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94例,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思美泰+地塞米松,观察组采用思美泰+熊去氧胆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瘙痒评分及妊娠结局、围生儿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BA、TB、ALT及AST、瘙痒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率19.15%(9/47)、剖宫产率27.66%(13/47)、羊水污染率10.64%(5/47)及胎儿窘迫率12.77%(6/47)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40.43%(19/47)、57.45%(27/47)、21.28%(10/37)、19.15%(9/47),其中早产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能明显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肝酶水平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96例IC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瘙痒、黄疸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胆酸和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母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瘙痒改善时间及黄疸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A、CG、ALT、AST、TBiL、D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早产、剖宫产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死胎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能够有效改善ICP症状和肝功能,降低不良母婴预后发生风险,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ICP)的产科处理及预防护理,探讨治疗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收治ICP患者共67例,分为治疗组49例,经过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对照组18例服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的孕妇。对孕妇症状、生化指标、母婴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1),直接胆红素下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1)。将治疗组和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积极正确处理ICP,可明显减轻孕妇瘙痒症状及肝功异常,同时明显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熊脱氧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ICP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研究组给予腺苷蛋氨酸联合熊脱氧酸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甘胆酸(CG)和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分娩,无死亡产妇与胎儿。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2%,显著高于对照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G、TBA、IL-12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羊水粪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脱氧酸治疗ICP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妊娠结局,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患者TNF-α、IL-12、CG、TB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73例对照组和78例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瘙痒及乏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G、IgM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乏力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肝功能,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本上加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17、TNF-α、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 L)、总胆红素(TBi L)、谷草转移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瘙痒评分的变化、有效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7、TNF-α、TGF-β、VEGF、TBA、DBi L、TBi L、AST、ALT水平及瘙痒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有效提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IL-17、TNF-α、TGF-β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肝、利胆等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及肝功能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以减轻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炎症反应,改善其肝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9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采用通胆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进行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联合熊去氧胆酸和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有效率88.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2.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异甘草酸镁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良好效果,治疗可起到抗炎、调节免疫作用,改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汁淤积性黄疸儿童94例,按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肝功能及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TBil、DBil、ALT、AST、ALP、GGT、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6.29±11.07)μmol/L vs.(132.75±16.53)μmol/L、(53.47±6.71)μmol/L vs.(86.72±9.09)μmol/L、(76.53±8.60) U/L vs.(127.05±11.79) U/L、(138.59±12.14) U/L vs.(160.08±15.82) U/L、(206.88±79.04) U/L vs.(270.40±68.19) U/L、(223.04±89.59) U/L vs.(280.62±96.17) U/L、(22.80±3.79)%vs.(26.52±4.30)%](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38.91±7.20)%、(1.69±0.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67±6.26)%、(1.31±0.49)](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可有效改善其胆红素水平及肝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Raji, a human 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 has the ability to activate the complement cascade by alternate pathway mechanisms with subsequent fixation of C3 to receptors on the Raji cell membrane. Using this property, we examined the role that complement plays in mediating a cytolytic event betwee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and Raji cells coated with C3b, antibody, or both. Presence of C3 was confirmed by immune adherence. IgG bound to the Raji membrane was quantitated using I125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assay. The presence of alternate pathway-activated C3 on Raji cells failed to produce monocyte-mediated cytotoxicity. These same target cells subsequently coated with antibody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200 to >600,000 SPA molecules per Raji cell produced neither enhancement nor inhibition of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ADCC was enhanced by complement when complement activation and binding of C3 to the cell surface occurred by classical pathway mechanisms. ADCC of 32% ± 3.2 occurred with undiluted antiserum (625,000 SPA molecules bound/Raji cell) with enhancement to 52% ± 1.1 in the presence of C3. IgG inhibition of ADCC was un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membrane-bound C3.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Preliminary treatment with carbimazole in a series of 181 patients with thyrotoxicosis selected for treatment with radioactive iodine did not mak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the subsequent response to 131I therapy.  相似文献   

19.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由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在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抑制脂肪生成。众多的研究显示抵抗素可诱导脂肪、肝脏及肌肉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损伤机体的糖脂代谢功能。由于胰岛素抵抗在一些其他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提示抵抗素有可能介入了这些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简要介绍抵抗素的结构、分布及表达调控,并重点分析抵抗素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