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容  周焱  赵川  李毅  杨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3):2524-2527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门诊诊治的108例耐药肺结核,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4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D3~+、CD4~+、CD8~+、CD4~+/CD8~+、TOS、TAS、OSI和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IL-6,TNF-α,TOS及OS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8~+、T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高,可能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及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肌酸磷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APACHEⅡ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CRP、CK、LDH、AST、PaCO_2、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P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可能与其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呼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盐酸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前5日静脉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病情好转后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考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参数及血液中IL-8、TNF-α水平,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与对照组的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1,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中IL-8、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与对照组1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14,P<0.05)。结论 采用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重症肺炎老年患者90例,平均随机分为A、B、C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B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C组则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莫西沙星的联合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5),B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的WBC、CRP和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ALT、AST、Scr和BUN均没有显著变化,C组的WBC、CRP、PLT、PaO_2及PaO_2/FiO_2与A组、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的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且C组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及B组,B组的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短于A组(P0.05)。三组患者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皮疹、失眠等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二者单药治疗,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年龄60~79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红霉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患者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临床治疗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能显著提高老年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0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叩背吸痰、化痰、吸氧、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每次3.0 g,每12 h给药1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治疗,每次0.4 g,每天给药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散时间和肺CT病灶吸收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9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0%(83/100)](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散时间以及肺CT病灶吸收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炎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夫唑嗪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石蛋白(PS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盐酸莫西沙星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阿夫唑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PSP、M-CSF水平、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1%,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PSP、M-CSF水平、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夫唑嗪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莫西沙星,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β、PSP、M-CS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11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血清TNF-α、IL-1β、M-CS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CPSI评分、白细胞计数、血清TNF-α、IL-1β、M-CS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TNF-α、IL-1β、M-CSF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PT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COPD合并PTB患者181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91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及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0%、74.4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灶吸收有效率和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洞闭合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用力呼气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可显著提高COPD合并PTB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有效率和肺功能,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NIPPV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动脉血气分数、肺功能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状况以及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哮喘生理状况。结果:治疗后3 d以及10 d,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急性生理性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CA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NIPPV有利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表达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128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sTREM-1、FABP4表达水平,分析老年AECOPD患者血清sTREM-1、FABP4表达水平与其肺功能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TREM-1、FABP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 pred、FEV1/FVC均小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AECOPD患者中血清sTREM-1、FABP4表达水平与FEV1% pred、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在128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中,预后不良35例,占27.3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APACHEⅡ评分、继发休克、血清sTREM-1、FABP4均是老年AECOP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联合FABP4评估老年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17(95%CI:0.837-0.998),敏感度为89.72%,特异度为51.47%。结论:老年AECOPD患者中血清sTREM-1、FABP4表达水平与其肺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sTREM-1和FABP4检测有助于提高对预后不良的评估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血必净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血必净治疗COPD的机制。方法: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模型组(简称模型组)、血必净干预组(简称干预组),每组12只。采用香烟烟雾暴露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造模时间共30天,其中干预组在后15天给予血必净4ml/Kg体重尾静脉注射。分别测定各组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FEV0.3/FVC[(57.8±5.6)%]和动态肺顺应性(Cydn)[(0.098+0.006)cmH20·mL^-1·s^-1,lcmH20=0.098k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1.4±3.1)%和(0.195±0.012)cmH20·mL^-1·S^-1],而干预组大鼠[(67.2±3.2)%和(0.142±0.024)cmH20·mL‘S‘。]则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940、-15.165、-5.552、-6.927,均P〈0.01);模型组大鼠平均气道阻力(RI)[(0.802±0.070)mL/cmH20]明显高于对照组[(0.224±0.069)mL/cmH20],而干预组[(0.475±0.050)mL/cmH20]则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89、-12.658,均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IL-8浓度[(27.8±7.4)pg/mL和(340.0±79.6)pg/mL、(209.9±82.1)pg/mL和(337.3±96.4)pg/mL、(37.7±11.4)pg/mL和(69.6±18.9)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66、-19.648、-11.749、-16.364、12.550、14.834,均P〈0.01),而干预组大鼠[(9.6±5.6)pg/mL和(45.6±22.9)pg/mL、(36.3±17.9)pg/mL和(42.9±20.5)pg/mL、(10.3±5.6)pg/mL和(15.7±8.0)pg/mN.