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反相斑点杂交法对解脲脲原体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快速检测与鉴定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有外阴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601例,设为病例组,同期无自觉症状的正常体检人群306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取宫颈分泌物待检测。将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探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提取解脲脲原体DNA,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解脲脲原体特异通用引物PCR扩增DNA,然后分别与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特异探针杂交、显色。结果病例组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占70.0%,对照组解脲脲原体阳性126例占41.2%。病例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65.4%,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28.8%、43.3%、26.0%和1.9%,U.urealyticum占18.4%;对照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79.3%,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63.2%、21.1%、15.7%和0.0%,U.urealyticum占13.8%。18例阳性标本随机DNA测序鉴定,均为相应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结论U.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U.urealyticum则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脲原体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拓扑异构酶的基因突变有关。本研究在前期提出的棋盘稀释法脲原体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拓扑异构酶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合既往的文献资料,确认了ParCS83L是脲原体喹诺酮类耐药性相关突变;而GyrAE112D和ParCT125A属于菌株的多态性表现。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可能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以及多个基因突变是否存在叠加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77例住院初产妇羊水进行溶脲脲原体(uu)检查,结果15例早产,5例uu阳性,阳性率333%;8例新生儿低体重,2例uu阳性,阳性率25%;死胎2例,1例uu阳性。胎儿正常者52例,2例uu阳性。结果显示溶脲脲原体感染可影响胎儿发育,应对孕妇及早检查与诊治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与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理想的动物模型研究对于探索DN的病因、发病机制,发病早期作出诊断、发现临床相关治疗靶点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评价干预措施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现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DN啮齿动物模型展开综述,探讨不同DN啮齿动物模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61.6%、51.2%、48.8%、51.2%;对头孢吡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0.2%、23.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显著,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节律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50%的马血清刺激诱导人骨肉瘤U2OS细胞同步化,利用槲皮素处理同步化后的U2OS细胞。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节律钟关键基因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槲皮素对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并且通过试剂盒测定槲皮素对细胞内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影响。通过尼克酰胺和槲皮素同时处理U2OS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节律钟关键基因的变化。结果:U2OS细胞经过槲皮素处理后节律钟关键基因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3(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1,BMAL1),节律周期蛋白2(Period 2, PER2),孤儿核受体alpha(REV-ERBα)和蓝光受体蛋白1(Cryptochrome 1,CRY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的升高。槲皮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U2OS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的水平,并且显著升高U2OS细胞内的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尼克酰胺(Nicotinamide,NAM)处理完全抑制了槲皮素对节律基因的影响。结论:槲皮素显著地激活了节律钟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槲皮素对于节律基因的调控依赖于Sirtuins的活性,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槲皮素增加了细胞内的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水平所导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质粒介导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大肠埃希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规培养的耐左氧氟沙星的大肠埃希菌株100株,提取DNA后PCR扩增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和qepA基因,并对aac(6’)-Ib阳性产物测序比对.结果 (1)7株细菌检测出qnr基因,其中qnrA2株,qnrS 5株,1株qnrS和qnrA同时阳性,qnrB、qnrC和qnrD均未检出.(2)5株检测出aac(6’)-Ib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均为野生型,未发现aac(6’)-Ib-cr基因.(3)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出qepA基因.