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与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235例诊断为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比较发生AKI的患者发病前后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方程分析与呼吸衰竭后AKI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共纳入235例呼吸衰竭患者,发生AKI患者(77例)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发生AKI者(P0.001)。225例呼吸衰竭(剔除10例放弃治疗出院患者)死亡患者中,AKI发生率[65.6%vs 20.1%,P0.001]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KI分期(HR=1.362)更是呼吸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后AKI死亡患者的白细胞计数[(13.31±4.44)×10~9vs(10.77±3.76)×10~9,P=0.011]、利尿剂应用比例[92.5%vs 72.7%,P=0.023]、呼吸机脱机失败比例[100.0%vs 23.1%,P0.001]、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SF)的发生率[65.0%vs 0%,P0.001]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而血白蛋白(blood albumin)ALB[31.91±4.92 vs 34.70±5.14 g/L,P=0.021]低于存活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呼吸机脱机失败(HR=15.50)、MOSF(HR=2.72)为呼吸衰竭发生AK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衰竭后发生AKI的患者死亡率高,AKI分期是呼吸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呼吸机脱机失败和MOSF是呼吸衰竭后AKI的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2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31例)和未感染组(194例),疑似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病死率、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复发率。结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3.77%,共检出菌株67株,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革兰阳性菌、真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为0.00%。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敏感,耐药率均为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1.11%。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0.00%、0.00%、12.50%、12.50%。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TNM分期、Dukes分期、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是否术后造口、有无吻合口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联合脏器切除、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手术时间≥160 min、术后造口、吻合口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11d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3年病死率、复发率升高,PFS显著缩短(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感染率较高,预后较差。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对抗生素有一定耐药性。临床应对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过低、术中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时间过长、术后造口、吻合口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做好预防术后感染工作,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可用于防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耐药菌引起的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08例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前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患者存活组80例,死亡组28例;死亡组房颤史比例、Killip心功能分级≧III级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比例、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肌酐(Scr)、B型钠尿肽(BNP)高于存活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eGFR、cTnI是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PACHEII评分、eGFR、cTnI预测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799、0.710,三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62。结论:APACHEII评分、eGFR、cTnI是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用于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心功能危险因素、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A组(n=25,LVEF<30%)、B组(n=25,LVEF 40%~50%)、C组(n=25,LVEF≥50%)三组,另根据随访1年后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n=51)和死亡组(n=29)。比较不同组别临床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组的心率及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1年以上、合并非心血管疾病人数占比、LAD、RAD、Scr、Hcy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死亡组的心率及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1年以上、LAD、RAD、Scr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心率、冠心病、心律失常、合并非心血管疾病、LAD、RAD、Scr、Hcy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之间呈正相关(P<0.05);心率、冠心病、心律失常、LAD、RAD、Scr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之间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冠心病、心律失常、合并非心血管疾病、LAD、RAD、Scr、Hcy水平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率、冠心病、心律失常、LAD、RAD、Scr水平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率、冠心病、心律失常、LAD、RAD、Scr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预后之间均呈正相关,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来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98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21例)和死亡组(77例)。对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多药耐药G+耐药情况,多药耐药G-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98例重症肺炎患者中,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占比30.30 %,共分离出病原菌290株,其中多药耐药菌65株,占比22.41 %,其中占比比较高的有鲍曼不动杆菌(23.08 %)、铜绿假单胞菌(20.00 %)、金黄色葡萄球菌(20.00 %)、肠炎克雷伯菌(10.77 %);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G+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较为敏感;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G-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耐药性,其中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中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存活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5),两组患者肺部基础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的占比,以及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差异(均P>0.05);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568、1.203、2.812、1.674,均P<0.05),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542,P<0.05)。结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主要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且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影响早期糖尿病肾病(DN)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向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进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早期DN的临床、实验室及治疗等临床资料,了解年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50岁以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年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高达25%,明显低于50岁以上的患者(75%)。血糖、血压、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尿蛋白等指标控制良好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明显好于控制不佳者(P<0.05)。结论: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和不吸烟或戒烟对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肾存活期和生存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卓  王光权  朱飞跃  张永立  王菊芳 《生物磁学》2011,(16):3131-3134,3165
目的:探讨研究影响早期糖尿病肾病(DN)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向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进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旱期DN的临床、实验室及治疗等,临床资料,了解年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对旱期糖尿病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50岁以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年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高达25%,明显低于50岁以上的患者(75%)。血糖、血压、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尿蛋白等指标控制良好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明显好于控制不佳者(P〈0.05)。结论: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和不吸烟或戒烟对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肾存活期和生存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肠球菌属血流感染(EBSI)耐药性特征,并分析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2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130例EBS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EBSI耐药性特征,并分析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EBSI患者共分离出130株非重复性肠球菌属,分别为:粪肠球菌37株,屎肠球菌84株,鹑鸡肠球菌3株,鸟肠球菌6株。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粪肠球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呈较低的耐药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BSI短期预后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植入导管或其他人工装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血液透析情况、休克情况、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皮质激素治疗、未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有休克、植入导管或其他人工装置是EBSI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BSI患者肠球菌属分布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为主,两种肠球菌属耐药率均较高,应严格控制用药。应着重注意有糖皮质激素治疗、未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有休克、有导管或其他人工装置的患者,以改善EBSI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尿路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9例)和无感染组(209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年龄≥60岁、女性、2型糖尿病病程≥10年、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10 d、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血肌酐(Scr)≥110 μmol/L的患者比例高于无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HbA1c≥7%、留置导尿管是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高龄、女性、血糖水平控制不良、留置导尿管是其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以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进展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根据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复发与二级预防的关系。