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估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服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的2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无法切除或复发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被纳入研究,给予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其毒副反应,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生存期、炎症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CR)4例(14.81%),部分缓解(PR)4例(14.81%),稳定(SD)8例(29.63%),进展(PD)11名患者(40.74%),疾病控制率(DCR)为59.26%(16/27),客观缓解率(ORR)为29.63%(8/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6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667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高血压59.26%(16/27)、蛋白尿59.26%(16/27)、腹泻74.07%(20/27)以及手足综合征62.96%(17/27)。治疗后炎症因子指标中C反应蛋白、白介素2水平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术后一线化疗失败转移性胃癌患者10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帕替尼进行联合治疗,4周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两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生存情况,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比较,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进展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MMP-9和VE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延缓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标志物及MMP-9、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病例搜集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5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两组均连续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对比两组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的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两组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生命质量评分,记录两组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45.71%、疾病控制率6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42.86%(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CD3+、CD4+、CD4+/ CD8+均较化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化疗前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较化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OS、mPFS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结束后3个月QLQ-OES24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同时还可减轻免疫抑制,延长mOS、mPFS,且不增加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阿帕替尼 (apatinib)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nab-Paclitaxel)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以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并以apatinib和nab-Paclitaxel处理细胞后分组:0.1 %DMSO处理为阴性对照组;10 μmol/L apatinib处理组 (APA组);经5、10、15、20 nmol/L nab-Paclitaxel 处理组 (Nab-p 5组、Nab-p 10组、Nab-p 15组和Nab-p 20组);以及10 μmol/L apatinib分别与5、10、15、20 nmol/L nab-Paclitaxel 联合处理组 (APA+Nab-p 5组、APA+Nab-p 10组、APA+Nab-p 15组和APA+Nab-p 20组)。使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法测定apatinib和nab-Paclitaxel对MDA-MB-231细胞诱导的细胞毒活性,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JC-1染色法测定不同干预方式对MDA-MB-23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ΔΨm)的影响,借助FAM-FLICA荧光成像检测caspase-8和caspase-9 活性,通过彗星试验评估apatinib和nab-Paclitaxel对非致瘤上皮细胞株MCF-10A细胞DNA损伤的影响。两组之间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向ANOVA进行比较,多组之间使用Tukey事后检验。结果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Nab-p 20组MDA-MB-231细胞杀伤率在24 h时接近90 %;与单药处理组 (Nab-p 5组和Nab-p 10组)相比,APA+Nab-p 5组和APA+Nab-p 10组联合处理24 h和48 h后,分别检测到约85 %和95 %细胞死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01)。流式细胞术统计结果显示,与Nab-p5组和Nab-p10组相比,APA+Nab-p 5组和APA+Nab-p 10组24 h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31.8 %±1.48 %、33.25 %±1.77 %比76.11 %±1.14 %、89.4 %±1.07%)升高 (P 均 < 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单药处理组中,仅APA组和Nab-p 10组24 h时去极化细胞 (12.35 %±1.05%比78.33%±1.11%、46.74%±1.75%)增多;在联用处理组中,APA+Nab-p 5组和APA+Nab-p 10组24 h时去极化细胞 (68.47%±1.94%比90.03%±1.79%)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FAM-FLICA荧光成像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一处理组,apatinib和nab-Paclitaxel联用处理组的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高度活化。