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是由颈椎小关节紊乱或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压迫神经根的一种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神经根支配区的颈肩部和上肢放射痛或麻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深入研究该疾病病因病机、发展过程、健康防护和药物治疗等,正确地选择和建立符合疾病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是解决问题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将CSR动物模型的制备归纳总结为单纯压迫模型(血管钳钳夹法、丝线结扎法、L形钢柱压迫法、硅胶片压迫法、自体骨压迫法、尼龙鱼线压迫法)、联合刺激模型(钳夹法联合铬制肠线压迫法、福尔马林定量滤纸刺激法、药物介导联合动静失衡法)和无创性干预模型(低头屈曲固定法)三类。将CSR动物模型制备进行总结概述,分析其特点和优劣势,以期为临床前研究选择适宜的动物模型和探索理想模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万松 《生物磁学》2005,5(3):49-5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中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骨质的退行性变化,颈椎骨质增生,形成骨赘或骨刺,颈椎的椎间隙缩小变窄,椎间孔变小,压迫神经根,如颈后部疼痛,上肢发生放射性疼痛,麻木,增生的骨赘或骨刺,压迫与刺激其周围软组织,引起软组织发生渗出与肿胀,又加重其压迫症状,增加患的疾病痛苦,目前对颈椎病的治疗,尚无特殊效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桂靖  林成新 《蛇志》2008,20(1):54-58
颈椎手术部位常涉及颈髓及延髓等重要区域,故对手术和麻醉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对颈椎稳定性差、头颈部活动受限、脊髓受到不同程度压迫的患者,麻醉和手术操作均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在术中或术后危及患者生命.颈椎手术围手术期麻醉处理对减少颈椎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对颈椎手术围手术期麻醉的处理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甘金盘 《蛇志》2011,23(1):70-72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脊髓受到刺激、压迫或者脊髓的动脉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后,使脊髓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可引起单侧或双侧肢体软弱无力,有麻木感,甚至行走困难,躯干有约束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中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骨质的退行性变化,颈椎骨质增生,形成骨赘或骨刺,颈椎的椎间隙缩小变窄,椎间孔变小,压迫神经根,如颈后部疼痛,上肢发生放射性疼痛,麻木,增生的骨赘或骨刺,压迫与刺激其周围软组织,引起软组织发生渗出与肿胀,又加重其压迫症状,增加患者的疾病痛苦,目前对颈椎病的治疗,尚无特殊效果的治疗方法。磁疗法是利用磁场治疗的方法,它已成为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对于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有着积极作用,恒定磁场与脉冲磁场,是磁疗法中常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磁场,恒定磁场是由…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不少疾病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而产生窒息。在抢救严重窒息患者的过程中,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必然会刺激咽喉部粘膜,也可能压迫喉上神经和颈迷走神经。已知刺激咽喉粘膜和喉上神经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甚至在窒息情况下也一样。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可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本工作探讨了窒息时刺激迷走神经和同时刺激喉上神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患者卧位、牵引前准备、牵引后护理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正确的体位护理、有效的牵引、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护理、呼吸道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措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压迫症状。结论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脊髓神经压迫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伤残率,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  相似文献   

8.
正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为脊柱退变性疾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的退变而造成对脊髓的直接压迫,致使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引发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以及反射等功能性障碍。脊髓型颈椎病约占脊椎病的10%~15%,该病的损害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发生则难以复原,若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极易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颈髓损伤的MRI表现及DTI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急性颈髓压迫病例15例、慢性颈髓压迫病例23例、颈髓慢性压迫合并急性压迫病例12例。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MRI检查,应用DTI检查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各组间ADC值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颈髓迫病例,常规MRI显示颈髓增粗,呈等T1长T2信号;慢性颈髓压迫病例,9例呈长T1长T2信号,14例呈等T1长T2信号;慢性颈髓压迫并急性压迫病例颈髓明显增粗,呈等、长T1明显长T2信号。与对照组比较:急性颈髓压迫组的ADC值和FA值均明显降低,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颈髓压迫组的FA值降低,ADC值增高,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脊髓压迫合并急性脊髓压迫组ADC值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FA值低于对照组。颈髓压迫各组间ADC值及FA值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时期颈髓损伤常规MRI图像缺乏特异性,根据ADC值及FA值可判断颈髓损伤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于行颈椎牵引有不良反应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尝试使用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进行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颈椎牵引有不良反应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理疗,颈部制动和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记录.结果:经过30次治疗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位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75%和35%,无效率分别为10%和35%.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增加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可以提高颈椎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惠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颈髓损伤的MRI表现及DTI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急性颈髓压迫病例15例、慢性颈髓压迫病例23例、颈髓慢性压迫合并急性压迫病例12例。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MRI检查,应用DTI检查测量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各组间ADC值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颈髓迫病例,常规MRI显示颈髓增粗,呈等T1长T2信号;慢性颈髓压迫病例,9例呈长T1长T2信号,14例呈等T1长T2信号;慢性颈髓压迫并急性压迫病例颈髓明显增粗,呈等、长T1明显长T2信号。