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辛胜昌  赵艳秋  李松  林硕  仲寒冰 《遗传》2012,34(9):1144-1152
斑马鱼具有子代数量多、体外受精、胚胎透明、可以做大规模遗传突变筛选等生物学特性, 因此成为一种良好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随着研究的深入, 斑马鱼不仅应用于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 而且拓展和延伸到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领域。作为一种整体动物模型, 斑马鱼能够全面地检测评估化合物的活性和副作用, 实现高内涵筛选。近年来, 科学家们不断地发展出新的斑马鱼疾病模型和新的筛选技术, 并找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大多数在哺乳动物模型中也有相似的效果, 其中前列腺素E2(dmPGE2)和来氟米特(Leflunomide)已经进入临床实验, 分别用来促进脐带血细胞移植后的增殖和治疗黑素瘤。这些成果显示了斑马鱼模型很适合用于药物筛选。文章概括介绍了斑马鱼模型的特点和近年来在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方面的进展, 希望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斑马鱼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并开展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斑马鱼作为一种新的模式生物,在胚胎的分子发育机制、疾病模型的构建以及药物筛选等研究中受到了广泛重视。随着先进的基因诱导技术和共聚焦显微观察技术的发展,斑马鱼已经在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就斑马鱼在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筛选及其在肿瘤血管生成机制方面研究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戚飞  林硕  樊启昶 《遗传学报》2004,31(7):750-757
用于大规模基因突变与筛选的主要策略有化学诱变、插入突变、基因诱捕。插入突变是一种通过外源DNA整合的方式来获得突变体,并克隆得到对应突变基因的方法。运用反转录病毒介导的插入突变技术,在脊椎动物斑马鱼中已经获得了许多影响胚胎发育和细胞生长过程的突变体,并找到了对应的基因。基因诱捕技术也被运用于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这套系统的建立使斑马鱼成为第一个有可能达到基因饱和突变和筛选的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4.
热喷雾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用植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热喷雾液质联用技术进行药用植物化学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综述 ,并介绍了几个较为重要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斑马鱼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昌盛  穆宇  杜久林 《生命科学》2007,19(4):382-386
利用模式生物进行研究是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斑马鱼已成为继小鼠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模式脊椎动物.本文将重点介绍斑马鱼在学习记忆和疾病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我国推动斑马鱼相关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20年里,斑马鱼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脊椎动物,在发育、遗传、免疫、肿瘤和毒理等诸多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斑马鱼作为活体模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某些生物学过程的药物筛选。通过斑马鱼初步筛选,在药物研发初期可确定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毒性以及副作用等。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斑马鱼不仅用于新药筛选,还可用于药物结构的优化。本文重点介绍斑马鱼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动物受精时,精子主要是将雄原核释放到卵子中,形成的合子中雌、雄原核融合为合子核,但受精卵基因组在前几次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转录,合理的逻辑性推测是其早期发育完全依赖于卵质中储存的RNA和蛋白质,即母源因子.上世纪80年代对无脊椎动物的正向遗传研究发现,母源因子在卵子和胚胎极性的决定、早期胚胎的图式形成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过去10多年来,通过对斑马鱼和小鼠突变体的研究,也证明母源因子在脊椎动物胚胎早期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斑马鱼母源因子在卵母细胞的极性、卵子的激活、早期细胞分裂、母源mRNA的清除、合子基因转录激活以及胚层的形成和分化、体轴的建立等方面的作用,相关知识对于研究人类生育障碍和先天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诊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斑马鱼行为学实验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马鱼作为新型模式动物的优势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斑马鱼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应用,除了在发育方面比其他模式动物更具优势外,在行为学方面的应用也更加丰富.由于斑马鱼幼体在受精后前两天通体透明,眼睛大小占到大脑体积的二分之一以上,成鱼昼夜节律明显,对光反应强烈,因此斑马鱼在视觉领域应用的优势十分明显.斑马鱼的嗅觉、听觉器官都在体表可见,可以很容易地用行为学实验手段对嗅觉和听觉功能进行检测.斑马鱼习性好动,利用斑马鱼进行运动方面的行为学观察也非常便利.斑马鱼具有群聚习性,在社会生物学研究方面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斑马鱼行为学是一种比较简单而又有效地分析神经整合功能的方法,并形成了许多相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新水缸潜水实验(novel tank diving test)是专门针对模式动物斑马鱼或其他小型鱼类的焦虑行为研究设计的评价范式,是介于活体和细胞测定之间的药物筛选模型。