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谷物发酵物对产后缺乳小鼠促进泌乳的功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分娩时间相差不超过24 h的KM小鼠,随机分为缺乳模型组、正常组、雌二醇组(17α-雌二醇,1 g/kg)和谷物发酵物组(24 mL/kg),每组6只。产后第3 d起,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溴隐亭(1.6 mg/kg)建立产后缺乳模型,共10 d。观察仔鼠、母鼠体重变化,每日泌乳量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催乳素(PRL)水平、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学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催乳素受体(PRLR)、β-酪蛋白(β-casein)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组、雌二醇组及谷物发酵物组仔鼠窝重增加量,泌乳量,血浆PRL水平,乳腺中PRLR和β-casein的表达均高于缺乳模型组(P<0.05) ,母鼠体重减少量低于缺乳模型组(P<0.05),谷物发酵物组与缺乳模型组相比乳腺小叶面积明显变大,小叶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明显减少,腺泡大量增生,小叶内腺泡腔恢复到正常水平以上。结论:谷物发酵物对溴隐亭诱导的产后缺乳母鼠有促进泌乳作用,泌乳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PRL及其受体、β-case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活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U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UC患者分为对照组(n=40,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和研究组(n=40,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疏肝健脾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肠粘膜屏障功能、疗效、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痛泻、胸胁胀闷、神疲懒言、嗳气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白介素-4(IL-4)高于对照组,干扰素-γ(INF-γ)、INF-γ/IL-4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方辅助治疗UC患者,可调节Th1/Th2免疫平衡,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肠粘膜屏障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粉刺性乳痈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粉刺性乳痈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乳腺病变组织ER、PR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分析乳腺病变组织ER、PR的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比较,肉芽肿组、脓肿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肉芽肿组比较,脓肿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肉芽肿组、脓肿组ER、PR的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ER、PR的表达与血清IL-1β、IL-6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肉芽肿组、脓肿组ER、PR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粉刺性乳痈患者ER、PR呈低表达或失表达,且与炎症因子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96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均来自天津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根据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8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疏肝健脾针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和血清5-HT、NPY、CGRP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大便稀溏、少腹胀痛、食后腹胀、食欲减退、精神疲乏、口苦口黏、四肢无力、烦躁易急、畏寒怕冷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血清5-HT、NPY、CG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可有效促进症状改善,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清5-HT、NPY、CGRP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缺糖缺氧(OG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激酶B(Akt)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rBMECs进行培养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培养、模型组培养、桃红四物汤(0.4 mg/mL)组和桃红四物汤(0.8 mg/mL)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采用氧糖剥夺实验构建OGD损伤模型。桃红四物汤组在造模前1 h按0.4 mg/mL、0.8 mg/mL浓度加入桃红四物汤,而正常组及模型组则加入等量体积生理盐水。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VEGF、VEGFR-2、Akt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0.4 mg/mL)组和桃红四物汤(0.8 mg/mL)组均降低,且以桃红四物汤(0.8 mg/mL)组最为显著(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BMECs中Akt、VEGFR-2、VEGF相对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0.4 mg/mL)组和桃红四物汤(0.8 mg/mL)组显著降低,且以桃红四物汤(0.8 mg/mL)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可能通过降低OGD条件下rBMECs中VEGF、VEGFR-2、Akt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保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这可能是桃红四物汤对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归脾汤对产后抑郁大鼠抑郁症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36只,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归脾汤组、电针组、归脾汤联合电针组,每组6只大鼠。空白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盐酸氟西汀组给予0.233 g/L盐酸氟西汀。