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跳蚤是传播鼠疫和其他一些传染病的媒介昆虫,但在青海高原地区跳蚤各变态发育期在低温下的存活情况如何,不够清楚。为了给防蚤、灭蚤和流行病学以及疫情监测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8—1980年,在实验室内作了初步观察,其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32P标记喜马拉雅旱獭研究其寄生蚤的散布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学良 《昆虫学报》1983,(2):179-184
1973年7—8月和1974年4—9月在甘肃南部肃南县皇城区草原上,应用32P标记喜马拉雅旱獭,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确定跳蚤的散布情况。共获得五种跳蚤,其中 Callopsylla dolabrisOropsyllasilantiewi是旱獭的主要寄生蚤。旱獭和跳蚤种群间接触的频度取决于旱獭本身在栖息地内的分布、被旱獭所占用洞穴的数量以及媒介跳蚤的数量。在旱獭密度不高而蚤指数较高的情况下,以及存在大量隐蔽所的条件下,其交在比较频繁,标记蚤分布的范围较大,跳蚤的交换也较多。我们于标记后的第14天就发现距原洞口470米的标记蚤。艾鼬和草原鸟由于经常窜旱獭洞或洒居于旱獭洞内,所以它们的寄生蚤同旱獭蚤亦经常发生交换,并被标记,这在旱獭鼠疫病流行期间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前言 福建省蚤类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目前已有资料的记载最早是C.R.Kellogg氏。1917年他在前福州协和大学任教时曾先后采得人蚤、猫栉首蚤(猫蚤)、犬栉首蚤(犬蚤)、缓慢细蚤(褐鼠蚤)、印度蝠蚤(立石蝠蚤)和长棘蝠蚤等六种跳蚤。1937年E.Landauer氏把由本省龙岩地区褐家鼠(沟鼠)体上所采得的一种跳蚤寄到国外而由K.Jordan氏检定为  相似文献   

4.
达乌尔黄鼠洞内蚤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鼠洞内共发现9种及亚种蚤,其中以黄鼠蚤松江和二齿新蚤数量最多,其余各种蚤均为散见。前两种蚤在洞内各区段染蚤指数不等,但基本都有分布,巢内数量占据首位。松江黄鼠蚤的消长曲线呈双峰型,二齿新蚤的曲线比较平稳。两种蚤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巢内多于洞干,洞干多于洞口。根据巢蚤数量二齿新蚤归属“巢型蚤”是无疑的,但松江黄鼠蚤是否隶属“皮型蚤”应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在数量预测中采用O-MXC的公式较为适宜。根据蚤的空间分布图式,消灭跳蚤时应密切注意巢内的跳蚤。可采用滴滴涕或其他灭蚤有效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粉剂,亦可采用缓释杀虫剂等进行毒杀。  相似文献   

5.
<正> 在实验室人工饲养跳蚤供生态和防治试验研究用时,试验用蚤一般要计数,定量和转移。由于成蚤体小能爬善跳,取用时很容易外逃。因此找出一种较好的吸蚤方法,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操作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们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西藏采到一种跳蚤,经研究后认为是蝟形蚤科(Hystrichopsyllidae)新蚤亚科(Neopsyllinae)副新蚤族(Paraneopsyllini)中的一个新属新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麻跳(Psylliodes attenuata Koch)是大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这种害虫由于体形很小而又善于跳跃——很像跳蚤,所以老乡又把它叫做“麻跳蚤”、“麻蚤子”或“土跳蚤”。  相似文献   

8.
潜蚤又名砂蚤(Sand flea,chigoe jigger)。盲潜蚤 Tunga caecigena Jord.et Roths,1921,是寄生于鼠耳的一种跳蚤,过去列入缩胸蚤科 Hectopsyllidae,近年来 Jordan氏将本属提升为科,其分类地位现为蚤上科 Super family pulicoidea,潜蚤科 Family Tun-gidae,潜蚤亚科 Subfamily Tunginae,潜蚤属Genus Tunga。  相似文献   

9.
任东 《昆虫知识》2012,(5):1303-1303
<正>侏罗似蚤Pseudopulex jurassicus Gao et al.,从整体上看与现生的跳蚤非常相似,但体型却是现生跳蚤的10倍左右,喙特别的发达,长度达到了5.15mm(现生的跳蚤很少能达到1mm),在电镜下能看到成排的锯齿结构;它们的触角较短,复眼略微退化;足细长,其末端前跗节上可以看到很锋利的爪,胫节上有一排整齐粗壮的刺;全身布满了向后伸长的毛。这些结构为其寄生生活奠定了基础,与现生跳蚤比较,这些巨型的外寄生昆虫看上去极为凶残!它们与现生跳蚤的关系非常紧密,可能是蚤目的祖先类群。结合同一地层中已经报道的带羽毛或带毛脊椎动物,对比当时那些像老鼠一样娇小脆弱的哺乳动物,这些昆虫更可能寄生在有羽恐龙和有羽翼龙身上。  相似文献   