结论 该院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主要还是靶位突变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的,但7%的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也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质粒介导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牙菌斑显示剂在日常生活中辅助维护口腔卫生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300名居民进行《牙菌斑显示剂产品的认知程度及接受意愿调查问卷》调查,了解菌斑显示剂在人群中的接受认知及接受意愿等;以4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牙菌斑显示剂组、巴氏刷牙法对照研究,观察菌斑显示剂的应用效果。结果:81.5%的调查对象之前未听说过牙菌斑显示剂,但大部分人愿意尝试使用。专业技术人员接受意愿最高;应用牙菌斑显示剂组除在上颌后牙区颊侧的菌斑清除率低于巴氏刷牙法外,两组间菌斑清除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有牙菌斑显示剂刷牙清除牙菌斑与巴氏刷牙法效果基本一致,易于掌握,开发该类产品对于提升口腔健康有作用,在日常口腔保健品中应用牙菌斑显示剂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磁外科相关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和临床探索应用,钕铁硼磁体体内植入需求不断增加,对于植入人体的磁体表面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人体不同植入部位生理环境不同,对表面改性的要求也不同。目前钕铁硼磁性材料体内植入表面改性方法多样,但用于人体内不同部位的表面改性效果尚不确切,且缺乏系统的评价。该文详细总结了现有医用钕铁硼磁体表面改性方法,针对现阶段表面改性存在的问题提出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恶性克隆性增殖引起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CML发病机制及药物靶向治疗的重要载体和工具。研究表明,CML小鼠模型可以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转基因和白血病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三种方法建立的CML小鼠模型均可用于CML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评估研究。实验动物模型进一步通过血常规、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等检测手段,判断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本文就近年来CML小鼠模型的建立、鉴定及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大剂量ARB治疗不同年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6月西京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7例DCM合并心衰的住院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60岁及以上年龄超大剂量(32例,老年超大剂量组)及常规剂量(34例,老年常规剂量组)ARB治疗组;30岁及以下年龄超大剂量(24例,青年超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27例,青年常规剂量组)ARB治疗组。超大剂量组长期接受ARB(缬沙坦,320-720 mg bid)治疗,常规剂量组长期接受ARB(缬沙坦80-240 mg bid)治疗。进行临床随访,比较各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衰再入院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等。结果:超大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老年超大剂量组与老年常规剂量组年龄、性别、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高血压人数及比例、LVEF值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常规剂量舒张压显著高于青年超大剂量组(P0.05),但两组其它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经过平均28.18±9.38月的治疗和随访,超大剂量组全因死亡率、心衰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老年超大剂量组全因死亡率、心衰再住院率显著低于老年常规剂量组(P0.05);青年超大剂量组心衰再住院率显著低于青年常规剂量组(P0.05),但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超大剂量组、老年超大剂量组、青年超大剂量组的LVEF值均显著高于其常规剂量组(P0.05)。超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都发生了低血压、肝功损害、肾功损害等不良反应,但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大剂量ARB治疗DCM合并心衰患者比常规剂量治疗能更大程度上降低死亡率和心衰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也更加明显;但超大剂量ARB治疗青年DCM合并心衰患者仅能进一步降低心衰再住院率,不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在院内严密监护下,超大剂量ARB治疗扩心病合并心衰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Rapid detection of tetM in Mycoplasma hominis and Ureaplasma urealyticum by PCR: tetM confers resistance to tetracycline but not necessarily to doxycycline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A. Blanchard D.M. Crabb K. Dybvig L.B. Duffy G.H. Cassell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1992,95(2-3):277-281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in Mycoplasma hominis and Ureaplasma urealyticum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tetM determinant and has recently been increasing in incidence. We report here a rapi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the tetM determinant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o amplify a 397-bp DNA fragment from the tetM gene and verification of specificity using the restriction enzyme TaqI. Analysis of 42 U. urealyticum and 49 M. hominis isolates indicates that the PCR method may be clinically useful for determination of tetracycline sensitivity, as tetM is presently the only known determinant associated with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in these two organisms. All of the tetM-positive M. hominis isolates were sensitive to doxycycline, indicating that tetM does not necessarily confer resistance to this antibioti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老年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基因,并研究不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自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同标本来源的170例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的耐药基因包括D类碳青霉烯酶:bla_(OXA-51),bla_(OXA-23),bla_(OXA-24),bla_(OXA-58),B类金属碳青霉烯酶:bla_(VIM),bla_(IMP),bla_(SIM),bla_(GIM),bla_(DIM),bla_(NDM-1),以及A类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KPC,共计11种。