结合彗星试验分析,apatinib和nab-Paclitaxel 干预对MCF-10A非致瘤上皮细胞株DNA完整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apatinib/nab-Paclitaxel联用通过内源性的线粒体功能扰动和外源性的caspase激活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发挥协同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固醇对K562及耐药株K562G细胞增殖及伊马替尼(Imatinib,IM)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方法检测K562和K562G细胞的胆固醇代谢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以不同药物组合处理K562细胞、K562G细胞,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耐药K562G细胞胆固醇合成酶(人角鲨烯单加氧酶SQLE,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51亚家族A1 CYP51A1,固醇C5去饱和酶SC5D)表达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固醇酰基转移酶SOAT1、ATP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表达量增加;0.5μg/m L、0.75μg/m L胆固醇处理K562细胞,其增殖率比对照组K562细胞分别增加(9.51±2.84)%和(19.88±3.00)%;使用阿托伐他汀(20μM)、GW3965 (20μM)、MβCD (10 m M)降低K562G细胞胆固醇使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0.73±2.34)%,(49.42±1.13)%,(76.54±1.48)%;两种浓度胆固醇使IM处理的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减少51.59%及53.80%;MβCD联合IM使K562及K562G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至6.89%及23.34%。结论:IM抵抗的K562G细胞与IM敏感的K562细胞相比胆固醇代谢增强;增加胆固醇能够促进K562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对IM的敏感性;MβCD可能通过降低胆固醇增强K562、K562G细胞对IM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速生桉叶水溶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速生桉叶水溶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检测速生桉叶水溶提取物处理后HepG2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MTT分析显示,当细胞培养24 h时,稀释5、10倍HepG2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7.32±1.11)%、(15.76±3.50)%;当细胞培养48 h时,稀释5、10倍HepG2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4.13±10.93)%、(25.93±8.37)%;当细胞培养72 h时,稀释5、10倍HepG2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9.47±6.90)%、(41.02±4.27)%。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速生桉叶水溶提取物稀释30倍时可诱导31.03%的HepG2细胞进入早期凋亡阶段,随着稀释倍数的减少被诱导进入凋亡阶段的细胞数目逐渐升高。另外,随着水溶提取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进入凋亡阶段的细胞数目也逐渐升高。结论:速生桉叶水溶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具有量-效、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二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与胃黏膜四项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二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199(CA199)]、胃黏膜四项[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胃泌素17(G-17)、幽门螺旋抗体(Hp-Ab)]、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PG Ⅰ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G Ⅱ、G-17水平、Hp-Ab阳性率均较治疗后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生存时间(OS)均长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对二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较好,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胃粘膜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调节VEGF/MAPK/NF-kB抑制大鼠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方法]制备人肺腺癌A549细胞悬液经背部穿刺构建大鼠非小细胞肺癌模型,给予大鼠50 mg/kg阿帕替尼连续灌胃14 d。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肿瘤体积、体质量以及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VEGFR-2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甲状腺癌癌组织中VEGF、p-p38、p-MAPK、NF-kB、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对比,治疗组瘤体质量下降,肿瘤抑制率升高明显(P<0.05)。治疗组及模型组的肺癌细胞表现出岛状生长,细胞的轮廓不清晰甚至消失,且大小不一,密集生长,形态差异大,间质出现大量的散状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治疗组的癌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边集、皱缩,发生程度不同的片状坏死区。癌组织中的VEGFR-2蛋白平均光密度水平下降明显(P<0.05)。和模型组对比,治疗组的VEGF、p-p38、p-MAPK、NF-kB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帕替尼可通过调节VEGF/MAPK/NF-kB信号通路抑制大鼠非小细胞肺癌,抑制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h2对人鼻咽癌CNE-2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生长在对数期的人鼻咽癌CNE-2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培养,阴性对照组采用含有DMSO的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在对照组细胞的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人参皂苷单体Rh2处理。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PI单染流式细胞术分析各时期细胞所占百分比,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浓度下的Rh2对CNE-2S细胞均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Rh2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增强的趋势,其中浓度为12.5 mg·L-1 Rh2增值抑制率最低,浓度为100 mg·L-1Rh2增值抑制率最高。不同浓度人参皂苷单体Rh2 G0/G1期细胞分布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且G2/M、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随着人参皂苷单体Rh2浓度的增加作用呈现增强的趋势(P0.05);不同浓度的Rh2单体作用24h,CNE-2S细胞早期、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并且在Rh2单体浓度为100 mg·L-1时,凋亡率最高。