10.
狭蚤属(Stenoponia J.et R.,1911)为大型色深的跳蚤,全身有浓密的鬃,多分布于旧北界,少数在新北界。1959年7月廖灏溶同志从青海Myospalax fontanierii体上采到本属跳蚤,其形态与已知各种均有区别,故订为新种,命名为多棘狭蚤新种S.polyspina sp.nov。  相似文献   

11.
张荣广  吴德强 《昆虫学报》1995,38(2):234-236
单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角叶蚤科)张荣广,吴德强,李宝肃(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兰州730030)在鉴定甘肃省单蚤属Mo。op。yllu。Kolenati,1857的跳蚤时,发现在形态上与花鼠单蚤Monopsyllu。。ndag。sRotlischl...  相似文献   

12.
邓国藩 《昆虫学报》1956,(4):543-545
人蚤及猫栉头蚤是家庭内常见的两种跳蚤。它们的分布遍及全世界。关于它们的调查和研究,世界各地曾有很多报告。作者在北京(1950—51  相似文献   

13.
在青海和云南地区发现额蚤属(Frontopsylla Wagner & lott,1926)跳蚤一种,经比较研究,系同一新种。兹记述如下:毛额蚤 Frontopsylla tomentosa 新种 毛额蚤新种,至少腹节前几节背板具宗3列;第VⅧ腹板无棘宗及可动突后缘圆凸与无棘额蚤(F.aspinifomis Liu & Wu,1960)和圆指额蚤(F.wagneri Ioff.1927)接近。但据下列特征可资鉴别。  相似文献   

14.
跳蚤     
一、引言跳蚤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昆虫.在成虫时期它们是靠宿主的血液为生的;大多数的跳蚤可以离开原来的宿主,短时期地各处活动,或者更换到另一种类的动物身上寄生.它们所以能传播疾病主要是由于这个缘故.有少数种类的雌蚤,在成虫时期终生不离开宿主,利用发达的口器固定在宿主的皮肤上,或全身钻到皮肤下面,营固着的寄生生活,例如我国鼠身上的盲潜蚤(Tunga caecigena)原称  相似文献   

15.
1959年5月从云南省保山县杨桥凹的一只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体上采得一种跳蚤,经我们比较研究后,鉴定为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的一个新种。保山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paoshanensis新种  相似文献   

16.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是分布在东洋区中印亚区,寄生于松鼠的主要跳蚤(Jordan,1948)。现已知将近20种和亚种。我国纪录仅有4种:1.无值大锥蚤[M.euteles(J.et R.,1911)],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贵州;2.李氏大锥蚤(M.liae Wang,1957),分布于福建;3.崔氏大锥蚤(M.cuiae Liu,Wu et Yu,1964)自浙江和福建;4.三刺新角叶蚤(Neoceratophyllus trispinosus Liu,1939),采自浙江天目山的Sciurussp.。著者等认为新角叶蚤属乃大锥蚤属的同物异名,故此种应移入大锥蚤属中,名为三刺大锥蚤(M.trispinosus)。  相似文献   

17.
大锥蚤属一新种(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是松鼠的主要寄生蚤。我国已知有7个种和亚种,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浙江等省。著者等在1965年采自云南德钦的跳蚤中发现一种寄生于松鼠的大锥蚤,与已知各种均有明显区别,遂订为新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录了在云南凤仪采集的蝠蚤是短头怪蝠蚤(Thaumapsylla brevicepsRoths.1907)。虽然宿主未能订名,但因为这是食果蝠类的跳蚤,因此肯定了食果蝠在云南的存在。 因为这是短头怪蝠蚤在我国的第一次记录,所以对其鉴别特点加以技术。  相似文献   

19.
跳蚤的成虫无翅,体形侧扁,骨化浓重,具有刺吸口器和发达的足爪,体肢着生许多鬃毛甚至栉刺,以适应在寄主动物的毛羽之间疾走跳动、吸血寄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是完全变态,蚤目是昆虫纲中一小目,迄今全世界已知的蚤类约有1,800余种。 蚤类生活史的资料局限于对人、畜有害或传染疾病的少数蚤种。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具有  相似文献   

20.
在鉴定我囱青海省单蚤属(Monopsyllus Kolenati,1857)的跳蚤标本时,除检出别人已记述过的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nschild,1907)],新月单蚤(Monopsyllusscaloni Vovchinskaya,1950)和冯氏单蚤(Monopsyllus fengi Liu,Xie et Wang)(新种,待发表)外,尚发现两个在形态上都接近花鼠单蚤[Monopsyllus indages(Rothschild,1908)]的新种。由于两新种阳茎钩突特别,故分别命名为钩状单蚤Monopsyllus hamutus,新种和文状单蚤Monopsyllus forficus,新种。鉴别这三个蚤种的重要特征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