归脾汤组给予1.72 g/mL归脾汤。电针组选择百会、印堂、气海、关元进行电针刺激。归脾汤联合电针组归脾汤用药方法同归脾汤组,电针方法同电针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子均给予等量的双蒸水。每组分别在造模后1周、2周时结束给药。对比糖水消耗水平、旷场实验评分及垂直评分、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挣扎时间及游泳时间、血清HPA轴相关激素水平及大鼠脑组织中的5-H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组、归脾汤组、电针组大鼠在第1周、第2周时的糖水消耗水平、旷场实验评分、垂直评分、海马、额叶皮质中的5-HT水平较低,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挣扎时间、游泳时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皮质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盐酸氟西汀组、归脾汤组、电针组大鼠呈相同趋势,与盐酸氟西汀组、归脾汤组、电针组相比,归脾汤联合电针组呈相同趋势(P<0.05)。盐酸氟西汀组、归脾汤组与电针组所有指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归脾汤可明显改善产后抑郁大鼠抑郁症状,可能与其可调节产后抑郁大鼠的HPA轴相关激素及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孤儿核受体Nur77对缺/复氧损伤中心肌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方法:差速贴壁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纯度。缺氧(1%O_2、5%CO_2和94%N_2)培养12 h后,常氧培养2 h构建心肌细胞缺/复氧损伤。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Nur77的表达变化。通过siRNA转染抑制心肌细胞nur77表达,通过自噬标志蛋白表达改变作为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结果:原代分离的心肌细胞纯度95%以上。缺氧12 h和缺/复氧(12 h/2 h)刺激后,心肌细胞中Nur77表达都明显升高(P0.01)。与缺氧组相比,缺/复氧组细胞质中的水平明显增加(P0.01),细胞核中Nur77水平无明显变化。抑制Nur77后,缺/复氧组自噬水平明显降低,缺氧组心肌细胞自噬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Nur77参与缺/复氧损伤中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初步探究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的安全性。方法:将雌、雄KM小鼠以3:1比例合笼配种,得到孕鼠饲养至分娩。分娩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葛根素低剂量(18 mg?kg-1)、高剂量组(72 mg?kg-1),每组8只。从产后第3 d起,每天灌胃一次,共10 d。观察小鼠每日泌乳量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催乳素(PRL)、孕酮(P4)、雌二醇(E2)含量,HE染色观察乳腺、肝、肾、子宫、卵巢组织病理学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组织中催乳素受体(PRLR)、酪氨酸激酶 2(JAK2)和信号传导与激活因子5a(STAT5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从给药的第6天起,葛根素低剂量组的泌乳量显著升高(P<0.05);葛根素低、高剂量组均可见乳腺小叶内腺泡明显变大,分泌物明显增多,且低剂量组更为明显;葛根素低、高剂量组血清PRL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葛根素低剂量组PRLR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葛根素高剂量组PRLR、JAK2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葛根素低剂量组PRLR、JAK2、STAT5a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葛根素高剂量组(P<0.01或P<0.05)。结论:葛根素低剂量对产后正常小鼠有一定促进泌乳作用,高剂量时对泌乳作用不明显。葛根素低、高剂量均未对产后正常小鼠的肝、肾、卵巢和子宫产生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境射频辐射暴露对雄性SD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暴露组和假暴露组,对暴露组大鼠进行频率为1840 MHz、比吸收率(SAR值)为2 W/kg、每日1 h、连续7 d的全身辐照。硝酸镧示踪透射电镜法和白蛋白免疫组化法观察暴露后大鼠脑皮质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和通透性,免疫印迹法检测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表达水平。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假暴露组镧颗粒仅出现在大鼠脑微血管管腔内;而在暴露组,除微血管管腔外,在局部脑皮质微血管内皮基底膜处和周围脑实质间亦可见镧颗粒沉积。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假暴露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周围未见白蛋白渗出,而暴露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周围有明显白蛋白沉积。上述结果提示,射频辐射暴露可能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假暴露组相比,暴露组大鼠脑皮质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40 MHz射频辐射可诱导血脑屏障发生一定程度地开放,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能够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L.lactis)食品级表达系统,以便后续研究对目的基因进行示踪。方法:从pGL4.10质粒中PCR扩增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序,克隆至载体pNZ8149,构建pNZ8149-luc表达质粒;电击转化宿主乳酸乳球菌NZ3900,采用乳糖筛选法获得重组的乳酸乳球菌,Nisin诱导,采用微孔板发光检测仪检测荧光素酶的存在,Western Blot检测目标蛋白luc的表达。结果:PCR扩增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成功克隆至pNZ8149质粒,并电击转化宿主乳酸乳球菌NZ3900,得到乳酸乳球菌表达系统NZ3900/pNZ8149-luc。Nisin诱导后,检测到荧光素酶随诱导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增强,时间超过24 h之后荧光素酶活性逐渐下降。Western Blot检测到目标蛋白luc在胞内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 NZ8149-luc表达载体,并能够在乳酸乳球菌体内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大鼠背部创面周围局部注射rh-GH(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来调控创面局部GH(生长激素,Growth Factor)水平,观察GH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方法:在SD大鼠背部制作创面,创周定期注射不同浓度rh-GH,观察并分析创面愈合速度差异;选取rh-GH的最适浓度进行创周注射并定期取材,以Western-Blot检测创周组织中GH蛋白水平,并以RT-PCR检测创周组织中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变化。