该模型从小鼠迷宫实验模型发展而来,在行为测试的便捷性上具有一定优势。斑马鱼与人类具有较高的基因同源性,药物介导的斑马鱼焦虑和攻击行为与其内分泌系统中下丘脑-垂体-肾间腺(HPI)轴密切相关,类似于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作用。因此该模式对人类焦虑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新水缸潜水实验是一种高效、可靠的高通量行为筛选模型,主要应用于动物社会性、成瘾性、睡眠、学习与记忆等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过去15年间,新水缸潜水模型从形成雏形到不断完善,最后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从模型起源、测定参数、用途、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进行综述,并与明/暗水缸实验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扩宽斑马鱼焦虑及应激行为评价实验的研究范畴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斑马鱼具有个体小、易饲养、胚胎透明、易观察等优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和毒理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因其具有可高通量筛选、测试周期短、实验结果可信度高等优势,近年,斑马鱼逐步用于化妆品功效评价,且成为化妆品行业认可的评价方式,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目前,化妆品功效种类繁多,而斑马鱼模型评价标准正逐步完善,本文阐述了斑马鱼模型在化妆品美白、抗炎、抗氧化等功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硫酸盐还原菌对汞的甲基化作用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受氯碱化工废水严重污染的湖北鸭儿湖 1号氧化塘底泥中分离获得了硫酸盐还原菌 ,研究了其生理特性和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模拟厌氧水环境 ,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汞甲基化的最佳条件 ,研究了该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在好氧和厌氧状况下对汞的甲基化作用 ,以及非生物甲基化作用。同时又分别作了单因素实验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水样中不同形态的汞。结果显示 ,该硫酸盐还原菌营厌氧生活 ,在35℃、pH7 0、0 7%的盐度、0 5g/LFe2 和不含硫化物等条件下 ,可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水环境中汞的甲基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有微生物为媒介的厌氧环境下 ,汞的非生物甲基化作用和好氧环境下的甲基化作用均可忽略不计。厌氧环境下 ,水体温度、pH值、硫化物和盐度等诸多环境因素对汞的微生物甲基化作用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流式细胞术在水体微型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在水体微型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微型生物的识别、记数和生物量研究,微型生物的细胞周期分析以及生态与生理学研究。讨论了FCM在淡水微型生物和环境生物学中的应用。FCM技术与食品的改进将促进水体微型生物的研究,从而有助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3.
14.
RAPD技术在微生物生物多样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RAPD(随机放大多态性DNA)是1种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与RFLp、AFLP及ARDRA相比,RAPD具有可在一次试验中同时观察到大量的DNA多态性片段,方法更具简单、敏感、花费少等优点。阐述了RAPD的原理方法,及目前在微生物分类鉴定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RAPD技术在共生固氮放线菌Frankia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环境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金泰龙 《生态学报》1987,7(4):289-296
本文研究了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地表水等生态环境要素中15种植物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迁移特征。研究表明:(1)沼泽土壤中,N、P、K、Na、Zn、Co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丰富,Ca、Mg、Fe、Ni、Al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贫乏,而且这些元素在垂直分布上呈分层性、水平分布上呈分带性等特征;(2)沼泽植物具有富集K、Ca、Fc和Mo元素的特点。在15种化学元素中,P、Mo、Mn等元素被生物迁移或转化的能力较强,Co、Na、Al等元素被生物迁移或转化的能力较弱;(3)沼泽水体中,除Mo以外的其他元素含量均较其它天然水体中高。在15种化学元素中,Ca、Mg、Cu、Mn等元素的水迁移能力较强,Fe、Mo、K、Zn等元素的水迁移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洪湖生态环境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汉东  蔡述明 《生态学报》1995,15(4):392-398
本文探讨了化学元素在洪湖水、植物、沉积物中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生植物对元素的吸收特征及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贮存和迁移规律。指出湖水中Ca ̄(2+)和是主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湖水酸容纳能力在1.2×10 ̄(-3)-2.0×10 ̄(-3)mol/lH ̄+之间,水化学的稳定性受到碳酸盐地球化学平衡过程的控制;湖中水生植物具有富集C、N、K、Ca和Cd的性质,并导致这些元素在沉积物表层集累;系统中C多存在于植物体中,N、P、K、Ca和Mg多存在于沉积物中,沉积物分室是营养元素主要的贮存库。  相似文献   

18.
