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后跖骨痛的病因分析,以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手术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5年间行类风关前足矫形术204例256足,其中术后出现跖骨痛的44例46足,随访术后出现跖骨痛的时间、部位以及处理措施的效果和预后,并分析其出现原因。结果:44例患者中11例11足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7例术后患者跖骨痛消失,4例患者术后仍残留疼痛,2例接受足垫治疗,2例接受了第3次手术,术后疼痛消失。32例34足未接受再次手术,行矫形足垫治疗,1例患者失随访。结论:术后残留跖骨痛是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大多数患者可通过矫形鞋垫缓解疼痛,少数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痛敏穴刺血加艾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4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2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片和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痛敏穴刺血加艾灸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疾病活动评分(DAS-28)进行评估,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P<0.05),而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降低(P<0.05),而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RF、hs-CRP、FIB、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 %)(P<0.05)。结论:痛敏穴刺血加艾灸能够提高RA患者的临床疗效,且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产后恶露不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诊治的128例产后恶露不尽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另加服产后逐瘀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子宫三径、凝血功能指标、平均恶露干净时间、恶露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的子宫三径比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小(P<0.05)。两组治疗2周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平均恶露干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产后恶露不尽疗效可靠,能够有效阻止恶露,促进子宫复旧,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对甲氨蝶呤(MTX)治疗反应不佳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MTX治疗反应不佳(MTX治疗超3个月,但应答不足)的活动性RA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单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试验组加用戈利木单抗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变化,记录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评定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患者对疾病总体症状的耐受情况,监测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ESR、CRP、RF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SR、CRP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减少、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目均减少,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ACR50、ACR70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MTX反应不佳活动性RA疗效肯定,可下调患者ESR、CRP水平,缩短晨僵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关节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或来氟米特(LEF)联合泼尼松(PDN)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老年R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LEF组(n=28)、MTX组(n=28)、LET+PDN组(n=28)、MTX+PDN组(n=28),治疗3个月后统计四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评分、VAS评分、RF、晨僵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MTX组和LEF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MTX+PDN组与LEF+PDN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MTX+PD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MTX组(P0.001);LEF+PD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LEF组(P0.001);MTX+PDN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57%,高于LEF+PDN组的4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26,P=0.119)。结论:四组对RA均有治疗效果,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且服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释放黏附分子CD62p、CD4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类RA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均连续用药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CD62p、CD41的变化,并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评分及ESR、CRP、PLT均明显比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62p、CD41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CD62p、CD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58±2.10)%vs(25.46±2.58)%,(67.83±11.03)%vs(76.40±13.45)%](P0.05);两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未发生异常,两组头痛、皮疹、胃肠道反应、感染、脱发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RA活动期患者中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CD62p、CD41的表达相关,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甲氨蝶呤不耐受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86例甲氨蝶呤不耐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联合白芍总苷能够降低甲氨蝶呤不耐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FR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关节炎患者身心健康、炎症及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63例痛风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及痛风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组。同时选取6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观察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身心健康评分、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结果:RA组及GA组身心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RA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及补体3(C3)水平显著高于GA组(P0.05),白细胞(WBC)总数明显少于GA组(P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及补体4(C4)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痛风关节炎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差,易出现炎症、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程度较深,免疫功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不同剂量的叶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RA患者,按照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分为高疾病活动度组(使用MTX 15 mg 每周1次)50例和低疾病活动度组(使用MTX 10 mg 每周1次)50例。高疾病活动度组按叶酸使用10 mg 每周1次 或5 mg 每周1次随机分为两组。低疾病活动度组按叶酸使用5 mg 每周1次或不使用随机分为两组,对比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高疾病活动度叶酸5 mg组DAS2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叶酸10 mg组(P<0.05),但是两组健康评定问卷(HA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MTX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疾病活动度叶酸5 mg 组与无叶酸组患者治疗后hs-CRP、ESR、MTX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A高疾病活动时,使用MTX 15 mg 每周1次联合叶酸5 mg 每周1次疗效更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MTX浓度变化不明显。RA低疾病活动时,MTX 10 mg 每周1次,与是否使用叶酸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但未使用叶酸患者的MTX浓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何氏益气养血补肾方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液系统受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液系统受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本病治疗与对症治疗,观察组采取何氏益气养血补肾方与本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沉(ESR)相关血液指标水平变化,CD4+、CD3+、CD4+/ CD8+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应用谷丙转氨酶(ALT)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AST)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应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来评价患者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头晕眼花、怕冷、睡眠障碍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WBC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ESR、hsCRP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3+和CD4+/ CD8+数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两组患者SCr、BUN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何氏益气养血补肾方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液系统受累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相关中医症状,提升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不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能够轻度提升患者肾功能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RA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36/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患者效果优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降低Ig G、Ig A、Ig M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及肿胀数、关节疼痛度及肿胀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SR、CRP、R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6(IL-6)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0 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治疗前后MMP-3、IL-6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0%(39/43)比65.12%(28/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0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或缩短,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A、抗-CCP抗体、抗Sa抗体、AKA、ANA自身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及自身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补肾通络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通络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炎症细胞因子、骨代谢标志物、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碱性磷酸酶 (B-AL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DAS28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25羟维生素D[25( OH) D]、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甲状旁腺激素(PT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与对照组的25.64%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炎性反应,实现对骨代谢的调节,且能够对新生血管增生形成有效抑制,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中医证候评分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RA患者1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8)和研究组(n=68)。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β(IL-1β)]水平、风湿四项检查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血沉(ESR)]水平及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1.18%(62/68)高于对照组的77.94%(53/68)(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关节肿胀程度、关节屈伸不利程度、畏恶风寒、晨僵证候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IgA、IgM、IgG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RF、ESR、CRP、ASO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A患者在甲氨蝶呤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风湿四项检查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117例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9)、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清风痛宁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疾病活动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R1、CD59以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以及白介素-6(IL-6)],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9.83%(53/59),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RF、CRP、ESR、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CR1、CD59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RA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干眼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染色阳性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延长、基础泪液分泌量及泪液中的溶菌酶、EGF及LF水平明显升高(P0.05),角膜荧光染色阳性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较长、基础泪液分泌量较高,溶菌酶、EGF及LF水平较高(P0.05),角膜荧光染色阳性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对2型糖尿病并发干眼症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良好,推测其机制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延长、基础泪液分泌量增加及溶菌酶、EGF及LF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