~4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67、-17.390、-10.106、-14.631、10.475、12.772,均P〈0.01)。结论:COPD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8的浓度均显著增高,血必净干预能显著下调上述关键致炎因子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症状、肺功能、病理学改变相印证。因此,我们推测:血必净可能通过下调COPD炎症时TNF-α、IL-6、IL-8等关键致炎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抑制气道炎症的级联效应来发挥其强大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血必净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 大鼠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探讨血必净治疗 COPD 的机制。方法:36 只 Wistar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OPD 型组 ( 简称型组 ) 、 血必净干预组 (简称干预组), 每组 12 只。 采用香烟烟雾暴露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法建立 COPD 大鼠型。 造模时间共 30 天, 其中干预组在后 15 天给予血必净 4 ml/Kg 体重尾静脉注射。 分别测定各组肺功能, 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 ) 、 白介素 -6 (IL-6 ) 、 白介素 -8 ( IL-8 ) 浓度。结果: 模型组大鼠 FEV0.3/FVC [(57.8 ± 5.6) %]和动态肺顺应性 (Cydn ) [(0.098± 0.006) cmH2 O · mL-1· s-1, 1cmH2O=0.098 k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1.4± 3.1)%和(0.195± 0.012) cmH2 O · mL-1· s-1],而干预组大鼠[(67.2 ± 3.2)%和(0.142± 0.024) cmH2O · mL-1· s-1]则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13.940、 -15.165、 -5.552、 -6.927, 均 P< 0.01 ) ; 型组大鼠平均气道阻力(RI ) [(0.802± 0.070) mL/cmH2O]明显高于对照组[(0.224± 0.069) mL/cmH2O],而干预组[(0.475± 0.050) mL/cmH2O]则较型组有明显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22.389、 -12.658, 均 P< 0.01 ) ; 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 TNF-α、 IL-6、 IL-8浓度[(27.8± 7. 4) pg/mL和(340.0± 79. 6) pg/mL、 (209.9± 82.1) pg/mL和(337.3± 96. 4) pg/mL、 (37.7± 11.4) pg/mL和(69.6± 18. 9)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12.466、 -19.648、 -11.749、 -16.364、 12.550、 14.834, 均 P< 0.01 ) ,而干预组大鼠[(9.6± 5.6) pg/mL和(45.6± 22.9) pg/mL、 (36.3± 17.9) pg/mL和(42.9± 20.5) pg/mL、 (10.3± 5.6) pg/mL和(15.7± 8.0) pg/mL]则较型组有显著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9.367、 -17.390、 -10.106、 -14.631、 10.475、 12.772, 均 P< 0.01 )。 结论: COPD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 TNF-琢、 IL-6、 IL-8 的浓度均显著增高, 血必净干预能显著下调上述关键致炎因子的表达, 并与其临床症状、 肺功能、 病理学改变相印证。因此, 我们推测: 血必净可能通过下调 COPD 炎症时 TNF-α、 IL-6、 IL-8 等关键致炎因子的表达, 进一步抑制气道炎症的级联效应来发挥其强大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长东  张静  梁玥  刘政疆  薛克栋 《生物磁学》2014,(19):3726-372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其它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5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血后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hs-CRP)、血常规(blood General,WB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rate,ESR)、白介素六(interleukin-6,IL-6)检测,同时采集痰标本后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其血清PCT水平与其它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95例AECOPD患者中,PCT增高者43例(22.1%),正常者152例(77.9%),其血清PCT水平与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percentage,NEUT%)均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62、0.382、0.333,与ESR、IL-6、痰培养结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判定AECOPD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检测hs-CRP、WBC、NEUT%,可作为诊断AECOPD感染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其它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5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血后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常规(blood General,WB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介素六(interleukin-6,IL-6)检测,同时采集痰标本后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其血清PCT水平与其它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95例AECOPD患者中,PCT增高者43例(22.1%),正常者152例(77.9%),其血清PCT水平与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T%)均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62、0.382、0.333,与ESR、IL-6、痰培养结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判定AECOPD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检测hs-CRP、WBC、NEUT%,可作为诊断AECOPD感染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小RNA-125b(miR-125b)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与肺功能、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应急总医院收治的69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作为急性加重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58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稳定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血浆miR-125b表达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FV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急性加重组血浆miR-125b表达水平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组、稳定组肺功能指标FVC、FEV_1、FEV_1/FVC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加重组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组、稳定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hs-CRP、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加重组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浆miR-125表达水平与FVC、FEV_1、FEV_1/FVC呈负相关(P0.05),与IL-6、IL-8、hs-CRP、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miR-125b在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浆中异常表达,并与肺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及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例,按照心功能情况分为肺源性心脏病组21例(对照组)和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组19例(观察组),进行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定量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白细胞介素-10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检测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可作为监测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恶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介紊-18(Interleukin-18,IL-18)在被动吸烟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和COPD模型组.应用单纯被动吸烟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香烟烟雾暴露时间为6个月.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 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的IL-18浓度,用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BALF中IL-18 mRNA的表达水平,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8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COPD模型组血清和BALF中的IL-18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2.COPD模型组BALF中IL-18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3.COPD模型组肺组织中IL-18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被动吸烟诱导的COPD大鼠外周血和肺部均高表达IL-18,提示IL-18在吸烟所致的COPD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与甲状腺激素、肺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8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n=31)和非营养不良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因素,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IL-6、IL-18水平。分析MNA评分与甲状腺激素水平、肺功能及血清IL-6、IL-18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营养不良组年龄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不良组T3、T4、TSH、FEV1%pred、FEV1/FVC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组,血清IL-6、IL-18水平显著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稳定期COPD患者的MNA评分与T3、T4、TSH、FEV1%pred、FEV1/FVC呈正相关,与IL-6、IL-18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T3≤1.60 nmol/L、T4≤73.00 nmol/L、TSH≤1.50 nmol/L、FEV1%pred≤60.00%、FEV1/FVC≤0.54、IL-6≥8.00 pg/mL、IL-18≥47.00 pg/mL是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给予有效干预,降低此类患者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