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的钻穿及在螺体内的分布和移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利民 《动物学报》2000,46(3):249-254
采自安徽省池的钉螺每粒感染50只湖南株日本血吸虫毛后的组织学观察说明:毛蚴钻穿钉螺有从螺鳃部、头足总后有皮以及实质组织(外套膜、触角和阴茎)等三方面途径,其中以前二者尤为重要;毛蚴进入螺鳃丝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头足表皮进入的毛蚴,除了少数在钻穿部位附近滞留外,多数继续向头足部深层的肌肉和窦状组织间隙移行,以前头足窦、直肠和消化道外的组织间隙以及肾脏为主要的移行部位;从外套膜、触角、阴茎等部位  相似文献   

2.
3.
梅柏松  周述龙 《水生生物学报》1989,13(4):326-333,T001
本文报道了4种培养基,4种血清,不同浓度的半乳糖,二巯基苏糖醇及部分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对日本血吸虫毛蚴体外转变为母胞蚴及其存活的影响,发现稀释一倍的RPM1 1640加10%兔血清为较适宜的培养基,上述添加剂对毛蚴转变和母胞蚴存活均无有益作用,其中柠檬酸可显著抑制毛蚴的转变,文中描述了毛蚴的体外转变成母胞蚴的过程,对血吸虫的糖代谢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38年,唐仲璋在光学显微镜的水平上已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形态构造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由于近年来扫描电镜技术的发展,寄生虫学家应用它观察血吸虫生活史各期虫体的构造,使得一般平面图象分辨不清的细微结构呈现清晰的三维图象,因而又补充和丰富了有关血吸虫形态和生理方面的若干新知识。关于血吸虫毛蚴的扫描电镜观察曾有LoVerde(1975)对埃及血吸虫毛蚴、K(?)ie和Frandden(1976)及Miegeville等(1979)对曼氏血吸虫毛蚴以及坂本启二和石井洋一(1978)对日本品系的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包氏毛毕血吸虫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广西南宁的包氏毛毕血吸虫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成虫体壁海绵状,具纡曲的皮嵴、凹窝和大小不等的感觉球,没有圆凸和小棘。感觉球除睾丸部有少许具纤毛外,其余不具纤毛。口吸盘、腹吸盘及抱雌沟分布有棘,雄虫腹吸盘的圆边结构明显并朝头端一侧增厚成唇瓣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皮肤型、肺型、肝门型童虫的体被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其目的在于寻求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被在实验动物体内变化的规律,提供血吸虫病在免疫学上和预防化学药物上的研究参考。其图版Ⅰ—Ⅲ的1—4为日本血吸虫尾蚴,5—7为0.5小时龄皮肤型童虫,8—13为10日龄肺型童虫,14—22为15日龄肝门型雄性童虫。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告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在透射电镜下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呈多角形、圆颗粒形,三角扇形和鞭毛形等多种形状,其中以多角形为主。细胞表面光滑,或有乳头乳突起,微绒毛和微饮泡等。胞质内有不同数量的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和糖原颗粒等分布,高尔基复合体很少或无;其中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可以作为评判培养条件优劣的一个指标。核常呈圆形,核膜为一单位膜,核孔清晰;核内具较丰富的异染色质,核膜内缘常有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想办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组间或个人间进行比赛的形式获得,如比比谁先观察到玻片标本上的东西。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实验的设计方面,不拘泥于书本上的方案,根据现有条件重新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通过评选最佳方案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诸如此类的情感教育,完全可以让学生全面体会到实验教学的功效,在情感的指引下唤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巩固实验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9.
在超微结构水平对日本血吸虫发育期尾蚴的主要肌肉包括体壁、头器、腹吸盘和尾部等进行观察,首次证明发育期体壁肌层组织最早见于S2,在原始基膜(PBL)下方有1 ̄2层类似纤丝胞质块,为早期肌细胞管状胞质延伸至原始基膜下的结构,S3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典型体壁外环肌与内纵肌在S4与S5已形成。腹吸盘早期原始肌细胞的分化见于S3,至S5强大的腹吸盘肌纤维已形成。文章首次提出内间质层在S3、S4的体部存在及S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期,除胚细胞(S1)已有报道(胡敏等,1991)外,对胚球期(S2)、尾蚴雏体期(S3)、成熟前期(S4)及成熟期(S5)在透射电镜对体被及其要素进行剖析。结果原(始)体被最早出现于S2,表性分布。随后(S3-S5)消失而为真正体被所取代。体被皱褶亦随高隆。基膜及体棘为名期基本结构。感觉乳突于S3、S4出现。到了S5渐趋复杂而完善并对其结构作了较精细的描述。糖膜直至成熟  相似文献   