无复发组的患者按根据随访的mRS评分高低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和预后差组(mRS 3~5分),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9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六个月复发率为10.2%(10/98)。无复发组较复发组应用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的患者比例较复发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组患者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单因素分析入院时白细胞计数、LDL、血糖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DL、血糖和白细胞计数是影响出院后一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血糖和白细胞计数是影响出院后三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LDL和血糖是影响出院后六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良好的二级预防依从性有利于降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入院时白细胞计数、LDL、血糖是影响进展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入院时白细胞计数、LDL及空腹血糖值较高的进展性缺血卒中患者,其预后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病原学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发病率及感染部位分布,并分析感染性休克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640例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发病率为14.38%,感染部位分布于腹腔及消化道和肺部;共分离培养病原菌96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52株(54.17%)、革兰阳性球菌18株(18.75%)、真菌26株(27.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与年龄、抗生素、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及肝性脑病有关(P0.05),与性别、血清白蛋白、侵入性操作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住院时间30 d均为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住院时间30 d为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关措施,减少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李庆虹  郭晓东  张敏  李志伟 《生物磁学》2011,(20):3906-390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相关因素,为肝移植术后ARF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ARF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行肝移植术后发生ARF13例,发生率为13.27%。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尿素氮CBUN)、术前血清肌酐(Scr)、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手术时间、失血量与ARF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术前Ser和BUN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BUN、血清Scr、血清Alb、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主要因素,而术前Scr和BUN水平升高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肝移植术后AR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庆虹  郭晓东  张敏  李志伟 《生物磁学》2011,(21):4129-4131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因素,为肝移植术后A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ALI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行肝移植术后发生ALI12例,发生率为12.2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TBIL、术中失血量、术中尿量和术后血BUN对ALI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术中失血量、术前TBIL、年龄为术后并发ALI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失血量、术前TBIL、年龄为术后并发ALI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肝移植术后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对比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与正常胎儿的产前超声差异,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80例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胎儿的80例孕妇进行对比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对所有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分析观察组超声诊断与最终结果,对比两组胎儿的超声诊断情况,并对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尸检和出生后随访最终确定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诊断中有3例漏诊;由于卵圆孔直径大于6 mm、心内膜垫缺损(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ECD)和单心房胎儿没有正常的四腔心结构,因此无法进行腔室内径的测量,对其他观察组患儿进行测量之后发现,观察组患儿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HLHS)的左心房与左心室、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TOF)右心室、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右心室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可能造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两组孕妇的孕期早期服药、高龄产妇以及家族心脏病史情况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对所有因素进行赋值,其中"是"或"有"为1,"否"或"无"为0。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孕期早期服药和家族心脏病史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综合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较高,与最终结果无明显区别;虽然高龄孕妇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关系,但是只有孕期早期服药和家族心脏病史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相关因素,为肝移植术后ARF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ARF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行肝移植术后发生ARF 13例,发生率为13.27%。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尿素氮(BUN)、术前血清肌酐(Scr)、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手术时间、失血量与ARF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术前Scr和BUN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BUN、血清Scr、血清Alb、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主要因素,而术前Scr和BUN水平升高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肝移植术后AR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因素,为肝移植术后A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ALI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行肝移植术后发生ALI12例,发生率为12.2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TBIL、术中失血量、术中尿量和术后血BUN对ALI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术中失血量、术前TBIL、年龄为术后并发ALI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失血量、术前TBIL、年龄为术后并发ALI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肝移植术后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8年7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518例,统计所有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例数,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住院时间、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否有腹水、Child-Pugh分级、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是否有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与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的关系,并检测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18例肝硬化患者中有80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与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无关(P0.05),年龄、病因、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腹水、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基础疾病均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芏60岁、住院时间芏2周、有侵入性操作、有腹水、Child-Pugh分级为C级、有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基础疾病均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80例肝硬化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比54.84%,革兰阳性菌37株,占比39.78%,真菌5株,占比5.38%。结论: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且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做好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胰胆管造影术后患者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入住我院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成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cholangiography,ERCP)与否、ERCP次数、ERCP手术时间、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插管困难等因素和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891例患者,并发胰腺炎者124例(6.55%),非胰腺炎患者1767例。性别、年龄、既往行ERCP、ERCP次数、ERCP手术时间、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插管困难均为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且ERCP手术时间和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是为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ERCP术后胰腺炎组血清TNF-α、IL-1、IL-6、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胰腺炎组(P0.05)。结论:ERCP手术时间、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及高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是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500名离退休人员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OGTT 2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脂(TG)进行检测。应用logistic分析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00名参加体检的患者中,确诊糖尿病167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3.4%,其中男性88例,占52.7%;女性59例,占47.31%。糖尿病患者的SBP、DBP、BMI、TC、LDL-C、HDL-C及TG水平与健康人群呈显著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压、血脂异常、体重指数与糖尿病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离退休人员发生糖尿病的比例较高,且高血压、高血脂、超重或肥胖等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后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并阐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6月到2022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后支气管扩张51例(合并组),非结核后支气管扩张62例(非合并组),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血液学、肺功能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合并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明显高于非合并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明显低于非合并组(P<0.05)。合并组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用力呼气容积(FVC)%明显低于非合并组(P<0.05)。合并组的斑片渗出影、"树芽征"、胸腔积液、"马赛克征"等CT特征占比分别为84.3 %、72.5 %、70.6 %、62.7 %,明显高于非合并组的35.5 %、33.9 %、37.1 %、40.3 %(P<0.05)。在113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ALB与结核后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ALB都为导致结核后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结核后支气管扩张比较常见,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与肺功能下降,也使得肺部影像学特征发生改变,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血清ALB都为导致结核后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