根据检测结果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研究不同基因型与CRAB和CSAB这两种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1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固有基因bla_(OXA-51)均为阳性,此外,主要检出基因为bla_(OXA-23),共124株。另外检测出blaKPC12株,bla OXA-58 6株,bla_(NDM-1)3株,bla_(SIM)2株,bla_(OXA-24)、bla_(VIM)和bla_(DIM)各1株,IMP和GIM未检出。根据检出耐药基因的不同组合,分为bla OXA-51+bla_(OXA-23)阳性为基础的A型(124株)及bla_(OXA-23)阴性为基础的B型(bla_(OXA-51),39株)、C型(bla_(OXA-51)+bla_(OXA-58),6株)、D型(bla_(OXA-51)+bla_(OXA-24),1株)共计四类基因型。从耐药表型来看,128株碳青霉烯耐药菌中有122株bla_(OXA-23)为阳性,在CRAB中占95.3%(122/128),42株碳青霉烯敏感株中,有40株bla_(OXA-23)为阴性,在CSAB中占95.2%(40/42)。结论:老年病房流行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以bla_(OXA-23)阳性为主。其与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表型、bla_(OXA-23)阴性与CSAB耐药表型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多种体液中,携带有大量活性物质,如mRNA、miRNA、蛋白和脂质等。其中的miRNA是一类短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个体生长发育等各生命活动。外泌体miRNA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机体耐药及免疫调控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作为肿瘤早筛早诊和预后评估标志物还是用于肿瘤治疗,外泌体miRNA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外泌体miRNA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阴茎勃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行经TURP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实验组于手术初始即使用输液泵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输注剂量0.5μg/kg)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即开始使用输液泵持续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于麻醉前(T1)、麻醉插管后导尿前(T2)、DEX或生理盐水泵入10 min时(T3)、手术开始后导尿时(T4)四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脉压差(MAP)、心率(HR)、阴茎勃起发生率及术后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结果:T1、T2、T3时刻,两组间HR和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对照组HR和MAP均选择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及T2时阴茎勃起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阴茎勃起率分别为27.91%、74.42%,实验组患者T3、T4阴茎勃起率分别为6.98%、1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膀胱刺激征出现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3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TURP术中可以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并降低患者术后阴茎异常勃起率,且术后患者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次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固定式宫内节育器(GyneFixPP IUD)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既往曾行1次剖宫产的疤痕子宫孕妇共316例,其中上环组156例受术者均为自愿选择再次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环,对照组160例行常规再次剖宫产术,未上环或结扎。术后42d、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并分析两组术后出血、恶露及避孕环在位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出现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疼痛、白带增多及男方性交痛等副反应,但主诉不适逐渐减少,经相关处理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上环组S-S距离为1.4-2.2 cm的在42d占77.50%,在3月占72.41%,在6月占82.14%,在12月占81.2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环组随访的151例产妇有4例(占2.65%)避孕环1年内自行脱出,因症取出2例(占1.32%),续用率为96.04%。上环组2年内意外妊娠0例,对照组5例,约占3.1%,5例均选择行人工流产结束妊娠。结论:二次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环安全,脱落率低,续用率高,避孕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屈光回退是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应根据初次手术方式、距离初次手术时间、回退度数,在充分评价角膜情况后合理选择增效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本文就两者术后屈光回退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不同增效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动态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AML患者,在诱导治疗第8天,第21天,每次巩固治疗前1天,结束化疗随访过程中,检测骨髓形态学变化和应用MFC监测患者骨髓MRD,并动态随访。定义未发现异常表型细胞(MRD10~(-4))为阴性,其余为阳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3到16个月),早期MRD(诱导化疗第8天)阴性的患者占58.33%,MRD阳性的患者占41.67%。MRD阴性的患者在诱导治疗接受第21天100%达到CR,MRD阳性的患者80%达到CR。第一次巩固治疗结束后,MRD阴性的患者预后明显较MRD阳性的患者好。结论:动态监测MRD对预测AML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