Allomyces macrogynus, A. arbuscula, A. javanicus, Allomyces male and female hybrid strains, Blastocladia ramosa and Monoblepharella sp.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fatty acid and sterol compositions by GLC and combined GLC/MS. All the organisms produce a range of fatty acids 12 to 20 carbon atoms in length. Palmitic, stearic, and arachidic acid represen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oleic, linoleic, and arachidonic acid the highest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B. ramosa synthesizes only two polyunsaturates, linoleic and linolenic, but Allomyces and Monoblepharella are capable of desaturation as far as arachidonic acid. Cholesterol is produced by all the isolates and is the dominant sterol in Allomyces. 24-Methyl and 24-ethyl derivatives of cholesterol are the dominant sterols of Monoblepharella. B. ramosa contains a more complex sterol mixture representing changes which occur in the formation of cholesterol from lanosterol: 24-dihydrolanosterol, 14α-methyl Δ8-cholestenol, Δ8(9)-cholestenol, 14α-methyl Δ7-cholestenol, Δ7-cholestenol and cholesterol. Δ7-cholestenol, 24-dihydrolanosterol, and 14α-methyl Δ8-choIestenol appear to be the major component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14α-methyl Δ8 and 14α-methyl Δ7-cholestenol have been reported as naturally occurring sterols.  相似文献   

19.
水产动物的行为研究是渔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理解水产动物的行为表型与功能,对提升渔业生产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现阶段水产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人工养殖、渔业资源保护和捕捞渔业等多个领域。文章综述了水产动物行为的研究现状,水产动物主要的行为类型,每种行为的发生及其机理,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及行为在渔业中的应用状况。同时,针对当前水产动物行为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水产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文章旨在为水产动物行为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发,并为水产动物行为学研究成果在渔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生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主体, 对发挥水生生态系统的自维持、自循环功能有重要作用。研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 建立上海地区乡土水生植物名录, 并对其科属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生长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乡土水生植物共计35 科83 属160 种(含变种), 单属科、单种属的比例较高, 均达65%以上; 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成分复杂, 以热带成分占优势, 达64.6%; 生活型以挺水植物为主, 沉水植物次之, 浮水植物最少; 生长型类型丰富, 以草本型、禾草型居多, 20 种生长型可进一步归为表征相似生态学特征和功能地位的6 个生长型组。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 仅有68.8%的景观水体有水生植物应用,且应用种类在2 种以下的占79.2%。乡土水生植物应用不足, 一半以上为观赏性强的外来物种, 应用频率较高的为挺水植物, 对具有良好净化效果的沉水植物重视不够。因此, 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 建议加强乡土水生植物资源的繁育栽培, 在充分利用乡土水生植物资源配置群落的基础上, 根据水质的富营养及基底状况, 通过不同生长型组水生植物的应用, 构建沉水-浮水-挺水植物群落复合体, 并通过近自然型护岸的营造, 形成水生-湿生复合生态系统。运用植被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 采用生态浮岛、生态沉岛等技术营造水生植被, 将强人工化的水景观建成具生命的水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