis. All natriuretic peptides are synthesized from polypeptide precursors. Changes in 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endothelin release were observed in man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e.g. chronic heart failure,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相似文献   

13.
14.
多串心钠素的纯化与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纯化心钠素(ANP)单体,采用离子交换及疏水柱层析,纯化融合蛋白麦芽糖结合蛋白(MBP)-ANP和MBP-3ANP,用凝血因子Xa切割MBP-ANP后,经阳离子柱分离获得ANP单体.对ANP单体与BMP-3ANP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含心钠素多拷贝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Mal-nAN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房颤及房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血浆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D-二聚体(D-dimer)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表达水平的关联性以及两者对房颤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74例分为对照组、单纯房颤组与房颤血栓组;对所有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年龄、性别、血脂情况、高血压病史、血糖等情况;对所有对象进行D-dimer及BNP水平的数据采集。结果:(1)房颤血栓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单纯房颤组(P0.001);(2)房颤血栓组的D-dimer和BNP水平高于单纯房颤组(P0.05)和对照组(P0.001);(3)单纯房颤组BNP水平与D-dimer水平呈正相关性(r=0.507,P=0.004),房颤血栓组BNP水平与D-dimer水平呈正相关性(r=0.680,P0.001)。结论:(1)心房颤动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并发血栓栓塞风险也增加,指导我们在临床治疗时需要重视年龄因素。(2)患者血浆中D-dimer和BNP水平的增高是心房颤动并发血栓栓塞患者的危险信号。(3)D-dimer和BNP检测在预防心房颤动并发血栓栓塞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C型钠尿肽及其受体NPRB在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采用LPS注射建立ALI大鼠动物模型。将动物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LPS干预1 h组(LPS 1 h组),LPS干预3 h组(LPS 3 h组),LPS干预6 h组(LPS 6 h组),通过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CNP及NPRB mRNA的表达情况,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NPRB的表达变化,以生理盐水组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正常大鼠肺组织可表达CNP及NPRB,LPS干预后,CNP显著升高,LPS 6 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反,NPRB在LPS干预后出现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NP与NPRB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肺损伤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的发现已有30年历史,其中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临床应用对心血管疾病诊治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对心衰的综合价值最高。BNP具备强大的心血管保护效应,但心衰后BNP水平大幅升高,却没展现出相应的活性,被称为“利钠肽悖论”。近几年,随着质谱、核磁共振技术的运用,逐渐从代谢途径和检测技术上解开了“利钠肽悖论”这一谜题:外周循环中存在多种不同生物活性的BNP亚型且心衰后的BNP代谢与生理状态下不同。所以,纵然检测到心衰后BNP大幅升高,但本质上是由于传统检测技术的瓶颈,使各类BNP亚型与检测试剂交叉反应,活性成分被高估而造成假阳性。因此,要加强对BNP在病理生理等不同情况下的认识,还要借助生物化学手段建立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来识别BNP1-32、BNP1-30、BNP3-32及B型利钠肽原(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等特殊形式。从而有助于探索心衰更深层次的病理生理机制,还可协助临床对心衰的诊断及预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 a novel member of the natriuretic peptide family, on cyclic GMP (cGMP) generation was studied in primary cultures of mouse astrocytes. CNP stimulated cGMP production by mouse astrocytes in a dose-dependent fashion, with an EC50 of 32 nM and a maximal stimulatory concentration of greater than 1 microM, which induced a rise of cGMP level from a baseline of 1.0 +/- 0.1 pmol/mg of protein to 196.2 +/- 22.0 pmol/mg of protein. Compared with our previously reported atrial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induced cGMP responses, CNP had a lower EC50 and was 10-20 times more efficacious in its maximal effect on cGMP stimulation. These data lend support to the concept of a significant role of CNP in neuromodulation/neuro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及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使上述疾病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人脑利钠肽(BNP)作为体内唯一天然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拮抗剂在诊断及治疗心力衰竭等方面均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在心衰状态下降解快且生物活性明显减弱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在心力衰竭治疗上补充外源性BNP成为了又一研究热点。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内源性激素,具有扩张血管、排钠利尿、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等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新近研究表明,rhBNP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将就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脑钠肽在慢性心功能不全过程中的诊治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的脑钠肽的浓度,以及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脑钠肽浓度变化情况,所有人员同时给予超声心动并观察实验组血浆脑钠肽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浓度有明显改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不同分级之间的血浆脑钠肽浓度也不同,各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浓度的不同参考值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也不同。结论:脑钠肽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治过程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心功能的判断可以提供较为敏感的指示,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