11.
何毅勋  郁平 《动物学报》1989,35(1):66-72
本文报道了日本血吸虫尾蚴钻穿宿主皮肤的全过程和早期童虫在8种动物皮肤中动态分布的结果。阐明了血吸虫尾蚴钻穿宿主皮肤是依靠其体内头腺及/或钻腺分泌物的酶促作用、头器伸缩的探查作用及全身肌肉运动的机械作用而协同完成的。指出了尾蚴入侵皮肤界面和童虫在皮肤内移行常以倾斜角度前进,并非完全呈垂直方向或沿毛囊皮脂腺的通道。观察到童虫钻破皮肤血管壁进入血管腔的情景,这有力地提供了血吸虫童虫从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活体标本、连续切片、全封标本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子胞蚴体内尾蚴发育期的形态。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为五期,即胚细胞期、胚球期、尾蚴雏体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与曼氏血吸虫尾蚴发育进行比较,日本血吸虫尾蚴在胚球期无极化现象;尾蚴雏体期的尾芽形态多非圆球形,尾叉形成较早。钻腺及焰细胞均在此期发生,较曼氏血吸虫尾蚴早。除了上述头器、头腺、钻腺、焰细胞及消化器官进一步发育外,体内散在胚细胞结集为生殖始基,体表感觉乳突分化与体尾肌细胞的发育,尾蚴从成熟前期过渡到成熟期。 电镜首次原位观察尾蚴发育在子胞蚴育腔内的自然状态。尽管偶尔可见到胞蚴体壁与胚元之间某些结构联系,但大部份的胚元各自独立混杂在育腔之中。此外尚注意到尾蚴体棘发生在成熟前期,但其密度较成熟尾蚴小,而其大小却比成熟尾蚴的大。尾蚴头器上感觉乳突和围褶可能先于内部腺体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组织化学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日本血吸虫尾蚴具有一个头腺、2对前钻腺及3对后钻腺,其解剖学位置、构造、化学成分及功能均有区别。钻腺分泌物含有多糖酶及蛋白酶。尾蚴的前端系特化的头器结构,它具有半月形嵴、钻腺开口及乳突。  相似文献   

14.
1.应用细胞学及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吊竹梅叶表皮在胞核趋伤过程中细胞核、白色体、线粒体、核酸、硷性磷酸酶、硷性ATP酶的变化。2.趋伤胞核较一般胞核的平均直径增长7.7%。在Feulgen反应的制片中。趋伤胞核的染色比正常的核为深,说明DNA含量有所提高。同时,趋伤胞核核仁的哌咯宁染色较正常为深,表明RNA含量也有所增高。3.胞核趋伤现象发生后,白色体和线粒体也随核转移。4.硷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白色体中;硷性ATP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中。胞核趋伤后,这两种酶也随着白色体和线粒体转移,同时,它们的活性也有所增加。5.以上各种变化,加强了物质和能量的供应,对伤口愈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皮肤型、肺型、肝门型童虫的体被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其目的在于寻求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被在实验动物体内变化的规律,提供血吸虫病在免疫学上和预防化学药物上的研究参考。其图版Ⅰ—Ⅲ的1—4为日本血吸虫尾蚴,5—7为0.5小时龄皮肤型童虫,8—13为10日龄肺型童虫,14—22为15日龄肝门型雄性童虫。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产委陵菜属叶表皮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学显微镜和实体解剖镜下对28种和变种国产委陵菜属植物的叶表皮毛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在所观察的植物中,有4种类型叶表皮毛的存在,即:单细胞直的不分支的毛;单细胞卷曲的不分支的毛;腺毛;星状毛。2.叶表皮毛的种类在本属植物中具有稳定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3.腺毛在所观察的植物中普遍存在。4.讨论了金露梅、银露梅、小叶金露梅的系统归属。  相似文献   

17.
柳属植物叶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胞蚴期超微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了我国大陆品系37日和45日龄日本血吸虫母胞蚴及其体内未成熟子胞蚴体被的结构。同时观察了取自螺肝组织的62日龄成熟子胞蚴。初次揭示日本血吸虫胞蚴期体被的超微结构,基本上与曼氏血吸虫胞蚴期相似。日本血吸虫母胞蚴和成熟子胞蚴除体被无体棘外,其他很相似。比较未成熟的子胞蚴与未成熟的尾蚴,揭示外质膜由两层结构构成;随后,外层结构溶化消失,而同时出现微绒毛。构成这样母子二代胞蚴及其体内胚胎既相同又有差别,认为与幼虫寄生部位及生殖生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