结论:人参皂苷单体Rh2对人鼻咽癌CNE-2S细胞增殖及凋亡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可能对单体Rh2的浓度存在依懒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检测硒(NaSe)对CoCl2氧化应激诱导人胎盘滋养层细胞(JEG-3) 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JEG-3 细胞,在加入CoCl2(500 μM)氧化应激诱导前先加入NaSe(100nM) 预处理24小时,MTT 实验检测硒对氧化应激JEG-3的增殖促进作用; 利用细胞流式术(FCM)检测硒对氧化应激JEG-3细胞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硒影响氧化应激JEG-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MTT 提示硒能够增加氧化应激诱导的JEG-3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 ,降低氧化应激JEG-3细胞凋亡率(P<0.01) ,同时硒蛋白Gpx1表达上调(P<0.05) ,脂质过氧化物MDA表达下降(P<0.05)。结论:硒通过上调硒蛋白Gpx1 表达,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表达,进而降低氧化应激JEG-3细胞凋亡率而发挥其促进增殖活性,提示硒的补充对子痫前期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mi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与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HCC标本54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显示Bmi1的表达并结合增殖与凋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细胞中Bmi1表达定位于胞核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43/54),31.2%(17/54),10例正常肝组织未见表达,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HCC中Bmi1的高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临床TNM分期、是否有肝硬化及是否有HBsAg感染无显著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高、中分化组Bmi1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肝癌Bmi1阳性组增殖指数(PI)(50.3±21.4)%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17.3±7.1)%(P〈0.05),凋亡指数(A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mi1在HCC中高表达,其表达增高可能与HCC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ub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肝癌细胞系MHCC97-H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Bub1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ub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CCK-8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Bub1能够成功下调Bub1的表达;下调Bub1后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细胞的凋亡比例升高(P0.05),细胞发生S期阻滞。结论:Bub1基因在肝癌中高表达,下调Bub1的表达后能够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氟苯达唑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氟苯达唑对HL-60细胞周期,凋亡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法(MTT)检测氟苯达唑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氟苯达唑对HL-60细胞周期,DNA片段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 Raf, 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氟苯达唑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HL-60细胞G2/M期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内,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NA片段化上升,0.25,0.5,1μM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促使Cleaved PARP,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表达量趋势增加;Bag-1和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b-raf,c-raf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氟苯达唑通过诱导HL-60细胞阻滞于G2/M期,增加DNA片段化水平,激活Caspase, Raf, Bcl-2家族介导的凋亡相关通路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组织及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miR-182的表达,并探讨下调其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30例前列腺癌组织和30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以及前列腺正常上皮RWPE-1细胞、前列腺癌PC-3、LNCa P和DU145细胞中miR-182的表达,进一步采用Lipfect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miRNA-182 inhibitor和阴性对照miRNA于PC-3细胞后,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录因子FOXO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结果:miR-18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182在前列腺癌细胞系PC-3、LNCa P和DU145中的表达均高于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RWPE-1(P0.05),其中PC-3细胞中miR-182表达水平最高。转染miRNA-182 inhibitor至PC-3细胞成功下调miR-182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增强,FOXO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VEGF和p53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82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中呈高表达,下调miR-182的表达可能通过增加FOXO1的表达并减少VEGF和p53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ARP-1抑制剂3-AB对肝癌细胞系MHCC97-H和SMMC7721及正常肝细胞系L02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细胞增殖试验观察不同浓度3-AB对三种不同细胞系细胞的增殖作用。Annexin V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学检查观察不同浓度3-AB对不同细胞系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当3-AB浓度分别为5 mM、10 mM与20 mM时,与对照组(0 mM)相比,在培养第6天时开始出现增殖明显减慢,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第九天差异明显(p0.05)。随着浓度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系MHCC97-H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增加,细胞数均逐渐减少;而同样浓度梯度3-AB对人类肝细胞系L02生长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实验发现,当3-AB浓度为5mM、10 mM与20 mM时,均可诱导肝癌细胞株MHCC97-H和SMMC7721凋亡,与对照组(0 mM)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细胞凋亡率与3-AB的药物浓度相关:浓度越高,凋亡越明显。