结果:三个注射不同剂量rh-Gh的实验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由快至慢依次为16.5±1.5天、17.1±2.9天、18.5±1.5天,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1.7±2.3天相比均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缘组织中GH的Western-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GH水平在创面形成初期升高,但伤后4天开始GH表达水平即逐渐下降,而rh-GH注射组的GH水平在创面形成后逐渐升高,并维持GH在高表达水平。检测创周组织中EGF、FGF、VEGF的RNA转录水平,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各生长因子的基因转录水平在伤后2天起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创伤初期创面周围组织中GH表达水平呈现一过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过程;2.创面周围注射rh-GH可以提高组织中GH水平,并减少创面愈合时间;3.GH可以提高皮肤组织中EGF、FGF、VEGF水平,间接促进创面上皮化,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产后恶露不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诊治的128例产后恶露不尽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另加服产后逐瘀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子宫三径、凝血功能指标、平均恶露干净时间、恶露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的子宫三径比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小(P<0.05)。两组治疗2周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平均恶露干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产后恶露不尽疗效可靠,能够有效阻止恶露,促进子宫复旧,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内脂素对老年大鼠脑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10个月龄老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内脂素组,内脂素组给予腹腔注射重组人内脂素200 μg/次,对照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2次/w,连续给药4 w。对比两组给药前、给药第2 w、给药第4 w的逃避潜伏期、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及给药第4 w的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海马与皮层区神经元凋亡率。结果:所有大鼠在实验期间均出现典型的绕池壁现象。两组给药前逃避潜伏期、血清IL-6与CRP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两组第2 w、给药第4 w的逃避潜伏期、血清IL-6与CRP含量均降低(P<0.05),且内脂素组给药第2 w、给药第4 w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组给药第4 w的线粒体SOD、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海马与皮层区神经元凋亡率低于对照组,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脂素在老年大鼠的应用能缓解脑组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清除过量的自由基,降低神经元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孕产妇情绪评估及个性化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孕期检查产妇,经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选取其中SDS评分在42-52分的产妇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干预,比较两组对产后抑郁症的降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1个月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前7天、产后1个月的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1、3、12个月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3、12个月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低于产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12个月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低于产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产前、产后普遍存在抑郁情绪,个性化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作用明显,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FOLFIRI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健脾益气解毒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疾病控制率、CD4~+以及CD4~+/CD8~+、K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侯评分及脾虚证候评分、白细胞减少、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肝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脂肪乳组、低剂量乳化异氟醚组、中剂量乳化异氟醚组和高剂量乳化异氟醚组,每组8只。检测血清中酶的含量,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直观的反应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不同组别大鼠肝脏再灌注后ALT、AST、LDH和MDA含量,SOD活性和肝细胞坏死比例均具有显著差异,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各组大鼠血清ALT、AST和LDH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再灌注后1 h、2 h和4 h中剂量乳化异氟醚组大鼠血清ALT、AST和LDH含量均显著低于缺血对照组、低剂量乳化异氟醚组和高剂量乳化异氟醚组(均P<0.05)。中剂量乳化异氟醚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和肝细胞坏死比例均显著低于缺血对照组、低剂量乳化异氟醚组和高剂量乳化异氟醚组,SOD活性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低剂量乳化异氟醚组和高剂量乳化异氟醚组(均P<0.05)。结论:中等剂量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中血清中酶含量最低,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最低,SOD活性水平最高,肝细胞损伤程度最轻,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