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诱导家蚕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采用CO_2激光扩束辐照诱发家蚕孤雌生殖,从获得的单性蚕中,选择出单性一号和单性二号两个类型,单性一号由血色限性突变为斑纹限性,体质强健好养,单性二号仍保持亲本的血色限性,但茧丝质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激光诱发家蚕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CO2激光扩束辐照诱发家蚕孤雌生殖,获得着色卵率约60%,转青卵率约31%,孵化率只占转青率的1.85%,全是雌蚕,其发育机制属非减数分裂型,没有出现畸形蚕,茧质未下降。从激光诱发的孤雌生殖的后代中,初步选出两个新类型的可作育种材料。 Abstrect:In order to induce silkworm(Bombyx mori)parthenogenesis,we irradiated eggs by Co2 laser.The results showed,60% colored eggs,31% average bluish eggs,only 1.85% hatchavility among the bluish eggs,all female from those eggs and so an ameiosis parthenogenesis;no malformed worm,thus similar constitution and quality to their parents;and finally two new strains which can be used to breed new strains and furh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4.
试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激光诱导家蚕孤雌生殖新育成的突变体Lamp_1和Lamp_2蛹血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这两个突变体是新突变体,客观存在的酶谱特征不同于未用激光照射的CK蚕种。  相似文献   

5.
激光诱导家蚕孤雌生殖育成的新类型Lamp1和Lamp2,经配合力测定,选拔出一对优秀杂交组合Lamp1×中8,其体质、茧质和丝质均优于现行生产品种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6.
激光诱变家蚕突变及其遗传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激光诱导家蚕单性生殖五年(1989—1993)来的研究结果。由于家蚕雌雄核受刺激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激光刺激不仅能使未受精的处女蛾卵发育产生孤雌生殖;而且能够破坏交配蛾卵的雌核发育产生孤雄生殖。试验结果说明激光诱发家蚕单性生殖具有明显效果,现已选育成“单性1号”和“单性2号”两个新突变体及其优良杂交组合“单性1号×皖5”和“单性1号×中8”,由于“单性1号”是斑纹限性品种,用它作母本的杂交种可为蚕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植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获得的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用2%二甲基亚砜(DMSO)+0.1%秋水仙碱;40%ppm马来酰胼(MH)+0.1%秋水仙碱;40ppm MH+2% DMSO三种处理,共获得130粒孤雌生殖种子。本文对孤雌生殖种子的植株及后代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讨论。试验分析了145株孤雌生殖植株和对照植株的根尖细胞,和其中的88株的花粉母细胞。有半数以上植株的根尖细胞为混倍体,但除1株外,其余的混倍体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均为二倍体。这一异常植株的花粉母细胞仍为混倍体,其子代中有二倍体和各种非整倍体植株。这一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不仅能获得二倍体纯系,而且还可以获得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8.
9.
采用石蜡切片法就胚胎学对偏型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诱导单性孤雌生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受精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如未受精极核贴近反足细胞、珠被附近有助细胞团等。初步显示助细胞是偏型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单性孤雌生殖的胚细胞来源;(2)延迟授粉前大部分胚囊表现正常,延迟授粉不能诱发偏型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卵细胞单性生殖。  相似文献   