与对照组比较:急性颈髓压迫组的ADC值和FA值均明显降低,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颈髓压迫组的FA值降低,ADC值增高,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脊髓压迫合并急性脊髓压迫组ADC值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FA值低于对照组。颈髓压迫各组间ADC值及FA值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时期颈髓损伤常规MRI图像缺乏特异性,根据ADC值及FA值可判断颈髓损伤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颈性眩晕患者数量明显增多。颈性眩晕即由颈部病变导致活动颈部时发生眩晕的临床综合征。而目前机理尚不明确,主流观点为颈椎小关节的退变、颈椎稳定性下降、交感神经的刺激从而导致血管受压狭窄,使得椎基底动脉缺血导致眩晕。当前治疗方法且尚无统一,百家争鸣。为了加深对颈性眩晕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从解剖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对颈性眩晕进行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逐步加深对发病机制的认识可进一步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转变,颈性眩晕发病率高,易反复难治愈且有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合相关研究提供完备的动物模型和内植物性能的评估方案。方法 选择小尾寒羊,改良术式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 Cage)(对照组)、3D打印钛合金Cage(实验组1)及新方法钛合金Cage(实验组2)分别植入每只羊的不同颈椎节段(C2/3~C4/5),术后行血液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手术恢复情况及材料生物安全性,利用X光、CT、Micro-CT及定量分析、硬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力学试验评估内植物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建立成功,血液学检测重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分...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退行性病变,发病原因主要是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等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进而引起一系列功能性障碍。临床普遍认为,对于已经得到明确诊断,且神经根压迫症状严重的患者,以及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解除压迫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预后。随着融合技术的进步及合成材料的改进,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由于压迫、牵引、切割、缺血等原因引起的外周神经细胞损伤或坏死的疾病。周围神经损伤病理学变化包括轴浆运输受损、轴突变性、施万细胞损伤、节段性脱髓鞘和完全瓦勒氏变性。神经损伤后修复成为了现代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对干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新型材料和生物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做了综述,并且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定急性中央颈髓损伤综合征的大动物模型,本研究将20只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为A组(急性后路球囊压迫)、B组(慢性螺钉前路压迫)、C组(慢性前路螺钉压迫结合急性后路球囊压迫)和D组(假手术组),通过评估运动功能、CT、MRI、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和病理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表明C组山羊运动功能明显低于其他各组。CSEP在脊髓压迫前呈现稳定的模式。脊髓压迫导致峰值潜伏期逐渐减少,而峰值振幅显著增加。C组颈椎椎管占位比明显低于其他各组。MRI显示C组的T1加权像为局灶性低信号,T2加权像为局灶性高信号。病理分析显示C组的灰质病变较白质病变严重。初步研究表明,该模型很好地模拟了ACCSCIS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胚胎发育,特别是早期胚胎发育时期,基因转录活跃、蛋白质大量合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非常剧烈,细胞的环境在不断变化,细胞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这个时期的HSPs变化和作用表现得非常突出。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十年有关热休克蛋白在胚胎发育中作用的研究成果。根据胚胎发育地HSPs的依赖性、HSPs基因表达的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干扰胚胎发育中HSPs表达程序以后导致胚胎异常发育等现象推测:(1)热休克基因与和/功调控体形形成、肌肉及神经分化,而在胚胎发育中具有看家基因的功能;(2)热休克蛋白作为伴侣分子,通过介导新合成的和/或可逆变性的蛋白质正确折叠、装配、转动及促进不需要的和/或不可逆变性的蛋白质降解,参与胚胎的正常发育和保护胚胎不受不良刺激的影响。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阐明胚胎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去分化、细胞转化、生物适应性等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8.
热休克蛋白(HSPs)在胚胎发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胚胎发育,特别是早期胚胎发育时期,基因转录活跃,蛋白质大量合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非常剧烈,细胞的环境在不断变化,细胞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这个时期的HSPs变化和作用表现得非常突出。 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十年有关热休克蛋白在胚胎发育中作用的研究成果。根据胚胎发育对HSPs的依赖性、HSPs基因表达的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干扰胚胎发育中HSPs表达程序以后导致胚胎异常发育等现象推测:(1)热休克基因通过参与和/或调控体形形成、肌肉及神经分化,而在胚胎发育中具有看家基因的功能;(2)热休克蛋白作为伴侣分子,通过介导新合成的和/或可逆变性的蛋白质正确折叠、装配、转运及促进不需要的和/或不可逆变性的蛋白质降解,参与胚胎的正常发育和保护胚胎不受不良刺激的影响。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阐明胚胎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去分化、细胞转化、生物适应性等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恢复机械性颈痛患者颈椎曲度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机械性颈痛患者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常规牵引、推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观察机械性颈痛患者颈椎曲度的改变情况,并对等长抗阻力训练恢复颈椎曲度的机制进行探究。结果:60例患者进行等长抗阻力训练治疗(20.4±2.3)次,患者颈痛均消失,且36例患者颈椎曲度基本恢复至颈椎生理曲度,21例患者有所好转,3例患者无效,颈椎曲度改善情况较佳,有效率为95%,术治疗后患者VAS,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对机械性颈痛患者的颈椎曲度具有十分显著的恢复效果,颈椎功能恢复情况较好,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压迫后早期痛阈改变与神经损伤程度的联系。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n=8):正常组,假手术组,70 g压迫组和180 g压迫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假手术组模型制作过程和其它两个模型组相同,但不做神经压迫,70 g压迫组和180 g压迫组分别用70 g或180 g血管夹压迫大鼠右侧颈7脊神经15 min,制作神经急性压迫损伤模型。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 d测右侧前足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术后7 d处死大鼠取右侧颈7脊神经,HE染色病理分级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痛阈改变以及神经损伤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术后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以及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70 g压迫组术后1~7 d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P〈0.05),180 g压迫组术后1 d痛阈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7 d明显升高(P〈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病理变化,而70 g压迫组和180g压迫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损伤病理分级180 g压迫组高于70 g压迫组(P〈0.05)。结论70 g或180 g血管夹压迫大鼠颈7脊神经后大鼠痛阈降低或升高,其机制可能与不同的压力导致不同的神经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