而同等浓度3-AB对肝脏细胞系L02无明显的促进凋亡作用。结论:3-AB可以抑制肝癌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对正常肝脏细胞无明显毒害作用,具有治疗肝癌的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Smad7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转染pcDNA3.1(+)-Smad7质粒或Smad7的小干扰RNA使得Smad7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中过表达或敲减,应用MTT法检测Smad7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探讨Smad7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qRT-PCR检测9例肝癌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样本中Smad7的表达。结果:过表达Smad7的肝癌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而敲减smad7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过表达smad7的肝癌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底膜的能力显著下降,而敲减Smad7能够促进这种能力。Smad7在肝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组织。结论:Smad7能够在肝细胞肝癌的进展中发挥负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甲基莲心碱对骨肉瘤143B细胞增值迁移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甲基莲心碱处理骨肉瘤143B之后,CCK-8法检测甲基莲心碱对骨肉瘤143B细胞的增值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甲基莲心碱对骨肉瘤143B细胞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甲基莲心碱对癌细胞的凋亡率和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甲基莲心碱对癌细胞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CCK-8显示甲基莲心碱能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的增值且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P0.05);给药组(20, 40, 60μmol·L~(-1))24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62.35±4.15)%,(40.74±4.80)%,(25.10±5.52)%,较对照组(75.89±5.24)%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甲基莲心碱能使骨肉瘤143B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且呈剂量依赖性诱导癌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证明甲基莲心碱可促进癌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而降低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结论:甲基莲心碱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抗骨肉瘤143B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ito-fusion 1)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15对肝癌转移灶组织与原发灶组织中MFN1的表达,以明确肝癌转移时是否伴有MFN1表达的改变。2).采用si 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下调肝癌细胞中MFN1的表达后,提高Transwell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其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MMP2、MMP7及MMP9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肝癌转移灶组织中MFN1表达显著低于原发灶组织(P0.05)。2).下调MFN1表达后,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MMP7的表达显著增加,而MMP1、MMP2与MMP9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在肝癌转移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可能通过激活MMP7表达,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100A9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S100A9蛋白表达水平;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方法构建重组蛋白GST-S100A9,用GST-S100A9处理肝癌细胞HepG2和肝正常细胞L02,然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HepG2与肝正常细胞L02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水平。结果:S100A9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GST-S100A9可以促进肝癌细胞HepG2的存活与侵袭,但对肝正常细胞L02无作用;RAGE的表达在HepG2细胞中较在L02细胞中显著升高;RAGE阻断抗体可阻断GST-S100A9对HepG2细胞的促存活与促侵袭作用,表明这些作用是通过RAGE介导的。结论:S100A9促进肝癌细胞HepG2的存活与侵袭依赖于RAG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BANCR(lncRNA BANCR)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FHL24中对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了其调控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运用qReal-time PCR检测TGF-β诱导对FHL24细胞内EMT相关标志物α-SMA,E-cadherin,Coll I,ZO1及BANCR m RNA相对表达量。细胞中转染BANCR。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EMT相关标志蛋白及LC3Ⅱ/Ⅰ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诱导组细胞中BANCR,α-SMA, Coll I,ZO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而E-cadherin m RNA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31,-7.145,-9.023,-6.012, 5.097均P0.05),以上因子的蛋白表达趋势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 RNA-BANCR TGF-β诱导组细胞中E-cadherin m RNA相对表达量比si RNA TGF-β诱导组显著增加(t=-9.98, P0.05);α-SMA,Coll I及ZO1 m RNA相对表则显著减少(t=9.003; 27.738; 19.620, P0.05)。抑制BANCR后细胞增殖活力48、72 h时细胞活性显著降低(t=5.032, 9.041,均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t=16.772,P0.001)。自噬标志蛋白LC3-II/LC3-I比例增加(P 0.05)。结论:长链非编码BANCR参与了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其上皮-间质转化,抑制BANCR可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及自噬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