10.
玉米单倍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自交系选育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提高选育效率,尤其是孤雌生殖单倍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在高效加倍的基础上快速选育稳定的纯系。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玉米孤雌生殖诱导产生单倍体的机理及单倍体染色体加倍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旨在为单倍体技术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植株的倍性变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谷明光  颜春洪 《遗传学报》1995,22(5):406-412
实验结果表明,孤雌生殖植株根尖体细胞以二倍体细胞最多,占68.9%,其次为非整倍体细胞,占28.7%,其他异倍体和单倍体细胞极少(2.4%)。Pa1植株可分为二倍体和混倍体两类,以二倍体细胞占绝对多数的混倍体植株最多,为83.5%,这些植株生长发育和结实均正常。在花粉母细胞中正常二倍体频率比根尖体细胞明显提高,提高频率为35.3一59.6%,不同材料之间趋势一致。讨论了体细胞染色体变异的来源及其能否延续到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12.
He—Ne激光对家蚕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定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家蚕蛹,在子代与对照相比较,出现熟性、茧形、斑纹等多种变异,利用PAGE,进行血液蛋白质电泳分析结果,也产生谱带数目及活性的变化,首次证明HeNe激光对家蚕具有一定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对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赤霉素、奈乙酸、矮壮素、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的诱导效果不同,注射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4.
昆虫孤雌生殖起源的遗传机制和进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雌生殖在昆虫纲中有很高的发生比例,昆虫的孤雌生殖能力是造成农林灾害的一个重要而常被忽视的因素.孤雌生殖物种的存在和维持在进化生物学领域是个令人困惑的话题.在一些物种中孤雌生殖的细胞学机制得到了研究和解释,但是对于从两性生殖转换到孤雌生殖的遗传机制却知之甚少.了解孤雌生殖起源的遗传机制和进化意义对于预防农林虫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该文就近年来对昆虫孤雌生殖起源的遗传和进化意义的研究做以综述,并就可能的利用前景进行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5.
郭运玲GUO  Yun-Ling 《遗传》1995,17(2):29-32
用化学药剂处理未授粉的苎麻雌花, 诱导孤雌生殖获得12份种子,并从中选得二倍体纯合材料3份。试验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秋水仙碱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其中以2%二甲基亚砜加0.1%秋水仙碱诱导效果较好。其诱导结实频率为3%,诱导产生二倍体纯合材料频率为1.25%。  相似文献   

16.
侯林  邹向阳  堵南山  赖伟 《动物学报》2000,46(3):330-33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地,对中国孤雌生殖卤虫10个品系的26个多倍体单个体克隆的9种同工酶的基因表达情况、种群遗传结构以及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9种同工酶中LDH、6PGDH、GDH为单态酶、MDH、POD、EST、ACP、ALP和α-AMY为多态酶。MDH、POD重复基因不表达。为功能二倍体,EST、ACP、ALP和α-AMY重复基因表达。,以遗传相似系数所做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明显表  相似文献   

17.
几类异质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诱导孤雌生殖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系统调查了4种异质(即偏凸,粘果,易变和二角山羊草细胞质)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其一系列异质同核系,同质异核系,异质异核系杂交,回交世代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遗传变异规律,染色体分裂行为和对外表现特点,结果表明:1、异源细胞质与小麦1BL/1RS核型专一互作,有着消弱同源染色体配对,提高中期单价体细胞率的作用;2、特定细胞质背景下,专一核型内细胞单价体频率高低与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频率直接相关;3、1BL/1RS易位染色体中易位片所存在系列差异以及1BL/1RS易位染色体外基因型背景不同,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频率明显不同;4、提高或抑制不同杂交,回交世代间孤雌生殖频率,不育系母本或不同基因型父本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选择最佳父母本组合杂交可明显提高或降低后代群体中的孤雌生殖性频率。  相似文献   

18.
19.
向日葵离体孤雌生殖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是研究未受精胚珠培养诱导的孤雌生殖过程超微结构变化的首次报道。向日葵(Heliaanthus annuus L.)的卵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被激活,发生细胞核移位、极性丧失、细胞器增多并转变成活动状态、液泡化程度增大、合点端形成细胞壁等一系列变化,预示即将启动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原胚具有若干显著特征,如极性颠倒、有自体吞噬活动、壁的自由生长、游离核分裂等。对这些现象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郭乐群  谷明光 《遗传学报》1997,24(6):537-543
药物诱导玉米远缘杂种(自330×DP)BC1孤雌生殖,可在早代(Pa2)克服远缘杂种疯狂分离、遗传性不稳定问题。在2~3年内选育出优良的异源种质纯系540,并组配出优良杂交种遗单6号(5003×540)。它的主要特点:大穗、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成熟后茎叶持绿。细胞学鉴定指出,纯系540的第2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长臂和第5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均显示异染色质末端带,这是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的带型特征,从而证明,540是具有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质的纯系。药物诱导孤雌生殖技术为玉米远缘杂交育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